“概念阐释”
适应力是指人们适应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即个体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需要的应付和适应能力。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心理发展的综合表现。
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于现有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中因自我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所出现的不适应的问题。
“哲理小品”
鹦鹉和老鹰
阿尔卑斯山上的小屋里住了一个猎人。猎人养了一只老鹰,说明他狩猎;也养了只鹦鹉,还教会鹦鹉说话。闲暇时,猎人也喜欢逗弄鹦鹉,消磨时间。
春季某天山下小镇赶集,猎人把腌渍好的猎物肉品准备好,打算换一些生活必需品。猎人高高兴兴带着老鹰和鹦鹉到市集。可是由于匆忙,猎人在途中滑了一跤。滑了一跤不打紧,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鹰受到惊吓,急忙飞起,利爪不小心把猎人抓成大花脸。
猎人难得下山,一年见不到几次朋友,在与朋友见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猎人不由得和鹦鹉嘀咕,数落老鹰的不是。
鹦鹉说:“我平常看老鹰就一脸凶巴巴的样子,虽然他能帮你打猎,但主要还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养几只鸡,鸡不但温驯,你打猎时,鸡还能生殖,一举两得。”猎人听了,心里受到鼓动,在市集就用老鹰换了五只鸡。回到山上,猎人照鹦鹉的方式打猎、养鸡。
阿尔卑斯山区实在太大了,没有老鹰的帮忙,猎人无法掌握猎物的行踪,以致于整个夏季秋季都没什么收获。冬天到了,不习惯山区气候的鸡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严冬中一只只倒下。没有收获的猎人自己要过冬已经很难了,没办法管到鹦鹉,结果鹦鹉也撑不过严冬。
秘诀:当人们遭遇问题时,总是询问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意见。绝大多数被询问的人,或许无意进谗言,但总以自己的心态、能力、经验,去解释别人的心态、能力、经验。而也许就是狭隘偏见的源泉,往往会给人带来错误的结果。
“能力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一般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孤僻、自私,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让孩子养成随和、适应性强的性格,经专家系统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以助提孩子的社会适应力:
一,平时要多让孩子接触人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生活在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交流,从小就让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
二,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危言耸听
生活不是完美的,也有着邪恶的一面,要多让孩子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树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对生活、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否则助长他们会形成厌世和恐惧心理。
三,不要许下轻易承诺
做任何事时,家长不要轻易许下承诺,不要提前讲好奖励,以免孩子形成做每件事都要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如果奖励没有了,他就会哭闹,久而久之便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四,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考虑一下怎样做会更好,然后再开始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若有机会,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五,多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犯错误是常有的事,若做错了事,家长应该正面引导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自尊心,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身体上的惩罚和心理上的侮辱,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六,不要与其它孩子攀比
攀比会使孩子形成虚荣的心理,不要老是夸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而要多多地赏识孩子,多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感觉自己也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