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弟,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佣和被雇佣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他赐给你工作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遭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请注意,一定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永远都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老板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一些人从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于惧怕流言蜚语,而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离老板,以表自己的清白。这种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费尽心机的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又何必去担心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到多么恶劣的情况。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为老板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个老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7欺骗别人等于欺骗自己
为人不可不诚实,靠骗术行事只会让自己遭到惨败,因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性。欺骗者最后一个欺骗的对象是自己。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的创始人小池田子说过:“做生意成大事者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这确是小池的经验之谈,他正是因诚实而起家的。
小池田子20多岁时开小池商店,同时替一家机器制造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很顺利,半个月内便跟33位顾客签订了契约,并收了定金。之后,他发觉所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出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感到很不安,立即带订约书和定金,整整花了3天的时间逐家逐户去找订户,老老实实说明他所卖的机器价钱比别人卖的机器贵,请他们废弃契约。这使订户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废约,反而对小池田子极其信赖和敬佩。消息传开,人们知道小池田子经商诚实,纷纷来他的商店购买货物或是向他订购机器。诚实使小池田子财源广进,终于成了大企业家。
在许多人心里,认为“老实人吃亏”,“老实就是无用的代名词”,这种偏见是非常有害的。当年大庆油田奉行的企业精神就有“三老四严”之说,“三老”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无数事实证明,诚实的人并不吃亏。
播种诚实,可以收获信誉;播种欺骗,只能收获失败。
有这样一则寓言:
从前有一位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王年纪逐渐大了,但膝下并无子女。最后他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一个孩子收为义子,培养成未来的国王。
国王选子的标准很独特,给孩子们每人发一些花种,宣布谁如果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谁就成为他的义子。
孩子们领回种子后,开始精心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幸运者。
有个叫雄日的男孩,也整天精心培育花种。但是,10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连芽都没冒出来,更别说开花了。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缓缓巡视的国王。国王环视着争奇斗艳的花朵与漂亮的孩子们,并没有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样高兴。
忽然,国王看见了端着空花盆的雄日。他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跟前,问他:
“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懊丧地把自己如何精心侍弄,但花种怎么也不发芽的经过说了一遍。没想到国王的脸上却露出了最开心的笑容,他把雄日抱了起来,高声说:“孩子,我找的就是你!”
“为什么是这样?”大家不解地问国王。
国王说:“我发下的花种全部是煮过的,根本就不可能发芽开花。”
捧着鲜花的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他们全部另播下了种子。
世界上假的东西很多,它们在一个时期内也确实蒙蔽了不少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经不起考验。我们要达到成大事的目的,靠欺骗手段可能会一时奏效,但远不如诚实更有用。
8宁愿失败,不愿失信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
1986年,日本商人藤田接受美国油料公司定制300万套餐具刀叉的合同,规定同年9月1日在芝加哥交货。他马上委托岐阜县关市的业者制造。为不耽误交货日期,藤田要求制造商在8月1日由横滨出货,但制造商却一直延迟到8月27日才出货。这样一来,除非空运,否则无法如期交货。
藤田知道,芝加哥——东京间的空运费用约3万美元,用以运300万套刀叉很不合算。但是,他想:“订约的对方是由犹太人所支配的‘美国油料公司’,犹太人是非常讲信誉的。不论怎样必须如期交货,一旦失约,对方绝对不再信任我们。”于是,藤田不惜花3万美元空运费租下波音707飞机,于8月31日装好货,10时飞往芝加哥,如期于9月1日交了货。
对方对藤田此举大为赞赏,第二年又向他订购的西餐用具,订制的数量比前次多了一倍,600万套。但是,制造者又误了出货日期,他又只好租用飞机空运如期交货。两次租机以如期交货,虽亏损很大,却换来了犹太人对他的高度信任。
藤田两次不怕亏损租用飞机如期交货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世界,他也因此获得了“银座犹太人”的美誉,它的含意是“日本惟一遵守契约的商人”。从此,犹太人的订货单也就源源而来,使藤田大赚其钱。
其实,所有的人都应该重视信用的作用,我们立足于人世间,对别人讲信用是使自己根深蒂固——发展的最好办法,根深蒂固可使自己一帆风顺,即使遇到困难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挺过去。
但不守信用、抛弃信用的人则不同,人们不仅不会与他合作,甚至会把他看得一钱不值,因不守信用而成为孤家寡人,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严己守信可以为自己赢来良好的信誉。它不仅表现在人前的行为控制,而且体现在人后的自我约束。因此,这是一个人应该但很不容易养成的高尚品格。人生的成功会告诉我们:守信做到严以律己,是人生中无穷的力量,是事业中成功的保障。
“巧诈不如拙诚。”“巧诈”是指欺骗而表面掩饰的做法。“巧诈”乍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怀疑甚至远离的可能性会提高。“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所以,人生中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算算一年365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太多了。可是从擦肩开始,要与一个人交往下去,无论是维持以书信或见面做客的形式,都可以敞开心扉相与细论者,可就少之又少了。“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自与瞿秋白相交后,曾书此联以赠。
的确,朋友能变成莫逆之交,在成为知己以后,关心你,爱护你,在你困难的时候宽慰你,成功的时候祝福你,忘形的时候提醒你,灰心的时候鼓励你。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是不愿倾己一生一世交这么一个朋友的。好的朋友,可以点缀你的生命,使你体味情感的丰富层次,生活的斑斓色彩,更加生气蓬勃,珍惜生命的价值。
要在茫茫的人海中觅到朋友,觅到知己,除了那不可解的缘分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修养和努力,就像吃果子得先栽果树一样。朋友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地来找你,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与你成为知己。要得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当然包括容貌、风度。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修养,例如诚实守信、宽广的胸怀等等。
现在许多人好像喜欢运用巧诈。其实,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古今无多大差别。喜欢诈术的人,虽然能一时欺瞒别人,也能获得利益,但是,久而久之,就一定会露马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赖。最终不但获利不多,反而损失更大。
交了朋友后,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有一个朋友很欣赏你,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非常关心和爱护你,而你只是很舒服、很感温暖地享受这份友情,却不懂得也应该以同样的真诚去回报他,那么这一段本来发展得枝繁叶茂的友谊,也许就会中途夭折。付出以心相许的情愿,才能得到终身不渝的友谊。故古人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