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9600000009

第9章 九、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作品内容】

一、写作背景

1881年,马歇尔开始了他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经济学原理》的创作,马歇尔为这部著作倾注了十年的心血。这个时期,也就是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拉拥有众多殖民地,成为“大英帝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有“世界工厂”之称。英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1/3以上,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19世纪50―70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马歇尔写《经济学原理》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马歇尔原本计划的《经济学原理》包括两卷,以涵盖全部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内容。第一卷,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90年,这部书的问世确立了马歇尔在他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中的领袖地位。而计划涵盖对外贸易、货币、贸易波动、税收和集体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原理》第二卷并没有出版。在完成第一卷《经济学原理》之后的二十年中,马歇尔一直试图完成他的第二卷,可是由于他坚持关注细节,渴望全面阐述经济问题,使他无法控制这部巨著的范围,所以这项伟大的工作也一直未能完成。另外,自19世纪80年代后,马歇尔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1908年他退休后希望继续《经济学原理》第二卷的创作,可是健康问题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使他的愿望破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马歇尔修正他对世界经济的观察,1919年77岁高龄的马歇尔出版了《工业与贸易》(Industry and Trade),虽然他本人将这部书看做是《经济学原理》的续集,但这部著作与大部分都是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原理》相比,是一部更加经验化的著作。因为这个原因,这部著作并没有引起理论经济学家的太多评论。

二、主要内容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再版七次,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内中译本的原版就是英文版的第八版。第八版《经济学原理》共有六篇、十二个附录和一个数学附录。其中数学附录中包含24个数学注释。马歇尔这样安排是考虑到那些对数学并不精通的人,为了让他们能够在阅读的时候不被频繁打断。按照马歇尔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这本《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甚至工人也能读懂,因此这本书是一本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对于那些只想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的读者来说,附录和数学附录都可以轻松越过。但对于那些想做深入研究的经济学专业人士来说,附录和数学附录以及在正文中的脚注都极其重要。

下面就是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第一篇:导言,共四章。这一篇界定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首先,马歇尔扩展了古典经济学及其之前的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第一章绪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所继承。马歇尔认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阻力和动力,而这种阻力和动力可以大略用货币进行间接衡量,经济学就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阻力和动力。马歇尔认为应该用人的“满足”或“愉快”作为动力和阻力的被衡量物。同时,马歇尔也认识到在“满足”和“愉快”的感受上,人与人并不相同。同一先令衡量的动力对穷人就比对富人大,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马歇尔采用取平均数的方法,以使每个人的特性相互抵消。其次,马歇尔通过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界定试图将经济学纳入科学的范畴。他认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用于总结现象、经验和历史,演绎法则用于预测即将出现的情况。马歇尔将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规律的性质”,即自然科学的各种规律有着不同程度的准确性。他认为如果经济学也能总结出相对准确的经济规律,那么经济学就是科学,马歇尔认为经济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同时,马歇尔提出了假设对经济学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切科学的学科中的规律无不含蓄地存在着某些假设条件,经济学也是一样,而且经济学的假设在经济规律中更加重要,因为人类社会的变化比自然界的变化发生的频率高出许多,因此经济规律的准确性很有局限性。

第二篇:基本概念,共四章。在这一篇中,马歇尔主要介绍了一些在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比如财富、价值、准租金、生产、资本等,马歇尔对这些概念的解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对前人的概念修正。比如,马歇尔对于财物的解释就不同于他以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财物不仅包括物质财物,还包括非物质财物。非物质财物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才能,另一类是对人有利的与别人的关系,也就是可以让人盈利的关系。这里马歇尔的进步在于看到了人的能力也能带来财物。马歇尔有时自我创造概念,比如他创造了准租金这个概念,马歇尔认为租金表示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所得到的收入,所以马歇尔用准租金这个概念代表从机器及其他人工生产的工具中获得的收入。正确理解马歇尔对这些词语的认识对后面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另外,由于马歇尔与马克思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马歇尔对于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不同。马歇尔没有把价值与价格加以区别,马歇尔也不同意亚当?斯密关于价值除了包括交换价值之外,还应当包括使用价值的观点。马歇尔对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奠定了他的价值决定论的基础,并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石。在本篇结束之前,马歇尔还阐述了计算国家总收入的一条原则,即要将家庭仆人的劳动报酬计算进去,因为马歇尔认为家政人员的劳动也是一种收入,就像一个企业家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时,应该将资金的利息计入成本一样。

第三篇:论需求及其满足,共六章。从第三篇开始,我们就正式步入了微观经济学理论部分。这一篇的内容对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人而言可谓是再简单不过,因为对这里的所有概念都已经熟悉和掌握,但读这一篇的内容可以让我们领略到马歇尔用最浅显的语言将它们表述得很精彩的技巧,另外还可以加深对那些熟悉的概念的理解。在这一篇中,马歇尔提出了效用这一概念,阐述了效用递减规律。马歇尔认为某物对任何人的全部效用是随着他对此物的拥有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不过不如拥有量的增加那样快。他以茶叶这种商品为例,说明某个人对商品的需求价格是对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而某人对茶叶的边际需求价格是对最后一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马歇尔根据个人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画出了个人需求曲线,并指出将不同类型的人的需求曲线通过加总平均的办法就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最后马歇尔得出了一条普遍的需求律:要出售的量越大,为了找到购买者,这个量的售价就必然越低。在第四章中,马歇尔阐述了他创造的需求弹性的定义,并指出同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对穷人和富人不同。在第五章中,马歇尔用“一物不同用途之间的选择”阐述了一个人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效用最大化”这个字眼),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一样东西能用于几种用途,那么他会把此物分配于这些各种不同的用途之上,使之在所有用途上都具有相同的边际效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章中,马歇尔对于效用最大化问题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他引入了时间因素。马歇尔认为人们会将某物的使用所带来的满足分配于现在和未来,而对未来的满足要打折扣,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贴现。在最后一章中,马歇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在脚注中用图式表明在已知平均水平的需求价格表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平均水平的消费者剩余。

第四篇:生产要素,共十三章。首先要指出的是,马歇尔界定的生产要素除了我们现在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资本和劳动之外,还包括土地和组织。马歇尔将土地包含在生产要素之中是受他以前的经济学说的影响。虽然马歇尔生活在工业时代的英国,但那时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马歇尔将土地看做是所有生产要素之首。但将组织也看做生产要素是马歇尔的创新之处。对于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马歇尔用了四章来阐述(土地用了两章,劳动用了三章,资本则用了一章),他对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的理解是有形的具体的工业组织,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工业组织形式。马歇尔在这里看到了将制度作为生产要素的必要性,只是他并没有使用“制度”这个词,但他看到制度只是工业生产中的企业组织制度,并不是诺思等人阐述的全面的社会制度,即使这样,马歇尔也比前人进步了很多。马歇尔在这四章中阐述了随着分工、专业化的提高而发生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并指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在第七章中,马歇尔用财富这个字眼代替了资本,他着重阐述了资本的积累。他认为储蓄是积累的源泉,将消费和储蓄看做是人们在对收入进行现在的满足和延缓的满足之间分配的结果。马歇尔认为财富的积累一般含有满足的某种等待或延缓的意思,利息是报酬。因为人们牺牲了眼前的满足,所以利息就是等待的报酬。对资本家而言,将资本投入生产而非满足现时的欲望就叫做节欲,利润就是这种节欲的报酬,同时他认为马克思及其追随者误解了节欲的含义。

马歇尔在第九章中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概念,这里我们要注意,马歇尔说的内、外部经济与我们现在所指的内、外部经济不同。马歇尔认为专业机械和专门技能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业效率(生产率),从而使各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他认为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产生经济,即节约的现象,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规模经济。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产业总体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经济就是外部经济,包括产业集中所带来的经济和信息带来的经济。如果一个企业自身内部由于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资源、组织、经营效率的经济就叫内部经济,包括技术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也就是购买原料时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所带来的经济)、金融经济(较容易贷款并以低利率贷款所产生的经济)和抗风险经济。

在阐述土地生产要素时,马歇尔提出规模报酬递减规律,而在阐述工业组织时却一直使用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这与马歇尔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关,马歇尔时代的英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土地都已开垦完毕,只能通过增加要素投入的办法来提高产量,而工业却处在起步阶段,而且先进的设备层出不穷,他所见到、听到的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绝大部分是报酬递增的,所以马歇尔无法在工业部门的阐述中使用报酬递减规律。

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共十五章。这一篇的内容不但奠定了现代价格理论的基础,而且还阐述并使用了“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法”。在第五章第二节中用静态分析法剖析了“正常价值”,他认为经济研究中的困难就在于时间因素,要解决这一困难就是要循序渐进地把一个复杂问题分成几个部分,一次研究一部分,最后把各部分解决方法综合成为一个解决难题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对各部分进行研究时应将那些干扰因素暂时放在“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假设的范围内。同时,马歇尔认识到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精确而稳妥地处理一个个小问题,但不符合现实。

这一篇的内容很多,由供给需求引出了很多概念和规律。首先,马歇尔用语言而非图表说明了一种物品的价值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决定。其次,马歇尔对供给、需求的变动做了长期、短期的区别。马歇尔认为在短期内,效用对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而在长期内,生产成本对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在这里,马歇尔又十分强调正常需求、正常供给、正常价格等概念,他十分强调经济学分析中的“正常”这个词。现在我们虽然不太使用这个词,但我们现在说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等概念都包含“正常”的含义,只是我们在研究问题的假设中已经说明它们都是正常的了。所谓正常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意思。另外,在这一章中还有很多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名词,如连带需求等,它们的意思现在都被用别的词替代了。在第十四章中,马歇尔还对垄断现象做了阐述,并在供给需求曲线图上分析了对垄断产品征税和补贴的福利损益结果,这种方法我们现在还在使用。

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这本书的最后一篇,共十三章。这一篇典型地体现了马歇尔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古典”。整个第六篇是在阐述国民收入中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报酬该如何分配,重点阐述了工资。马歇尔认为当时的工会要求降低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报酬的办法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水平,但长期看来,降低劳动时间使得该行业的产品价值上升,国民收入下降,从而对其他行业工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提高劳动报酬使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外流,工资又重新下降。

这一篇的内容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比较少,但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很相关。与其叫做国民收入的分配,倒不如叫做“驳马克思的工资与地租理论”。虽然马歇尔并不是一个毫无同情心的人,但与关心工人阶级的疾苦相比,他更关心的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决定,马歇尔使用了供求关系决定论,并指出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小于雇主,劳动者的工资主要是由边际劳动者所能带来的纯产品的价值决定的,而在衡量边际劳动者的价值时,又是用劳动的价格来衡量,这样其实永远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劳动者中生产要素所应该获得的收入补偿总是小于资本家的利润。马歇尔认为资本家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应该获得大部分收入,因为资本投入是有风险的,资本家承担了风险,就应该获得大量的风险收入。而经营管理者获得的是对特殊技能的补偿。

三、提出的主要理论和经典研究工作

对《经济学原理》进行总结,马歇尔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马歇尔认为作为研究财富和人的行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他改变了传统重视对生产研究的思路,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这一转变逐渐使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怎样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了“政治经济学”,被广大学术界接受。

(2)提出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标志着经济学从“古典”向“新古典”的最终转变,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3)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条件下,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和劳务的收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4)提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学说。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组织的概念,从而触及了规模经济问题。在讨论规模经济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围绕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马歇尔第一次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概念。马歇尔在界定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还研究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矛盾的办法。

【简要评述】

《经济学原理》是公认的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以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因为它开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新纪元――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时代。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们可以借用马歇尔自己的语言:(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二:“经济学的发展”中,这样写道)“在前进中的第二大步(第二大步指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第一大步指重农主义的诞生),即经济学曾迈出的最大一步,并不是一个学派的著作,而是一个人的著作。的确,亚当?斯密并不是当时英国唯一的伟大经济学家,在他著书前不久,休谟和斯图亚特对经济学已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安德森和扬格也发表了一些极其有价值的学说。但亚当?斯密的讨论范围足以包括他同时代的英法同辈著作中的全部精华,虽然他无疑承袭了不少别人的东西,但是我们越是将他和他的前辈和后继者相比较,就越是觉得他有才华,知识渊博和判断公正。”

马歇尔的这段对亚当?斯密的评论也同样适合评价他自己。把“边际”这一概念和数学方法第一个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并不是马歇尔。在他之前的威廉?杰文斯和古诺在这方面都是很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广泛利用“供给需求”模型作为研究价格决定的工具,但这一工具在他以前就被古诺独立地发现了。马歇尔是“边际革命”重要领导者,但是“边际效用”这个词的使用得归功于杰文斯。可见马歇尔“无疑也是承袭了不少别人的东西”,但是将这些方法和概念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最终自成体系的经济学家就只有马歇尔了。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有的不仅仅是承袭,他还将他所承袭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扩展,创造出许多新东西。如马歇尔原创性地提出消费者会使自己购买的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边际效用所代表的价格相等,而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扩展而来的。马歇尔还原创性地提出经济福利应该分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并用这种剩余思想分析税收与价格改变会给整个社会福利带来怎样的影响。

总之,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既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又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总结之作。它的主要内容既包含现代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和重要微观理论,又包括对古典著作中价值、工资、地租、利润的批判和总结。概括地讲,马歇尔在这部书中有三大贡献:

第一大贡献就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创新。马歇尔将对人的研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他之前的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只局限在财富的来源、分配等问题的研究之上,而马歇尔将人的行为,行为的动力,动力的衡量,人的感受的衡量都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基础,使它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马歇尔认为人的满足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不但重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供给决定论,还重视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将人的行为纳入研究范畴,为以后他的价值决定论奠定了基础。马歇尔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第二个创新是静态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简化问题,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方法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分析方法,将它引入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创新之处。这种静态分析法对于寻找静态均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问题是很有用的,现代经济学中它也是分析问题的经典工具。

第二大贡献就是在经济分析中引入时间因素。1907年庇古在《经济学期刊》发表了《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文章写道“马歇尔对时间因素的论述是他最独到的贡献”。庇古认为亚当?斯密及其后来者对国民财富研究中的时间问题都是避而不谈的,他们对国民财富的研究都与时间无关。笔者认为马歇尔对时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利息、节欲论的解释上。马歇尔认为利息是等待的报酬,即人们等待未来的满足而获得的报酬,节欲是资本家为了获得作为报酬的未来利润而节制的现在的满足。这样,马歇尔就为资本家和银行家占有利润和利息的合理性做了申辩。第二个方面是在分析价值决定论时,马歇尔对供求做了长短期的区分。他认为价值在长期内由生产成本决定,而在短期内由需求的大小决定,马歇尔对生产周期做的这一划分到现在还在使用。

第三大贡献就是理论贡献。包括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理论等,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均衡价格理论的提出。马歇尔之前的经济学家要么强调供给力量的重要性,认为供给中的生产成本才是决定价值的根本因素;要么强调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如杰文斯),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决定了价值。马歇尔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价值,并引入静态分析法和时间因素研究“正常”供求水平下价值的决定问题。这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经典模型。

(陈荷洁)

参考文献:

[1]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

[2]Adolf Wagner,“Marshall'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ume 5,1891.

[3]Pigou,A.C.“Review of the Fifth Edition of Marshall'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The Economic Journal,volume 17,1907.

[4]Keynes,John Maynard,“Essays in Biography”,New York:W.W.Norton.1963.

同类推荐
  • 投资小常识

    投资小常识

    本书包含五篇内容,分为“投资导论”、“投资习惯”、“投资技巧”、“投资应用”、“狙击全世界”。
  • 与私募共赢:总经理PE融资读本

    与私募共赢:总经理PE融资读本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于此,融资问题豁然开朗。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刺桐梦华录

    刺桐梦华录

    本书分为“过程:中古闽南的经济周期”、“空间:闽南的区域系统”、“结构:闽南经济的交易成本分析”三部分,共11章。
热门推荐
  • 阴魂道士

    阴魂道士

    天师,一个不为人知的职业,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使命,天地间已经没有了神,魔,但还有我天师,我龙天必完成使命,杀破天下妖怪,保护这个世界!!PS:如果觉得疯子的书还可以的话,就进入疯子官方读书群:511463508疯子官方读书群等待你的到来。
  • 肇论序

    肇论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尸尊者

    青尸尊者

    萧枫,带着弥天的怨气,穿越异世,成为无法聚灵之体,偶得神尊两大绝技,青灵尸火、逆转乾坤,需找尸体修炼功法,踏上尊者之路。
  • 重生之十八线小艺人与哈士奇男友

    重生之十八线小艺人与哈士奇男友

    刚拿到最佳女演员、刚被经纪人萧亦瑾表白,苏听雨和萧亦瑾就双双车祸死了。机缘巧合下,他们都重生穿越了。幸运的是,苏听雨再次成为一个十八线小艺人。不幸的是,萧亦瑾成了一只哈士奇狗。为了让萧亦瑾再次为人,苏听雨一边在娱乐圈苦苦上位,一边要升级打怪找法器。期间,还遇见了对她苦苦追求的霸道神经质影帝钱远航。是放弃狗样的萧亦瑾跟钱远航双宿双飞呢?还是继续陪着萧亦瑾等着他成人?苏听雨表示,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 末日逐生

    末日逐生

    无超人,无异能,无飞天遁地。在这个丧尸肆虐的时代,我只想......活下去!(书群14556190,来了的顺手收藏下~*~)
  • 天使的大剑

    天使的大剑

    在远古的大陆,魔兽与人类的战争一触即发,看主角如何改变战局,天使的大剑为谁而出!
  • tfboys和他们的爱情

    tfboys和他们的爱情

    三小只的爱情故事哦,不会跟其他的小说重复太多
  • 从前仙界有宅男

    从前仙界有宅男

    小小低调宅仙李闻因错被贬下凡,意外之下被贬在了地球,恰巧赶上末法时代。且看宅男仙李闻如何在这样的时代里逆天而上,扛起地球的大梁单挑泱泱九界。在地动山摇间,李闻一声怒吼,不行!这校花我追定了!宅男也有逆袭时!
  • 宛如初爱

    宛如初爱

    男女年龄相差七年不算什么,问题是叫了你十六、七年姐姐的小屁孩用不甚光彩的手段宣告:高立早就是我的女人,我要跟她结婚……面对世俗的眼光、惨烈的阻隔,是黯然退场还是默默守候,是不择手段还是另辟蹊径……伤痛面前,是一蹶不振还是坚忍自强……怨恨造化弄人的男女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努力、需要勇气、需要守护、有时或许需要一点心机,但请记住,不要伤害他人。
  • 绝对天赋

    绝对天赋

    三十二世纪末,有晶源陨石自天外星域飞来。晶源坠落爆发出的无穷魔力,导致所有牲畜动物变异,异变的牲畜动物,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绝望,后人称异变牲畜动物为源魔巨兽。晶源纪三年,人类也同源魔巨兽一样,产生异变,异能天赋丛生。这场巨变很快引发人类阴暗的一面,一场黑暗血世界逐渐上演…石海七中拥有A级异能天赋妖化的天才学生秦少羽,遭人陷害,源魔力尽失,体能元素五品,降至为一品。与天才之名失之交臂的他,在一次被人群体报复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浑身疼痛间,体内竟然也在暴涨源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