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9600000003

第3章 三、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杜尔哥

【主要内容】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总共101节。全书的基本思想以农业为出发点,对财富的形成和分配进行了历史考察,特别是对资本的形成和运用,做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全书主要讲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交换和分工

杜尔哥在书中,首先是从分析交换开始的。他首先分析交换,然后由交换导出交换者双方的劳动分析,划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提出了农业劳动是一切财富源泉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他的重农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杜尔哥认为,假定土地平均分配,每个人只拥有维持他自己生活所必需而毫无多余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愿意为别人工作,当每个人拥有的土地仅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则没有剩余的东西可供交换。但是在杜尔哥看来,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土地在分配之前早已被人耕种了,这种耕种本身是分配土地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法律的唯一动因。首先耕种的人们凭借他们的实力所及来耕种土地,从而他们所耕种的土地所生产的生活资料就比维持他们生活所必需的要多些。而且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块土地都不能生长出所有的东西来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如果一个人拥有的土地只适宜于种植谷物,而不能生长棉花和大麻,那么他就不会有用以蔽体的布匹;反之如果他拥有的土地只能生长棉花而不能生长粮食,那么他就可能没有充饥的谷物。这样,“经验很快会使每一个人知道他的土地最适宜于哪一种产品,从而他也就专门种植这一特殊农作物,以便通过和邻居交换而获得他所缺少的东西”。可见,杜尔哥从土壤的差别和需要的多样性推导了交换的必要性。在这里,他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分工,但实际上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过他是从“土壤的差别性”来考虑的。正因为土地存在着差别,才使“专门种植”某一特殊作物成为必要。所谓专门种植者,即分工也。因此,杜尔哥考察交换的必要性,是把分工作为一个先决条件的。

杜尔哥认为,促使不同土壤的耕种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动因,也必然引起土地耕种者同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即制作和加工工作者之间的交换。这是由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的。由于个人工作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广泛精通各种工序,即使能这样做,但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是否为制1双皮鞋而宰掉1头牛呢?为做一双木屐而砍掉一棵树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样做不仅在时间、空间和材料上都是极大的浪费,而且效果往往也极差。因此,交换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每个人专做一种工作,可提高工效。

二、纯产品

纯产品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杜尔哥的重大贡献就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大发展了魁奈的学说,触及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全书的重要内容。

杜尔哥对纯产品(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考察比魁奈深入了一步,他不只是把农业劳动看成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甚至把它看成剩余价值的直接源泉。他不是简单地从魁奈手上接过纯产品理论,而是力图把这个理论从自然赠与的外衣下解放出来,使它具有规范性的具体内容;他不仅企图把这个自然赠与直接还原为剩余劳动,而且还从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来阐明它的实质。杜尔哥对剩余价值的分析的步骤是:第一,说明工资;第二,分析剩余价值的源泉;第三,考察剩余价值的性质。

他在阐明了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以后,紧接着就把工资问题提出来讨论。他的逻辑是:既然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农业上的剩余劳动是社会其他成员的工资基金,因此,必须进一步确定工资的规律。他把工资确定为雇佣劳动的范畴,认为它是一无所有的工人出卖劳动的价格。并且把竞争原则引入了劳动市场,把各部门的工资水平规定为“只限于维持他的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当确定了工资决定的规律以后,杜尔哥就把剩余价值理解为卖者没有经过购买而出卖的超过工资以上的余额。他说:“农人的劳动一旦生产出多于他的需要的东西以后,他就能够用自然界在他的劳动工资以外作为纯粹礼物给予他的这种剩余产品,来购买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劳动,后者在向他出卖这种劳动时所得到的东西只能维持他们的生活,但是,农人除了维持生活的资料以外,还能得到一笔独立的,可以任意支配的财富,这笔财富并不是由他买进来的,而是要由他卖出去的。因此,他是财富――这些财富,通过它们的流通,激发社会的一切劳动――的唯一源泉,因为他是唯一的这样一种人,他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他的工资。”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杜尔哥对剩余价值的把握有两个极重要的思想:第一,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产生,但是在流通中实现的,是卖者出卖他没有买过的东西;第二,剩余价值是他的劳动生产出的产品超过工资以上的余额。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闪耀,马克思说他“掌握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当然,这个超过工资以上的余额,还被杜尔哥看成是“纯粹自然界的赐予”留在劳动者手里,但是当土地和劳动者分离的条件下,这个“自然赐予”的性质就清楚地表现出来。

杜尔哥认为,当土地耕种者和土地所有者逐步分离后,雇佣劳动产生了。这时,“土地产品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包括农人的生活资料和利润,这是他的劳动报酬,也就是他为土地所有者耕种土地的条件。剩下来的就是那独立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也就是土地当做一种纯粹的礼物给予耕种土地的人的,在他的垫支和劳动工资以外的那一部分,这是土地所有者分得的份额,或收入,有了这部分的收入,他就不必劳动而可以生活,而且他可以随意把它花费在任何地方。”这样,剩余价值的性质已经相当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这个礼物不是赐予任何人的,而是“土地给予耕种土地的人的”。因为“土地离开了劳动,便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可是雇佣关系发生后,耕种土地的人没拿到这个剩余,而被土地所有者占有了,这就是说,土地所有者占有了这份“礼物”,是他没有支付过的,是由雇佣耕种者的劳动所提供的超过工资以上的余额。杜尔哥的确在重农主义体系内正确地理解了剩余价值的性质。当然,由于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概念,还不真正懂得剩余价值是超过劳动能力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说:“杜尔哥所指的不是交换价值本身,不是劳动时间本身,而是土地耕种者的超出自己的工资之上提供给土地所有者的产品余额。”

三、阶级的产生和划分

杜尔哥对阶级的分析,继承了魁奈的思想,从社会经济中引出社会阶级结构,把社会成员分成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但是他的分析比魁奈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把魁奈阶级划分的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尔哥运用历史的方法分析了阶级。他认为,在最初的时代,由于交换和分工的发展,社会被划为两个阶级:一个生产阶级,也就是土地耕种者阶级;另一个是薪资阶级,也就是工匠阶级。这时,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没有分离,因为地多人少,每一个勤劳的人愿意要多少土地就可以得到多少土地,谁也不会去为别人耕种土地。每一个土地所有者必须自耕自己的土地,否则,他就必须根本放弃它。但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人口增加,一切土地都有了主人后,那些没有得到产权的人最初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从事薪资阶级的工作,用他们双手的劳动从耕种土地所有者那里换取剩余的农产品。既然土地不仅为耕种它的主人提供生活资料,提供用以交换他所需要的其他物品的东西,而且还提供了相当多的剩余,那么他就能够运用这些剩余产品来雇人为他耕种土地。这样,土地所有权同耕种劳动就分离开来了。

杜尔哥认为,产权的不平等,是使这种现象必然发生的原因。产权的不平等,根源在于下列四个方面的原因:(1)最初的不平等是由于耕种者的实力较强,对未来关心、人口较多的家庭占领的土地就多些,反之就少些;(2)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产量不同;(3)土地继承权的存在;(4)聪明、节俭和懒惰与浪费也会造成不平等,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这样,地产就成了商业的对象,可以买卖了,有的人失去土地,有的人增加了土地,从而,雇耕制就产生了。社会再被划分为土地耕种者、工匠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由于土地所有者阶级可以不从事劳动,而可以从事战争和司法行政工作或由于他们向国家支付一定的费用雇佣一些人来执行。因此,土地所有者又可以称之为自由支配的阶级,土地耕种者和工匠两个劳动阶级称之为不能自由支配的阶级。

杜尔哥认为,当资本积累发生以后,从事生产各种各样工业品来供应社会不同需求的整个阶级(即工匠阶级)又可划分成两个阶层,即企业家等资本所有者和单靠工资过活的工匠;同样,在农业中耕种土地者阶级也可以划分为提供资本垫支的资本家阶层和单纯挣取工资的农业劳动者。工业与农业中的资本家都是不劳动的,而“资本家性质的贷款人,就他本身来说,属于可以自由支配的阶级”。

四、土地所有者获取收入的几种方法

杜尔哥考察了阶级形成以后,紧接着分析土地所有者怎样能够从土地上获取收入的方法。他认为可以有五种方法。一、雇工耕种制,即由土地所有者垫支生产上的开支(种子和工资等),按日或年雇人耕种,自己保留全部产品。二、奴隶耕种制。杜尔哥认为,奴隶耕种制是暴力的结果,是使用暴力来强迫别人为他劳动。在这种制度下,“奴隶是不能希望得到正义的。然而自然规律仍旧可以保证他们可以从他们使用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取得他们的份额,因为他们的主人为了利用他们的劳动,必须养活他们。可是这种工资只限于最低的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三、领地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原来的土地所有者长期出让他们的田产,而征收一种按年以实物或货币来缴纳的地租,并强令使用他们田产的人员履行一定的义务。四、对分佃耕制。这种方法是领地制度的另一种耕种形式。为了使土地耕种得更好一些,土地所有者采取一种把一部分果实分配给自由耕种者的办法。最通行的分配方法就是对分,一半果实归农民,一半归土地所有者。在这种安排下,土地所有者垫付耕种方面的一切费用。五、土地的包租或出租。土地所有者把土地按一定期限出租给耕种者,由耕种者自己垫支一切费用,每年向土地所有者缴纳一笔固定收入。

杜尔哥认为,在这五种方法中,最后一种方法最好,可以大大增加土地的产出和收入,但这要有以富裕的农业经营者为条件。杜尔哥的上述考察,实际上扼要地概述了土地私有权发展的几种历史形态。第一、二种方法,是古代奴隶社会中的土地所有权形态;第三、四种方法,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形态;第五种方法,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态。他讲的富裕的农业经营者,实际就是能大量投资的农业资本家。既然他认为第五种方法能大大增加农业产量,从而也肯定了资本主义大农业是增加财富生产的最好形式。

五、商品和货币

杜尔哥认为,相互的需要导致了人们互通有无。人们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或劳动,双方必须就交换的每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达成协议,每一方都必须对他所交出的商品的爱好和他对他希望收进的那种商品的欲望加以衡量,据以决定被交换的东西的各自数量。杜尔哥的价值包含着主观效用论的成分。由于没有正确的价值理论,当然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货币问题,但是历史方法的运用,使杜尔哥在本书中能较正确地描述货币起源的历史过程,就这点来说是杜尔哥对古典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也是他同时代的学者未能达到的。

杜尔哥认为,虽然每种商品都具有代表价值和衡量价值的货币属性,然而并非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同等便利地被用来达到这两种目的。因为有些商品质量容易发生变化,很难把它作为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只有用途普遍,社会接受,质量不变,易于保存,质地相同,易于鉴别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运转的商品,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这种商品就是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它具备了上述特性,比其他任何商品更适宜于上述目的。因此,“黄金和白银构成了货币,而且构成了具有普遍性的货币;这件事与一切习俗和一切法律都不相干。”“而是由于自然之理”。

六、资本的积累和运用

杜尔哥研究了货币以后,就着手考察资本的积累和运用。他把资本当做一种价值物来把握,当做一种与地产相对立的“可动的财富”。他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是人们的消费有了剩余,剩余产生了储蓄,储蓄的积累形成了“可动的财富”。货币产生以后,积累财富的人必然尽先寻求货币,从而产生了货币的积累。因此,所谓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价值。

杜尔哥认为,可动财富的积累有重要意义,它是一切有利可图的事业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土地耕种、工业或商业方面,各种不同的劳动都需要垫支,这种最初的基金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无论是谁,只要他每年能从他的土地收入,或从他们的劳动或辛劳所挣得的工资,收到多于他必须花费的价值,他就可以把这笔多余的价值作为一种储蓄而积累起来。“虽然工业利润与农业收入有所不同,它不是自然界的赐予,同时从事工业的从他的工作中所获得的,只是付给他工资的人为此而给予的代价……尽管这样,还是可以肯定地说,在一切不同种类的劳动领域中,这种竞争却从来没有多到甚至激烈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致总是使一个人比别人更内行,更积极,特别是一个在消费方面更节俭的人,不能挣得一笔比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稍微多一些的收入,并使他不能把这笔多余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创立一笔微小的储蓄。”在这里,杜尔哥为资本的积累的“正义”性进行辩解的同时,已经不自觉地突破了重农主义的体系,认为不生产阶级也可以从利润和工资中形成资本的积累。

关于资本的运用,杜尔哥认为有如下五种:第一,买进土地,从田产上获得一定的收入。第二,用作制造业和工业方面的垫支。一切劳动都需要垫支,在工业中更是如此。资本投资于工业,一部分作为修建作坊和收购原材料的垫支,一部分作为工资的垫支。等商品出卖以后,资本投资者不仅能收回全部垫支,而且可以获得一笔利润。第三,用作农业企业的垫支。投资者为了在农业企业中运用资本获取利润,便以交付地租的形式向土地所有者租用土地,担负耕作方面的全部垫支。垫支的一部分购买农具、耕牛、种子等,另一部分用于农业工人的工资。等农产品出卖后,除收回资本外,还可获得一笔利润,工资是他承担风险及勤劳的代价,是一笔补偿生产资料损耗的资金。农产品价格扣除上述一切以外,剩下的部分是交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即纯产品。第四,用作商业企业的垫支。商人的业务全依靠种种垫支来进行,这些垫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收回,并要获得利润、工资以及担当风险和勤劳的代价。第五,放债。杜尔哥认为,借贷的发生,产生于经济上的需要。有息借贷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商业交易,贷款是出卖货币的使用权,借款是买进这种使用权,利息就是这种交易的价格,像一切商品价格一样,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通过供求平衡来决定。

杜尔哥分别考察了资本运用的五种方法后,还从全社会的角度对各种资本收益量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各种资本由于运用它时,所付出辛劳和承担的风险不等,从而获得的收益也应该是不同的。买进田产的资本收益小于用于贷款的资本收益,因为它既不费力,又最安全。贷款收益虽很安闲,但要承担风险。所以,贷款的收益要大于田产收益。但投入农业、制造业和商业的收益,又理应比贷款的收益多一些。因为经营这三项的企业,除需要大量资本外,还需要大量的照料、劳动、才智和承担风险。因此,各种资本运用而产生的收益量的大小顺序应该是:田产收益贷款收益农业、制造业、商业的收益。当然,这种不相等并不妨碍它们相互影响直至建立一种平衡。无论哪种方法的运用,如果利润发生变化,资本就会流动,直到重新建立平衡,正像一个倒置的虹吸瓶两端的水管里所盛的、可以通过瓶的底部相互沟通的比重不相等的液体保持平衡一样。

七、社会总财富的构成和最终源泉

在本书的最后,杜尔哥从宏观上考察了社会总财富及其最终源泉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财富包括:第一,全部田产的净收入乘以地价率;第二,国内现存全部可动的财富的总和。在全部财富中,金属货币仅占极小的部分,由于所有财富和货币可以不断地相互交换,因此,财富都代表着货币,货币也代表着全部财富。贷款用的资本不能计算在总财富之内,否则就是重复计算。

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性质的贷款人,就他本身来说,属于可以自由支配阶级。贷款人提走的利息,就他能加以运用的方法来说,可以自由支配;但就国家对他征税来说,货币的利息不可以自由支配。因为它是垫给企业的一笔垫支的价格和条件,没有这笔垫支,企业便无法继续经营。因此,这种报酬应当不能侵犯,并应该享受完全免税的权利。如果侵犯它,那就会提高一切企业的垫支的价格,从而削弱企业本身,削弱农业、工业和商业。

由此,杜尔哥进一步认为,除了土地的净产品以外,一个国家里不存在任何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没有收入。现存全部可动的财富或资本,都来自土地,来自每年节约下来的一部分土地产品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土地所有者剩余较多,但因奢侈浪费,任意享受,节储较少;而工资收入者和企业家虽然没有真正的所谓收入,除维持生活外剩余不多,但他们有才干,有活动能力,专心致志于他们的企业,使财富不断积累、增加。但是尽管如此,一切财富或资本来自土地这个结论不能动摇。这样,杜尔哥虽然强调了工人和企业家对资本积累的作用,承认资本的一部分由劳动阶级的利润形成,但是在财富的最终源泉的问题上又回到了重农主义的出发点。

【学术贡献】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党徒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作为本书核心的“纯产品”理论更是杜尔哥的重大贡献。在书中,杜尔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做了更为切合实际的分析。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他还正确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杜尔哥虽然仍认为“纯产品”是“自然的赐予”,但他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超过他的劳动工资。他更明确地说明了“纯产品”。

杜尔哥专门写下了《中国问题集》,涉及52个问题,不仅表明他对中国的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对中国的经济与农业政策尤为重视。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被称为“中国问题集”的绪论。

其实,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的眼光和认识大大超越了重农主义的范围和水平,从而使他的经济理论已经突破了重农主义的界限,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第一,他考察资本的积累的源泉时,不单纯把纯产品当做出发点,而且把利润当做资本积累和不断扩大的重要源泉;第二,考察利润时,他并不是简单地把利润归结为资本家劳动的工资,而是把它作为资本的生产物扣除资本消耗后的余额,这实际上是把利润看作为资本增值的产物;第三,在考察各种资本及其相互关系时,他不仅划分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之间的界限,而且把借贷利息看做是企业利润的分割;第四,考察资本的运用时,他不顾重农主义体系的束缚,有意识地颠倒“自然程序”,先分析工业,后研究农业,而且把利润当做资本运用的一个普遍范畴来把握;第五,由于把利润当做资本运用的一个普通范畴来把握,从而认为地租是投资农业的资本家从农业的收获中扣除已耗费的资本垫支利润以后的余额,这实际上接触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他的这些思想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按马克思的评价,杜尔哥的理论体系使“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最高峰”。杜尔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熊彼特认为,“它已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杜尔哥的理论骨架,即使不谈它比《国富论》在时间上领先,也显然比《国富论》的理论骨架更胜一筹。”

(赵德起)

参考文献:

[1]欧文,经济魔杖――50位经济学家如何影响和改革世界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康替龙,商业性质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A?E?门罗,早期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文献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弗朗斯瓦?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9]石田干之助,中西文化交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

[10]朱坚劲,东方社会向何处去――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11]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2]朱彤,徐瑾,杜尔哥的经济学说[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同类推荐
  •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本书从全国奶业的产业化现状和发展方向、奶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等宏观方面,到乳制品质量认证、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微观层面,对奶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 每天学点经济学

    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基础知识、财政金融学、营销管理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活中的经济学,每级标题以关键字的形式点明陈述重点,结构清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 驶向枢纽港

    驶向枢纽港

    本书考察了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本书共分八章论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演进状况和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城市经营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新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政府和国有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改革、项目管理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部分国资公司典型案例研究。本书是一本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分析和模式创新的著作。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莫非这就是爱情之TFBOYS

    莫非这就是爱情之TFBOYS

    爱你,我就对不起他,爱他,我就辜负了你。「林云馨」你是我爱过,痛过,挣扎过,放弃过,还是想要倾尽所有全力去保护,爱的人。「王源」你一出现,那些在我心里坚定了无数次忘掉你的信念,都成了鬼话。「王俊凯」我不想喜欢你了,可是要怎样才能不喜欢,不行,不能放弃,还没有试过,就算不择手段我也要得到你。「韩蕊」我被狠狠的抛弃了,你却一点愧疚都没有,你从头到尾你喜欢的人只有她,你的心里从来都没有装下我,你说过喜欢我,但是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不一样,你只是喜欢我,但你爱的却是她。「海陆」要是哪天我坚持不住了,我们只能说分手。「易烊千玺」分手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说爱我,那样我只会更难过。「许嗳」
  • 王源——初夏的相遇

    王源——初夏的相遇

    离开他,已经有三年了吧。三年呀!说长不短的日子啊,夏瑾曦望这镜中的自己,眼中已经有泪水,却是自己自作自受。
  • 守护甜心之天使坠毁

    守护甜心之天使坠毁

    “你是天使?”“不,不是。”“你是恶魔?”“也许是吧~”“为什么?”“因为.....他们先伤害了我,我也要去伤害他们!”
  • 嫡言

    嫡言

    前一世,血脉至亲的堂妹,让她懂得知人知面不知心,累及其亲人枉死。重生一世,她不求报仇雪恨,但求护得亲人一世安康。
  • 神级师傅

    神级师傅

    一代有德教师穿越异界,行走天下,教化万物之旅。
  •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凭借体制和机制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家族式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富有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具体、生动、有形的,而推动其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宁波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成熟与升华的经营理念。可以说,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企业经营理念形成与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甬商精神实践与升华的过程。
  • 明天,人生如梦

    明天,人生如梦

    美好的生活已经向明天招手,一场意外的车祸将给明天带来别样的人生。一切都像是个梦,那么的真实。不要,不要离开我,飞燕,琰儿。
  • 绝色魔女

    绝色魔女

    前世因后世果,有前世的执着才会有今生的纠缠。虚伪的网络,无情的他,落云失眠吃安眠药,醒来,为什么世界都变了?她…是平南将军的女儿?而且是个只有三岁的小娃娃?好吧,既然来了,那她要好好的完成她的“江湖”梦!他身为一国之主居然是个无赖?什么?进宫选秀?后宫争斗他既然不相信她?她跟他没完…
  • 大小姐的近身小道长

    大小姐的近身小道长

    这是关于一个正直勇敢的小道长,下山闯荡美利坚的励志故事。这里没有富家千金,没有美貌空姐,没有制服丝袜,更没有什么阳光海滩比基尼、灯红酒绿热辣party!没有,绝对没有!打死你我也不会承认有的!
  • 看见美人鱼的眼泪

    看见美人鱼的眼泪

    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何现在却无足轻重?曾经恋恋不忘的人,为何现在毫无印象?究竟是真的失忆,忘了过去,还是不得不忍痛割爱,忘记过去。阴谋,渐渐展开。他还能否抓住自己心上的那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