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往往不在于你是否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特定环境下,更在于对细节处的把握,从细节入手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可以让你做一个说话的高手。
我们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不可避免地要去求人。穷人就不用说了,而富人再富,也有一时钱紧的时候,权势再大也有求人办事的时候,连封建王朝的皇帝也在所难免。因此,无论社会的发展有多么快,人必求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容易办成事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人,只有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对方才会接受你、认同你,你才能顺利地进入对方的世界,轻松自如地与对方周旋和交往,从而把自己的事情办成和办好,而这一切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与你的个人形象有关。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讲究仪表是求人前的必要准备。一个人的仪表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试想,一个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同去求一个人,恐怕前者很可能受到冷落,而后者更容易得到善待,特别是相求的对象是陌生人时。因此怎样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个求人办事的乡下人,穿着普普通通的衣裳没能走进一个大机关的大门,因为那门卫一见他的穿戴就把他拦住了。他于是返身出来,到一个朋友家里换上一身西装革履,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那个大机关的大门。有人曾经告诫他说:你想进那个大门吗?你千万不要穿着皱巴巴的衣裳,更不能露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去那个门卫传达室自报家门,或是询问什么,你只要穿着西装革履旁若无人地照门直进就是了。你能旁若无人地往大门里闯,门卫就会以为你是这里的熟客,再不会来干扰和拦阻你了。
人们常常强调“不要以衣帽取人”,但实际上处处都是“以衣帽取人”。还是那句话,形象好,求人易。世上早有“人靠衣服马靠鞍”之说,一个人若有一套得体的衣装相配,不仅能让你的身份提高一个档次,而且在心理上和气势上增强了自己求人办事儿的信心。
美国商人希尔在创业之始是个没有任何资本的人,他有一本《希尔的黄金定律》的书要出版,却苦于没有资金,这时他将目光瞄上了一位富裕的出版商。他知道在上流社会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求人办事的作用。多年的社会阅历告诉他,在商业社会中,一般人是根据对方的气质形象来判断他的实力的,因此,他首先去拜访裁缝。靠着往日的信用,希尔定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共花了275美元,而当时他的口袋里仅有不到1美元的零钱。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领带、吊带及内衣裤,而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675美元。
此后,每天早上,他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里,同一条街道上,同那位富裕的出版商“偶然相遇”,希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几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希尔搭话,并说:“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啊。”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希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希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希尔期望发生的情况。
希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手头有一本书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书的名称为《希尔的黄金定律》。”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可以帮你的忙。”这正是希尔所等候的那一刻,长时间的心血没有白费。
这位出版商邀请希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出版商已“说服了希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希尔的书籍。希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终于在出版商的帮助下,希尔的书成功出版发行了,希尔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行《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书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而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漂亮衣服创造的“幌子”上筹集来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因为没人喜欢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形象。而完美无缺的修饰和宜人的体味,能使你在任何团体中的形象大大提高。有些人从来没有真正养成过一个良好的自我保养的习惯,这可能是由于不修边幅的学生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或者父母的率先垂范不好,或者他们对自己的重视不够造成的。这些人往往“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要基本上还算干净,没有人瞧不起,能走得出去便了事了。如果你经常激发自己的兴趣,良好的修饰习惯很快就能形成。如果你天生是一个络腮胡子,那也没有办法,但至少你要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印象。牙齿、皮肤、头发、指甲的状况和你的仪态都一一表明你的自尊程度。如果,你从头到脚修饰一新,一身裁剪得体的衣服,一头健康干净的头发,一双擦得发亮的高级皮鞋——哇,简直太帅了!
穿着得体犹如一支美丽的乐曲,一首由关系密切,却又成对比的乐章所组成的交响曲,基本主题贯穿全曲,使得每一乐章都截然分明,却又一脉相承。所以,怡人悦人的仪表也是一种艺术。
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穿着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毕竟,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在美,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
求人办事的顺利和成功与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不讲究仪表就是自己给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成功的障碍,不讲究仪表就是人为地给要办的事情增加了难度。
平时积累你的口才
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他们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却是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的能力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之上的。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追本溯源,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地在观察和思考上面下工夫。他们不断地扩充他们的兴趣,积累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那你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你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说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你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特”,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2)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语言学研究工作者李宇明先生在其《改革开放大潮下语言大变幻》一文中,信手举了如下许多例子:
交通:巴士、的士、打的、面的;
通讯:邮政专递、大哥大;
商贸:跳蚤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星期天夜市、皮包公司、倒爷;
服装:牛仔服、文化衫、蝙蝠衫、休闲衫、迷你裙、三点式、时装表演;
娱乐:迪斯科、霹雳舞、贴面舞、卡拉OK、摇滚乐、镭射电影、闭路电视;
教育:电大、夜大、函大、委培、五大生、自费生、博士后、无围墙大学、文凭热、流失生、希望工程;
其他:特区、三资企业、第二职业、炒鱿鱼、停薪留职、打工仔、外来妹、桑拿浴、应召女郎、修长城、电脑红娘……
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能生成词语的格式,如:“××迷”、“××热”、“××王”、“迷你××”等,利用这些格式可以生成一大批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国外引进,或者是时尚的创造,或者是旧词的复活。有些词语,如AA制、B超、BB机、T恤衫、卡拉OK,汉字与洋文夹杂,就是词典专家也被它们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放在词典中排序。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3)阅读名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头语,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会不召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之事。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自我介绍要得体
在求人办事时,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从交际心理上看,人们初次见面,彼此都有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这时,如果你能及时、简明地进行自我介绍,不仅满足了对方的渴望,而且对方也会以礼相待,自我介绍。这样,双方以诚相见,就为彼此的沟通及进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在参加社交集会时,主人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介绍得很详细。为了增进了解,你不妨抓住时机,多作几句自我介绍。时机有两种:一是主人介绍话音刚落时,你可接过话头再补充几句;二是如果有人表示出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意向时,你可作详细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自信心。在日常交往尤其是求人办事时,有些人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似乎思维也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伶牙俐齿的,变得说话结巴;本来拙嘴笨舌的,嘴巴更像贴了封条。这种状况怎能介绍好自己呢?要克服这种胆怯心理,关键是要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介绍好自己,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2)要真诚自然。有人把自我介绍称为自我推销。既然推销产品时需要在“货真价实”的基础上做宣传,那么推销自我时也不能不顾事实而自我炫耀。因此,作自我介绍时,最好不要用“很”、“最”、“极”等极端的词汇,给人留下“狂”的印象;相反,真诚自然的自我介绍,往往能使自己的特色更闪闪发光,引起人们的注意。
(3)要考虑对象。自我介绍的根本目的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印象,因此要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来说话。
所以,在介绍自己时,一定要重视那个或那群与你打交道的人,要随机应变。如你面对的是年长、严肃的人,你最好认真规矩些;如与你打交道的人随和而具有幽默感,你不妨也比较放松地展示自己的特点,作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来。
总之一句话,要在自我介绍中表现出你的口才,使它成为与人沟通和进一步交往的前提。
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你必须细心揣摩一些表达细节。
(1)讲话的快慢要合度,声音要适中
在交谈过程中,首先要留意自己,说话是不是太快了?如果因说话快而导致字音不清,就会使人听了等于没听。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效仿。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听不懂,就是浪费时间。故我们要训练自己,讲话的声音要清楚,快慢要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可听懂一句,不必再问。要清楚,陌生人或地位比你低的人是不敢一再请你重说的。
其次,说话的声音不要太响。在火车里,在飞机上,或者是在有严重噪声干扰的地方,提高声音说话是不得已的。但是平时就没必要也不能太大声,在公共场所或在会客室里,过高的声音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说话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响,但在谈话中,每句话声调也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说话有节奏,快慢合适,这可使你的谈话充满情感。你可留心那些使人听而忘倦的人的说话方法,留心舞台上的名角念台词的方法。
(2)要揣摩如何用词,说话越简练越好
有些人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拼命说许多话,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对方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却抓不到他话中的意思。所以,话未说出时,应先在脑里打好一个轮廓,拟几个要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特有的联系方式,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放大。管理沟通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有特定的规律和技巧。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不仅会使人工作心情舒畅,而且会使人人缘极好,生活美满。对公司来说,有效的内外沟通是确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取成功的秘诀之一。
良好的沟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比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智力程度更为重要,良好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你必须机灵一些,创意要能提起人的兴趣。如果你总是向老板唠叨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你的前途就无望了。
②与人沟通必须带有自信,不说废话才是懂得沟通的干练之才。
③轻松潇洒的态度对于沟通的成功至关重要。你如果过于紧张,别人看着也会难受。
④说话人的诚实会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因为世上说谎行骗的人太多了,诚实一定会有助于你的成功。
⑤对方的兴趣所在是关注的焦点,对对方的好恶要敏感。
⑥保持适当的幽默感。
⑦不要让情绪左右信息的传递。不要心里不同意对方的话,或是另有看法,就打断别人的话。倾听并不等于完全同意对方,它只是一个“听”的动作。
⑧不要马上下结论。未经仔细考虑而下的结论,即使当时双方都很满意,日后也有可能造成麻烦。例如,太快决定雇用某人,很可能造成日后各方面时间、金钱及精力上的浪费。
⑨决定你反应的方式。除非确定对方的话已经快要讲完了,否则不要太早下结论。第一个反应一定要对对方做正面肯定的回答,就算你完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至少要感谢他愿意花时间和你一谈。
社交中巧妙提问
我们在社会交际中,要学会经常向别人提问。提问对于促进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对方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不仅能掌握会话的进程,控制会话的方向,同时还能开启对方的心扉,拨动对方的心弦。
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一般提问。据社会学家的分析,任何发问都适用于一般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回答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社会评价嘉许与肯定的心理。一般提问方式如果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就会更好。
②选择提问。提问要有所选择,不要提出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一开始提问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也不应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③真诚提问。不要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形成坦诚信赖的心理感应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④续接提问。如果一次提问没有达到问话的目的,运用续接提问是较为有效的。例如,你可以继续问“你是如何想办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以适当的沉默表示你正在等待他进一步回答,使对方在宽松的气氛中更详尽地讲述你想知道的内容。
⑤因时提问。提问要看时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使人说出当时当地可能说的和应当说的话。”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谈话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一般说来,当对方很忙时,不宜提与此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要提会引起对方伤感的问题;在业余时间里同医生、律师等谈话,也不要动辄请教有什么病该怎么治或有什么纠纷该如何处理,对于这类过于具体的问题,人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往往是不愿涉及的。所以提问要像屠格涅夫所说的那样:“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10个圈。”这样你的提问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⑥因人提问。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自然会有所区别。
⑦适当提问。提问一定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毫不含糊地作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⑧诱导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巧妙地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迂回”对策。
总之,提问是开启对方话题的金钥匙。提问要形象、贴切,不可生搬硬套,提问是主要,说明问题为次要,说明问题只是为提问服务。
注重细节:消除沟通中的障碍
沟通障碍多因细节处照顾不周而造成,消除沟通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要把别人当“机器人”
心理学教授坎贝尔说:“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机器人这个说法。只要词语中带有人字,无疑意味着人为地拔高物质的高度。我认为应该把机器人称为机器鬼,这样就不至于把机器和人搅和在一起。反正机器人这个说法令人觉得别扭。”
不要以为他人是机器人,可以由你想怎样操纵就怎样操纵。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意识到对方也拥有充分的潜能,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永远没有完美的技巧,但经由技巧却可能有完美的结果。这也是果实优于枝条的道理。
沟通是彼此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你运用技巧时,别人也会运用技巧。当然,沟通是有目标的,你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处于优势,并且尽可能达到这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但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别人也运用技巧,彼此力量的消长有一个合适的中点,那是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沟通能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应该满意,虽然这个结果跟你渴望的结果有些差别,但也应该坦然接受。
(2)尽量多采用含蓄的暗示方法
既然他人不是机器人,他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你的尊重。而尊重他人的妙招应该算是暗示吧。暗示就是为了保全他人自尊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含蓄的不直接指责、指使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间接地让人做出你希望其做的事。
暗示可以成为他人行动的动力,别人在接受暗示时,已经感到了受尊重的意味,就会主动帮你达到你渴望的结果。暗示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和你沟通。
(3)运用漂亮的语法
世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美,其中都有很漂亮的语法。沟通也是一种语言交流,漂亮语法的运用就很合适。
当然,漂亮的语法绝不是指滥用形容词。它的的确确是一种语法,它将各种词语巧妙地运用,不仅仅限于形容词。
“然后……”“这时……”等语法可以给人流畅感,容易使人顺着你的思路,在承启转合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沟通。使用“因为……”“所以……”等连接词,则给人很讲逻辑,很讲道理的感觉,他人就会心服,谁愿意跟一塌糊涂不讲理的家伙打交道呢?
语法是有玄机的,成功地运用玄机的语法都是漂亮的语法。在漂亮语法当中,先尊重对方的态度,然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只要语法得当,就算有些唐突,对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可以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并愿意合作。
(4)移动他人的观点
在沟通时,接纳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削弱他的观点,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好办法。生活中,人的观点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地围绕在你周围。这些观点有容易理解的,也有摸不着头脑令人难以把握的。观点是容易冲突的,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沟通时不要破坏对方的观点,只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他人的观点,让它靠拢自己的人生观。记住:移动,不是改变。
移动他人的人生观,可以采用游戏性质的做法,让别人感觉不到严肃的压力,因为人生观可是个严肃的大问题。而在游戏中,人生观稍有移动和变化,他人是不会觉察的。
(5)运用动作进行暗示
我们的身体是有语言的,我们的动作往往可以暴露我们的心情。同样地,他人的动作也会泄密。所以,沟通中的人对他人的动作是很敏感的,你正好可以利用它。
如果与人交谈时,你做侧头深思的动作,你的体语就告诉对方,这个问题你有疑问,这比直接打断别人的语流更有效,不至于立刻和对方抵触。别人一定会问:“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由别人自己中断语言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
如果想中断谈话,急于离开去做别的,你可以不停地偷看手表。手表有时候可能就是心理时间的外壳。别人会问:“有事吗?你可以先走。”你就可以很有礼貌地全身而退。
体语的运用,很讲究空间。在宽敞的房间里交谈,彼此可以做到公平。但要达到亲密关系的程度,还是狭窄房间为好。谈话时中间不隔着桌子更容易融洽。距离上的靠近也会造成精神的靠近。
体语也可以保全自己的尊严。迟到时气吁吁地表现急忙赶来的样子,他人容易原谅。
(6)乔装弱者
世上总有很多人喜欢表现自己的力量和能耐,在他们眼中,他人总不如自己。这种人很可能令你讨厌,但你可以利用他们。他们喜欢表现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他们会哼着鼻孔走过来说:“真是差劲,让我来!”于是,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起来。这个方法儿童们都会用,何况成人。
最聪明的办法是询问,表现得很虚心的样子去求教,他人一定会理睬,说不定还一边做一边教你呢。
(7)注意谈话时的礼节
适当的礼节,不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谈话中,它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保持着恰如其分的礼节。
①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②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想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与其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③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人都谈上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某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④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⑤注意谈话内容。尽量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例,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或者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姻状况。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年”是也。不要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首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要说她长得胖等,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也不要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⑥男子一般不要打扰或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有伤大雅的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⑦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抑扬顿挫: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
声音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之一,电话中我们往往从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谁,同样,声音对语言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比如,同样的话面对一位年轻女性去说,一个清晰、带有磁性的男中音比一个公鸭嗓或是尖利的高音其效果会大有不同。
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其发音有12~20个音阶。当然,那些职业演员和歌唱家要更高一些,有的可达到36个音阶。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的声音可能只有5个音阶,他们发出来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像一根弦在拨动,十分单调,令听者感到头脑发胀。由此可见,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你谈话的对象,这对你的交往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商务交往中更是如此。当你与他人讲话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应首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让人更好地了解你,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征服力。
苏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她那尖利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诚意。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苏珊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调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技巧训练,可以克服平时的一些怪癖和不良习惯,从而改善你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等:①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声音,你可以将录音机放在电话旁边,听听你每天打电话时的声音。②请家人或朋友对你的声音作出一个真实的评述。③将你在停顿或静默时反复使用的语气词记下来,在今后的谈话中尽量避免使用。④进行发音训练。你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一些有关的书籍,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训练。或者找一些语言磁带和录像带进行训练。⑤进修一门公共言谈或演讲的课程。
总之,让我们变得更加成功的许多优异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来通过训练改变自身原有的东西。声音就是这样,你试着改变一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快慢适中:控制自己的语言
一家大报的广告部经理给一位语言培训专家打来电话,请他培训其手下的一位员工以使其能保留现在的这份工作,经理向这位专家抱怨道:“她已40多岁,并担任我的秘书15年之久,我很喜欢她的工作,可是她说话的速度快得令我紧张不安、无法跟上。对她的语速问题几年前我不会像现在如此在意,可是随着工作压力与负担的加重,她的声音对我的刺激也愈来愈大。我并不想辞退她,可是她说话要是不放慢速度,我只好让她离开,以保持自己神志清醒。”
事实上,说话的快慢确实可以通过练习来调适,声音的调适具有双重因素,如果你说话的速度太快,下列几点可以使你减慢速度:
①从1数到10,第一次5秒钟数完,第二次10秒,第三次20秒。
②经常练习高声朗诵报纸上的文章,先用铅笔将你认为要连贯的字词做个记号,朗读时,同时移动铅笔,引导你的声音。要是你觉得自己平常说话的速度太慢,就加快一些;要是太快,就放慢些。
③以录音机录音,然后倒回重放,检查自己的速度,是否流畅?是否跳跃停顿?
④录下一些好的新闻报道,试着模仿播音员的播音。
有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他们讲同一种语言,不同地域的人说话的速度也不一样,某一速度对南方人十分恰当,但到了北方,就显得太快了。
有一位推销员,他发现自己经常无法把要说的话在限定的时间内说完。他也许行驶了100里的路程赶到一位顾客家中,后来却只有15分钟介绍自己的产品。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如何组织自己应该说出的话。后来,他请教一位语言专家,专家听了他的情况之后,建议他从学会调整自己的语速开始。在他开始练习调整语速之前,一般人只需要10分钟便可轻易讨论完的问题,他却要花15分钟。通过训练,他可以在10分钟内有效的讨论别人要花20分钟的问题,他可以随意地加快或减慢语速。
一旦你控制住了自己的语言,它就会乖乖地听你驾驭了。你可以放慢自己的语速,以满足听众的需要;你可以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听众的类别、当时的气氛等因素来调整自己说话的声音、说话的速度,以应付不同情景的需要。
遣词造句:运用手中的“调色盘”
词汇是人说话的基本元素,我们从小学起就学习用词造句,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词造句。一个人词汇量丰富并善于运用,自然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顺畅和有效。人们成年后往往忽视遣词造句方面的学习,就是因为看不到说话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认为用词、造句都是小学生考试用的小把戏,从而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努力想改变事情的结果,有的甚至也了解说话对于改变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愿下工夫解决自己词汇贫乏的问题。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词汇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发誓推翻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词汇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英国人民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军队所向无敌的神话,这个人就是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包含着许许多多具有威力的话,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挑战,使人生丰富多彩。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用词常常十分谨慎,然而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词汇,殊不知我们所用的词汇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词,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词,很可能就会扭曲事实。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词汇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词汇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来挥洒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摆正心态:像对平常人一样与名人交谈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有些人对名人只是一味地说些奉承话及空洞话,这样是不能使对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内心的印象说给他听,他会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词和说话的态度要得体。你可以把他视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对他提出一些能够表达感情的问题,不要把他视为什么超人。他也实实在在像任何人一样,敌不过疲倦,承受不住伤害。他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与你一样害羞。不要认为他的人格真的就如他借以出名的职业一样。他向公众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性感等影像,实际上往往是杜撰的。
当你同时应付两位名流时,不要只顾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于不顾,这会使他们两位都不自在。你应该说,遇见两位,真是使人兴奋,如果你想和他们继续交谈,那么你必须保证话题是他们二位都能参加意见的。如果你对另一位名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经过介绍之后,你仍想不起有关他的任何事迹,你也不能对他有所疏忽。你必须一视同仁的,表现同样的热情和友善。
不喜欢说话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亲近的喜剧演员在内,他们在舞台上已经笑到了极限,因此,在真实生活中是再也无法幽默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从事创作性工作的人,虽不大喜欢说话,但这些人往往对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在社交场合也许不活跃、不自在,但他们有启发人们思想的独到之处,你和他们说话,必须耐心,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太热切,要温和、冷静和体贴,就像应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样。
名人往往比寻常人有更多的成就,而且也有私人的嗜好。当你准备去拜访某位名流时,你可以预先做点谈话内容的准备,如果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名人,那么,你可以向有关方面的人去打听。比如他被邀来本地作演讲,而你想与他结识,那么你即可向邀请他的单位或个人索取有关他的资料,他们不会拒绝你索取资料的要求。
名气一般的名人,总是生活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他们内在的恐惧,使他们脆弱敏感,别人稍有疏忽就会激怒他们,而且他们也容易傲慢。然而,他绝对需要你的尊重和顺从,他的名气愈小,他对于亲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对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过时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战术,也即通过第三者来了解他的情况。你的开场白应当是积极的,如这些日子以来你是如何打发的呀,或我们很久没有见你在公众场合露面,你去哪儿了?或这么久不在舞台上露面,觉不觉得无聊呢?这些话等于当头泼他一盆凉水。消极的开场白,要尽量避免。
在多数情形下,与名人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他们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学习成绩好如何。如果你也当了爸爸或妈妈,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孩子的资格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或和对方的孩子同龄,你也可以向他们表达,你对孩子蓄长发的感觉,或孩子喜欢搜集小动物等。且话题不要扯得太远,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私密都抖出来。
我们与大人物接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了他们也是人,对待他们,完全要像对待平常人一样,他们也有欢乐、有悲伤、有缺点、有痛恨、有惊恐,有和平常人一样的感情,他们并不是上帝或神的傀儡,他们并不因为有了地位就不再是人。他们是和你一样的,这即是你和他们接触最坚实的基础。他们在什么时候都不是神或上帝。
消除距离感:用平常心与富人交谈
有钱人比名流还要敏感,他的富有往往是别人与他谈话发生困难的关键,他的财富使你对他敬而远之——不只是心理上,实际上你的生活方式就和他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他和你之间的谈话材料,由于你对他缺乏了解甚至完全无知,而变得很有限。或者你可能认为,你和他之间没有谈话的余地了。你当然可以这样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能谈就不谈,反正于己也无损失。不过,假定你偏巧遇上了一位富翁,不管他是不是你的老板,你不知所措地呆站一旁,总是不好受的。
当你遇到有钱人时,你可以设法让他说往事。过去的工作是否比现在更有趣?他爬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关键是什么?谁是早年助他成功的英雄?当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紧张?他的百万财富是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以及他怎样赚到他的第一笔百万财富的。如果这个问题问得他不大自在,你就准备跳到其他问题上去吧。不要盯着问,那会使彼此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不愿意打开他的记忆之门,你就问他的工作时间,问他如何承担那么重大的责任,问他爱好哪些休闲活动,以及怎样布置他的办公室,很多有钱人的办公室,布置得就像豪华气派的皇宫一样,很有一谈的余地。同时要记住,特别是当对方是一位医生时,不要忘了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你也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健康问题。
富贵的人如果是一位妇女时,不管她出于哪一行,人们对富婆的看法往往有失公平,甚至流于残酷。她们的背后有很多流言,比如说她的成功靠的是无情,她是一个残忍、掠夺成性的怪物。纵然同是女人也一样,她们对富婆往往持有偏见。
在社交场合,我们不宜向各种专业人员要求提供免费的建议。即使你的问法很有技巧,那也是一种冒犯,而且你问得再有技巧也瞒不过专业人员。男人常喜欢在交易场合和律师谈他们的敌手之间的问题,女人则喜欢在公共场合和医生谈她们的孩子和丈夫。这其实与我们向遭遇到的电器商人索取免费的电器并无不同。各种专业人员的职业,便是向他们的客户出售商品。我们应该在他们营业时才向他们提出各种请求。
对富翁们事业上的意见,以尽量避免为宜,如果确实有提出的必要,也许可以这样表白你的意见:这次能认识您,真令人高兴,我有一个困扰很久的小问题,我想您也许能解开我的迷惑。我发现有些公司生产的酱油瓶盖很难打开,我奇怪何以要封得那么紧呢?你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见,但其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表达的方式,既显示出你对问题的关切,又未指名道姓地说出是他的产品。你请他解答你的迷惑,你的立场是消费者,是外行人,而他是非常能干的大富翁。他会乐意答复你的问题,因为你是他的听客,不是向他来挑战的。
当你和银行家、鞋店老板或任何孩子的母亲谈话时,你均不宜过分直率。坦率是无可厚非的,但适当的含蓄更值得学习。当我们说,你是怎么使这么多人来光顾你这里的,和我们说你这地方何以总是乱成一团,所表示的意思往往是一致的,但是,你要知道,前者不会使人难堪,而后者常会引起听者的羞怒。那么,我们何不取前者呢?
说话不是竞争,不是斗嘴。商人把他的时间和金钱都投资在他的事业之中,并与其他的同行竞争,这是他们为生存所付的代价,其中有些人发达起来,有些人奋力维持。如果他们能遇见一位能和他们交换意见而没有敌意的人,他们会觉得幸福和快慰,如果你能发现他可引为尊荣的地方,以及他觉得有成就和有价值的地方,那么,他在你的眼前会开花结果,你们就能形成很好的友谊。
互通融合:以请教之心与老年人交谈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对老年人智慧的肯定。所以与老年人交谈往往能给我们许多人生的体验和启示。所谓老人的智慧,通常都是在与他们的谈话中体会到的。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喜欢与老年人交谈的青年,甚至中年人都太少了。他们或者埋怨老人说话啰唆,或者认为他们所说的话题陈旧,或者认为他们思想保守,殊不知他们错过了分享老人智慧和经验的大好时机。
一般人是很难跟比自己年长30岁以上的人谈得来的。3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社会风俗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方面距离都那么远的人,实在很难有共同志趣。
在这种情况下,同情和了解可以产生良好的融合作用。老年人多半喜欢追忆往事。如果你能引导他谈谈自己的过去,不但对他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对你又何尝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听到一个人亲口告诉你30年前,或是50年前的事情,这是十分难得的。
经过时间的淘汰和岁月的流逝,那些仍然深刻地留在老人们心中的,多半是一些印象深刻而生动有趣的故事。
有些老年人生命力还相当旺盛,仍然关心着现在的社会,对报纸上的新闻仍然产生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最好是让他们把现在的事情和过去作个比较。这不但是他们最喜欢的,同时也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
因此,年轻人在与老人谈话时要了解老年人以上的这些特点,并做好充分的聆听准备。一般来说,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受老年人欢迎的:
其一,从老年人光荣的历史谈起。例如谈谈老年人过去得到的荣誉、老年人最喜爱的纪念品、老年人最清楚的历史事件等。
其二,从老年人感触最深的话题谈起。例如老年人的经历和今昔对比,老年人过去唱过的歌,老年人的日记或他们所读过的书等。
其三,从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例如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保健及体育活动等。
其四,从老年人最尊敬和最关心的人谈起。例如老年人所尊敬的爱国英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老上级,他们的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