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寻找依靠的动物,就像“人”字一样,两个简单的笔画相互依赖,才能牢牢支撑起来。任何一个公司要运作,就需要大家各司其职,相互支撑。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太近了会伤害隐私,太远了无法加深关系。要对方认同接受自己所提出的方案,就必须要做到“同流”。如果一开始就话不投机半句多,怎么可能达成共识、合作共赢?不过,同流不代表合污,你可以选择四两拨千斤,既坚持中庸之道,也坚定原则,如此才是相处之道。
巧妙把握人际相处诀窍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很玄妙的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心理相容,就要拉近彼此的距离,但距离一近,人又会感到胁迫和压力。没有人能完完全全接纳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心理距离还是空间距离,彼此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心理学上的一个“刺猬法则”,正形象说明了这种心理距离的调试期。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我觉得,在人际交往中,人类正是这样一种带刺的动物,想要靠近同类,从别人那里获得温暖和支持。可每个人又都需要独占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人际气泡”。靠得太近,气泡感到了拥挤,自身的空间受到侵犯,自然会感到不舒服。对于职场老人而言,他们用尽心思标注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方面也希望新人承认他周围看不见的势力范围。在这样一种情结中,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自己拥有的一切。
而新人初来乍到,所目睹的一切都不需要太当真。冲上来热烈欢迎你的未必就真是喜欢你,这只是他开始驱逐你的一种手段。抓你到一边耳语,告诉你要注意什么的,未必是真正的关心你,他只是不想多惹麻烦;而对你不闻不问、爱理不理的家伙未必真的反感你,也许他只是还不习惯你的入侵,在日后可能会成为你信任的工作伙伴。
不管怎样,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是,别挤压到他人的“人际气泡”,给对方留出一定的独享心理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别想着同事好友会把所有心事都事无巨细和自己分享,但也别依依不合日夜腻在一起。很多时候,往往两个关系越是密切的朋友,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因为人际气泡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爆炸。
同流而不合污
在职场上“同流合污”很容易丧失自我,但一味曲高和寡则会遭人侧目,不被众人所容。每一个小群体都有每一个小群体的文化,无论如何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为了赢得人们的欢迎,我们必须学着在举止言行上做些让步,不要总是一本正经或愤愤不平。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小的寓言故事,觉得对于职场中人很有启发:有一天,狂风刮断了大树。大树看见弱小的芦苇没受一点损伤,便问芦苇,为什么我这么粗壮都被风刮断了,而纤细、软弱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软弱无力,便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你们却仗着自己的粗壮有力,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遇到风险时,退让也许比硬顶更安全。在职场有时候适当弯腰,适当退让,总比一味抵死顽抗活得洒脱。办公室里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潮潜流,顺顺大势便罢了,只要别撼动到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便可。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道是“人言可畏”,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做一个不合群的人,别人看了不爽,自己一个形影相吊,心里也未必会爽。
历史上有名的清高人士举不胜举:屈原的泪罗投江,李白的千古风流,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韩信的胯下之辱……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独于他们保持自我,坚守原则的执著,他们的事迹流传了,却不免有些悲剧英雄的壮烈。或者有一类人同流合污,坏得让人忍不住想丢臭鸡蛋。历史上,有很多“自我保持”成就了的杰出人士,也有更多的“适应环境”成就了的伟人,但把二者结合而完满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既保持自身的芬芳,又会和旁人打交道,才能同流但不合污,随波而不逐流。
我一个老乡说了发生在他单位的一件真事:公司里面有一个小会计,其貌不扬,没有人看得起他。但没想到有一天,他会突然爆发,把公司里面另外一个老会计做假账的事给检举了出来。要知道,老会计是公司人事部长的亲舅舅,跟公司渊源很深。他一个工作一年多的新人,在盘根复杂的公司把这种事抖搂出来,肩上扛的压力和威胁可以想象有多大。查明事实后,这位小会计继续留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大力扶植,他正直尽职的形象也在单位里上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合污”的事情着实令人为难。在各类公司、各个场合,当权力没有制约、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时,自然成就了很多人诸多不良的习惯。
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别人可以做是他的事,而自己却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与别人共事而不共思,小人与别人表面皆共而实则无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我们会在社会上蒙尘,但是看到别人做得不对的时候,同样要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人生有失有得,有所受有所不受,不要全盘接受周围的一切。我们应当谦虚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为他人着想,而不放弃自己的意愿;
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要沦落到庸俗地用物质来标注价值,丢失自我道德价值观和自己的原则。
优势互补,提升自我
职场上总是有很多人自恃有才,而不屑于同别人合作,更不屑于向别人请教。
这样的人眼中缺乏合作的思维,要想树立团队精神,就应放低姿态,摒除傲气,认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的一个学弟小陶,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进入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一年后,被选拔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研发小组,并担任组长。他当然知道这是上司欣赏自己能力的结果,不禁有些沾沾自喜,甚至自我骄傲起来。但他很快就发现,他的组员小金虽然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如他,却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卓越的研发能力。另外一个组员小乔,个头矮矮的,平时少语寡言,可是拿出来的方案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当小陶自己的方案被老总否决后,他知道单靠个人的力量,这个研发课题是很难攻克的,只有与人合作,靠团队的力量,才有望取得成功。于是,他立刻放下“架子”,一边暗中努力学习,一边虚心向别人请教。别人看他一点没有组长的架子,也很乐意向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个课题很快就被攻克下来了,这自然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夸奖。而小陶自己的能力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你在某方面有所欠缺的时候,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才来组成团队,借用他的智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在一个公司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一定会存在某些差别,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缺点,应该尽量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精神,这一点对当代职场人士来说尤其重要。
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老板会跟给自己带来业绩的员工过不去的。用实力为自己说话,用实力赢得同事的尊重,这是职场生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要点总结
与同事交往“多同流少合污”。在工作上多多沟通、磨合,加深默契、共同提高;在生活上保持安全距离,自由平等、互不干扰。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缺点,应该尽量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借用他人的智慧,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功效。要提升自我,用实力为自己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