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子一起看电视,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动画片,情节是这样的:一只小猫下定决心要建属于自己的一栋房子来对抗冬天的寒冷。它的小伙伴为它加油打气,它自己也是斗志昂扬。可是,每次要动工的时候,看到别的小伙伴在玩,它就跟着跑去玩了。最后的结果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了,这只没有计划的小猫最终也没能建好自己的房子。
看到这个故事,我马上联想到在职场中经常碰到的一些新人们。平时看起来总是很清闲自在的样子,问他工作完成了吗?他总说有的是时间,可经常却是什么事都没做完。还有一类人:一整天似乎总是忙忙碌碌,却时间不够用,到了下班时间,依旧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完成,工作的效率极其低下。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是谁偷走了时间?这个问题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偷走时间的窃贼——拖延
很多人总有替老板工作的错误观念,认为一天八个小时如果做满八个小时的任务,就有亏大了的感觉。于是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业绩要等到下一个季度……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凡事拖延的坏习惯。
这样的例子我碰到太多了:能三个星期交的稿子他们一定不会三个星期完成,能上午交的策划他们就一定要修改到下午。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紧迫感,一到了最后时刻,就临时抱佛脚。用我们湖南话讲,就是“蚊子打草鞋,假忙”。
其实,每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机会都是平等的,都是八个小时。有的人用八小时完成了任务,增进了能力;有的人却平庸无奇,业绩平平。因为他们的时间被拖延偷走了。拖延常常给人一个“还来得及”的借口,让一个人可以“明日复明日”,这么一天天拖下去。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干。
它让你在思想上没有紧迫感,在行动上习惯缓慢。
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下决心立即行动更为重要了。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立即行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是自我激励的警句,是自我发动的信号,可以影响你的生活,乃至决定你的成败。
我接触过的一些喜欢拖稿的作者,有时候跟他们聊天,也大概能了解他们拖延毛病养成的根源:有个作者是追求完美型的,她总想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往往拖延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只因为她想精益求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结果迟迟未行动,导致时间大大超过预期;有个作者总说她不敢写开头,因为怕写不好,所以迟迟不动手,但又不得不写,这种恐惧感一直在让她逃避;
还有一个作者是拖稿狂,没有任何理由他总习惯在被我追疯了的情况才把稿子交上来,和他合作经常要死掉大半的脑细胞……。
曾经碰到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我交给一个男孩稿子大半年,可大半年后他没有任何消息回复给我。我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最后他告诉我,他的稿子还只有标题和构思。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几个月后,男孩终于把稿子给了我,但那时签约的出版社已经放弃了和我的合作,我因为男孩的拖延损失了很大的精力、财力,毫不客气地炒了这个男孩的鱿鱼。
其实喜欢拖延的人,一般都有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的拖延不会造成什么后果。要克服这种恶习,非要下大力气不可。我有这样一个经验,记得小时候我吃饭喜欢数着米粒吃,但因为家教很严,如果磨磨蹭蹭吃饭的话,经常都是吃不饱的,因为到点了父母就会直接把饭菜全部撤下。对自律性不强的新人,他人的监督很重要,也需要树立这样一种“不快点吃就挨饿”的反应机制,让他们意识到不快点把事情做好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得到处罚。
而对于自律性比较强的人而言,要克服这种惰性心理,首先要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可以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及期限,要求自己提前完成工作;最后学会分析利弊,了解提前完成工作有什么好处,拖延又有什么坏处,对比之下,自然有明确的选择。解决拖延的最好途径就是立即行动——不管开头多么糟糕,也要在文档上打出第一个字。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克服拖延的毛病,必须想到就去做。无债一身轻,其实是非常轻松和快乐的一种状态。
偷走时间的窃贼——懒情
很多员工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看到老板的扑克脸,绷紧的神经似乎都要断掉了。好不容易等到老板出去参加什么会议,或是出国考察、谈判项目去了,就总算能松口气了,心理上感觉轻松了。
可能我不是很理解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因为对我而言,老板在或不在,没有区别。我还是一样在做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因为老板在就多做,老板不在就偷懒,毕竟,工作不是为了在老板面前图表现。如果一个人工作就像小学生学习一样,非要老板在后面盯着管着才认真去干,发现老板不在就偷懒。可以断定,这样的员工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老板不在的时候就无所事事、疏松懒散,能使一个天赋很好的员工步人平庸,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我的一位朋友小林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就说了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一天,他到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的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定位为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也非常大。小林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
当他来到一家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公司时,恰巧老板不在。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说:“老板不在!我们可做不了主!”
小林把宣传资料拿出来,试图说明这是一款新产品,性能和质量都非常好,而且现在订货会有一定的优惠。但是,令他矢望的是,那名员工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只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搪塞:“老板不在!”
小林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悻悻地走了出来。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没有预料到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这让小林有点失望,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女青年,非常热情,当小林说明了来意,她没有以老板不在为借口,而是主动要求第二天就为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一家公司的员工因为老板不在而丧失了很好的商机,等再要求补货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优惠,利润自然大打折扣。当老板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毫不客气地就把那位员工辞掉了。而第二家公司则因为那位女青年在老板不在的时候,也一样对工作尽职尽责,以优惠的价格购进了小林推荐的产品,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9000件,为老板净赚了9万多元。这位女青年自然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刚进公司就被提升为主管。
在工作中偷懒的人,我碰到的不在少数。他们总以为:我给公司工作,公司付我报酬,你买我卖,等价交换。反正公司是老板的,只要不扣我工资就行,我用不着太卖力。所以他们习惯了工作时偷懒敷衍,工作程序能少一步就少做一步,下班的时候能早走就早走一会儿,老板不在能少于一会儿就少干一会儿……实在不行就拍拍屁股走人。
这样做的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少干了活却拿到了与别人一样的薪水,占了便宜,但事实上,一旦养成了敷衍工作的习惯,那么他们的未来便会陷入困境。
偷懒甚至比不忠诚、不勇敢更有杀伤力,因为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灵魂,损害人的责任感、敬业意识和诚实精神,而这些正是一个人立足职场并作出成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赢得上司信任的基本条件。事实上,为别人卖命的心态可以说是最糟糕的错误之一。别忘了,老板可能一时难以发现,但并非意味着老板永远不会发现。老板不在的时候,如果你能干出比平时更突出的成绩来,就更能获得老板的信任和重用,进而会得到更多。如果一个员工经常趁着老板不在的时候推卸责任、偷懒,这样的员工在公司中价值低廉,很快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掉。
偷走时间的窃贼——事必躬亲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
把你的工作分给别人来做,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办法。虽然这对时间的安排、任务的轻重和同事之间存在的默契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曾经有专业调查机构让1500名企业中层管理者回答“你认为最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是什么”的问题,结果显示:38%的人选择了有效授权;37%的人选择了更多地利用技术工具;15%的人认为开会耽误了不少时间。
或许有些人说,我只不过是一个职场新人,做做拖拖地、端端茶的小事,我需要什么有效授权?那是中层管理者才有的权力,好不好?
话从两头说,很多中层管理者比他们的下属还要忙碌,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其实是与他从进入职场做新人以来一直养成的习惯有关。怎么说呢,太把自己当超人了,做新人的时候不认输,什么都想学着做,什么都不需要他人帮衬,久而久之,即便在职场中打出一片天,依旧习惯把天顶在自己头上,把所有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
有一位杂志社的策划,跟我私交甚笃。他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他总能写出尖锐、深刻的策划来,领导对他格外器重。他也一直疯狂地工作,仿佛哪一件事没有亲自动手,别人就做不好似的。他的这种亲力亲为的作风既帮助他不断在职业生涯中自我提高,还赢得了领导、同事以及读者的青睐与肯定,但他总是不快乐。
他的成功带来了杂志社的成功。领导对他的工作热情高度评价,总是不断地给他更多、更重要的任务。因为被领导认可、器重,我的这个朋友也非常高兴,总想着绝对不能辜负领导的器重,但是他的工作量已经不是他所能够承受得了。
每个月到了最后结稿,甚至是排版、印刷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加班加点,这让负责排版的同事抱怨不已。工作量已经使他超负荷工作,到了后来,他总在细节方面出问题。他常常说,自己太累了,可一直没有时间休息,杂志社离不开他呀。
其实,我也了解他的心思,他只不过初入杂志社,作为一个新人就深得领导器重,面对这么深厚的知遇之恩,自己不努力工作、不多做点事,心里就会有愧一般。或许很多负责任的员工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事情不经过自己的手,就觉得总会出什么纰漏一样,晚上睡觉都不安心。而自己摸一摸,接手一处理,心自然就踏实多了。
我有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她经常向我诉苦说,那些价格什么的老是在自己脑海中绕啊绕,整得自己快神经衰弱了。可只要是自己碰过的单却怎么也不肯交给别人,因为不放心。
这样爱岗敬业的“热心肠”员工可能是很多老板梦寐以求的,可老板也看中员工另外一个能力,那就是合作与分配能力。就好像印刷,明明别人做得更好,完成的速度更快,可就因为你这“事必躬亲”的毛病,你一个策划抢着去完成,这样做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的,即便你作为新人想要表现你对公司满腔的热忱,或者是你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也要学会抛开细枝末节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毕竟,人只有二十四个小时。
以前我刚进公司时,就有这种“事必躬亲”的毛病。事情似乎总是忙不完,我分身乏术又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整个胃溃疡进了医院。在医院时,我想了很多,才知道自己无形之中失去得很多:因为什么事都抢着做,我事情完成得仓促,老板其实并不满意,而同事的事被你抢了,他们有时也不乐意。于是那几天我干脆向老板请了几天假,把不属于自己胜任范围的任务统统剔除,专心只做自己有优势的工作。
其实不管哪一行,要胜任工作,就要学会从一些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更重大的事情,解决更紧要的问题。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不挑剔地埋头苦干。重事才躬亲才是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如果你不懂得这种方法,只会被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到最后精疲力竭、效率低下,落个费事不讨好的下场。
要点总结
不要拖延,就要马上行动,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可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和期间;偷懒的人如果想少拿一些薪水,就可少做;事必躬亲的人,总对别人做事不太放心,不过当别人搞砸时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吧,别人要学习犯错的经验,你也要偷得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