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担任一家图书公司总编的时候,招了个新助理,是某名牌大学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时我对她还挺满意,可真开始工作以后才发现这个女孩很不靠谱。
实习阶段,考虑到她是新人,便安排给她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结果一个星期后,我看见她在那里聊QQ,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我把小女孩叫到办公室谈了一下,告诫她说,在工作时间是禁止私人聊天的。她说自己没什么事情做,看见大家都在忙,不好打扰大家,只好看看这里看看那里。
我当时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在心里对她的印象是打了折扣的。明明看到大家都在忙,不知道帮助别人分担,这不能说是自私,但起码是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表现。
不久后,我把公司和某知名作家的合作计划交给她,让她和对方联系,确认计划的内容,然后拟定合约,待双方签字后就可以开始实施计划。可是一周后,我发现这个女孩没有任何情况汇报给我。
“合作计划的事办得怎么样了?”“哦,我打过一次电话,对方没人接。”“你没再打?”“没有。”“那你这两天赶紧打,直到打通为止,让他们确认计划,然后拟一份合约,先给我看。”“好的。”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也忙得忘了追问事情的进展,等我想起来时,女孩告诉我,对方已经确认计划了,但合约她还没拟出来,因为我没再提及这事。听到她如此回答时,我气得直想跺脚,但碍于领导形象并没有发作。
办公室的同仁们对这个女孩也是颇多微词——她不是经常无故迟到,就是在办公室里乱丢乱摆东西,而且从不帮忙打扫办公室。没多久,在她再次犯下重大错误之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将她开除了。
每个人都有懵懂幼稚的时期,尤其是职场新人。刚走上岗位,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是艰难的,没财力替自己打广告,没人脉替自己铺路,也没经验替自己加分,很多人一时很难转过弯,这个时候对他们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包容不等于包庇,一次错误可以得到原谅,多次错误却从不改正,这就是关乎工作态度的问题了。
在职场中,很多新人被炒、得不到升迁、不招老板待见,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有一些新人在职场中被淘汰后不清楚自己出局的理由,老板不会说,自己也不会总结,就这样一错再错,在职场中总是不得其门而入。老板有老板的思维模式,老板也有老板的秘密,而这些直接攸关你在职场中的生死存亡、起伏进退。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付出劳动,这是人性最崇高而朴素的真理,也是最光荣、最纯洁的行为。当你选择一份工作时,你就要为这份工作负起责任,而这份责任就是你必须花最小的成本在职场中生存最长的时间,而老板的思维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人在职场中生存,从新人走到老人,从下属走到老板,看多了周围职场的走走停停、起伏沉浮,对于职场也自是有一番感悟。职场很复杂,身临其境,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种诡谲、惊险、胆战心惊。柏拉图说:“我们背对着山洞口静坐,对于我们背后绵延展开的壮丽世界,我们充满想象,却一无所知。”
有一些职场新人就如同这些盲目的静坐名,职场生涯就是他们背后深邃幽暗的隧道,他们在洞口忐忑不安,不知道洞内藏着怎样的秘密、禁忌和珍宝。也许职场新人就如同一位蒙着眼睛打算去洞内探索的年轻人,虽然雄心勃勃,但无章可循。而这本书要做的就是撩开蒙在你眼睛上的那块黑纱,让你了解那些老板从不轻易言说的秘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能在职场中走好最初的几步,好的开始可以是成功的一半,甚至就是成功本身。职场新人们能从本书中学习到职场实战的一些有用经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便是我辛苦写作此书最大的初衷。
黄志坚
2011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