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言未出而意已生”,也就是说,人说话的时候,其语气、语调、语速、音量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说话人的心理密码,关键是看你是否能够读懂,会解凑这些密码,就能知道对方心中所想。
声音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媒介,具有表述作用,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展示了一个人的性格。由此,一个人仅仅凭借声音便可辨别另一个人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打电话时尤其如此。虽然不是面对面,看不见对方面部的表情,但是仍能够从对方的语调中,想象对方的心情。
在生活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两个人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中有过无数次的电话沟通,然而却连一次面也没有见过。直到某一天,当他们终于见到彼此,往往双方都会有“没错,就是他”的感觉。声音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声音不仅影响听者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所收到信息的最终质量。说话者的音高、语速和语调不恰当,会弱化语言信息,不利于有效沟通。相反,说话者恰当的音高、语速和语调,可大大强化语言信息,让沟通更有效。历史上许多成功的演讲便是明证。
在1940年,丘吉尔当选为英国首相。这时,大不列颠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边缘,希特勒似乎要统治整个欧洲。但是丘吉尔却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并由此改变了历史。转折点就在于他的一次著名的演讲。1940年6月4日,他在下议院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大家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
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带着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海滩上、在陆地上、在街巷中、在山上作战。我们永不言败……
丘吉尔的演讲很有气势,他的声音洪亮,语气坚定。通过演讲,他传递了自己的热情,表现了自己与法西斯奋战到底的决心,也展示了自己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同时,演讲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个前线战士,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增长了他们胜利的信心。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声音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要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声音所蕴涵的意义。
人际沟通专家阿尔伯特·默哈比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声音的暗示在语言表达中独领风骚。声音是一个人的“有声自我”,在人们的互动中传递着三分之一的信息。许多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而是基于他们的声音。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场景,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记得。林黛玉来到贾府,见过众人,正在说话,忽听后院传来笑声,有人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聆其声,先闻其笑。这笑声不禁令黛玉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的放诞无礼?”这是凤姐的笑声,从后院传来,显得格外刺耳格外放肆。正是这笑声显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和当家奶奶的身份,给黛玉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声音可以在音量、速度以及音调上有所不同。因此,辨别一个人声音的含义,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音量。一般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且谨慎;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宏大而粗犷。喜欢大声讲话的人,为人一般爽快,然而其内心往往缺乏细腻,思想较为单纯;当人们与对方交谈时,如果对所表达的内容缺乏自信,其声音会在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小,有时甚至变成了喃喃自语。但是,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怕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
语速。语速即说话时的速度,也反映一个人的观点与态度。譬如一个人快速地说“两千块”,再极慢地说“两……百……块”,不同节奏下说出的话让人感觉是,两千块钱不值得一提,而两百块钱则是一个大数目。
如果某人的说话速度突然慢下来,通常表示他心怀不满。如果忽然加快,可能在说谎,或者心怀愧疚。平常沉默寡言的人,忽然话多起来,并且显得很不自然,那么,他的心中多半隐藏着某个秘密。
声调。声调的高低,也是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用不同的声调来说,往往就传达出不同的心意。一般来说,句末出现升调,往往表明对方正在提问。因此,如果你想向人请教问题,就不要让自己说话的语气单调平淡,那会使对方误解而得不到回答。
声音就像一面镜子,它能传递出人们许多潜在的信息,直接影响识人效果。识人,我们必须重视声音的表现力。一方面要辨识别人的声音,了解别人的心情;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挥声音的作用,用声音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