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失去自我,不偏离原来的位置,就要拥有一份站在天外看天空的心境,把一切杂事看作身外之事,坐看人间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而始终悠然自得。
歌德说:“生活本身就是一条河流,它需要激流,但更多的时候,它得平静向前。”
人一旦心浮气躁,必然盲目狂热,希望快速发财,立即成名,就不可能脚踏实地、耐住性子,就不愿意去用脑子想问题、花力气干事情。其结果是:在物质和精神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披挂上阵,轻狂浮夸,好大喜功,手忙脚乱,仓促从事,草草收场。
浮躁不仅使人失去思想上的冷静,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更会使人不再用脑子去思想,而是用眼睛和耳朵去思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浮躁的人不再考虑自己的长短优劣,只与别人比较所走的途径和结果。
远离浮躁,才能志存高远。平和宁静的心态来源于淡泊寡欲的心绪,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来源于对自身差距和肩负责任的深刻理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责任意识来源于崇高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把理想和追求树立得高一些,把事业和责任看得重一些,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真正坚持不懈地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才会远离浮躁。
远离浮躁,才能挡住诱惑。现代社会,成功的比例明显增大。这本是好事,可以鼓舞许多人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但同时也会使一些同志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眼红心动,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不问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只图别人令人羡慕的结果,于是自己也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梦。在她们看来,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吃的苦不比别人少,而待遇、荣誉、地位却样样不如人,实在冤哉。
实际上,要赶上别人甚或超过别人,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必须远离浮躁。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淡”的境界可说是情有独钟。“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人生最高境界;“大羹以有淡味”,这是品味知味的美食家们的经验之谈;“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士人崇尚的交友之道;“品清似水,人淡如菊”,这是超凡之人推崇的品行高洁清雅之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忧国忧民者的高洁而伟岸的人生境界!
造就淡泊的人生,并不是鼓吹“苦行僧”式的生活,否定欢乐和享受。它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欢乐,这就需要从平淡的生活中去发掘,并注意积累,以形成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让我们轻轻松松上路,多一些时间来看花开花谢,多一些时间来关照日出日落,多一些时间来走向你心中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