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是啊,人生有许多虚浮之事,而某些庸俗浅薄之人却认为这是生命之本,堕入名利之中。其实人生之真实之厚重恰恰在于摆脱这些虚浮之事。
人生的目的有身内和身外之分。
身内的目的,知天达命,不求身外之物,人便活得自在逍遥。
身外的目的,刻意强求,为名誉,为金钱地位所累,欲壑难填,人间毁誉无穷,如何顾及得了。
正如庄子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这话怎么理解呢?什么“至人”、“神人”、“圣人”当然不是神话里的神仙,庄子指的不过是品格修养极好的人。这样人明白为人处世做事的最高道理,在他的心目中,没有自己的私利,自己和他人打成一片,在利益上,我就是他人,他人也就是我。
无论至人、神人、圣人,还是凡夫俗子,人生无非生活工作。事业成功了,也不特别喜悦,因为这是正常的结果。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切自自然然。失败了也不悲哀、绝望,因为事情有成败之理,因此,失败常在事情发展的可能之中。这样,人超越了成功失败的困扰,那剩下的就是人心安理得的生活与工作。这样看似无所作为,但人生在世最根本的东西得到了保证。生活本身就是人的作为。
由于无己、无功,也便无名了。社会发展,有许许多多的人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因而获得巨大的名声。这使那些人突然之间身价百倍,那光彩、那地位一下子超出了常人。这也使一般没干出大事业、未获得大名声的人羡慕不已。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出现利己、求功、求名的事情。这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必要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人要名,就必然地在出名前为强求出名而苦恼,出名后,又会被俗话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麻烦困扰。
虚名,它能为人带来一时心理的满足感,也就使争名、争虚名的事常有发生。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虚名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
某些贪图虚名之人本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却不知羞耻地伸手要荣誉,或者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有的把荣誉称号作为送人情、搞心理安慰的手段。更有甚者,把荣誉称号明码标价,公开出售。这不仅仅是对社会道德的庸俗化,可以说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所以,我们看一个人具有的某种荣誉,不管其牌子有多大,关键看是否真正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一个人的尊严并非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也就是说假的终究难以成真。
荣誉本身也是责任。一分荣誉,十分责任。一个有健康情操的人,当获得某种荣誉后,兴奋之余,就是压力。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新的课题。他往往不是担心自己得的荣誉低,被别人看低了,而是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培根说“真正之名誉,在虚荣之外。”“名誉像一条河,轻漂而虚肿地浮在上面,沉重而坚实的东西沉到底下。”如同稻田里的稻子一样,与名誉孪生的是虚荣。巴期卡也告诉我们“虚荣心在人们的心中如此稳固,因此每一个人都希望受人羡慕,即使写这句话的我和念这句话的你都不例外。”这只是指一般人的正常心态,但虚荣心过强会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踏上虚荣的高台阶,必定迈进自私的低门槛。
而实际上,人生在世,大家生来都是的。造物主并没有让谁光彩照人、名气压人,也没有让谁低三下四,可怜巴巴。成功了,做出了大事业,有了大名声,还是人;有做出大事业,默默无闻,也依然是造物主的可爱儿女。这样,追求名声常常使有些人失去人的好些天然美好的本性,变成芜杂,把天然扭曲为造作。名声的坏处这样就显而易见了。品格修养极好的人就是能不把名当一回事,恢复人生来那种自然纯正的状态。
所以,杰出人物对名声之类的东西总是唯恐躲之不及,那我们又何苦还要刻意去求呢?别再为什么“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事而煞费苦心了,须知,刻意去求,不仅得不到,反而坏名,这又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