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8300000017

第17章 欲回天地入扁舟

开成三年春,义山注定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及第已满一年,按例,他要去参加博学宏词科试。在唐朝,科举及第仅是一种身份标志,要正式脱下平民的粗布褐衣穿上官服,那还得通过一场考试,称为“释褐试”,就如同今天考了大学,若想从政,还要再考公务员一样。

义山要考的吏部博学宏词科,就是他进入仕途必须要通过的释褐试。

如果义山考得顺利,录取后再上报中书省批复,这几步程序走完,就可以任职成为朝官。

这一年的考官义山并不陌生,一位是职方郎中兼判西铨周墀,另一位是吏部员外郎李回。之前义山与同年及第的进士们参与士大夫的交游酬唱活动,并经他们引荐,结识了一些官员。义山四六骈文的写作水平在官场享有盛誉,因此时常替一些官员代写状文,这其中包括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开成二年,义山曾替王茂元撰写过《为濮阳公上杨相公状》、《为濮阳公上华州陈相公状》等,给对方留下了极佳印象。此后又经王茂元的引荐,义山结识了周墀和李回。

当然,结识了考官,接下来的考试自然会顺畅许多,但其实,以义山的才学,如果唐朝的科场真的公平公正,义山考中应该没有多少悬念,但往往真才学不见得就能一朝拔萃,行卷干谒之风已扰乱了官场公正的用人秩序。现实如此,义山只有把板上的钉钉得更牢固一点,方能不至于埋没无名。

这一场考,义山轻松完成。唐朝释褐试的标准有四条:身、言、书、判。“身”便是“体貌丰伟”,“言”指“言词辨正”,“书”取“楷法遒美”,“判”取“文理优长”。这四条,义山均不在话下。加上周墀和李回对义山素有好感,于是没有异议地,义山顺利通过了考试。

吏部将录取名单上报中书省,只等复审一过,义山就可官袍加身。

走到这一步,几乎有了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批复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按录取名单行事,但真要认真起来,也可以将某人直接除名,关键是,后一种可能,其实可能性并不大。

偏偏,这可能性不大的百分之十概率,在义山身上,成为了可能。

中书省在复审名单时,一位长者将目光锁定在“李商隐”三个字上,简短清晰地说了一句话:“此人不堪!”

一枝毫笔,落在义山的姓名上,轻轻一划……

此时,令狐綯在自己府中一边处理公务,一边漫不经心地等待着中书省的消息。他不知道义山能否通过复审,心里却隐隐明白,此次释褐授官,义山胜算不大。

他并不想过多地关注义山,他觉得自己犯不着。但他心里一直不舒服,很不舒服。

论起来,他们令狐一家都是义山的恩人。父亲令狐楚自不用说,对义山有知遇之恩,并将他视为己出;自己也待义山不薄,年少时引为知己,成年后替他向高锴引荐,义山才能中了进士;甚至连令狐家的幕僚和亲友都对义山极为友善,他们早将义山当作令狐家族的一分子。那么理所应当地,义山应该为这一切,感恩,并且图报。

可是,他居然背恩无行,辜负了令狐楚的栽培,也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期望。

父亲外任兴元,请他入幕,他居然一而再拖延不就,直至父亲病危,他才赶去一见。这些也就罢了,毕竟他要应考,分身乏术。可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居然,转身投向了李党!

在朝中,几乎人人皆知令狐父子是牛党成员,王茂元、周墀、李回是李党成员,牛李党争一度甚嚣尘上水火不容,义山却视而不见,甚至做出身受牛党恩、效命李党人的背恩行径!这口气,令狐綯如何能咽下?!

释褐试前的某一日,令狐綯和新任宰辅杨嗣复在一起叙谈,自然说到去世不久的令狐大人,杨嗣复称颂令狐大人惜才爱民,贤良忠正。不提惜才倒还罢了,一提起,令狐綯便想起了义山的忘恩负义,于是将这些经过悉数说给杨嗣复听。

杨嗣复也是牛党中人,此次升任宰相正在中书省掌权,于是当吏部送来释褐试录取名单时,他可以轻而易举用一句“此人不堪”的评语,瞬间将李商隐从名单上抹去。

这结果应该是令狐綯想要的,之前他出面引荐,于是义山中了进士,不过才一年,现在义山又想依靠李党的力量释褐授官,以为照样可以像上次那样顺利?那么令狐綯要用事实告诉义山:没那么容易!

这结果对于义山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却也远没有令狐綯想象的严重。义山的心情,从他后来留下的书信《与陶进士书》中可见端倪:

前年乃为吏部上之中书,归自惊笑,又复懊恨周李二学士以大德加我。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此其可以当博学宏辞者邪?恐犹未也。设他日或朝廷、或持权衡大臣宰相,问一事,诘一物,小若毛甲,而时脱有尽不能知者,则号博学宏辞者,当有罪矣。私自恐惧,忧若囚械,後幸有中书长者曰:“此人不堪。”抹去之。乃大快乐曰:“此乐不能知东西左右,亦不畏矣。”

这段话,义山说得很见性情。当得知通过吏部考试,并已将他的姓名上报中书省时,他“归自惊笑”。在此前的一段文字中,他说自己“文章懈退,不复细意经营述作,”想不到能顺利通过,当然是又惊又喜。但转瞬,义山开始懊恼起来,甚至埋怨周墀、李回录取了他。又惊又喜又怨的心情,很复杂,却又非常真实。

义山说,能称为博学宏词的人,哪里容易呢!上至天文地理、人间兴废、帝王治国之道、古代圣贤文章不仅要全部知悉,甚至连草木虫豸、鬼神精怪各种事物都要精通了解,否则怎能算博学宏词之人?假如哪天皇帝大臣们问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识,自己却哑口无言不能对答,不就是我的罪过了么!所以,将我的名字上报中书省的时候,我惶恐不安得简直像犯了错误被囚禁了一般。后来幸好有一位中书长者说“此人不堪”将我的名字抹去,我才忽然轻松快乐起来,这大快乐是因为,不用再担心被问到时不知东西左右了。

有人说,义山这段话并不是真实心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嘲。我反倒感觉他说得很真诚。这个世界有人刻意钻营一味躁进,有人亦步亦趋唯恐授人以柄;有人只求既得,有人却担忧难担重任让心焦虑。义山自然属于后一种。

说到底,他是一个内心细腻的文人。他太自省,太实在,对自己的要求太过谨严。这种性格说白了,并不适合耍心机斗手腕的官场。

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认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纯属偶然。王茂元的女婿韩瞻与义山同年及第,两人脾性相投,很快成为好友,也由此认识了王茂元。王茂元虽是武官,却非常赏识并看重义山的才华,对义山关爱有加,令义山十分感动,也发自内心地愿意和他交接,愿意为他代写状文,这一切只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义山并没有想过要达到某种目的去攀附谁。朝中的派系,他虽有耳闻,却不十分明了,也无意弄清谁在谁的阵营。他以为,这些纷纷扰扰轮不到自己一个小小进士去打听,甚至,自己根本也没有资格进入这个怪圈,只要不刻意去亲谁疏谁,就不会介入这无谓的争端。

令狐綯却不这样想。令狐綯想要的是,义山首先必须是牛党中人,其次必须亲疏有别,必须泾渭分明,必须疏远李党中人,这才符合正常逻辑。

不承想,义山居然薄情至此,不惜反其道而行之,站到了敌人的阵营。

既如此,他们之间,从此恩断义绝。

义山终于辗转得知他被中书省从名单上抹去的真正原因。他宁愿自己才疏学浅是真,也不愿与令狐綯龃龉不合。令狐家的恩情,他今生今世也无法偿报,即便撇清这一层关系,他与令狐綯之间还有朋友情分,为了这乌烟瘴气的派系之争而致家国离乱,朋友失和,是多么可悲多么不值得啊!

晚唐的风雨飘摇,因牛李党争的拉锯式争斗,加速了衰败的进程。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朝廷为选拔优秀人才,特诏制举贤良方正科试。进士牛僧孺、李宗闵正是血气方刚、胸怀报国激情的年纪,于是在考卷中无所顾忌地陈述朝政的疏漏,分析症结和弊端。考官大加赞赏,阅卷时将其列为上等。不料二人的直言却激怒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有意抨击自己辅政不力,于是将二人“斥退”不用。朝野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李吉甫妒贤嫉能,公报私仇,宪宗不得已将李吉甫降职外调。表面看好象是平息了矛盾,实际上朝中已分化为两个派系,一派力挺牛僧孺、李宗闵,另一派则力挺李吉甫和他的儿子李德裕。

此后,凡牛党在朝中得势,李党必遭外调贬谪,反之亦然。这样一直争斗不息,彼此的党派成员也越聚越多,至义山被中书省除名的838年,两派势力集团已明争暗斗了三十年!

令狐父子,尤其令狐綯,成为牛党的中坚力量。令狐楚在世时素与李宗闵交厚,但更多是出于政见相合的友情,排斥异己的朋党观念并不深,至令狐綯,这种派系分野已发展为结党营私的偏狭;而王茂元与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交好,他在仕途上的几次升迁均得到李德裕的鼎力提拔,因此朝中自然将王茂元视作李党成员。

人世间很多事情总是这样自然发展的,而非自己主观意愿。晚唐的政治气候已是黑云压城。朝中大半官员非牛即李,他们整日为一己私利相互倾轧,蝇营狗苟,眼看大唐这座两百多年历史的大厦即将分崩离析。

及第前,义山的交游圈子只限于令狐家这一边,顶多旁及自己的远亲或保持中立的官员;及第后上了一个台阶,视野开阔,交游圈子自然扩展到朝中其他文官武职,这些新结识的朋友不可能全是牛党成员,可义山不知这其中关节,尽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相投的,便引为知己。

这没什么好指责,放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错。即便在令狐綯看来是天大的错误,那也只是他自己的偏执,是晚唐混乱的政治气候所造成的狭隘。错误的一方,并不是义山。

他只是因为理想太过洁净,便无端地被错误抓住,充当了冤屈的替代品。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义山的《安定城楼》,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只是那时不懂得,义山彼时的胸怀。

当然也不懂得,他在唐文宗开成三年春天,站在泾原安定城楼上时,内心所涌起的情感。

春天又来人间,眼前又是一片姹紫嫣红开遍。芳菲三月,泾州大地已褪去初春的轻寒,杨柳青青,花树参差,一派蓬勃生机。

天地间,是谁将流光暗换人世轮转?想去年此时,义山在皇城长安,放榜的日子他忐忑不安地去看榜,他急迫的目光终于看到自己的姓名时,那一刻激动难捺的心情他永远无法忘记。然后,是接二连三的游乐宴饮。也是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曲江,朝廷为及第进士大赐宴席,友朋间的恭贺之声不绝盈耳。借着酒醺他有些恍惚,仿佛看见一扇华丽的大门在他面前敞开,从此他的生活会是理想中的样子,自己的才华将终有寄托,终将实现经邦济世的最高梦想。

可是仅一年之隔,梦想还温着,他却已醒来。眼前不是长安,是泾州。

得知自己被中书省除名与令狐綯有关,义山顿感无限悲凉。释褐试,对于义山一介寒士来说何其重要,好不容易已被吏部录取,眼看他将结束布衣生活,却遭来一记暗拳将他横空打落。他接受!如他所言,博学宏词者,不是简单就可以胜任的。可是,居然,他无法想通的是,使这暗拳的,是素与自己相厚的令狐綯!

义山知道,他与令狐綯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这令他万分纠结,心灰意冷。令狐楚去世,他在撰写令狐公铭文后,曾感慨不已地写诗表述过自己的心情,“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这句表白,他出自真心,他的心迹,日月可鉴。

可是,令狐綯不明白。或者说,他明白,但他要的不是这个。他要的是,永远不与李党人往来,更不可向李党用才效力,而这一切义山却视而不见,所以,他心里有气,义山短时间内便不可能得到他的原谅。

这便是义山的悲。此时即便他想违心地疏离李党人,坚定地站进牛党阵营,也已经没有太大可能。

正此时,韩瞻来信相邀,请他去泾原入幕,并随信附来王茂元的亲笔邀请函。

与韩瞻已分别一年。同年及第的士子中,义山与韩瞻最为相投。及第后,义山留在京城一段时日,年底又赶去兴元为令狐大人料理丧事、代拟遗表,日子过得匆忙而又悲欣交集;韩瞻却直接去泾原入了王茂元幕府,随后又被王茂元招为女婿。

义山应博学宏词科试先已录取后被除名,消息很快传到韩瞻和王茂元耳中,此前义山不止一次替王茂元写过状文,这样的才子夫复何求?况且正值才子落魄,王茂元便竭力相邀。

于是,春光烂漫时节,义山来到了泾州。

泾州,古称回中,汉代置安定郡,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设泾原节度使,治所在今天的甘肃泾川县。泾川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一条泾水河从六盘山东麓脚下潺潺而来,像一匹白练流经泾川,与汭河交汇,一路又向东流去。

义山在无边春色中闲步。春色撩人,他却是个失意人。

不知不觉,他已信步来到安定城楼边。此刻站在楼下仰望,忽然觉得往日熟悉的城楼竟如此威严,在它身后是蜿蜒起伏的城墙,砖石朴拙坚固,斑斑苔痕显露出岁月留下的印迹,雄浑中沧桑毕现。

登上城楼,站在楼上,义山展目远望,天地忽然开阔起来,连同心境也变得豁然开朗。抬望眼,近处是连片的柳林,杨柳枝头,春风常住。风过处,那些绿柳款款摆动,似一幅流动的画,让人久看不厌。远处,是一些白亮的水色,水中有小小的沙渚,水畔想必是岸芷汀兰,一片芳菲春色。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读这样的句子有“荡胸生层云”的超拔宏阔,也有“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的春意辽远。可是这样宏大瑰丽的开端,义山只是为了衬托后面诗句的转意。

笔锋一转,就从登楼转到了抒怀,从春天转到了青春年华的贾谊和王粲。这两句尤其重要,有了贾谊和王粲的类比,才会有义山想要表达的、怀才不遇的激愤情绪。

贾谊,河南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知识渊博,才华超绝,二十一岁便被汉文帝召为博士,虽是皇帝身边最年轻的博士,他已然像一部活体百科全书,随时接受文帝的咨询。后来,文帝赞赏贾谊的才华和勇于建言,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采纳了贾谊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并准备将他破格提为公卿。

此举却招至一批朝臣的嫉恨,特别是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绛侯周勃等老臣纷纷出面攻击贾谊,出于无奈,文帝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在路过湘江时,贾谊百感交集,写下著名的《吊屈原赋》,是彼时感愤之心的真实写照。

直到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贾谊才从长沙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此时,文帝整日沉迷鬼神世界,专门为此在未央宫的宣室召见贾谊,听他讲鬼神之事至夜半不止,因听得太过入迷,居然不知不觉将座席挪动向前,以便听得更加真切。

贾谊才高,文帝不问治国方略,却只问鬼神事,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义山后来以此写了一首题为《贾生》的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冷讽中有多少悲凉意!

贾谊回长安后,立即上疏《治安策》。开篇便说:“目前天下形势,可为之痛哭的有一个问题,可为之流涕的有两个问题,可为之长叹息的有六个问题。”为国忧忱可见一斑。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堕马而亡,身为太傅的贾谊常负疚自责,于第二年忧郁离世,年仅三十三岁。

一个为天下哭泣的贾谊,因一份拳拳爱国心,感动了后世许多人为他赋诗作文。毛泽东曾写过一首《贾谊》诗: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赞他为“七子之冠冕”。王粲少有才名,十七岁时朝廷拟召他为黄门侍郎,当时战乱连连,长安城危机四伏,王粲于是没有应召,而是前往荆州投刘表幕府,不料刘表却嫌他瘦弱貌丑,在荆州十五年间,只让他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幕僚。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王粲加入曹操幕府,才被赏识和重用。

王粲的著名诗篇《登楼赋》写于流寓荆州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后世将此篇与曹植的《洛神赋》并列视作建安词赋的最高成就。这一年,他登上湖北当阳麦城城楼,身世蹉跎、怀才不遇、客居异乡,种种情感让他郁愤不已,“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登楼赋》便一挥而就。

这些被屈沉的忧愤,古有贾生和王粲,今有漂泊泾州的李义山。在义山看来,贾谊和王粲均有济世之才,却一个贬谪长沙,枉为天下垂涕,一个远徙他乡,不被重用十多年,与自己被恶意除名,如今寄身泾原幕府竟如出一辄。

生不同代,却冥冥中有一种共同的情怀穿越了时空,与此时的李义山互为共鸣。这种沉郁的情感和浩然正气瞬间充满了义山的胸怀。注目远方,远山隐隐,天地苍茫,无际无涯的宇宙时空里,每一个人都只是蜉蝣过客,成败,生死,不过是刹那之间。

接下来义山便写: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我喜欢这一联,极平远,极淡泊,极超然,极有禅意,是一种顿悟后的平和明彻。

北宋人蔡启在《蔡宽夫诗话》中说王安石晚年非常喜爱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

王安石认为连杜甫也无法超越的诗句,自然有常咏不厌的妙处。

义山说,我常常怀想春秋时的范蠡,他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乘一叶扁舟泛湖归隐而去。这种情操,也正是我的最终理想,当我白发苍苍,我多想像他那样驾一叶扁舟功成身退,归隐天地江湖间。

这理想又有谁人识得?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朋党中的倾轧争斗,欲望的灰尘已蒙蔽了凡心,他们不惜为那些污秽肮脏的利益互相抢夺,争战不已,甚至对品性高洁的人也虎视眈眈,生怕这些人在觊觎着那些被他们视为莫大利益的污浊之物。

最后这一层意思,义山说得很不屑。他懒得直说,只引用了一个典故,却比直说更见锋芒。《庄子·秋水》载: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读这个故事,我总要会心而笑。庄子实在太有智慧,一个含而不露的寓言,就将惠施打入无形。惠施在梁国当宰相,庄子不过是去看望他,他居然听信小人馋言,认为庄子居心叵测,想要取而代之,于是惶恐不安,满城搜寻庄子三日三夜。正急得满地找牙,庄子忽然淡定自若地去见他,没有说多余的废话,只给惠施讲了一个故事。

庄子说,从前啊,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这种鸟非梧桐树不栖,非竹子的果实不食,非甘泉而不饮。此时呢,有一只猫头鹰刚得了一只腐烂的死老鼠,抬头看见鹓雏从头顶飞过,怕它要来争抢这只死鼠,便仰头发出“吓,吓”的怪叫声。现在,惠子,你也要以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这首诗,四联皆可各自成篇,各有一个开阔的意境,连接在一起,却浑然一体成就了一个沉郁高远的主题。

在泾原幕府,对义山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他如一片浮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他的诗作,自《安定城楼》后,渐渐转向平实沉静和感时伤世,一洗过去的华丽玄幽,多了几许生活的况味。

庄子说了一个故事,义山便说了一个故事里的故事,庄子是对惠子说,义山是对将他排挤除名的那些人说。他无意于争名夺利,只想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满腹才华为世所用,得偿所愿后悄然归隐,江湖中却仍有他的传说。

这便是最美好的向往了。

然而晚唐乱世,既非群雄竞起,也非政治清明,于是注定了义山的毕生向往,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幻。

同类推荐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 天使有泪

    天使有泪

    如果说写诗歌,是小桥流水式的低吟浅唱;写散文,是晓风残月式的情景描绘;写小说,是大干世界的舞台彩排;那么,写报告文学,则是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写实。因此,写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同样优美的文笔,而且更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对时事政策的准确把握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部作品还留有生活的体温。它来自于正在行进中的生活,它的疼痛是那么真切、深挚,它的思考令人信服、值人深思。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蓝色蜃楼

    蓝色蜃楼

    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背景,描写了西部的生态状况和农民的生活处境。作品以腾格里沙漠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治沙模范八步沙六老汉矢志治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以及众多企业家依托沙漠生态资源艰苦创业造福家乡的事迹为素材,塑造了治沙模范刘万忠,热心支持沙漠治理的县委书记杨子华以及青年企业家刘涛等众多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腾格里沙漠干部群众为了改造严酷的自然环境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歌颂了西部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黄西进、治沙移民,顽强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开拓精神。
  •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是姚岚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了她近十年间的散文随笔作品80多篇,这些作品都曾见诸报刊。分成六个单元:风景无价、善待生命、最高境界、流水与梦、芝麻飘香和紫薇花开。
热门推荐
  • 脉源之巅

    脉源之巅

    一片充满奇异的大陆,彪悍的民风注定这是一片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要做世界的主宰,那么,一起战斗吧!
  • 内伤

    内伤

    民族的内伤,人性的悲歌,爱情的绝唱!《内伤》这部家族史小说,以其宏大的主题,深邃的内涵,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浓郁的湘南风情,老到的笔法,一出手即具备了成为一部厚重大作的基础。《内伤》是继《白鹿原》《百年孤独》《巨流河》之后又一部厚重的家族史小说,被誉为中国版《百年孤独》。《内伤》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涉及家族、抗战、内战、剿匪、文革和商战等多个热点题材;《内伤》用一种独特的笔调重新诠释了亲情、爱情、奸情,以及战争和政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徐贵祥,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颐武、李敬泽等联袂推荐。
  • 夏小麦减肥记

    夏小麦减肥记

    人到中年万事肥。夏小麦与脂肪宣战走了曲曲折折N条路。从周围的姐妹减肥方法中借鉴,一开始单纯的为减肥而减肥,到后来认识到运动将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益有趣。她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本文将一个中年白领的兴致勃勃地生活状态真实纪录,给人一种轻松快乐的文字享受。
  • 凌天神皇

    凌天神皇

    见过比贵族还猖狂的家丁吗?见过比纨绔还嚣张的家丁吗?见过比帝王还霸气的家丁吗?见过勾搭自家小姐的家丁吗?见过坐拥倾城祸水的家丁吗?唐叶,作为绝世神偷,一向醉情风月,声色犬马,却因为意外重生异界!混迹异界成为家丁的他玩纨绔,斗贵族,杀强者。调戏调戏大家小姐,祸害万千。成就一代神皇!
  • 我无力抵挡你的爱

    我无力抵挡你的爱

    当一位呆萌的女学霸遇上霸道的总裁,会怎么应对呢。女猪脚巧语萱与总裁莫希寒之间会产出怎样的火花。当危险靠近时,他们会怎样解决。。。。。。“我命中注定爱上你,无力抵挡你的爱”---莫希寒
  • 徐门娇

    徐门娇

    徐昭装了无数的乖,人都说徐家四小姐乖巧软糯好颜色。不曾想,却被某人拆穿了。徐昭表示,定要离某人远远的。躲着躲着,却是一路稀里糊涂成了皇后娘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道君

    都市道君

    前世是诸天万界纵横无敌的阳神道君,今生是澜城里家道中落的普通少年。那么生于此世的苏暮又能否再踏诸天,甚至斩破大道界限,证就那唯一的超脱?
  • 最强特种兵之战鹰

    最强特种兵之战鹰

    鹰眼,一个过去被列入绝密档案的特种兵王,带领着蛟龙分队成为山海丛林中最凌厉的刀刃,直刺入敌人的心脏,长白山的一桩特别任务让蛟龙分队迈进了前所未有的任务中——保护国家宝藏,追讨失宝,不让外敌染指半分!为了国家尊严与荣誉,蛟龙跨越野外,在都市中与敌人短刃相见,战争不止是硝烟弥漫,人心难测更是悬头刀。前路艰险,身为军人,宁战死,挺一身傲骨!(小小青蛇读者群372855502)
  • A House-Boat on the Styx

    A House-Boat on the Sty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星陨世

    天星陨世

    魔君重生,世道巨变。世界上各大修仙门派逐步浮现在世人眼前。天星降世,带来的是灾难,又或是拯救?乱世中,家破人亡的兄弟二人,将如何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