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600000007

第7章 北宗禅对唐代茶文化的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 丁以寿

一、北宗禅系略论

禅宗托始于达摩,奠基者为道信、弘忍。弘忍逝后,弟子神秀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另一弟子慧能在韶州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禅宗由此分裂为南、北二宗,史称“南能北秀”。在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学之中心。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传北方,逐渐取代了北宗的地位。

神秀(605—706年)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氏县)人。20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46岁至蕲州黄梅双峰东山寺(湖北黄梅县)。他在五祖弘忍处“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神秀在弘忍处深受器重,在数百门徒中位至首座。

神秀后来离开黄梅东山迁移到荆州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住在寺东七里的度门兰若,影响日渐广大,学人纷纷来投。“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遣使迎神秀入京。“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神秀被安置于内庭道场中供养,武则天时时向他问道。当时王公以下、京邑士庶竞相至谒。中宗即位,对他礼敬有加。

神秀住东京洛阳六年,于神龙二年(706)在天宫寺示寂。中宗亲自送葬至洛阳午桥,并下诏于嵩阳之辅山顶为其造十三阶浮图,赐谥大通禅师。京洛士庶皆来送葬,“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神秀门下人才济济,《景德传灯录》记神秀法嗣19人,其中以普寂、义福、敬贤、惠福、降魔藏影响较大。

自武则天迎神秀入京,中宗、睿宗独尊神秀一支,“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北宗一直是钦定的禅宗正统。神秀逝后,普寂(651—739年)被视作北宗嫡传,号称七祖。唐中宗敕令普寂统帅僧众,更表明了普寂的帝师身份。普寂在中宗以后,一直是两京禅门领袖。

开元年间(713—741年),普寂、义福、敬贤、惠福、降魔藏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北方地区宣传北宗禅法,气焰熏天,盛极一时。普寂代师统摄禅门,于京城广行弘化,三十余年间使北宗禅门大盛。李邕所撰《大照禅师塔铭》说:“四海大君者,我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之谓也;入佛之智,赫然为万法之宗主者,我禅门七叶大照和尚之谓也。”李邕将普寂禅师与皇帝玄宗相比附,足见普寂其时之声望。相比之下,当时慧能一系尚局限于岭南一隅传教,默默无闻。

二、降魔藏兴禅传茶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禅僧喜饮茶,与茶有不解之缘,其原因盖有五:(一)禅僧习禅定,“务于不寐”,容易困乏、疲倦。饮茶能兴奋大脑,令人少睡,消除疲劳;(二)禅佛徒平日蔬食简单,“又不夕食”,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饮茶可以充饥和补充营养;(三)茶为“万病之药”,饮茶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四)佛家戒酒,禅林寺院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五)茶禅一味。

降魔师即降魔藏禅师,为神秀弟子。“释藏师,赵郡人也。姓王氏,父为亳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只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请列青衿于广福院明赞禅师,师意其法器,乃发擿之。应对辩给,答出问表。因留执事,服勤受法。俾诵《法华》,逾月彻部。登即剃落,受具习律焉。次讲南宗论,大机将发。俄投麈尾,九州灵迹罕不登升。后往遇北宗鼎盛,便誓依栖。秀问曰:‘汝名降魔,我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曰:‘有佛有魔。’秀云:‘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也。’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时众莫不异而钦之。先是秀师悬记之:‘汝与少皞之墟有缘。’师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朗公行化之亚也。一日告门人曰:‘吾今老朽,物极有归,正是其时。’言讫而终,春秋九十一矣。”

降魔藏少时胆大,不惧鬼魅,故号降魔藏。受戒后习律,后依神秀。在泰山灵岩寺大兴北宗禅,“学者臻萃,供亿克周”,成为北方禅学中心之一。开元二十二年(734),与慧能弟子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无遮大会”上辩论的崇远禅师即是降魔藏的弟子。

《封氏闻见记》的作者封演乃河北景县人,天宝十五年进士,去降魔藏及其弟子不远,因此此书有关灵岩寺禅徒坐禅饮茶的记载当属可靠。北宗主渐修,故重坐禅与持戒,禅、律并重是北宗的特色。慧能一系南宗却不以为然,慧能弟子怀让有“磨砖岂能成镜,坐禅焉得成佛”的名训。仰山慧寂则曰“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主张不须持戒,不待坐禅。灵岩寺禅僧坐禅不寐,皆藉饮茶却睡解乏。饮茶首先在禅僧中流行,尔后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从而导致中国饮茶的大众化。北宗禅僧促进了北方地区饮茶风俗的传播和普及。

三、中孚、惠真与仙人掌茶

1.中孚与仙人掌茶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云:“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饼茶以片论,故饼茶又称“片茶”。郑谷《峡中尝茶》诗有“开缄数片浅含黄”,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有“绿芽十片火前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手阅月团三百片”。“数片”、“十片”、“三百片”是指茶饼数个、十个、三百个。中孚禅师给李白的“茶数十片”,意为茶饼数十个。

唐代饼茶中间有孔,烘干后用竹丝、棕麻穿成串,一串饼茶从数片到数十片不等。茶饼穿成串后片片相叠,如同人握拳时手指相叠一般,故谓“拳然重叠”。唐代诗人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有“圭璧相压叠”,圭指方形饼茶,璧指圆形饼茶。无论方茶还是团茶,成串饼茶都是片片“重叠”的。

唐代饼茶,以圆形、椭圆形为主,也有少量方形及其他形状的饼茶。单片圆形或椭圆形饼茶,似人的手掌,亦像仙人掌的肉茎,故谓“其状如手”,文人李白遂雅称其为“仙人掌”,一语双关。所谓“仙人掌茶”,实际上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饼茶。

李白《仙人掌茶》诗有“曝成仙人掌”,可知仙人掌茶加工时采用日光干燥。按陆羽《茶经》,饼茶成熟的制造工序有“蒸、捣、拍、焙、穿、封”,干燥采用炭火烘焙。仙人掌茶采取自然的日晒干燥,则应是饼茶加工的初始阶段。所以说,仙人掌茶应属早期的饼茶。待后来饼茶工艺改进和普及之后,玉泉仙人掌茶便无闻了。

李白《仙人掌茶》诗有“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诗序则称:“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李白一生漫游天下,见多识广,却认为仙人掌茶——饼茶“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举世未见之”,这足以说明仙人掌饼茶系新出,系玉泉寺僧人所创制的一款新茶,前无此茶。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6),仙人掌茶——饼茶大约创制于唐开元、天宝年间。

中孚禅子,显然是玉泉寺的禅僧。而开元年间的玉泉寺禅系,当属神秀的北宗。玉泉寺的禅僧们创制出仙人掌饼茶,革新茶叶加工工艺,促进了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为后来唐代饼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惠真与仙人掌茶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玉泉寺是智顗(538—597年)于隋开皇十三年(593),为实现“答生地恩”的宿愿,在家乡当阳县玉泉山所建立的寺院,成为智顗在荆州大开讲席、传天台法脉的基地。自神秀以禅宗传人的身份而籍隶玉泉寺,玉泉寺天台宗的传承逐渐被禅宗取代。

惠真(673—751年),号兰若和尚,俗姓张,南阳人,坊州刺史张大礼之子。据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惠真幼年向道,专精大乘。13岁时,于西京开业寺剃度出家,事高僧满意。16岁时,受沙弥十戒,遍学经律。因为对所学的律学不满意,于是便前往天竺求取梵本。至海上,巧遇义净三藏。义净劝他同归,并且传授从印度带回的律藏。惠真对义净所授的律藏,“才二年间,罔不悬解”,并且著《毗尼孤济蕴》,以阐发自己对律学的理解。《兰若和尚碑》说:“当阳弘景禅师,国都教宗,帝室尊奉,欲以上法灵镜,归之和尚。表请京辅大德一十四人,同住南泉,以和尚为首。昔智者大师受法于衡岳祖师,至和尚六叶,福种荆土,龙象相承。步至南泉,历诠幽胜,因起兰若居焉。”惠真精学戒律,师承玉泉寺弘景(宏景、恒景),兼传天台。

《兰若和尚碑》又说:“撰《菩提心记》,示心初因,开佛知见。升堂入室者,则必亲授,此外秘之。立教之宗,以律断身嫌,戒降心过。应舍而常在,无行而不息。离心色则净,皆净则离,离则无生。内外中间,无非实际。要因四摄,成就五身。始以上观悟入,终于莲花正受。平等法门,究竟于此。”《菩提心记》融合了密宗、律宗、禅宗的思想。

惠真嫡传弟子有正知、法璨、承远,正知持禅家心印,法璨传天台,承远传净土,原属北宗禅系普寂门下的一行禅师也曾从惠真修习律学,律师守直也曾依惠真受学三年。惠真融合天台、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思想,就禅宗而言,则属于北宗一系。

玉泉寺周边诸山,茶树丛生,“枝叶如碧玉”,这些茶园、茶树,当属玉泉寺的寺产,日常由僧人管理。僧人种茶也制茶,在实践中积累了制茶经验,创制新品种,仙人掌茶就是一例。

李白称惠真“年八十余岁”,但惠真实际上终年79岁。因为常饮茶,所以高寿,脸色红润“如桃花”,犹如青壮年。惠真所饮玉泉茶,“能还童、振枯、扶人寿”。惠真不仅喜欢饮茶,他与中孚一起,对仙人掌茶的采制、宣传、推广也有贡献。

四、皎然与茶道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末句云:“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说通过修习茶道可以保全真性,仙人丹丘子深谙其中奥妙。

皎然(约720—806年),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皎然早年曾热衷于神仙道术,后皈依佛门,研习律、禅。他不仅为唐代著名诗人、学者,而且也是著名茶人,曾著有《茶诀》一书,惜已佚。他是历代僧人中写茶诗较多的一位,他的茶诗内容涉及面很广,诸如采茶、制茶、煎茶、茶会、茶道、茶人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描写了“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的饮茶之道,还描写了饮茶修道的过程,“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道不可得,所谓得道即证道、悟道。皎然的“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通过“饮茶之道”来修道、悟真,从而涤昏寐、清心神、破烦恼以至全真性。他的“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饮茶歌送郑容》)也表现了同样的思想,即饮茶可以得道成仙。

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吴门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中年之时,“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倾心禅宗。禅门重传承,欲明皎然所属宗系,先看其师承。

皎然虽然博访名山,但他自认为灵隐寺守直门下。据《宋高僧传》卷十四《唐杭州天竺山灵隐寺守直传》,守直先诣苏州支硎寺圆大师受具足戒,后至荆州依玉泉寺惠真苦行三年,其后又寻礼天下二百余郡圣迹,“见无畏三藏,为受菩萨戒。闻普寂大师传《楞伽》心印,讲《起信》宗论二十余遍,南山《律钞》四十遍”,后又入五台山寻礼,转《华严经》二百遍,宏览《大藏经》三遍。开元二十六年(738)隶大林寺,大历二年(767)移住灵隐。

皎然的本师守直律师禅律并重,与北宗的宗风一致。守直“依真公,三年练行”,又从“普寂大师传《楞伽》心印”,守直也算得是北宗惠真、普寂的嫡传弟子,皎然因此也自承为北宗一派。如皎然有《二宗禅师赞》,称颂老安和普寂,其云“瞳瞳大照,有迹可睹。不异六宗,无惭七祖”,以普寂为七祖,这显然是北宗的观点。

皎然学兼内外,多闻博识,其佛学思想驳杂。于释氏之教,兼重禅律而又终归于禅。于禅宗之道,出入南北而又归宗北秀。其宗系基本上可定为禅宗北宗普寂一系。

皎然诗首倡“茶道”,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及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堪称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与茶圣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常与陆羽酬诗唱和,共同探讨茶道艺术。皎然是陆羽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情谊亦最深厚的良师益友,他们在湖州所倡导的茶道对当时的茶文化影响甚巨,更对后代茶道及茶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德国人

    德国人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从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民族特性、经济、宗教、社会保障、政府、汽车交通、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德国。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门推荐
  • 我有分身在修仙

    我有分身在修仙

    他在修真界有一个不务正业的分身。弄修真界最猛的大超市。搞修真界最大的快递公司。做修真界最强的餐饮联锁机构。带领最牛的团队全力研发修真界的互联网。只是为了让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变得牛逼起来,仅此而已。欢迎各位加入我们修仙群:163883700
  • 欢喜冤家:野蛮小娇妻

    欢喜冤家:野蛮小娇妻

    她,冰雪聪明却是霸道无边,遇到他,一个对自己爱理不理的人,她势必要征服他,两个人又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莫颜花凉

    莫颜花凉

    如果生命中不出现几个让成长你成长的人,那就不叫青春。每一次的成长,都伴随着伤痛,每=一次的伤痛都是一次蜕变。有些故事不可说,如果一旦提及,思念带动了回忆,泪水必然盈满了眼眶,而我们,又舍不得对过去说再见。。。
  • 重生之超级毒后

    重生之超级毒后

    庆琳错认东辰国的人质萧慎为爱人,费尽心机助他登王位,一统两国,最终却落了个亲眼看见爱子被萧慎掐死,自己被杀的结局。重生一世,庆琳变得毒辣无比。她要报仇!不料,她却成为萧慎最为宠溺的王后。从王牌特工到夏国宰相千金,从刻骨仇恨转为浓情蜜意,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让庆琳与萧慎的缘分,扯不断,剪还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道战神

    魂道战神

    一次突发状况,引起异界重生,在这个未知的大陆,处处杀机,他能否在这未知的大陆生存,成为异界<战神>
  • 盛宠嫡妃

    盛宠嫡妃

    听闻侯府大小姐江锦言空有一副倾城倾国貌,怎的一颗蛇蝎恶毒心。娇弱姨娘最终在佛堂空余一段白绫了此残生。娴雅庶妹被送进端王府做妾最后家破人亡癫狂自焚。端王含情脉脉情深意重,她薄情寡义头也不回……雪砚挑眉撇嘴,我家大小姐说了,天生我仇必得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自己造!前世温柔如水,只换来众叛亲离后,烈火焚身而亡!一朝归来,她冷硬如冰,亲手谋得盛世风华锦年!“我三从四德欠佳,你当真要娶?”“我一介庶出武夫,娶你名正言顺。”武夫?左手写得字也能铁画银钩矫若游龙?庶出?做到异姓王爷这个位置也就罢了,为何身世一出满朝风雨!锦言,我许你一世盛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命神少在都市

    天命神少在都市

    刚开始就被老爸一巴掌从天上拍下,他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坎坷的or幸运的?幸好幸好,还有美女收养他,跟我走吧,包吃包住。我们的男主角自然厚脸的跟了上去,于是牛逼无极限的人生就此开始,修炼世界之门也就此打开,命运之轮就此旋转,一切都是未知与迷茫。(另外吾神2017年4月1日会发布很认真的参赛作品《神寂灭》,希望大家在那天刚上架那天就开始逆天吧。)
  •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许多上班族都被“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困扰着。这种烦恼对于刚入社会的新人而言,更是如影随形,但即使成为中坚分子,甚或被誉为经验丰富的老手,仍旧难以轻易摆脱这种困扰。《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从思维改变效率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要认真实践《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介绍的思考方法,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最适当、最迅速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从而成为精明能干的职场人。
  • 折姝

    折姝

    十年相助,她落得被弃乱葬岗的下场,死而复生,她竟成为负心人死对头的王妃!既如此,她就美人计,过墙梯,软硬兼施也要跟他结成同盟。做局布计,翻云覆雨,他们给她的屈辱背叛,她必将百倍奉还!
  • 彩栀韶月痛爱离伤第一部

    彩栀韶月痛爱离伤第一部

    一曲《韶月》,一把上古神剑“死幽”,一段清香栀子花的恋情,彩色的栀子花从此刻已经诞生。一曲《韶月》,一把上古神剑“死幽”,一段彩色栀子花的美妙纯净的爱情,编织成了一世美丽又伤痛的爱迷。彩栀韶月上飞莺鸟下流潺,宫雀诗情相为换。君兴高吟酒一觞,尊唱离别与乐欢。彩霞漫遍宜水天,栀愁和许凄楚叹。韶光之年亦甚好,月镜嘘汝老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