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被人们称为“一代宗师”。
托尔斯泰出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公里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是一个世袭贵族的家庭。可是托尔斯泰的童年是不幸的,他2岁丧母,9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是由姑妈抚养成人的,托尔斯泰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对农民的生活给予关注,同时他也具有文学上的天赋。由于家境富裕,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在校期间,他醉心于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着作。后来他深感旧的教育制度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便中途辍学了。
作为一个具有民主和人道思想的庄园主,托尔斯泰曾试图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善农民处境的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还受到其他地主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便潜心学习,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851年,托尔斯泰以志愿兵的身份赴高加索,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他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官兵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由此加深了他与普通人民的感情。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军营生活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50年代初,他相继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后来他将自己军营生活的经历写成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受到人们的赞赏,屠格涅夫甚至写信欢庆他弃军从文。
这期间,托尔斯泰结识了俄国文坛许多着名作家,大家对这位后起之秀的才华交口称赞,认为他是果戈理文学事业的伟大继承者。但是托尔斯泰对他们印象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本能地反对一切一般认可的理论。1856年未,托尔斯泰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托尔斯泰到西欧考察,以寻找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丑恶,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招收农民子弟的学校,并创办了一份教育刊物。
1863年起,托尔斯泰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完成了中篇小说《哥萨克》,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中批判的和民主主义因素的增长。60~70年代,托尔斯泰相继完成两部长篇巨着——《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
80-90年代,俄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影响了托尔斯泰,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到宗法农民的立场,这一切促使他写出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晚年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在最后16年他写了剧本《活尸》,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和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剧本《黑暗的力量》,他还署名批判当时文坛上的颓废派和自然主义等资产阶级艺术思潮。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景仰,但他却为俄国统治集团所不容。早在1860年农奴制改革期间,托尔斯泰就因同情支持农民而招致地主的仇恨和沙皇政府的怀疑。此后托尔斯泰一贯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企图逮捕他,可是宪兵却不敢动手,说他的“声望太大,俄罗斯的监狱容纳不了他”。1901年,俄国东正教宣布革除他的教籍,企图在精神上摧垮他,但托尔斯泰坚定如一。
托尔斯泰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并最终决定放弃财产,抛弃贵族生活。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离家出走,不幸在途中染上疾病,病情不断恶化,于11月20日逝世。临终前,政府和教会包围着他,要他改变立场,政府还派出军队包围出殡的行列,不让人民知道。
弥留之际,托尔斯泰哭着说:“千千万万的人,正在承受着苦难,你们干吗都聚集在这里照顾托尔斯泰?”文豪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同样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