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700000068

第68章 管宁无趣华歆虚伪(典故:管宁割席)

提到“割席断交”,我们就会想起管宁和华歆的故事。

管宁的远祖是春秋时代的贤相管仲,标准的名人之后,而且还是一美男。他身高八尺,和张飞、赵云、诸葛亮一般高,汉代的1尺只相当现代的0.23米,1.80米左右,也算标准身材了。古代有德行的士人家里总是很穷,身世总是较悲惨,不是早年丧父就是早年丧母。管宁也不例外,他十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亲戚朋友看他可怜,送了许多财物让他葬父,可是管宁不要,只凭自己微薄的财力勉强安葬了父亲。

管宁好学,结交了两个学友,一个叫华歆,还有一个叫邴原(也是一个孤儿),三个人开始好得像一个人,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不久,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出现了裂缝,这是出于刘义庆《世说新语》里的记载,应该还算可靠吧。“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可以看出当时他们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还是很先进的,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今天大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倡的就是这样:“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而且,我发现古人很容易发现金子,那个《乐羊子妻》里的乐羊子,一出门就能捡到金子,锄个地,菜地里头都能翻出金子,金子谁不喜欢呀!而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拨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把金子拿起来看了看,还是扔掉了。

管宁同学品性高洁,可害苦了华歆同学,华歆本来是很想要那块金子的。只是他太想讨好他的优秀同学管宁了,看了半天,老大不舍,还是装模作样地把金子扔掉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捡起来。

俗话说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这金子也是凝聚了淘金人的血汗的。在那兵荒马乱的日月里,留在这块地里应该有些年头了,把它拾起来,就可以发挥它的使用价值,比如可以为这两位穷书生买些书,交一点学费,或者干脆把它换成钱救助孤寡老人,捐助失学儿童,搞点“希望工程”之类,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啊。

华歆虚伪,虚伪在那个“捉”字上,为什么要把金子拿起来呢?既然拿起来,就收起来吧,丢下之后,岂不是更让管宁看不起了吗?

由此,我想到李嘉诚的故事,这位现代富豪就比他们实在的多。李嘉诚不小心丢落一枚两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他蹲下身子去捡,旁边的一个保安看到后,帮他拾起了硬币。李嘉诚收回硬币,给了保安一百元作为酬谢。他说:“如果我不拾这两元钱,让它滚到坑渠里,那这两元钱便会在世上消失。而一百元给了保安,他可以拿去用。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仪仗喧哗,锣鼓震天。管宁不为所动照样念书。华歆放下书跑到门口观看。等华歆回到屋里时,管宁却拿出了一把刀子。当然他不是要动武,书生是不会轻易打架的,他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我们的友情一刀两断啦!”这种绝交方式真的好形象啊,只是可惜了那张好席子,损坏公物是要照价赔偿的啊。

华歆那时一定是羞红了脸,恨不得拿那把刀杀了自己,因为他一向是很在乎管宁的呀。公正地说,华歆做错了什么?值得管宁大动干戈?现在的学生还有课间十分钟呢!读书读得累了,出去活动一下身体,也算是一劳一逸,一张一弛。再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什么就不能去瞧瞧?

管宁这人也太无趣了,两人多年培养起来的友情,就因为这一件小事土崩瓦解了。

管宁书读的那么好,是为了什么呢?他一辈子不愿做官,独善其身倒是做的很好,但对社会生计有什么贡献呢?华歆读书是想做官的,事实证明他后来做官的声誉还可以,比如把别人送的礼收下做了记号又退还掉什么的,也算是实现了理想。

而且华歆这人,心胸还算宽广,管宁早就说要和他绝交了,但是他自己心里一直装着他的优秀同学管宁,多次向魏文帝地推荐:“给管宁一个官当一当吧。”最后还要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让给管宁。

管宁即使想当官,也不能要啊,如果要了,被人翻起早年“割席断交”那事,不是搧他一耳光吗?

不喜欢管宁,只觉得这人一本正经了无生趣。

如果他真把华歆当作好朋友,待华歆看完热闹回来,完全可以调侃他几句,幽他一默,让华歆在轻松的气氛中反省自己的行为,华歆也不是不自觉的学生,相信他一定会知错就改的,何必大伤和气,两败俱伤?

台湾诗人余光中将朋友分为四类:第一种人高级而且有趣,使人敬而不畏、亲切不狎,交接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人高级而无趣,固然人格高尚,品学兼优,却缺乏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令人感到很累,只能成为诤友或畏友;第三种人低级而有趣,活泼乐天,能侃善闹,有所有的常识独无学问,这种人是朋友圈里的“兴奋剂”,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笑声;第四种人低级而无趣,既无品位,又无趣味,人皆避之。

管宁无疑是第二种人了,和无趣之人交往,好累人的。

典故:管宁割席

又作:割席分坐、割席断交、割席绝交

含义:表示品德高洁不愿意同流合污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同类推荐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