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些演讲者。从发表自我演讲的第一秒钟开始到演讲结束后的最后一秒钟,都表现得十分出色,激起听众的热烈反响。但是面对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却莫名其妙地发怵。当问出“有任何问题要问吗?”这句话时,精神就开始高度紧张。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演讲结束恐惧症”。
通常在演讲结束后,大多都会设置一个互动问答环节。台下的听众可以就此次演讲的主题,甚或是对演讲者本身,提出一些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演讲者可能会遇到的情形有两种。第一种是,台下一片沉默,或是稀稀拉拉没什么回应,举手想要提问的人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你甚至连尴尬地咳嗽两声都没有必要。要么是你的演讲太没意思了,没有人想听,或是没听懂,所以没什么想问的问题;要么是你讲的时间太久了,大家着急要回家。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提问不踊跃是一个事实。即使主办方礼貌性地安排了一两个提问,你也就可以敷衍地问敷衍地答了。
而第二种情形则是,听众太踊跃了。举手的人很多,而且提出的问题都是非常有针对性,或者说是非常刁难的。因为如果演讲者的题目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那么就题目本身的内容,听众已经很有知晓欲。再加上演讲内容的启发,于是问题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演讲者应该是对自己即将发表的演讲内容非常熟悉和了解才是啊。事实是,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仅仅只局限于完成演讲本身。另外,由于某些题目涉及的范围确实较广,演讲者并不能完全了解,出现不知道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在台上的演讲者本身,如果听众提出的所有问题自己都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如何回避或带过,那确实是非常尴尬和难堪的一件事情。而“演讲结束恐惧症”的患者的病源也在于此,他们不知道这种一问、二问、三问……都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会不会出现。
为了防止问答环节的尴尬,你可以事先做一些准备。比如,你可以在你完成演讲稿之后,找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人,朋友、家人、恋人都可以。跟这个人一起把稿子再过一遍,看看对方会就此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所以不会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在他们初次接触到你的演讲内容时,很下意识地会反映出他们想要的问题,而这些有可能也是问答环节现场的听众想要问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够有所准备了。
如果在演讲问答的现场,你被问到了一个不太懂的问题,那么,坦诚地说你并不能完全解答这个问题,但是你可以就你掌握的知识做出一个你能做出的解答。这样的话,你既坦诚了你的态度,让人赞赏,同时以你的理解对问题做出一个说明,有利于问问题的人和现场的听众做参考,也算是回答了问题。
演讲现场的问答环节,除非有所安排,不然将是演讲者最不可控的一个区块。保持镇静、做好准备,现场灵活应对是最重要的。你有一个镇静的心态,才能不慌乱,不慌乱才可以避免犯更多的错误。而事前的准备、推测等可以让你更加笃定。至于听众提出的问题,大多并非有意刁难演讲者本人,是就事论事。所以演讲者也大可不必对问题有所回避,直接对问题说出你的看法即可,这不用是一个标准答案。演讲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目的是让演讲者和听众发生交流,从而对演讲的主题和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如果作为演讲者的你,曾经或现在仍在罹患“演讲结束恐惧症”,那么最有效的药方就是放开你的心,坦然面对。其次多学习关于演讲内容的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才能在演讲场上挥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