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8600000036

第36章 宕昌史料辑录(1)

(一)

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庐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着,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羧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有梁勤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勤孙弥忽,太武初,遣子弥黄奉表求内附。太武嘉之,遣使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弥忽死,孙彪子立。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世修职贡,颇为吐谷浑所断绝。彪子死,弥治立。彪子弟羊子先奔吐谷浑,遣兵送羊子,欲夺弥治位。弥治遣使请救,献文诏武都镇将宇文生救之,羊子退走。弥治死,子弥机立,遣其司马利柱奉表贡方物。杨文度之叛,围武都,弥机遣其二兄率众救武都,破走文度。孝文时,遣使子桥表贡朱沙、雌黄、白石胆各一百斤。自此后,岁以为常,朝贡相继。后孝文遣鸿胪刘归、谒者张察拜弥机征南大将军、西戎校尉、梁益二州牧、河南公、宕昌王。以助之。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宕昌传》  宕昌羌者,其先羞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庐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着,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有梁懃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憨孙弥忽,世祖初,遣子弥黄奉表求内附,世祖嘉之,遣使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弥忽死,孙虎子立。其地以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世修职贡,颇为吐谷浑所断绝。虎子死,弥治立。虎子弟羊子先奔吐谷浑,吐谷浑遣兵送羊子,欲夺弥治位。弥治遣使请救,显祖诏武都镇将宇文生救之,羊子退走。弥治死,子弥机立,遣其司马利柱表贡朱沙、雌黄、白石胆各一百斤。自此后,岁以为常,朝贡相继。后高祖遣鸿胪刘归、谒者张察拜弥机征南大将军、西戎校尉、梁益二州牧、河南公、宕昌王。后朝于京师,殊无风礼。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于是改授领护西戎校尉、灵州刺史,王如故,赐以车骑、戎马、锦彩等,遣还国。

《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宕昌传》  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庐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着,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其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以记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有梁懃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众二万余落。憨孙弥忽,始通使于后魏。太武因其所称而授之。

自弥忽至仙定九世,每修职贡不绝。后见两魏分隔,遂怀背诞。永熙末,仙定乃引吐谷浑寇金城。大统初,又率其种人人寇。诏行台赵贵督仪同侯莫陈顺等击破之。仙定惧,称蕃请罪。太祖拾之,拜抚军将军。四年,以仙定为南洮州刺史、要安蕃王。后改洮州为岷州,仍以仙定为刺史。是岁,秦州浊水羌反,州军讨平之。七年,仙定又举兵入寇。独孤信时镇陇右,诏信率众便讨之。军未至而仙定为其下所杀。信进兵破其余党。朝廷方欲招怀殊俗,乃更以其弟弥定为宕昌王。

十六年,弥定宗人獠甘袭夺其位,弥定来奔。先是,羌酋傍乞铁忽等因仙定反叛之际,遂拥众据渠林川,与渭州民郑五丑煽动诸羌,阻兵逆命。至是诏大将军宇文贵、豆庐宁、凉州刺史史宁等率兵讨獠甘等,并擒斩之,纳弥定而还。语在贵等传。其后羌酋东念姐、巩廉俱和等反,大将军豆庐宁、王勇等前往讨平之。

保定初,弥定遣使献方物。三年,又遣使献生猛兽。四年,弥定寇洮州,总管李贤击走之。是岁,弥定又引吐谷浑寇石门戍,贤复破之。高祖怒,诏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为宕州。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宕昌传》  宕昌国,在河南国之东,益州之西北陇西之地,西羌种也。宋孝武世,其王梁瑾忽始献方物。梁天监四年,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诏以为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弥博死,子弥泰立。大同七年,复策授以父爵位。其衣服风俗与河南略同。

《南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宕昌传》  宕昌,羌种也。各有酋豪,领部众沂、陇间。宋末,宕昌王梁弥机为使持节、都河凉二州、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建元元年,太祖进号镇西将军。又征虏将军、西凉州刺史羌王象舒彭亦进为持节、平西将军。后叛降虏。永明元年,八座奏、前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军事、镇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梁弥机,前使持节、平北将军、西凉州刺史、羌王象舒彭,并着勤西垂,宁安边境,可复先官爵。诏又可以陇右都帅羌王刘洛羊为辅国将军。

机卒。三年,诏曰:“行宕昌王梁弥颉,忠款内附,着绩西服,宜加爵命,式隆藩屏。可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颉卒。六年,以行宕昌王梁弥承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宕昌王。使求军仪及伎杂书,诏报曰:“知须军仪等九种,并非所爱。但军器种甚多,致之未易。内伎不堪涉远。秘阁图书,例不外出。《五经集注》、《论语》,今特敕赐王各一部。”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

《南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宕昌传》  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宋孝武世,其王梁瓘忽始献方物。天监四年,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诏以为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弥博死,子弥泰立,大同七年,复授以父爵位。其衣服、风俗与河南略同。

《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宕昌国》  宕昌羌,后魏时兴焉。亦三苗之允(胤),与先零、烧当、罕亓诸部姓别自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着,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来往。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俗有蒸报。无文字,但取木荣落以记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俗重虎皮,以之送死。

有梁勤者,代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众二万余落。至其孙弥忽,始遣使于后魏,太武帝拜为宕昌王。七叶孙弥秦(泰),皆受南北两朝封爵。后见两魏分隔,永熙末种人仚(仙)定乃引吐谷浑寇金城。后仚(仙)定弟弥定寇石门戌。周武帝天和初,诏大将军田弘讨平之,以其地为宕州。

《通典》卷一百九十、《边防·六》《宕昌传》  宕昌羌,后魏时兴焉,亦三苗之允(胤)。周时与庸、蜀、微、庐等八国从武王灭殷,与汉先零、烧当、罕诸部姓别自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着,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其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俗重虎皮,以之送死。

有梁勤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为王。勤孙弥忽,太武初遣子弥黄奉表求内附,太武嘉之,遣使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忽与其祖勤,在宋孝武世皆遣使献方物。弥忽死,孙彪子立。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众二万余落。世修职贡,颇为吐谷浑所断绝。彪子死,子弥治立。彪子弟羊子先奔吐谷浑,吐谷浑遣兵送羊子欲夺弥治位。弥治求救于魏,献文诏武都镇将宇文生救之,羊子退走。弥治死,子弥机立。遣其司马利柱奉表入贡。氐杨文度之叛围武都,弥机遣其二兄率众救武都,破走之。孝文时遣使子桥表贡朱砂、雌黄、白石胆各百斤。自此后,岁以为常。后孝文遣鸿庐刘归、谒者张察拜弥机征南大将军、西戎校尉、梁益二州牧、河南公、宕昌王。弥机死,子弥博立。梁天监四年,弥博通问江表,献甘草、当归等物,武帝诏以为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弥博死,子弥泰立。大同七年,梁武复册授以父之爵位。自后两魏分隔,孝武永熙末,种人仚(仙)定为王,引吐谷浑人寇金城郡。仚(仙)定死,弟弥定立,寇石门戍,屡为边患。周武帝保定末,令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为宕州。

《通志》卷一百九十五、四夷二《宕昌传》  (二)

太和五年,(吐谷浑主)拾寅死,子度易侯立,遣其侍郎时真贡方物,提上表称嗣事。后度易侯伐宕昌,诏让之,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宕昌口累部送时还。易侯并奉诏。死,子伏连筹立。高祖欲令入朝,表称疾病,辄修洮阳、泥和城而置戍焉。文明太后崩,使人告凶,伏连筹拜命不恭,有司请伐之,高祖不许。…后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使于伏连筹,伏连筹谓张礼曰:“昔与宕昌通和,恒见称大王,己则自名,今忽名仆而拘执此使,将命偏师往问其意。”礼曰:“君与宕昌并为魏蕃,而比辄有兴动,殊违臣节。当发之日,宰辅以为君若反迷知罪,则克保藩业,脱守愚不改,则祸难将至。”伏连筹遂默然。及高祖崩,遣使赴哀,尽其诚敬。

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称制诸国,以自夸大。世宗初,诏责之曰:“梁州表送卿报宕昌书,梁弥邕与卿并为边附,语其国则邻藩,论其位则同列,而称书为表,名报为旨,有司以国有常刑,殷勤请讨。朕虑险远多虞,轻相构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伏连筹上表自申,辞诚恳至。终世宗世至于正光,牦牛蜀马及西南之珍无岁不至。

《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吐谷浑传》  太和五年,拾寅死,子度易侯立。遣其侍郎时真贡方物,提上表称嗣事。后度易侯伐宕昌,诏让之,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宕昌口累,部送时还。易侯并奉诏。死。

子伏连筹立。

后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使于伏连筹。谓礼曰:“昔与宕昌通和,恒见称大王,己则自名。今忽名仆,而拘执此使。将命偏师,往问其意。”礼曰:“君与宕昌,并为魏蕃,而比辄有兴动,殊违臣节。当发之日,宰辅以为君若返迷知罪,则克保蕃业;脱守愚不改,则祸难将至。”伏连筹遂默然。及孝文崩,遣使赴哀,尽其诚敬。

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称制诸国,以自夸大。宣武初,诏责之曰:“梁州表送卿报宕昌书。梁弥邕与卿并为边附,语其国则邻蕃,论其位则同列,而称书为表,名报为旨。有司以国常刑,殷勤请讨。朕虑险远多虞,轻相构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伏连筹上表自申,辞诚恳至。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吐谷浑传》  梁仙定称乱河右,以(赵)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

《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赵贵传》  (大统)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仙定举兵反,诏(独孤)信讨之。仙定寻为其部下所杀。而仙定子弟,仍收其余众。信乃勒兵向万年,屯三交口。贼并力拒守,信因诡道趋稠松岭。贼不虞信兵之至,望风奔溃。乘胜逐北,径至城下,贼并出降。加授太子太保。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录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增封,听回授诸子。

《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独孤信传》  (侯莫陈)崇弟琼,字世荣。(大统)三年,拜太子右卫率,进爵为侯。从独孤信征梁仙定。累迁北秦州刺史。

《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侯莫陈崇传》附侯莫陈琼

侯莫陈顺,太保、梁国公崇之兄也。

大统元年,拜卫尉卿,授仪同三司。及梁仙定围逼河州,以顺为大都督,与赵贵讨破之,即行河州事。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侯莫陈顺传》  豆庐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赐姓豆庐氏。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容仪,善骑射。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人关,加授都督。又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仙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于百步悬沙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仙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率众讨平之。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豆庐宁传》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大统)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宕昌王梁弥定为宗人獠甘所逐,来奔。又有羌酋傍乞铁忽因梁仙定反后,据有渠株川,拥种类数千家,与渭州民郑五丑煽惑诸羌同反,凭险制栅者十余所。太祖令贵与豆庐宁、史宁讨之。贵等擒斩铁忽及五丑。史宁又别击獠甘,破之,乃纳弥定。并于渠株川置岷州。朝廷美其功,遂于粟坂立碑,以纪其绩。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宇文贵传》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保定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以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破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洮州总管,还以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李贤传》  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魏废帝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平蜀之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各据所部,未从朝化,诏弘讨平之。又讨西平叛羌及凤州叛氐等,并破之。弘每临阵,摧锋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马被十稍,朝廷壮之…。

保定元年,出为岷州刺史。弘虽武将,而动遵法式,百姓颇安之。三年,从隋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明年,又从忠东伐。师还,乃旋所镇。吐谷浑寇西边,宕昌羌潜相应接,诏弘讨之,获其二十五王,拔其七十六栅,遂破平之。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田弘传》  梁春字千年,代人也。俄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年,从于谨讨稽胡刘平伏,椿擒其别帅刘持塞。又从独孤信讨岷州羌梁仙定,破之。除青州刺史。

同类推荐
  • 秦汉风云之楚河汉界

    秦汉风云之楚河汉界

    秦末汉初——这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历史上第二个人才大井喷时期;这些载于史册、耳熟能详的人物:千古一帝——秦始皇,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扶苏,李斯,蒙恬,萧何,张良,韩信,陈平,陈胜,吴广,楚怀王,范增,郦食其,蒯通,章邯,王离,张耳,陈余,魏咎,魏豹,田儋,申阳,赵歇,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虞姬,钟离昧,英布,季布,龙且,项庄,项伯,……或谋于朝堂,算无遗策;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或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或弓马娴熟,驰骋于疆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舞台上,纵横捭阖,谱写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
  • 闯天路

    闯天路

    一朝功成万古枯,杀戒。。。非我意,薄情。。。非我心,腹黑。。。非我想。没有人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也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评价自己,夺帝不是我本意,偏离的时光轮盘能否回到正常轨道。我还能回来吗?
  • 秦末逐鹿

    秦末逐鹿

    主角发生意外,魂飞大秦,偶然间获得了尉缭子兵法。始皇即将驾崩,大秦帝国经历三世就将分崩离析,后战国时代就要来临,主角将如何让自处,历史将如何走向,全在主角一念之间。最终受破于历史大势与情感纠结,主角愤然拿起铁戟,毅然走上了反秦大道。收猛将,招良谋,灭群雄,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 杀闪三国

    杀闪三国

    误入三国杀系统,历尽不一样的三国故事,原来刘备是猥琐的卖草鞋大叔,曹操父子是掘坟的盗墓贼,而孙权只是个糊里糊涂的富二代,至于其他猛将,于禁神技毅重,万年老乌龟,张飞咆哮,是个暴力狂,原汁原味还原三国杀系统。行文荒诞,不喜勿喷。
  • 金牌小书童

    金牌小书童

    人生百年一场梦,争名逐利红尘中。谁人笑看风云淡?唯我金牌小书童!
热门推荐
  • 狂神破天

    狂神破天

    这个疯狂的世界可以成神的!!!!!!!!!!
  • 我的师姐是女鬼

    我的师姐是女鬼

    我的学姐是一个漂亮的女鬼,她喜欢上我的身体。
  • 清除主义者

    清除主义者

    赵鹏重生到了8年之前——末世的前一天。他保留了上辈子的一部分记忆,这些记忆会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恐惧。清理丧尸是他上辈子的主要任务,当然这个任务也该在这个时代重新开始了。
  • 吾乃斗狂

    吾乃斗狂

    灭妖诛魔唯我独尊,斗士斗灵一统天下大陆天才少年20岁89级斗士,被人陷害竟变为14岁孩童?哼,我命由我不由天!18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风云当变时,便是我重出之日!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凌云的无限之旅

    凌云的无限之旅

    这是凌云带着一个正在成长的世界到处收集其他世界的法则信息的故事(?),也是一个满世界跑收回自己遗失的物品和解决自己遗留的问题的故事(?),同时还是替各个世界解决麻烦的故事(?)。兴趣之作,作者是新手,小白文,不喜勿喷
  • 战帝系列(九)

    战帝系列(九)

    南许许一把抓起身边的木桌,顺势一抡,“笃笃笃……”连串撞击声惊心动魄,箭矢来势奇猛,木桌虽然抡转如飞,对射于其上的箭矢产生了极大的横向撞击力,但绝大部分的利箭竟都射穿了木桌,随后向各个方向跌落……
  • 背上霜之哀伤游异界

    背上霜之哀伤游异界

    断裂的霜之哀伤进入地球,被王华无意拔出。受霜之哀伤指引,进入拥有魔王精血的各个位面世界,最终找到霜之哀伤背后的真相。
  • 我是一只小女鬼

    我是一只小女鬼

    啊!叶晓因车祸死了,太倒霉了,可是没想到因祸得福,捡了个便宜老公,嘿嘿嘿。
  • 虎猫传奇

    虎猫传奇

    在遥远的古代,一日天地异象,雷声滚动,一道黄光倾到人间,现到地上一只虎相小猫,连毛儿还没干。他便是女娲娘娘用带到天庭的最后一块黄河之泥所制,一种新的种类虎猫。他被百兽之王,老虎看到,叼到虎洞让虎后抚养,刚好虎后刚生了一群小虎崽,虎猫倒是落了个逍遥自在。可是眼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能自食其力,自己却还是形同幼虎一般。靠着虎父母养活。好在虎父母倒是不嫌弃他,将他养在身边。可是虎父渐渐衰老,山头易主,另立新王,虎父母只好带他远离家园,四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