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800000004

第4章 启蒙告退与国学昌盛——“国学热”观察之一

众所周知,1990年代的显著标志就是“启蒙”思想本身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评,伴随着“启蒙”被冠以“神话”的过程,一些在“启蒙”时代被批评或冷落的思潮和语汇重新浮出水面,甚至身价百倍,例如“保守主义”与“国学”。这里仅以“国学”为例子略加分析。

特定的历史情景决定了五四启蒙运动必须以新文化的弱小的力量抗衡占绝对优势的旧文化,这便给中国最具影响的启蒙文化思潮烙上了“反传统”“反保守”甚至反对民族文化中一切旧有学问的印象,以至于新文化在事实上深刻地延续了中国文化精神、新文化运动者长期致力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这样的基本事实都一再被后人忽略。到了1980年代,为了冲破长期的自我封闭,也为了在体制格局基本稳定的状态中完成一系列制度性的修正,新的启蒙者努力将体制问题阐述为“文化问题”,于是,新的启蒙运动再一次地借助于对“封建旧传统”的批判实现自己的社会变革理想,启蒙文化又一次被引人注目地置放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

在这样的语境中,传统文化以及作为传统文化阐释的“国学”至少在公开的逻辑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而在1990年代,当启蒙文化思潮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消退的时候,这些“被压抑”的文化便顺势抬头,浮出水面了。

这难道就是文化压抑/反压抑的正常逻辑吗?

问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自身相当复杂的情形,也有着超出一般逻辑关系之外的“非逻辑”的联接关系。因为,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那样,传统文化与“国学”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从属的是一种“公开的逻辑”,而在我们的历史深处,“公开的逻辑”常常只能决定社会历史的若干表象,其潜在的逻辑关系可能更重要,从五四“反传统”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破四日”直到新时期的继续“反封建”,这样逻辑的显/隐关系可谓是一直持续不断。比如,今天的历史考察已经充分证明,五四“反传统”与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从精神到语言的自觉承袭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所谓五四“打倒孔家店”更是历史阐述的深刻误会;在文化大革命与后来的新时期,以“破四旧”“反封建”为旗帜的中国从来没有突破过传统固有的政治格局,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逻辑依然得以有力地生长,其中的某些“国学”无须提倡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心领神会的内容。这些依赖心领神会而存在的内容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一再表明了“传统”在今天的强大生命力量,也证明了“潜在逻辑”之于我们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传统文化加以阐述的“国学”的顽强生存力量,那么就不难发现1990年代借助“传统文化”复兴之势而声名鹊起的“国学”有颇多诡异或者至少是耐人寻味之处。在与当年的启蒙思潮同样声势浩大的浪潮中,我们读到了其他社会力量努力介入的诉求,更读到了继续存在的属于中国历史文化“潜在逻辑”的若干因素。

比如,从近代中国“国学”之出现来看,它反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之于传统文化的关怀,不过这样的关怀同时又包含了他们从现代世界文明当中所获得的思路与眼光,更不时体现了现代的知识分子独立于政治力量之外的精神担当意识。正如第一个开办国学讲习会、倡导国学的章太炎先生所意识到的那样:“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在这里,章太炎对“国学”的重视和他对世界形势与时代特征的把握同样的重要。正因为如此,当年太炎先生的国学弟子中赫然屹立着新文化运动的几员大将: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后来邵力子也说:“国学讲演会的听众,据我所知,许多人是积极地主张白话文的。做白话与研究国学决不相仿……”在这里,维护传统文化的国学与面向世界的新文化都找到了共同的忧患与追求。

然而,在当代特殊政治格局中诞生的“国学”复兴之声则毫不掩饰地显示了它们之于国家政治意图的密切联系,而且当这样的“学问”在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对准引导中国融入世界现代文明的启蒙思潮,并且拒绝将现代中国的学术走向纳入到“国学”的范畴之中,这便显示出了这一“学问”之于近现代“国学”的悖谬诡异之处!

当“国学”不再成为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当“国学”不再能够将现代中国人的遭遇和选择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它所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前些日子,有某直辖市“私塾”被教育部门“取缔”而引发了种种争论,这本来是一个相当有深意的现象,但是论争双方的主要焦点却集中于“西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各自利弊,在我们看来,这种司空见惯的传统/西方二元对立模式恰恰是最大程度地模糊了问题的真正本质: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它如何“西化”,而是这种国家主义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独立自由的发展,这根本不是一个或“西方”或“传统”的问题,抑或“西学”与“国学”的优劣比较问题,所有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与方式。那种动不动就以“国学”为招牌掩饰我们对现实的真切感受与关怀,甚至对抗文化的开放,不仅是对广大“国人”的愚弄,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某种愚弄。

在当今,由唐装、汉服、少儿读经、拜孔、名人解说传统经典所构成的“国学热”之中,我们不禁要追问:这“国学”究竟属于谁?是过去的帝王将相、圣贤先师,是今天的名人雅士,还是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需要用香案、祭坛拱卫的历史传说与神圣话语,分明令我们常常联想到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和圣贤先师;而由饱读诗书、学贯古今的名人雅士高台传授的国学心得,依然一再证明着“身份”的重要:讲授者是“先知”,而听众是“群氓”。而当这些高台传授的学问又恰巧与国家政策的若干基本思想不谋而合的时候,名人雅士就更像是“高深”又“高等”的国家意志的代言人,而接受再教育的老百姓就更像是爱国主义知识的虔诚听受者了。国学,从立场到形式,都有简化为一种“国家之学”的嫌疑。这,可不是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景象。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野記

    野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小茶肆

    小小茶肆

    小小茶叶店,卖的是茶,藏的是妖,品味的却是人生
  • 道凡记

    道凡记

    力竭身亡心不死;道消气闭魂不灭;一息尚存皆要战,逆战苍天又何妨!仙凡殊途,一念之间,以道登天!
  • 剑神转

    剑神转

    最年轻的剑神之子,星辰府的第一天才,大陆危机只有他才可以拯救
  • 取你一瓢

    取你一瓢

    罗清月相貌平平,家世普通,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女人收服了我们妖孽不羁的俊王爷,从此以后,俊王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仙魔之争:幻族奇遇

    仙魔之争:幻族奇遇

    一个女孩,两个男孩,一个过去,一个现在,双生纠葛,冷热交杂,幻影三千,孰真孰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魔尊,一个护法。三生三世,身世迷离,相见不相识,空留一世悲哀。拔剑相向,逐日追月,可昭星辰,一世有缘,两世无分,同是男儿,能奈我何?只恨你我同为男子,愿来世我为女子,君为夫……一切的一切,穿越时间与空间,他们的选择,他们,是否可以相守,不负心?
  •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作为人生赢家的莫聆在遇到某位哥特风双马尾少女后,他的人生刹那间从日常校园风格变成了魔幻推理风格。PS:变百。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龙应台、董桥等服膺的文学大家余光中亲自审定的自述文集,全面解读余光中的人生历史和心灵史,展现余光中对故土、对亲人、对诗文、对文化的赤子丹心。这是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文学多面手用散文写就的一阕“乡愁”。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对了解余光中先生的生平、文学创作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