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800000002

第2章 自序 我的文学体验历程

我属于“六十年代”,这种出身先天性地将我与荒芜和空虚联系了起来。孩提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文学经典,我的极其有限的阅读只能来自那些同样荒芜的语文课本和连环画。直到今天,我还对那些来自“书香门第”的作家学人心生艳羡。20世纪90年代中期,身居台湾的伯父第一次跨越海峡,带来了关于我不在人世已半个世纪之久的祖父的消息,我才知道,原来我家族的先辈早在1940年代就撰写过《中国诗歌史》,晚年又有《金刚经解说》,不过,这迟到的信息已无法弥补我童年的遗憾,只能给人某些缅想的线索而已。“六十年代”,那样的荒芜属于整个国家。

荒芜时代的些许色彩其实是格外重要的。感谢我小学时代的政治老师,一位从来不讲政治话题而把课堂变成小说连播的老太太,《三探红鱼洞》的阶级斗争主题远远不能掩饰其中的奇异的想象;感谢我的二舅,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同样拥有优秀的故事讲述天才,《西游记》与《封神榜》的幻想世界足以令人着迷;1980年代初的应试教育,没有“文学”只有“课文”,幸好还有“作文”来延续我刚刚被激发的幻想。我最早发表的文字也不是“文学”,而是一些数学题的证明问题,但我最终没有沿着二舅的数学道路走下去,因为高中文科班相对轻松的学习任务和文学环境似乎让我找到了更为适应的氛围。

真正深入文学的世界是大学本科以后的事情了。有一天我突然对新诗入了迷,在图书馆里读着一本又一本的现代诗集,甚至自己也开始在纸上涂抹起来。在这期间,谢冕先生应蓝棣之老师之请来北师大演讲,那带着“朦胧诗论争”岁月所特有的情绪和在此以后蓝棣之老师同样富有情绪感染力的“现代诗”选修课更是大大地增强了我对诗歌的兴趣。不过,此时此刻的诗歌与文学之于我完全是情智的连通,一切与“学术”无关。现在想来,这种较长时间的自由幻想与自由情感的历史,倒是与当今某些功利主义的教育拉开了距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情感体验”的意义,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运,甚至一种财富?

我的“学术”之路的开启缘自王富仁教授发表于《文学评论》的那篇著名的《呐喊彷徨综论》。1980年代震动中国学界的这篇宏论曾经掀起了怎样的思想风潮!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晚在图书馆阅读《文学评论》之时那份不可遏止的激动。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真真切切的极具思想力度的“学术”的逻辑,哦,原来,真正的“学术”也可以像诗歌一样的动人心魄!几个月之后,我鼓足勇气,将自己的处女作《论(伤逝)与现代世界的悲哀》呈到了王老师面前;一年之后,更将一篇3万字的长文《论中国现代新诗的进程》送到了《文学评论》编辑部王信老师的手中。这两篇文章先后发表在《名作欣赏》与《文学评论》之上,我也从此宿命般地走上了文学研究的“学术”之路,而且始终都兼有两个方向:鲁迅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问题以及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问题,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学术思考都再难脱离“文学体验”的基础,而且越是到后来我越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最初是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进入的,这里显然昭示了1980年代宏大叙事的影响。不过,我自己倒是比较偏爱那些关于个体诗人和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在关于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卞之琳、何其芳、戴望舒、艾青、绿原、穆旦、粱宗岱等人的研究中,我都努力通过自己的文学感受提出一些与过去迥然有异的看法:郭沫若的内在矛盾,徐志摩的重构古典情趣,李金发的心态扭曲,卞之琳的中国式理性,戴望舒的世纪病,艾青的叛逆,绿原的童真,穆旦的反传统姿态,梁宗岱宗教意识的限度,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某些“文抄公”们的自毁声誉的行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被许多人看成是一件简单而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与这些“低层次”的阅读活动无关。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些文学批评,它们的整个思想框架显然是直接取自另外一个更为宏大的思想系统,仿佛是为了证明这种思想的合理性,文学作品被随手拈来当作了“例证”。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于,如果文学批评、学术研究的“思想”不是从作品内“蒸发”而出,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最终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没有关系,那么这样的“学术”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其实,批评家的意义正在于他能对文学作品提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思想”也就是对“感觉”的升华。当然,纯思想的探索自有其价值,问题在于所谓的“纯思想”并不是我们所误解的纯粹逻辑层面上的推导,它实际上依然是思想家对世界新鲜、独特的“感受”的结果,只不过由于他所感受的对象本身的某种宏观性、抽象性而使得这些描述方式也呈现出了某些更为抽象的理性样式,尽管如此,这与那种纯粹逻辑层面上的语言游戏依然具有根本的差异。

我坚持认为,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低层次”的活动,而且它恰恰就是所有文学研究的最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一向重视文学阅读和鉴赏,在诗歌研究之外主编了《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一书,集中总结了一系列的鉴赏心得,在国内同类书籍中,自认为这是相当有特色的一本;多年来,但凡有师友“拉差”参加“鉴赏”书的编写,我大多是不曾拒绝的,王富仁老师主编《闻一多名作欣赏》,我主动承担了近15万的文字任务;此外,还曾与段从学兄合著过《穆旦诗歌鉴赏》,可惜因为出版社方面的原因,已经完成的书稿一直搁浅至今。正是这样细致的文学阅读给了我比较丰富的艺术体验,推动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家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才是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财富。

关于鲁迅特别是《故事新编》的阅读是我最难忘的经历。那是1980年代末的一个深秋,我所在大学积极的“支教”运动将我输送到了四川渠县一个不通公路的乡村。每天晚上,我都蜷缩在一张窄小的课桌前阅读鲁迅。外面是深深的夜影,鲁迅作品是那所乡村学校里最容易找到的借阅书籍,在经历了那一年燥热的春夏之后,文学与人生的“互训”有着怎样一种铭心刻骨的记忆啊!在我的遭遇与《故事新编》的图景,还有鲁迅的忧愤反讽之间的深刻关联似乎无须太多的解释和说明。一篇又一篇地阅读之后,我记录下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心动。在被浓密的夜色所包裹的灯光下,我曾经将这些阅读的体验低吟给身边新识的朋友,然后在第二天走半小时的田间土路再搭船渡过洲河,通过小镇邮局寄往北京的《鲁迅研究月刊》。没有E-mail的年代,空间的距离令人怅惘,令人孤独,但也给人诸多反观自我的机会。没有电脑快速打字的年代,每一笔文字的刻画都仿佛凝结着人生的见证。文学如何让我们体验人生,人生又如何需要文学的拥抱,20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尊重自己的文学感受,将学术纳入到生命体验的过程之中,我们才能有所质疑,有所创立。在“现代性”研究铺天盖地而来,几乎占据现代文学大半个天空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自己的警惕,《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便来自我返回中国文学自身场景的真切感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也试图更为具体地展示文学体验之于学术研究的有效性。未来的思考还可以延伸得更远,比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这些理所当然的历史命名方式:“二十世纪”毕竟结束,正在展开的“二十一世纪”是否就与“二十世纪”迥然不同了?我们是否又到了重新命名的时候?有人试图以“现代”一统江湖,将“现代文学”的称谓延续到今天,统称“中国现代文学”或“现代中国文学”,但新的问题恐怕是:“现代”是不是一个可以无限继续下去的概念?而且,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与文学发展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并不一致的文化格局、思想状况与艺术趣味,我们又如何更准确地描绘出它们的差异,甄别其个性呢?先秦一两汉一南北朝—唐—宋—元一明—清一中华民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固有的记时模式是否还有它特殊的效果?我们还能不能在回到自身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重新辨析自己的命运?我正在致力的“国家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命名”思考显然更需要完整深入的文学体验。

以上说的都是“文学”,那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对我们的更大的人生还有作用吗?显然,这些“灵虚”的沉淀尚不足以结束现实的“蜗居”,构建生存的高楼大厦,也不能够直接转化为“金榜题名”或者“光宗耀祖”的能力,更无力包揽民生的改进和制度的创新,社会和我们的思想都最终需要一种“综合性的处理”。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受和体验是让我们恢复基本的触觉,从而学会“辨认”世界、“把握”人生的第一步。我想起了诗人穆旦的《被围者》:

这是什么地方?时间

每一秒白热而不能等待,

堕下来成了你不要的形状。

天空的流星和水,那灿烂的

焦躁,到这里就成了今天

一片沙砾。我们终于看见

过去的都已来就范,所有的暂时

相结起来是这平庸的永远。

“包围……围困”是既有的社会环境对初生生命的一种同化方式,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的我们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向权威低头,对秩序妥协,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的是理想,消亡的是信仰,增长的是狡黠,而所有这一切改变的展开,都无不以我们麻木但原本敏锐的感受为前提。不甘于平庸,不蜷缩于被围,这就需要复活我们的感知,提取我们真切的体验,犹如鲁迅当年在S会馆对话金心异: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所忧虑的是感受复活了,却未必真能从“被围”中脱身,“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金心异却还在守望着“希望”,因为像他那样的“新青年”还不愿意否定“突围”的可能。1945年的穆旦也具有这样的“新青年”气质:

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

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

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

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更坏:

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泥土

才会来骚扰,也许更寒冷,

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

我们消失,乃有一片“无人地带”。

穆旦宁可以以自我的牺牲来造成“包围圈”(“圆”)裂隙,这可谓是一种悲壮的突围,即便不是“我”也一定有未来的“他们”完成最后的突围。

想到这些文字,我不禁也对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遐想,也多了一份希望,也许,还多了一点力量。带着对“突围”的想象,那么,让我们回想自己的“被围”,让我们保有自己的真切感受和体验。

李怡

2011年5月

同类推荐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热门推荐
  • 为你唱情歌

    为你唱情歌

    爱上一个人有多少种可能?是惊鸿一瞥时的一见钟情,还是岁月沉淀后的日久生情?叶凡属于前者。她永远都忘不了初见段亦风的那个午后,他穿着一件白衬衫,在洒满阳光的图书管理露出温暖的微笑。而段亦风却属于后者。他记得初见这个女孩时她脸上羞涩的红晕,也记得再见她时她眉宇间开朗的笑容,更记得在那个暴风雨肆虐的深夜,她不顾一切向他表白时的大胆热情,有了她,他黑白的世界里逐渐有了色彩……
  • 孽缘相撞:逃不开的命运

    孽缘相撞:逃不开的命运

    遇上不该爱的人,三个人的命运,两女一男,他们该如何选择!她一下飞机遭人拐走,保镖被卖到了妓男院,好惨!而他就是拐她的人,他们将开起权利大战!他们谁会赢?静请期待!
  • 乱世寻宓

    乱世寻宓

    她,绝世之貌,却命运坎坷他,混世魔王,却偏偏栽在她手里他,孤傲君主,却爱美人不爱江山他,冷血杀手,却为她背弃组织他,柔情医仙,却因她双手沾满鲜血他,心机商人,却愿做她坚强的后盾乱世之中,因何起,又如何结束,她又如何抉择他们的情。一女多男,不喜勿进,微虐微喜。
  • 天语记

    天语记

    天帝创世,设四界五洲,立天语律法,生灵繁盛,循环不息。太兴元年,苍穹突变,有一皎月白鹿,趁狂雷怒电撕空裂地之时,自天界落入人间。此后数年,天语律法巨变,四界无序。乱世之中,十三岁少年姜子沐,为使故去至亲重生,为解身世之谜,被卷入了这场四界之乱。从而开启了一位逆天强者,踏五洲,平四界的玄幻之旅。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The Two Vanrevels

    The Two Vanreve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末世之巨变

    末世之巨变

    原本和平的世界,却在那一天夜晚的来临而改变。巨大化的各类生物!突然出现的巨人!人类在各个角落挣扎,求存!黄斌用那因意外而连续一个月的“噩梦”中的所见所闻带领着苏兴张宏等人经过一路厮杀逃出城市废墟!但是,迎接他们的确是另一个炼狱!纯洁的神秘女孩!未知的强大组织!自己随身佩戴了十八年的玉佩!身世谜团、惊人真想!让他陷入各方势力的交战之中。。。“斌!还有我们!活下去!”
  • 总裁大人:一攻一受好呆萌

    总裁大人:一攻一受好呆萌

    “穆、穆总!这是您要的名单!”一脸受样的萧林林战战兢兢地递上名单,不料被一只大手一把攥住猛地摔在柔软的沙发,随后一高大男子欺上身来。“穆、穆总!唔~——”“嘘~~不要说话”穆安看着身下扭动的小身体,深深地吻了上去。“穆安!今晚你睡地板!”看着气急败坏逃跑的身影,穆安勾起一抹笑,“地板?好啊。”森林庄园,客厅地板。穆安看着身下的人儿,“小林林,地板还舒服么?”“你!……”“下次让我睡沙发吧!”
  • 异想不到:外来之客恋上普通少女

    异想不到:外来之客恋上普通少女

    他是2116年后的超能少年,她是2016年的普通少女,那年他16,她14,因为男孩的酋长要历练男孩,让男孩来到了2016,本来酋长打算的是让男孩去女孩家,结果男孩刚到2016年,就碰到了著名娱乐公司的总裁,因为一些原因,男孩成了著名娱乐公司的少东家,并把女孩培养成了一线演员!后来男孩回到了2116年。。。。。。。。。(咱们文中见)
  • 后悔嫁个好男人

    后悔嫁个好男人

    杨小环十年前嫁给老公夏良程,这十年来,夏良程在女儿眼里是一个好爸爸,在公婆心里更是一个好儿子,在其他亲人心里更是好弟弟、好兄长、好侄子、好外甥、好舅舅、好叔叔,在同事眼里更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而对于这样的男人,她会是一个好老公吗?十年婚姻,十年战争,十年徘徊,最终还剩下什么……请加读者群:2360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