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800000010

第10章 现代与传统:为什么被误读?——我的一段学术遭遇

1994年,我出版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一书,可能涉及了当时普遍关心的古今文化联系的话题吧,在学界产生了比较多的反响。以后几年间,该书多次重印再版,累计印数近2万册,对于一个地处西部、发行能力十分有限的出版社而言,这样的印数显然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我的学术之路是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开始的,这种注重文学感受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选择课题的朴素性:在思考、写作《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时候,根本没有“挂靠”当时文化热门问题的企图,仅仅是因为在现代诗歌的阅读中,无法解决一系列“诗思”的来源,比如“即景抒情”的方式,“随物婉转”的构思,中国式的格律化情结,乃至缺少真正的宗教感受等等,正是这些现象让我不得不重新掂量梁实秋的名言:“所谓新诗,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果真如此吗?显然,我们眼前的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的思考和写作就是想从中国现代新诗本身的现状出发,重新辨析“构成”其基本思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更多的“外国诗”的因素还是根本就没有改变我们民族固有的路径?

对中国现代新诗在“诗思”层面的探讨可能是这本书略略领先之处,因此直到今天它依然被一些学界同行列为各种“参考书目”。但是,更大的意想不到的遭遇却在另外一方面:1990年代之初,同时又是保守主义阵营与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者们集中“清算”80年代“西化思想”的时期,在当时,知识分子在1980年代的“新启蒙”努力都难逃“西化”之嫌,这样的清算在外获得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支持,在内则转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呼声。一时间,五四是否需要反思和批判,中国新文学、白话文运动是否应该被检讨和再认识,实际已经形成了某种思想的压力,令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界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回答。特别是郑敏先生著名的《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一文在《文学评论》发表以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如何评价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也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我意外地收获了一些赞许之辞:《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就是一本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之作,它充分说明中国新诗不应该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

显然,这样的“赞许”让我格外惶恐。因为,以我所熟悉的中国新诗发展的事实来看,所谓的彻底“西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可能的事实,而所谓的“中国传统”同样也不是我们可以安然倚靠的所在。早在1930年代,借助“中西交融”理想在回归古典传统之路上行走的诗人就已经陷入了诗形僵死、文思枯竭的窘境,以至金克木(柯可)发出了“要有野蛮、朴质、大胆、粗犷”的疾呼(《杂论新诗》),到艾青、穆旦那里,突破古典传统的限制,寻找新的“诗意”与“诗思”则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中国新诗发展的这些“故事”所证明的结论应该是:无论是西方诗学还是中国古典诗学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取之不绝的“法宝”,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只能来自现代的诗人对当下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发现和对现代汉语的富有创造性的操作,中国现代诗人个性精神的发展比任何一厢情愿的“弘扬”都要有价值得多。

1999年,借助一次再版的机会,我在书中收录了温州大学叶世祥先生的评论,因为,这篇评论敏锐地将我的工作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潮区分开来,并反省了现代/传统二元对立思维的严重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所关心的问题便在这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误读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再陷入现代/传统二元对立当中,并且急迫地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呢?为什么我们又总是将“二元”之中的“一元”认定为中国文学与中国诗歌的取向而且与对方势不两立?这样的追问逐渐令我进入到了问题的内部:并不是有人误读了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误读了我们中国文学在20世纪的命运,误读了中国现代文化实际具有的自我创造的能力。

在这一次的被误读之后,我似乎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方向。那就是,我们的研究应当极力避免被某些社会思潮所裹挟,文学史的研究不应该成为现实功利目标的附庸,中国新诗与中国新文学的研究应当以发掘中国作家的创造机能为己任,我们不必轻易将这样的创造机能归结到某一既有的思潮中去。在以后,我质疑过渐成主流的“现代性”研究视野,质疑过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模式,也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文学”等基本历史概念怀有一份警觉,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将通向对中国现代作家“创造秘密”的深入把握。到目前为止,我相信这就是重新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可靠之路。

同类推荐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热门推荐
  • 我的修仙道

    我的修仙道

    万年之前。天地本为修仙之天地。若有灵根便可修仙。可一日,一位天之骄子,打破天道。无灵根,也可修仙,却必找到一位有缘之人,两人于穹颠山,对天结拜。二人则可成为修仙者,若二人有一人异心,则共赴黄泉,万世不得超生。当天下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可谓天下大乱,纷纷寻有缘之人,穹顶山,人山人海。也造就许多凡人得以修仙。可百年之后,一道闪电划下,穹颠夷为平地。正在穹颠消失后,穹颠山下,竟然形成一座虚无缥缈的空间。
  • 无尽长生路

    无尽长生路

    妖王说道:“此刻便有一天大的机缘摆在你的面前,你有慧根,比愚昧的芸芸众生,不知道要多几百倍的福缘,能修出神力。往后只要你愿意呆在我洞中,在我帐下做一个头领。我虽不能保证你成仙做祖,长生不老,但也能保你三五百年的寿元,且永不为凡事劳苦,真正的逍遥自在。”
  • Six Lectures on Political Economy

    Six Lectures on Political Econom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掌门奇遇记(完结)

    绝色掌门奇遇记(完结)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 开头写的不好多多原谅,也可以跳过前几章,直接看后面的,也没有影响的 因为父母的一个遗嘱到传说里面都是王子的金钰学园,保护天宇家族里人,但爸妈怎么没有告诉我到底要保护的人是谁啊,还有那是男子学园啊,难道要我女扮男装混进去啊,可是为什么令牌那么重要啊,那么都人抢夺啊,什么神秘宫殿,什么我爸妈还活着,可他们到底在哪里啊? 这个天宇家族到底什么来历,要我一个堂堂掌门来保护他看一代掌门如何玩转王子学园。本人是新手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原谅,多多提意见。谢谢(散花退场......)
  • 草莽演义

    草莽演义

    浩土神洲,武皇帝国,一个被誉为绝世天才的少年,郁于心结,不再问道,渐渐被现实逼入绝境。绝处求生,他再次拔剑而起,已是沧海桑田。。。注:本文取材于现实,题材所限,故事在另一个时空展开,所以是一个全新的构架。希望大家多点耐心和宽容,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浩土,草莽的演义!
  • 一世执念

    一世执念

    她身为女娲后人,面对爱情与大地子民她应该如何选择,何去何从,是为爱弃众生,亦或是为众生弃爱,一步错步步错,她的身上牵扯着众多人的性命,她又应该如何抉择?这是她这一个不平凡的身份,让她拥有了一个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
  • 天魔之道

    天魔之道

    天道!魔道!天魔之道!跟随林东,看林东的人生经历。
  • 幻想的宇宙

    幻想的宇宙

    你知道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吗?主人公四处拜访这些人,去了解他们的思维。诡异的是,病人们一个个奇怪的理论竟都被一个个事例所有力地证明!那么,他们真的是精神病人吗?永远都要记住,他们才是懂得最多的智者。
  • 废柴逆天:杀手五小姐

    废柴逆天:杀手五小姐

    她萧家第三十八任家主萧玲珑,杀手界女王,银魅,天之骄女却因意外而死。【不得不说死的很憋屈】她,萧家五小姐,一个从出生就被检测到灵根的萧家废柴,却被自己好友为情所害,一命呜呼,当她,变成她,废柴归来,爹护短,哥妹控,看她如何带家人强者之路他妖孽帝君不近女色为何非偏偏缠上她谁能告诉她这个都比是谁高冷帝君去哪了?《男强女强,看二人如何虐渣》第一次写,难免有些潦草,勿怪
  • 三界乱之归元志

    三界乱之归元志

    为追念创立人族的始祖黄帝,和荡平三界的圣君黄棣,取其音,秦王嬴政定万世人族首领皆称“皇帝”。真的强人不需要夺江山抢交椅来证明自己,而是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已经定义了何谓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