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200000009

第9章 用脊梁撑起一片圆融天地——徐文远乱世存身

智慧点睛

为人在世,太方,则易折,而太圆,又失去了做人的脊梁,因此做人做事要讲究方圆得当,刚柔并济。须懂得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自古做人难,做人要懂得方圆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是壮士立志、平天下的气度;圆是处世的锦囊,是聪明者协调乾坤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要方圆有度,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做到千变万化,才可圆润通达。

隋文帝开皇年间,著名儒家学者沈重在太学讲经,受业弟子常常多达千人,其中一人便是徐文远。徐文远是名门之后,由于家道中落,其兄徐文林常在街上摆摊卖书,文远每日到哥哥的书摊上读书。经过长期刻苦自学,他博通五经。这一次他听沈重讲经,只听讲数日便辞行。有人问他缘由,他回答说:“先生讲的都是书本上的话,我早就背熟了。至于其中奥妙之处,先生没有发现,当然也不能讲出来。”沈重听到文远的话后,立即召见这个“狂妄”的孩子。两人见面,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沈重十分赞叹徐文远的才能。后来,隋文帝任命徐文远为太学博士,又命他到并州为汉王杨谅讲授经书。由于汉王杨谅谋反,文远也受牵连而被撤职,贬为庶民。

隋炀帝大业初年,由于礼部侍郎许善心的推荐,徐文远在国都洛阳再次被任为国子博士,开始传道授业。他讲课常使学生听而忘倦,受到国子诸生的欢迎。除授业国子诸生外,隋末几个著名人物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先后向他问学。由于徐文远学识渊博、品性方正,所以,虽当时战乱无常,当政者均请他为学官。

隋炀帝败死后,越王杨侗被立为恭帝,即命他为国子祭酒。当时洛阳饥荒,徐文远只得亲自出城打柴维持生计,农民义军领袖李密见到了徐文远,便请他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拜他为师,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后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对王世充却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察看形势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成大事“三十六计”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隋末唐初,正值乱世,徐文远乃一介书生,他之所以能在此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为人处事十分圆融,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应对之法。

确实,做人当不失方正本性,但处世不可太方,否则,易碰壁。要学会圆融处世,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之事也可偶一为之。

为人之道,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绝世贤臣温峤的方圆人生智慧点睛

做人之法说到极致,也就这八个字:“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该圆则圆,该方则方,方圆结合,糊涂与精明同在,洒脱与执着并行,行走于世,从容、自在、潇洒……黄炎培曾给儿子写信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巧妙地把握“方”、“圆”的转化。以行动之“圆”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来提高行动的价值,善用圆滑的行动来落实高尚的思想。这里要讲的是一位深谙方圆之道的名臣,他就是西晋的温峤。

温峤,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自幼聪明伶俐,有胆识,博学能文。长大后仪容秀整,善言谈。17岁时州郡征召他都不应,随后被司隶任命为都官从事。

温峤秉公执法,不畏权势。当时京城有个姓庾的散骑常侍,屡犯法纪,无人敢惹,温峤大胆地举报朝廷。他的这一举动,使京城官吏都大为吃惊。由此,大将军刘琨很赏识他,将他推荐给朝廷做中书令,并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

当时,王敦率军占据长江上游的江陵一带地区,手中握有朝廷的重兵,早就图谋叛乱,反叛朝廷。王敦觉得温峤是自己日后夺权的障碍,就请明帝任温峤为左司马,归自己管理,以便找机会除掉他。

温峤为人机智,在王敦的部下任左司马,目睹王敦野心日渐膨胀,深感忧虑与不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保住性命,温峤只好改变策略。他先是装出一副勤勉谨慎的样子,时时迎合王敦的心意行事,还时常不失时机地给王敦出些鸡鸣狗盗的主意。日子久了,王敦不但没找到除掉温峤的机会,反而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越来越器重他。

但比起温峤,王敦更信任钱凤。讨好主人肯定绕不开看家狗,温峤又主动与钱凤交往,不时来一句吹捧:“钱世仪精神满腹。”钱凤听完一些赞扬自己的话,心里大喜,把温峤当成真朋友来结交。

不久,晋朝的丹阳尹辞官出缺,温峤乘机给王敦进言:“丹阳对京都犹如人之咽喉,您应该选派自己人去做丹阳尹。”王敦听后,深以为然,就请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温峤于是顺势推荐了钱凤。而钱凤获悉后,碍于面子,只得举荐温峤,而这正是温峤的本意。温峤假装极力推辞,推说自己不堪重任。结果他越是推辞,王敦就越觉得他合适,立即向晋明帝推荐了他。

丹阳地处东晋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王敦之所以要推荐温峤为丹阳尹,其本意主要是想用温峤来窥伺朝廷的动静,以便自己乘隙起兵反叛。对此,温峤深知其中利害。他担心自己刚一离开,钱凤就会提醒王敦收回成命。

于是,温峤便在王敦为自己赴任丹阳的送别宴会上,假装醉酒,并向同僚敬酒。走到钱凤身边时,还没等钱凤举杯,温峤便故意用朝板击钱凤束发的头巾,很不高兴地说:“钱凤是什么人,我好意敬酒,你却故意不饮!”王敦一见此状,以为温峤酒后胡言乱语,便急忙将此二人拉开,进行调解。而待酒宴散后,温峤离宴向王敦告别时,又满脸涕泪横流,待走出门后又几次折返回来,一副十分不舍离去的样子。王敦非常感动。

待温峤走后,钱凤果然对王敦告诫说:“温峤与朝廷关系甚密,与国舅庾亮的交情更是非同一般,此人实在是不可信任。”他又提醒王敦应对温峤严加防范。王敦听后却大不以为然,对钱凤说:“昨天温峤醉了,因此触怒于你,你又何必因为计较这些小事来报复呢?”钱凤怏怏退出,讨个没趣儿。

而温峤终于摆脱了王敦的控制,很快回到了东晋都城建康,将王敦密谋逆反作乱的阴谋如实而详尽地禀告了晋明帝,并且在暗中与庾亮计划、筹备讨伐王敦事宜。后来,当王敦起兵叛乱之时,由于温峤、庾亮对此早有准备,便立即奉朝廷之命,亲自起兵加以讨伐。当王敦得知讨伐的人是温峤时,顿首捶胸,后悔莫及。

后来,王敦第二次发动叛乱,一个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温峤:“募生得峤者,当自拔其舌。”温峤出奇谋很快打败了王敦的军队。王敦被气死,叛乱结束。事后,温峤被封为建宁县开国公,号前将军。

咸和初,温峤成为江州刺史领平南将军督武昌,而后发生了苏峻之乱,建康再次被叛军攻下。温峤随即调解陶侃和庾亮的矛盾,主动尊陶侃为盟主,及时促成了陶、庾、温、郗联军的形成和及时出击,再一次胜利平叛。因这一次的功劳,温峤被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始安公。官位到了极品,而他却再一次选择了守边,将到手的辅政大权让给了王导,踏上了回武昌的归途。

温峤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动乱和平乱之中度过的。当时的东晋五大名臣中,王导老来昏碌,扩大了王敦之乱的危害;陶侃自大,自以为重兵在手而对朝廷时有不臣之心;庾亮狭隘,常致人不和;郗鉴中正仁和,但不免有些迂腐;只有温峤,从头到尾,忠义执著,深谋远虑,识见高远,完完全全称得上忠、孝、礼、义、智、明、勇,是建功立业的绝世贤臣!

成大事“三十六计”

虽然“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的脊梁。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圆”这一手段。

做人当如温峤,方外有圆,圆外有方,外圆内方,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方圆之性与方圆人生——曾国藩刚柔相济成大事智慧点睛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曾国藩如此教育他的子女。确实,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人生才会无往不利。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只有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才会创造无往不利的人生。而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后,声名远扬,进京面圣。北京人头攒动,人们都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也来凑热闹,想趁机给这位湘军统帅相个面,看看究竟为何他能建此功勋。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更令相士们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他们怎么也猜不透曾国藩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曾国藩在功高震主的关口选择了另一种策略,用一种方圆性格来成就自己的方圆人生,从而保住了身家性命以及自己的地位。

其实,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十二年间,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他曾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被救,还有一次因为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兵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却还是屡遭疑忌。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非常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幸好曾国藩很清楚锋芒太露,定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辞去一切军事职务,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了家,就这样赋闲家中一年。结果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不得不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从此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掌握朝政大权,开始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1862年,曾国藩被授以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正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从而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掌握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太平天国之都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也不能退出财物。因此在进京之后,因怕权高震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因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四万湘军;因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建有大功,清廷也不再追究。曾国藩的这一系列举动显示了他的恭谨态度,取得了清廷的加倍信任。清廷又赏予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成大事“三十六计”

作为一名汉人,曾国藩在满人的天下打拼出一片广阔天地,朝廷自然会对他有所忌惮、防范。但是曾国藩正是运用自己的方圆智慧与朝廷周旋,最终得以保全自己。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但他懂得适时放低姿态,因此,在清末的官场游刃有余。如果说“方”即是“刚”,那“圆”必是“柔”。曾国藩性格中的“柔”是锤炼出来的,“柔”的性格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方圆通达,在复杂关系中寻找安全点——清朝“二刘”如此明哲保身智慧点睛

可方可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只有深谙方圆之道的人,才能在尊与卑、智与愚、贵与贱、得与失之间从容行走,没有任何挂碍,才能于从容淡定中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事业。

《庄子·天下篇》中说:“矩虽然可以用来画方,但是矩本身却不是方的,所以说矩不可以为方;规虽然可以用来画圆,但规本身却不是圆的,所以说规也不可以为圆。”《算经》中说:“方中有圆者,谓之圆方;圆中有方者,谓之方圆。”古人的这些话说明了可方可圆的道理。

可方可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做人也要效法天地,像天那样生生不息,大公无私;像地那样厚朴笃实,宽厚待人。尊与卑、智与愚、贵与贱、得与失……都在方、圆之间。

提起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似乎人们脑海里马上闪现出一个嫉恶如仇的清官忠臣形象。其实,这仅仅是人们从表面上看问题罢了。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一个人独裁的情况下,一个大臣无论你多么能干,即使你有通天的本事,如果处处与皇帝对着干,老是逆龙鳞,结局也好不了。

在乾隆皇帝的眼里,刘统勋是个才品兼优的清官,也是个不辱皇命、与君一体的能臣,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众多汉官中脱颖而出,官拜东阁大学士,直至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统勋通晓方圆智慧,精于方正圆滑、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

刘统勋的嫉恶如仇、对皇帝忠贞不贰无人可比,否则他也不可能让乾隆帝打破汉人不能居军机大臣首席的惯例,死后也不会被称为“真宰相”。据《清史稿》记载:“统勋岁出按事。”著名的如广东粮驿道员明福违禁折收钱粮案,云贵总督恒文、巡抚郭一裕借上贡之名勒索属员金钱案,山西将军保德侵吞钱粮案,江苏布政使苏崇阿误论书吏侵蚀库帑案等。乾隆中期许多有关地方大吏贪赃枉法大案,无不由刘统勋负责审理,这也足以证明乾隆帝对刘统勋的信任并对其寄予厚望。

当然,刘统勋的这种嫉恶如仇是与对皇帝忠贞不贰紧密相连的,有时为了不惹怒龙颜,他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就是“方正圆滑,明哲保身”的糊涂为官之道的精髓。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新进士褚筠心和董东亭本为该科一榜中的巨擘,诗文、书法皆冠于一时。但二人唯恐殿试不得前列,于是,褚筠心找到了主考大臣刘统勋,董东亭则找到了同为主考大臣的刘纶。结果两人求情不成,反而受损。刘统勋与刘纶就因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得以保身。

刘纶,江苏武进人,乾隆元年(1736年)以廪生举博学鸿词科,试第一,登入仕途。而后即以才能和品学官阶累迁,卒至文渊阁大学士。刘纶因与刘统勋同为乾隆帝赏识和选拔的得力大臣,又因与刘统勋同样清廉刚正,所以,两人被时人并称为“二刘”。为了加以区分,山东人刘统勋被称为“东刘”,而江南人刘纶则被称为“南刘”。据时人所言,刘纶赋性之洁、为人之正,丝毫不在刘统勋之下。

一次,侍郎王昶充军机章京,因有争奏,具草后,连夜奔赴时任军机大臣的刘纶府第。时值严冬,寒气袭人,刘纶亲自操笔为王昶点定后,即唤家人准备酒菜。然而其厨内空之无食,仅有白枣数枚做下酒菜。

作为大臣,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的刘纶,除了清廉之外,尤以谨慎公正得人心。他不止一次地出任科举考试官,曾言:“衡文始难在取,继难在去。文佳劣相近,一去取间,于我甚易,独不为士子计乎?”所以,凡是由他审衡的士子文章,总是反复比较,衡鉴甚精,以求不失于公正。

现在,褚、董二人为了殿试顺利过关,找到了这两位精通明哲保身的大佬,实在让他们为难。本来,如果不找的话,两人肯定是列十名之内,现在既然找到了,如果再将此二人列为榜首,“二刘”均担心自己的清誉受损。于是,一向标榜唯才是举的“二刘”,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糊涂之道,使二人均不得入前十名。结果,褚卷名列第十一,董卷第十二,褚、董二人不但求营未成,反而因之受累。

成大事“三十六计”

通过乾隆朝这著名的“二刘”的为人处世之法可以看出,通晓方圆智慧是成功处世的前提。

做人难,难做人。生活在这纷繁的世界,做人真的很难。纵观世界历史,大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是深谙做人之道。他们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展现才能,何时应该深藏不露。那些成大事者,多是方圆通达之人,在危难时刻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因此,方圆之间的大智慧,值得我们汲取。

同类推荐
  • 间国

    间国

    来到不是已知历史的朝代,他想平凡的活着,他知道怎么避免都避免不了在封建朝代下的阶级压制,所以在他平凡的十四年里,他成了临安的解元。
  • 纷乱大陆

    纷乱大陆

    “天下往复,万物往复,往复而废,往复而生,顾思往复,顾思废生,当限之,所废生同存,万物往复,万物往生;,阴阳孰重?民君孰重?社稷孰重?皆轻,势重,连阴阳,民君,社稷皆势也。势不变,皆利。不可改势,顺之,引之,方生不变万变之世。平而乱,黩而雅,治法而王道,势循序不止,唯阴阳形稳不乱。双极怎么可能在一起出现。水火怎么可能融为一体,让我们看着乱世怎么让阴阳同现,水火相容。”
  • 汉末国士

    汉末国士

    东汉末年。有清贫胖子青灯夜读书,自命无双。有吕姓女子赤马扛画戟,孤独求败。有病弱书生白裘咳红血,眉眼含笑。有少女孔明青酒洗赤足,卧山而睡。……春秋意气未尽,大汉养士八百年,养出国士千般风流。尚有白衣黔首博得富贵,乡野壮士为知己死那一年的李家少年,手捻黑白做死活。袖间藏刀三四寸,裁胭脂眉头,割英雄血肉。步步生红莲,行于汉末大雪中。
  • 贵州白族史略

    贵州白族史略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 话说那三国

    话说那三国

    武将叱咤疆场,谋士翻云覆雨,天下纷乱,群雄角逐······抱歉,作者智商有限,只能想到这么多。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体验!
热门推荐
  • 饕餮霸主

    饕餮霸主

    杨天体内居住着上古凶兽饕餮的凶魂,吞食妖兽血肉可强壮肉身,吞食妖兽内丹可恢复灵力,生吞妖兽甚至可以掠夺天赋!只是,饕餮乃是上古凶魂,天生暴虐贪婪……杨天又如何抑制它的力量,踏上武道巅峰?且看饕餮霸主,一切精彩尽在其中!
  • 神战风暴

    神战风暴

    九天星辰之上,有一道天梯,在天梯之上,有一道通往神界的大门,九天神门。星辰之下,神皇大陆,崇尚武道,强者为尊,弱者,庸碌一身。更有圣者,以武破道,打破天地束缚,修炼神力,归入神位,飞升神界,成就无上主宰。
  • 觉守天恒

    觉守天恒

    有人说:人生梦一场,情事载千秋有人说:给你个机会,你觉得咋样有人……哎呀,已经被xx了,好吧,淡定点,小伙子,唉这边,对,看过来,瞧,这是啥,没错,对你没看错,这就是你的……新人新书,点个32赞什么吧,筒子们。更新什么的,不知道有没有保障,我尽力吧,问题一大堆啊。这书看起来,比较耗脑子,入前多吃点护好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仙煮

    仙煮

    世人修仙,何其艰辛,且不论生死,尘缘足以令众生望而却步。
  • 寂灭仙魔

    寂灭仙魔

    仙,凌云苍穹之巅,俯视苍生。魔,在九幽中沉浮,冷眼凡尘生灭。无尽岁月以来,三界并立,万世轮回。凡尘的命运被一次次更改,天地重开又灭于尘埃。当纪元重启,凡尘之中,一位神秘少年,踏遍三界,游历仙魔。立志让历史重改,让仙魔成为传说,让人界独尊。寂归峰上,故事在这里开始……
  • 灭世妖皇

    灭世妖皇

    “我只想开开心心的活着。”“不可能,因为你是妖~!”“我只想爱我所爱的人。”“不可能,因为你是妖~!”“我只想……”“不可能……”……秦天赐与神佛一番讨论后,起身丢掉神佛给予他的一线生机,淡淡的说道:“既然这天容不下我,既然这地容不下我,那我就灭了这一方天地~!”
  •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庭院夕阳,不孤单

    庭院夕阳,不孤单

    她,美的不食人间烟火,却将自己封闭,直到遇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