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4800000031

第31章 红蓝白,还有绿和咖啡色

北京是红色的—暗红的墙,描金的飞檐,檐角突兀地站立几只凸凸的小兽。是谁说过来的?北京的气质是一个老年男子,穿着长衫,全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慨叹。他的红色必定是首要的,鲜明的,坚决的,有着引领世界、气吞山河的气魄。香港是咖啡色的。像混血的女郎,健硕与华丽的皮肤泛着光泽。她的建筑,也多是玲珑剔透的琉璃瓦,唯有太平山顶的云霄阁略有些英国风味。上海是浪漫风尘中身着一袭宝蓝色圆点子长裙的贵妇,垂长及地的,袒露胸背的,带着陈旧的繁华和末世贵族相,在汽笛声中渐渐老去。至于那些新兴的城市,正如初见世面的年轻女孩子,美丽固然是美丽的,但是难免单薄与苍白。那不是留白,而是一种没有内容苍白。其风度与韵致,比起老牌的美妇人,又略逊一筹了。

可是澳门不一样。澳门的颜色,是新鲜中加了凝重的澳门绿:三分年轻,二分内敛,五分平和,七分沉实与朴质,还弥漫着游子离家归来的孤独感和温暖感。如果你站在大三巴前回望澳门绿里的历史,会看见遥远的400年前即16世纪中叶,就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将当地居民“娘妈”的发音译为MA-CAU。此后东西文化一直在澳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而澳门绿也同时继承了葡萄牙人的文化风格,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和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一独特的澳门标志中,有渴望有凄凉;有往事有历史;有执著有坚持。正如那个唱着《七子之歌》的小姑娘容韵琳所表现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一声声来自心底的依恋,穿透历史的暮霭,渗透在澳门绿里。

北京红、香港蓝,澳门绿。如果世界上每个国家与地区都可以以颜色状之的话,你会发现其中颜色与当地性格之间的微妙的联系。比如红色对应北京人的热烈、直率、坚持、执著;蓝色对应香港人的优雅、安静、犹豫、细腻;绿色对应澳门人的低调、内敛、忍耐、坚韧。同时,澳门有女神崇拜的传统: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据说一艘渔船航行时突遇狂风雷暴,一位少女在危急关头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海也恢复平静,渔船平安到达了海镜港。少女被一轮光环照耀而化作青烟。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供奉这位“娘妈”的庙宇……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这片总面积仅29.2平方公里、生活了50余万人的地方,在这个中隔珠江,北联拱北、西抵湾仔、横琴,东望60公里以外的香港,又距广州145公里的奇妙土地上,出现了繁荣又低调、慵懒又高效、松弛又密集、奢华又朴质、异域又本土、西化又中国的多元文化共存奇观。澳门绿也同时富含了平和、独立、安稳、华丽等新的含义。

我对于香港来说,只是一个过客;香港对于我来说,却是美好而夯实的记忆。我最初对于香港的印象是两首歌—20年前,20世纪70年代末的《香港之夜》描绘了香港的浪漫和华丽;20年后的《东方之珠》则叹尽香港的繁华与雍容。走近香港会慢慢知道,香港不仅有中银大厦以及繁华的商业、不仅有搞笑的《警察故事》和繁荣的影视业,不仅有光怪陆离的街景、令人眼花缭乱的时装、首饰珠宝、盖浇饭和太平山,不仅有商界超人李嘉诚、影视大亨邵逸、大哥成龙、文侠金庸、非常王菲……在这一切的背后,香港作为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三足鼎立,勾画出当代中国现代化都市的轮廓。在流光中回望香港,会远远地看见她在维多利亚港湾旁边闪耀着暗金的光芒,并且显示出更成熟和丰富的姿态,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和现代化都市文明的光辉。

维多利亚港湾的浪漫的海浪、旖旎的风光、漫步的游人以及分不清灯光还是星光的月空,实在令人陶醉。而在这背后,可以感受到一个成熟城市的都市文明。

我曾经漫步伦敦街头,它拼接着繁华与古朴之风—街边一排排的古老的尖顶小屋以红色为主,酒吧门前挂有一篮一篮的缤纷花朵;但是伦敦的街道显然已是老旧了,狭窄、局促、捉襟见肘,它是显得太过纷乱和古老了。我也曾经到过地球那一边的古巴首都哈瓦那,它热情昂扬、富于独立精神和坚强意志,多情的海浪常常会优哉游哉地拍打到大街上,把过路汽车的车轮打湿了、染蓝了;但也有人说,美洲名城哈瓦那需要油漆,万把吨新鲜油漆,就能使漆皮斑驳的西班牙式街头建筑焕然一新。而与这些城市相比,我们回归的香港绝不逊色,她以灯光、海浪、热闹的人群、密集的城市建筑、快节奏的都市旋律告诉人们,她绚丽、干净、风情万种、蓬勃向上,充满着活力。

有一次,我在香港乘公共汽车。香港寸土寸金,高楼耸立且相距很近,街道狭窄却网络密织,仿佛流动在建筑物之间的血脉。它的双层巴士在狭窄的街道上开得飞快,两旁建筑物上的灯光仿佛发着光的五线谱,擦着人的发丝迅速向后退去,可见街道之窄之密。然而为何交通如此顺畅?因为香港人和车都非常守规矩,对于红绿灯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绝不抢行。人们在繁华的表层之下有着严格的内在逻辑和行为规范,所以繁华的香港,秩序井然,排布有序。

大凡游览香港,必然去海洋公园、香港艺术馆,看中银大厦和酒吧街。我特意关注在华丽而宏大的建筑物下的香港的细部。香港街头有许多小餐厅,但是任何一间小餐厅都非常干净整洁,绝不因店小而粗糙马虎。比如“港味盖浇饭”,无论排骨饭、腊肉饭、烧鹅饭,都小吃大做,像模像样。服务也规范至极,令人舒爽。

1999年的圣诞,我是在香港过的。圣诞夜时,街边高入云霄的大厦,由顶至底,闪烁着巨大的霓虹。那些霓虹设计美妙,花样繁多,变换多样,显现出与内陆城市的不同。而在霓虹映照下的行人,从这一条街串到那一条街,世俗而快乐地抢购着打折的商品。所有的小店铺灯火通明,人流不息。如果俯瞰香港,会发现其时其景,虽人众却有序,虽热闹但不杂乱,人们在安详与娴静中,忙碌地过生活。当圣诞钟声响起的时候,在大商场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共同一秒一秒地倒计时,共同进入新世纪的香港。人们为一座城市留下了记忆,一座城市给予了人们美妙、浪漫、繁华和安稳。

香港是商业化的都市?我看不尽然。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那么许多内陆的城市显得性格不鲜明,名片不清晰,因为它们的许多建筑毫无特色,显得是一座拷贝的城市。而香港不同—当然,人们以全球化视野关注世界经典建筑:北京的天坛,埋藏了玄妙数理与宗教表义;巴黎的卢浮宫,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创造了流动的空间;再看香港的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大楼,体现出明快简洁的现代生活。香港太平山上的云霄阁,那么完美和典雅,代表了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些标志性建筑是都市生活中的几朵奇葩,是可以拿到当代世界建筑史上去当经典例子的。而香港艺术馆的外观则非常的现代:巨大的广场,有节奏感的回廊,异型的外形,无不洋溢着艺术气息和创造力。

我记得一个导游说,香港有钱人是住在山上的。也记得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的一段笑谈:他说,有朝一日发达了,一定住在对面的山上。陈鲁豫接口道,住在山上,也一定是住用人的房间……可见太平山对于香港的意味,那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我们去太平山时正好是夜间,那些浓密的树荫、曲折的转弯,掩映着深宅大院。而那些房屋,是那么的中国和民族化,许多的地方都保留着中国古典的飞檐和窗棂。香港的街道也是如此,现代的建筑非常的现代,而传统的建筑非常的传统。传统与现代毫不相悖,恰恰衔接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是香港的奇异之一,特色、个性、兼顾传统与现代。因为香港不是暴发户,它的富可敌国的经济底蕴以及多年来的财富积累,让香港成熟。所以,香港的名片也就显得丰富多彩和意蕴独具。

香港的时装业可谓博大精深,炫目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设计则出奇不意。而且因为气候的原因,在内地人看来,香港人是非常的乱穿,比如,靴子配短袖,露背装披着毛披肩,背心外面毛外套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花样繁多,枝繁叶茂,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香港女人像粉蒸排骨”。但是我在街头发现,当代香港女孩子特别喜欢穿黑颜色。街上有各式各样的黑,有人叫做“香港黑”。有紧身的黑衣配合细腿裤,有黑衬衫、黑短裙,有黑色别致有型的套装,都呈现出非常职业的状态。并且香港女孩走路非常快,仿佛都市传送带上的一个符号一样,又清瘦,又干练,又冷峻,别有风味。

香港又是亲切的。我们去香港浸会大学游览,一位小姐接待我们时,非常友善亲切,做事细致入微。一笑,是南方人那种笑,真诚而有节制,透着优雅、人情味和高效率,令人觉得品位不俗。

香港的亲切还表现在周到的服务设施上。比如在维多利亚港湾,街道边上的高大植物绿色盎然,街道干净整洁。在你想丢垃圾的时候,准能发现垃圾筒。在你想上卫生间的时候,准能发现它就站在离你不远处。在你走累了的时候,准能发现一个装饰别致而有情趣的坐椅。这些城市的细节,处处让人感到了一个亲切而周到的香港。如果你再细细观察地面和角落,很少会看见垃圾。而有时候,请一个香港当地人替你拍照,无论那些女孩子多么时髦,她们都会非常礼貌地微笑着,绝不拒人千里之外地为一个路过的陌生人照相—看得出来香港人很爱香港,也很为香港自豪,特别是在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的这些日子里,他们在游船上、在夜光下、在街道上、在公园里,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端稳了陌生的相机,微笑着为观光客人们留下一个美好而亲切的香港。

澳门绿,记载过我的人生,浸透过我的情感。我此前两次去过澳门。第一次是在2000年,第二次是在2005年。两次都是人生的转折点,两次也都是冬天。

冬天的澳门并不冷,只穿一件毛衫一条短裙就足够了。记得第一次在船上是一个傍晚,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海的腥味。甲板上望远,一处处灯火阑珊。刚来时,澳门那些狭窄的街道,老旧的西式建筑,各色皮肤和语言的碎片记忆,拼叠在我脑海里。也早听说澳门是一个安全有序的城市:赌场安检设施严密。未满18岁人士禁止进入赌场,否则罚款8千。在赌场内食用餐食或传送或饮用含酒精之饮料,罚款澳门币4千……这一切,让这个不大的城市充满另一种风情与绚丽,让我对她的独特心生亲切与敬意。边上有人喊,快看金莲花广场!“盛世莲花”主体部分由花茎、花瓣、花蕊组成,夜光中华光四射,熠熠生辉。一切都令我感到新鲜,我正在接触澳门复杂性格的边缘—那是暗色与绿色的混杂气质吗?

我那时28岁,正是人生起飞想要征服世界的年龄。想着未来想着情感想着成就想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前程,站在甲板上看澳门的灯火,以最大的肺扩量把最远处的气体吸进身体,觉得自己能量充实、力大无比、无所不能,简直可以变成随时飞行的超人,激动得浑身战栗。这时候,甲板上的旗杆上挂了一袭招展的三角旗,正是澳门绿!孤绝而翻卷的,在凝重的夜色中慢慢变成绛色,仿佛我人生未来的路标与暗示—那时候我对人生的态度还没那么悲观,那一次冬天的味道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后来四季的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总也吹不来那一次的气息。年轻的时候真是什么都是好的—天气、说话的声调、随便一个傍晚、郊外景致……都带着上演故事的意味。岂知青春,正像在人生华丽的楼台角落摆放的一尊金属器皿,原先固然是鲜亮的,紧实的,璀璨的,然而终究会随着岁月蒙了尘埃,一天天黯淡下去。不知道为何我总是回忆起那一次船上的踌躇满志和狂傲孤绝,正如澳门绿中的透露的隐忍与忧伤。

第二次去澳门的时候我正开始写作。写作是什么?文学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文学与写作正是将每一个凡人的不同凡响的人生,在艺术化的通道中经过浸染、过滤与修裁之后,呈现的精华与真相。它是对心灵由表及里的深层触动,也是灵魂深处曲折表意的长线传达。正是基于这点认识,我期待将青春与生命用文字零星记录。对世界来说这件事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新的人生的开端。澳门绿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再一次见证了我。

我记得那一次似乎满足地吃了当地的蟹粥、蛋挞、双皮奶,然后徜徉于澳门博物馆附件—一条碎石头子铺成的路—像葡萄牙室外建筑一样的风格。澳门人干活也像南欧人,把那些小石子一颗一颗铺成,既费时又耗力,但是他们不像英国人那么拘泥,而是安逸而缓慢地,带着耐心、带着与世无争和坚持,慢慢地把点点滴滴的优雅,有始有终地完成。从历史上来,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本名为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以及这个别名之下近代的风起云涌。我走到在大三巴附件的一个吵吵闹闹的街边,买了一条澳门绿的围巾。旗帜的形状,一样的绿,围在脖颈上像一个鲜明的信号:我告诉自己,在这条写作的道路上可以起步通行。

我前后来澳门三次,跨度十年。这十年正是我人生最黄金也最关键的十年。在它的标示之下,人生奇妙地分为三段,每一段都有奇妙的命运发生。或许,它真有某种昭示或者内蕴是我不曾发现、不曾认知的。

最早知道澳门是听了那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也知道当年闻一多先生写了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七地。每一首诗都有“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的呼唤。真正地走进澳门我发现,对于她的多元性格、性格深处的成因,果然浸透在《七子之歌》里,显然也弥漫于《七子之歌》之外。那些丰富之下的内核,如河水之下的河床,可感可知却不可见,也是澳门绿难以完全概括的。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
热门推荐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强宠上瘾:老婆,你好甜

    强宠上瘾:老婆,你好甜

    她本想给未婚夫搞个惊喜,结果却发现未婚夫和堂妹滚在了一起。她一怒之下悔婚,去买醉结果睡了那个帅到人神共愤的男人。事后,“我们结婚吧。”“好。”没想到他张口就答应。去民政局领了证,她才看到“顾言笙”三个字。顾言笙,盛世集团的掌权者,冷漠孤傲,不近女色,传闻多年来他一直在等一个人,直到遇到她……婚后,“老公,有人说我是狐狸精,配不上你。”“哪个不长眼的?直接封杀!”他冷然说着,而后将她一把拽紧怀里,坏笑,“你当然配‘上’我,不如我们现在就试试!”说完直接将她扑倒……
  • 我行江湖那些年

    我行江湖那些年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着形意拳,说:“爷爷,我打的好吗?”一个老者说:“有点意思,形意拳不光讲究”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风,追风赶月不见迹,你还要道出他的奥秘。“秦逐天背负着家族世仇,看他能否独行江湖。
  •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创世绝修

    创世绝修

    他,本来就是必死之人,但上天有眼,使其逃过一劫,神秘而又强大的剑灵直指他神秘的身世,他的身份,以至于万人唾弃,然而,大劫将至,他心系之人却又迷影重重,为了揭开这些谜团,他只能变得更强,去超越天道。“灭世起于混沌,又诞生在生机尽头,我所代表的灭世,只是无限生机的开始。”
  • 简单惦

    简单惦

    青春是一本书,里边有苦涩、有心酸、也有甜蜜。我希望我们都是甜蜜的。
  • 【蓝夜迷情】偷心追缉令(完结)

    【蓝夜迷情】偷心追缉令(完结)

    蓝夜系列第四部了!亲们,值得一看哦,从第一部看过来,无聊时间有事做了……///一个黑夜,她丢了身为女人的清白,也丢了憧憬幸福的权利。黑夜过后,她被冷漠冰冷包裹,成了杀人不眨眼组织中的一员,因为对他的恨,她接受了组织的嘱托,进行一次秘密任务。可是,当她与他接近,一切又变得不受她控制。而心底的恐惧,那个真相,因为时间一步步浮出水面时,她的爱已化作了夏日里的泡沫…………因为多年前一次意外,他不愿意接近女人。而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不仅是女人,还是死对头家里的杀手。他是傻了还是疯了?居然会心甘情愿被枷锁绑上身,也不愿放开她的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绝世不良:腹黑帝妃太难宠

    绝世不良:腹黑帝妃太难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不良学渣,每天中二病日常,屌到炸天,腹黑高冷人格分裂。他是万人之上的神秘帝君,习惯了蝼蚁匍匐在他的脚下,却不习惯有人陪在他身旁。她一次意外的错误,穿越了,见他时,他受缚被困,她却皱眉犹豫,直到有一天,她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人,是谁。
  • 福妻憨夫

    福妻憨夫

    勤劳姑娘梁静萱好不容易医大博士毕业,眼看着就苦尽甘来了,她容易吗她!为什么才“咯噔”一下,连个水漂的都没有,她就来到了这不知名的年代。穿越就穿越吧,可是为什么她还是一村姑,村姑就村姑吧,好歹她做过,有经验,可是为什么让她摊上这么一个男人。天啊,她可不可以换一个人当她的救命恩人?不可以?哼,好在她有随身宝山,一样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