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4100000029

第29章

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

道学不行,只为自家根脚站立不住。或倡而不和,则势孤;或守而众挠,则志惑;或为而不成,则气沮;或夺于风俗,则念杂。要挺身自拔,须是有万夫莫当之勇,死而后已之心。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役一己之聪明,虽圣人不能智;用天下之耳目,虽众人不能愚。

涵养不定底,自初生至盖棺时凡几变?即知识已到,尚保不定毕竟作何种人,所以学者要德性坚定。到坚定时,随常变、穷达、生死只一般;即有难料理处,亦自无难。若平日不遇事时,尽算好人,一遇个小小题目,便考出本态,假遇着难者、大者,知成个甚么人?所以古人不可轻易笑,恐我当此未便在渠上也。

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厌妻子,然后谓之真学、真养。勉强于大庭广众之中,幸一时一事不露本象,遂称之曰贤人,君子恐未必然。

这一口呼吸去,万古再无复返之理。呼吸暗积,不觉白头,静观君子所以抚髀而爱时也。然而爱时不同,富贵之士叹荣显之示极,功名之士叹事业之未成,放达之士恣情于酒以乐余年,贪鄙之士苦心于家以遗后嗣。然犹可取者,功名之士耳。彼三人者,何贵于爱时哉?惟知首君子忧年数之日促,叹义理之无穷,天生此身无以称塞,诚恐性分有缺,不能全归,错过一生也。此之谓真爱时。所谓此日不再得,此日足可惜者,皆救火追亡之念,践形尽性之心也。呜呼!不患无时,而患弃时。苟不弃时,而此心快足,虽夕死何恨?不然,即百岁,幸生也。

身不修而惴惴焉,毁誉之是恤;学不进而汲汲焉,荣辱之是忧,此学者之通病也。

冰见烈火,吾知其易易也,然而以炽炭铄坚冰,必舒徐而后尽;尽为寒水,又必待舒徐而后温;温为沸汤,又必持舒徐而后竭。夫学岂有速化之理哉?是故善学者无躁心,有事勿忘从容以俟之而已。

学问大要,须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识得透彻,却以胸中独得中正底道理消息之。

与人为善,真是好念头。不知心无理路者,淡而不觉;道不相同者,拂而不入。强聒杂施,吾儒之戒也。孔子启愤发、悱复、三隅,中人以下不语上,岂是倦于诲人?谓两无益耳。故大声不烦奏,至教不苟传。

罗百家者,多浩瀚之词;工一家者,有独诣之语。学者欲以有限之目力,而欲竟其津涯;以卤莽之心思,而欲探其蕴奥,岂不难哉?学贵有择。

讲学人不必另寻题目,只将四书六经发明得圣贤之道精尽有心得。此心点契千古,便是真正学问。

善学者如闹市求前,摩肩重足得一步便紧一步。

有志之士要百行兼修,万善俱足。若只作一种人,硁硁自守,沾沾自多,这便不长进。

《大学》一部书,统于明德两字;《中庸》一部书,统于修道两字。

学识一分不到,便有一分遮障。譬之掘河分隔,一界土不通,便是一段流不去,须是冲开,要一点碍不得。涵养一分不到,便有一分气质。譬之烧炭成熟,一分木未透,便是一分烟不止,须待灼透,要一点烟也不得。

除了中字,再没道理;除了敬字,再没学问。

心得之学,难与口耳者道;口耳之学,到心得者前,如权度之于轻重短长,一毫掩护不得。

学者只能使心平气和,便有几分工夫。心平气和人遇事却执持担当,毅然不挠,便有几分人品。

学莫大于明分。进德要知是性分,修业要知是职分,所遇之穷通,要知是定分。

一率作,则觉有意味,日浓日艳,虽难事,不至成功不休;一间断,则渐觉疏离,日畏日怯,虽易事,再使继续甚难。是以圣学在无息,圣心曰不已。一息一已,难接难起,此学者之大惧也。余平生德业无成,正坐此病。《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吾党日宜三复之。

尧、舜、禹、汤、文、武全从“不自满假”四字做出,至于孔子,平生谦退冲虚,引过自责,只看着世间有无穷之道理,自家有未尽之分量。圣人之心盖如此。

孟子自任太勇,自视太高,而孜孜向学,舀欠舀欠自歉之意,似不见有宋儒口中谈论都是道理,身所持循亦不着世俗,岂不圣贤路上人哉?但人非尧、舜,谁无气质?稍偏,造诣未至,识见未融,体验未到,物欲未忘底过失,只是自家平生这所不足者,再不肯口中说出,以自勉自责,亦不肯向别人招认,以求相劝相规。

所以自孟子以来,学问都似登坛说法,直下承当,终日说短道长,谈天论性,看着自家便是圣人,更无分毫可增益处。只这见识,便与圣人作用已自不同,如何到得圣人地位?

性躁急人,常令之理纷解结;性迟缓人,常令之逐猎追奔。推此类,则气质之性无不渐反。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

故君子居易。

二分寒暑之中也,昼夜分停,多不过七、八日;二至寒暑之偏也,昼夜偏长,每每二十三日。始知中道难持,偏气易胜,天且然也。故尧舜毅然曰允执,盖以人事胜耳。

里面五分,外面只发得五分,多一厘不得;里面十分,外面自发得十分,少一厘不得。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故曰不诚无物。

休蹑着人家脚跟走,此是自得学问。

正门学脉切近精实,旁门学脉奇特玄远;正门工夫戒慎恐惧,旁门工夫旷大逍遥;正门宗指渐次,旁门宗指径顿;正门造诣俟其自然,旁门造诣矫揉造作。

或问:“仁、义、礼、智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便是天则否?”曰:“圣人发出来便是天则,众人发出来都落气质,不免有太过不及之病,只如好生一念,岂非恻隐?至以面为牺牲,便非天则。”

学问博识强记易,会通解悟难。会通到天地万物〔已难〕,解悟到幽明古今无间为尤难。

强恕是最拙底学问,三近人皆可行,下此无工夫矣。

王心斋每以乐为学,此等学问是不会苦的甜瓜。入门就学乐,其乐也,逍遥自在耳,不自深造真积、忧勤惕励中得来。孔子之乐以忘忧,由于发愤忘食;颜子之不改其乐,由于博约克复。其乐也,优游自得,无意于欢欣,而自不忧,无心于旷达,而自不闷。若觉有可乐,还是乍得心;着意学乐,便是助长心,几何而不为猖狂自恣也乎?

余讲学只主六字,曰天地万物一体。或曰:“公亦另立门户耶?”曰:“否。

只是孔门一个仁字。”

无慎独工夫,不是真学问;无大庭效验,不是真慎独。终日哓哓,只是口头禅耳。

体认要尝出悦心真味工夫,更要进到百尺竿头始为真儒。向与二三子暑月饮池上,因指水中莲房以谈学问曰:“山中人不识莲,于药铺买得干莲肉,食之称美。后入市买得久摘鲜莲,食之更称美也。余叹曰:‘渠食池上新摘,美当何如?一摘出池,真味犹漓,若卧莲舟挽碧筒就房而裂食之,美更何如?今之体认皆食干莲肉者也。又如这树上胡桃,连皮吞之,不可谓之不吃,不知此果须去厚肉皮,不则麻口;再去硬骨皮,不则损牙;再去瓤上粗皮,不则涩舌;再去薄皮内萌皮,不则欠细腻。如是而渍以蜜,煎以糖,始为尽美。今之工夫,皆囫囵吞胡桃者也。如此体认,始为精八之神;如此工夫,始为义精仁熟。’”

上达无一顿底。一事有一事之上达,如洒扫应对,食息起居,皆有精义入神处。一步有一步上达,到有恒处达君子,到君子处达圣人,到汤、武圣人达尧、舜。尧、舜自视亦有上达,自叹不如无怀葛天之世矣。

学者不长进,病根只在护短。闻一善言,不知不肯问;理有所疑,对人不肯问,恐人笑己之不知也。孔文子不耻下问,今也耻上问;颜子以能问不能,今也以不能不问能。若怕人笑,比德山捧临济喝法坛对众如何承受?这般护短,到底成个人笑之人。一笑之耻,而终身之笑顾不耻乎?儿曹戒之。

人情

无所乐有所苦,即父子不相保也,而况民乎?有所乐无所苦,即戎狄且相亲也,而况民乎?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已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冗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

乍见之患,愚者所惊;渐至之殃,智者所忽也。以愚99者而当智者之所忽,可畏哉!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人说己善则喜,人说己过则怒。自家善恶自家真知,待祸败时欺人不得。

人说体实则喜,人说体虚则怒。自家病痛自家独觉,到死亡时欺人不得。

一巨卿还家,门户不如做官时,悄然不乐曰:“世态炎凉如是,人何以堪?”

余曰:“君自炎凉,非独世态之过也。平常淡素是我本来事,热闹纷华是我倘来事。君留恋富贵以为当然,厌恶贫贱以为遭际,何炎凉如之,而暇叹世情哉?”

迷莫迷于明知,愚莫愚于用智,辱莫辱于求荣,小莫小于好大。

两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头任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好,便是无限欢欣。

将好名儿都收在自家身上,将恶名儿都推在别人身上,此天下通情。不知此两个念头都揽个恶名在身,不如让善引过。

露已之美者恶,分人之美者尤恶,而况专人之美,窃人之美乎?吾党戒之。

守义礼者,今人以为倨傲;工谀佞者,今人以为谦恭。举世名公达宦自号儒流,亦迷乱相责而不悟,大可笑也。

爱人以德而令人仇,人以德爱我而仇之,此二人者皆愚也。

无可知处尽有可知之人而忽之,谓之瞽;可知处尽有不可知之人而忽之,亦谓之瞽。

世间有三利衢坏人心术,有四要路坏人气质,当此地而不坏者,可谓定守矣。君门,士大夫之利衢也。公门,吏胥之利衢也。市门,商贾之利衢也。翰林、吏部、台、省,四要路也。有道者处之,在在都是真我。

朝廷法纪做不得人情,天下名分做不得人情,圣贤道理做不得人情,他人事做不得人情,我无力量做不得人情。以此五者徇人,皆妄也。君子慎之。

古人之相与也,明目张胆,推心置腹。其未言也,无先疑;其既言也,无后虑。今人之相与也,小心屏息,藏意饣布言。其未言也,怀疑畏;其既言也,触祸机。哀哉!安得心地光明之君子,而与之披情愫、论肝膈也?哀哉!彼亦示人以光明,而以机阱陷入也。

古之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今人却以其所不能者病人。

古人名望相近则相得,令人名望相近则相妒。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言在行先,名在实先,食在事先,皆君子之所耻也。

两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不怕在朝市中无泉石心,只怕归泉石时动朝市心。

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积威之祸可救,积恩之祸难救。积威之后,宽一分则安,恩一分则悦;积恩之后,止而不加则以为薄,才减毫发则以为怨。恩极则穷,穷则难继;爱极则纵,纵则难堪。不可继而不进,其势必退。故威退为福,恩退为祸;恩进为福,威进为祸。圣人非靳恩也,惧祸也,湿薪之解也易,燥薪之束也难。圣人之靳恩也,其爱人无巳之至情,调剂人情之微权也。

人皆知少之为忧,而不知多之为忧也。惟智者忧多。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易;自恶之必察焉,自好之必察焉,难。

有人情之识,有物理之识,有事体之识,有事势之识,有事变之识,有精细之识,有阔大之识。此皆不可兼也,而事变之识为难,阔大之识为贵。

圣人之道,本不拂人,然亦不求可人。人情原无限量,务可人不惟不是,亦自不能。故君子只务可理。

施人者虽无巳,而我常慎所求,是谓养施;报我者虽无已,而我常不敢当,是谓养报。此不尽人之情,而全交之道也。

攻人者,有五分过恶,只攻他三四分,不惟彼有余惧,而亦倾心引服,足以塞其辩口。攻到五分,已伤浑厚,而我无救性矣。若更多一分,是贻之以自解之资,彼据其一而得五,我贪其一而失五矣。此言责家之大戒也。

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丈夫之耻行也。

任彼薄恶,而吾以厚道敦之,则薄恶者必愧感,而情好愈笃。若因其薄恶也,而亦以薄恶报之,则彼我同非,特分先后耳,毕竟何时解释?此庸人之行,而君子不由也。

恕人有六:或彼识见有不到处,或彼听闻有未真处,或彼力量有不及处,或彼心事有所苦处,或彼精神有所忽处,或彼微意有所在处。先此六恕而命之不从,教之不改,然后可罪也。是以君子教人而后责人,体人而后怒人。

直友难得,而吾又拒以讳过之声色;佞人不少,而吾又接以喜谀之意态。

呜呼!欲不日入于恶也难矣。

笞、杖、徒、流、死,此五者小人之律令也;礼、义、廉、耻,此四者君子之律令也。小人犯律令刑于有司,君子犯律令刑于公论。虽然,刑罚滥及,小人不惧,何也?非至当之刑也;毁谤交攻,君子不惧,何也?非至公之论也。

情不足而文之以言,其言不可亲也;诚不足而文之以貌,其貌不足信也。

是以天下之事贵真,真不容掩,而见之言貌,其可亲可信也夫!

势、利、术、言,此四者公道之敌也。炙手可热则公道为屈,贿赂潜通则公道为屈,智巧阴投则公道为屈,毁誉肆行则公道为屈。世之冀幸受诬者,不啻十五也,可慨夫!

圣人处世只于人情上做工夫,其于人情又只于未言之先、不言之表上做工夫。

美生爱,爱生狎,狎生玩,玩生骄,骄生悍,悍生死。

礼是圣人制底,情不是圣人制底。圣人缘情而生礼,君子见礼而得情。众人以礼视礼,而不知其情,由是礼为天下虚文,而崇真者思弃之矣。

人到无所顾惜时,君父之尊不能使之严,鼎镬之威不能使之惧,千言万语不能使之喻,虽圣人亦无如之何也已。圣人知其然也,每养其体面,体其情私,而不使至于无所顾惜。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称人以桀、纣、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好善恶恶之同然如此,而作人却与桀、纣、盗跖同归,何恶其名而好其实耶?

今人骨肉之好不终,只为看得尔我二字太分晓。

圣人制礼本以体人情,非以拂之也。圣人之心非不因人情之所便而各顺之,然顺一时便一人,而后天下之大不顺便者因之矣。故圣人不敢恤小便拂大顺,徇一时弊万世,其拂人情者,乃所以宜人情也。

好人之善,恶人之恶,不难于过甚。只是好己之善,恶己之恶,便不如此痛切。

诚则无心,无心则无迹,无迹则人不疑,即疑,久将自消。我一着意,自然着迹,着迹则两相疑,两相疑则似者皆真,故着意之害大。三五岁之男女终日谈笑于市,男女不相嫌,见者亦无疑于男女,两诚故也。继母之慈,嫡妻之惠,不能脱然自忘,人未必脱然相信,则着意之故耳。

一人运一甓,其行疾,一人运三甓,其行迟,又二人共舆十甓,其行又迟,比暮而较之,此四人者其数均。天下之事苟从其所便,而足以济事,不必律之使一也,一则人情必有所苦。先王不苦人所便以就吾之一而又病于事。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强于事势,则束缚于体面。善体人者要在识其难言之情,而不使其为言与事所苦。此圣人之所以感人心,而人乐为之死也。

人情愈体悉愈有趣味,物理愈玩索愈有入头。

不怕多感,只怕爱感。世之逐逐恋恋,皆爱感者也。

人情之险也,极矣。一令贪,上官欲论之而事泄,彼阳以他事得罪,上官避嫌,遂不敢论,世谓之箝口计。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踏步至尊

    踏步至尊

    死于情,大道链锁固其身。千里吴疆破征程,擐剑飞影弩开张!待我破的至尊,踏变天下,唯我独尊。
  • 重生之有缘无分

    重生之有缘无分

    大家好,这本小说描述的也就是复仇重生。可能结局会在一起?也许不可能?你的希望是什么呢?评论99一起。88不可能。等待你的回答哦。
  • 邻家的萌系御姐

    邻家的萌系御姐

    我,自认为天然无公害、好色有节操的绿色人类,却在某一天被贴上了【世界最邪恶的人】的标签。为了配得上这极狗血的称号,我从此踏上了一条与天使为敌、与恶魔为伴的叛逆之旅......丝袜娇御姐、腹黑霸道女、性感美少妇、呆萌软妹子......你们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求解!
  • 我的死亡

    我的死亡

    无名的学生身边总出现一名神秘女子,深陷车祸与谋杀案件的风,转身受邀加入异能组织,伙伴的生死、重重的迷雾、阴谋与挣扎、现实世界与新世界的碰撞,风经过了无数生死考验,成就非凡全能神之后才发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然是……
  • 吸血蛇君

    吸血蛇君

    生日之夜,遭到背叛;莫名之下,离奇穿越。……“女人你很有胆识。”邪恶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栗,男子目露凶光,如同猎物般地将她压倒在身下。粗重地喘息声,自头顶传来,他那双幽深眸子,却将她吹眠。木然醒来,男子不知去向,她竟被巨蟒缠身,惊愕之下,又再次昏厥…
  • 仙道落寞

    仙道落寞

    无尽岁月里,人人慕仙、求仙、修仙,有人得道,出入于青冥,有人成仙,长生在岁月。世人抬头便能看见逍遥,低头便能看见大道。但只可惜美好终难永恒,世事总是盛极而衰。当有一天,修仙者还在修仙,却永远不能成仙,;当求道者依然求道,却看不见尽头,这个世界该会是怎样?是毁灭?还是…彻底毁灭?这个世界存在的生灵该是怎样?是死亡?是寂灭?还是在死亡寂灭里衣衫褴褛?仙道没落,身处其中的我们……该怎么办?
  • 超能年少

    超能年少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位名叫李若尘的少年刚要毕业于小学之时,突然发现自己拥有无可比拟的超能力,高能解救天下苍生,拯救世界;低能帮助百姓,奉献祖国。于是乎,他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之路......
  • 开着挂穿越

    开着挂穿越

    冷血的猴王变成了逗比猴子,穿越世界只是为了不无聊,潜入其它的主神空间就是为了搞事。建议萌新直接从37章开始看吧!前面都是铺垫……挖坑挖的……
  • 想飞的男二号

    想飞的男二号

    爱情漫漫路,何处是归途?送给:曾经暗恋过的正在暗恋的即将暗恋的男孩,女孩
  • 神佛必须死

    神佛必须死

    神必须死,佛必须死,漫天神佛都得死。少年牧九天,八岁练气,十岁筑基,十四岁金丹,一觉醒来,丹田里多了个半透明灵体状态的猴子,从此沦为废物。一次次供给猴子灵气,最终猴子醒来,身份揭晓,一段不为人知的“西游”隐秘逐渐揭晓。一人一猴破天而出,遇神杀神,遇佛灭佛,遇魔诛魔!注:本文又名《真悟空被假悟空打死之后宿体重生与宿主重回西游玩爆神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