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400000006

第6章 说灯节

灯节又称元宵节。一说元宵,人们马上想到食品,那句精典台词“何书记,吃元宵啦—”让长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记忆犹深,仿佛吃元宵是那个节日的象征,一如五月初五被叫成粽子节,八月十五被叫成月饼节一样。其实吃是过节中很小一部分,单说吃,元宵节还有很多食品。《燕京岁时记》上说,“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此时只是元宵销量大。

那时元宵的品种少。明人刘若愚在万历年间出版的《酌中志》记,元宵“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现在要记元宵就麻烦了,馅不下几十种,一句话写不详细。重要节日,吃仅是一种形式和寓意,否则“闹元宵”便成了闹着要吃的可笑之举。

元宵本意指时间。正月为元月,古汉语中“夜”与“宵”义同,由此而名,又称上元节。如果说相邻的春节重在祭祀,不忘根本,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则恰恰相反,重在轻松娱乐与欢庆。

灯节之灯有张挂之意,习俗由来已久,始于汉代,据说由西域传来。明代刘侗有过专门考证,《帝京景物略》中写道,“张灯之始也,汉祀太乙”。张灯最初有祭祀的意思,从黄昏点到天明,后来含意有了变化。正月十五张灯在初唐,景云二年,时在正月望日,正是太阳与月亮对面相望之日,睿宗皇帝登上京师安福门赏灯。此时,安福门外搭建起二十丈高的灯轮,点燃千万盏灯,有如花树。《旧唐书》中也证实:那天皇帝非常高兴,把妻妾也叫来,手拉手一起唱歌跳舞,与文武百官一同狂欢,“一夜方罢”。那种与民同乐的壮观场面可以想见。当此一日,留给后人深深的记忆。

此后,灯节规模不断扩大。唐玄宗李隆基继位,把十五前后各增加一夜,成为3夜。北宋乾德五年,宋太祖下诏书:“朝廷无事,年谷屡登,上元可增十七十八两夜。”看来要让灯节寓意国家的安定富足。南宋理宗淳佑三年,灯节又增为6夜,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家家挂起灯笼。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放灯十日”,永乐七年,下令赐文武百官放假10日。朱棣迁都京城,依旧从初八直至十七,不过百官只放假5日。清代,灯节缩短了,从十三到十六或十七。不论长短,灯节的中心还是十五,那夜称为正灯。

有了灯节便有了灯市。灯与市是两个概念:灯指张灯,从晚挂到早;市指市场,从早开到晚。明代灯市同在一处,从东华门向东绵延二里。《宛署杂记》写着:各种物品摆放在“东安门外迤北大街”,所以那个位置叫灯市口。到了清代,灯与市分开,市场移到琉璃厂,张挂灯的地点改在前门和地安门一带。清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上写:“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时:“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民国时,夏仁虎的《旧京琐记》:“正月之灯向集于前门内之六部,曰六部灯,以工部为最……灯市旧集于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房头条。”作者时代不同,能看出地点与规模也有变化。

市场热闹非凡,商贾云集,带来全国各地的商品,“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吃穿用玩一应俱全。仅食品一项,《酌中志》作了详细记述,什么塞外之黄鼠,江南之密罗柑,西山之苹果、软子石榴、水下活虾之类,五台之天花羊肚菜,东海之石花海白菜,辽东之松子,苏北之黄花,江南蒿笋、糟笋、香蕈,武当之鹰嘴笋、黄精、黑精,以及本地的烧鹅鸡鸭,又有海参、鳆鱼、肥鸡、鲨鱼筋、猪蹄筋共汇一处。天南地北的珍品不可胜计,丰富充足可见一斑。

清代的琉璃厂也是百货云集,从初三开始直到十七,游人如织,东琉璃厂的火神庙更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去那里购物游玩,《光绪顺天府志》上称为“逛厂”。而“逛厂甸”是现代的事了,市场扩大至南新华街。记得“文革”前,初一初二,厂甸的商家才摆摊上货,人们也多是拜年串门儿。初三以后,来逛厂甸的才逐渐多起来。

黄昏以后,便进入灯的世界。华灯初放,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观赏灯,名目繁多,有纸灯、玻璃灯、牛角灯、走马灯、宫灯。多的还是五色纱绢灯,大小方圆形状各异,绘画古今故事。灵巧的匠人把冰镂空做成冰灯,栽种麦苗做成各种人物,极为形象有创意。街头也摆着出售的各色彩灯,灯名不一,价钱有别,贵的能至“千金”。明代还真有为买一灯而耗尽“平生家计”的事,可见其精巧程度。各家也挂灯,有钱人家要在门、井、灶等处挂一百零八盏,燃四个晚上。没钱的只能少挂或不挂。

观灯之外,还有各种娱乐表演: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刀弄棒的、舞龙灯的穿梭如流,热闹非凡。各种杂耍表演着“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吹鼓手奏出《橘律阳》《撼东山》《海青》。丝弦器乐也弹出“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等各种曲目。表演还有故事情节,“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装扮成大头和尚的更是饶有风趣。另外还有盘杠子、跑竹马、敲太平神鼓等诸多节目。

空中燃放着烟火,竞巧争奇,有声的叫响炮,能上天的叫起火,能起又连响的叫三级浪。还有多种名目: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长明塔、金盘落月、葡萄架、盒子、花盆、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霸王鞭、竹节花、泥筒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大梨花、千丈菊等,种类纷繁。这些花炮当然多是“富室豪门,争相购买”。小型烟花有只在地上喷花盘旋的“地老鼠”,在水中燃放的“水老鼠”,小孩儿玩的“小黄烟”。街头还有推车挑担的在叫卖:“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有些花炮十几年前还能看到,直到近几年,孩子们还在放“滴滴金”。

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媳妇,灯节期间可以外出了。于是灯节之中多了不少与妇女相关的民俗内容。正灯日要逛灯,十六日还要“走桥摸钉”,妇女群游夜行,祈福免灾。外出行走可以去病健身,叫“走百病”。但凡有桥之处,三五成群而过,可以长寿,俗称“走桥”,取“度厄”之意。高士奇有《灯市竹枝词》:“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然后再去摸门上的钉,正阳门中洞前居多,逛灯时顺便。摸钉可以走好运。

宫廷贵妇也要出来逛灯,自古有之。在唐代李商隐眼中是:“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辛弃疾看到“宝马雕车香满路”。清代也如是,让廉在《京都风俗志》上描写:“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车马塞途,几无寸隙。”《帝京岁时纪胜》上记:“五夜笙歌,六街轿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盛大的场面,本身就是一景,少不了围观之众。

从春节至灯节期间,贵妇多有一饰物,用乌金纸剪成,再用“猪鬃尖分披片纸贴之,或五或七,下缚一处,以针作柄”,如簪子插或戴在头上,叫做“闹蛾儿”。《日下旧闻考》中这一说明,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名句“蛾儿雪柳黄金缕”。一些宋词的选本笼统地将其说成女人饰物,没有“蛾儿”的确切解释,而清人于敏中又明确说明“此古之遗俗也”,已成习俗,时间不会短暂。偏巧《帝京景物略》作了考证:唐代规制,立春这天,民间剪彩为“春幡”,插在头上。到了明代则用乌金纸画上彩绘,称为闹蛾。《酌中志》中也有,妇女都“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的记述。看来南宋辛弃疾的“蛾儿”应指此物。

有了全民的参与,场面怎能不热烈。南宋时,灯市的中心扎盖起鳌形的高台。皇帝到宣德门楼上观赏鳌山。《大宋宣和遗事》里记载:鳌山高灯,长一十六丈,阔二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明代京城也搭起“鳌山灯、扎烟火”。皇帝赏灯时还放起大型花炮。清代街上还有一项目:用泥塑成一判官形,称为“火判”,腹中是个大火炉,可装几百斤煤,晚上看时,遍体通红,五官冒烟喷火,好看新奇。

灯节上,热闹场面令人眼花缭乱:向上看,皓月之下,火树银花,光彩照人;空气中,弥漫着鼓乐笙歌;街头上,车马喧阗,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举国欢庆的景象可想而知。表演的、逛灯的、观景的欢天喜地,都会在这欢快的节日里,把一年的积淀全部宣泄出来—真一个“闹元宵”。

有了妇女的出行,这个节日便引出了诸多故事,使得文人墨客写出不朽的佳作,古典名著中多能读到。耳熟能详的诗词中,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平易直白,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含蓄,给人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常有人在灯节上相遇、相识、相约,因此有人觉得,其中的意味更近于西方的情人节。

在幼年的记忆中,春节已与灯节连在了一起,过年时总要买上只灯笼,几乎成了必备的年货。那时生活水平不高,卖的灯笼多是纸制的,可折叠;颜色有红黄绿,绘着图案。中间点上蜡烛,晚上挂在门外,或提着出去上街玩耍。20世纪80年代已有了用电池点的灯笼。“文革”前的北海公园,春节期间总要举办游园灯会,里面挂着大红宫灯,以及用绢纱、玻璃或纸做成的形状各异的灯笼,上面画着花卉、动物、仕女、人物故事,大小不一。还有一片灯谜区,列出各种谜语,每盏灯上用纸条写着谜面,猜中撕下可去领奖。记得还有冰灯、麦芽灯等,那时幼小,不知是风的动力,只觉得走马灯奇怪,没有机器怎么会转?

关于灯节的起源有各种观点。有纪念“平吕说”:汉文帝戡平“诸吕之乱”称帝,时为正月十五,之后每年是日夜晚,都要与民同乐。还有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无论如何,灯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遗忘或丢失。

略一回想,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为祭祀与纪念,纯属娱乐和欢庆的还真不多,这样元宵节就更值得我们回味与珍惜。街头挂起大红灯笼,舞起龙灯,家家张灯结彩,那种灯节的热烈场面,才是“闹元宵”的氛围与味道。

同类推荐
  • 柳宗元文集3

    柳宗元文集3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青年时代求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足迹遍访欧美,学贯中西。本卷《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中包含中山堂、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故宫三大殿、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天宁寺塔等、另外还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等多篇文章。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自然藏岁(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自然藏岁(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热门推荐
  • 龙在召唤

    龙在召唤

    一个荒山小子,一场关系苍生的战争,命运让他卷入至尊级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成则造福苍生,败则魂飞魄散。一个弱小子是如何在这场战争中与庞大的势力群体相抗衡呢?龙在召唤,一个励志的崛起传奇,生命永远拥有自己想不到的力量,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敢......龙在召唤,人性的爆发力
  • 小花园

    小花园

    看起来是个男人的故事,其实讲的都是女人。
  • 陪你,从校服到婚纱

    陪你,从校服到婚纱

    青涩年华,纯真爱恋,一句话就能让她泪流满面:我会一直陪着你,陪你从校服到婚纱……灯红酒绿,只身一人,他的眼中再无她的身影,还记得吗,你说要一直陪着我……承诺?呵呵,都TMD放屁!如果一个女孩,变得视爱情为玩物,那么请不要乖嘴她,或许她也曾被视作玩物……他的婚礼上,她一饮而尽杯中的毒酒,蓝色的轻纱落在礼厅中,伴随着眼角的泪……再见……萧言枫……再见……我的挚爱……也是我今生最后的爱恋……
  • 网游之虚拟转换

    网游之虚拟转换

    林风是一个普通的毕业大学生,在毕业的开始后,面对社会不知道去干什么,正在他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一个游戏出现了,改变了他的一生还有这个世界。
  • 绝宠太子妃:夫人,别逗

    绝宠太子妃:夫人,别逗

    她从天而降,没成想误惹上前未婚夫——当朝太子。因垂涎他的美色,误签了卖身契,进太子府夜夜伺候他但是这被奴役的日子实在是叔可忍婶不可忍“君寒风,你敢娶别的女人当太子妃试试,看我不让你绝子绝孙!”某男一派悠然,笑意渐生,吹了灯,魅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挽挽,这是你的子孙,你绝个试试!”一本正经的书,一本正经的作者。欢迎入坑,入了就是爷的人了。
  • 紫竹林之战

    紫竹林之战

    冷锋学术,一路上替天行道,斩妖魔,入古墓,寻神器,识道友,千里迢迢去到一片紫竹林,究竟是为了什么?又会遇到怎样的危险,一路上又会经历怎样的磨难,看完此书,你便知晓。
  • 易烊千玺之一首简单的歌

    易烊千玺之一首简单的歌

    “我们的名字相同,我们的记忆相似……”易烊千玺,几年后,又遇到你,你怎么不记得了?几年中,你出名了。而我,还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叫易烊千玺的粉丝,默默地关注你,可你怎么就不记得了?2015,真是个奇妙的一年,在8.15那天,我含着泪看着你在专属你的舞台上,缓缓地举起手听你唱“一首简单的歌”……
  • 三国之第一猛将

    三国之第一猛将

    我是吕布,我来自三国。洪荒的凶兽冲击着荒原,无数的战士泣血沙场,翱翔的巨龙在天空肆意的咆哮,黑发狂舞的战奴仰天怒喝手撕金翅大鹏雕!白骨铸就的王座,我手持方天戟称孤道尊天下无双!十座至高无上的神座?终究有我的一席之地!
  • 倾世豪门:豪门少妇大转变

    倾世豪门:豪门少妇大转变

    “砰”的一声,怎么就成了另一个人了?我是苏歌沐,不是苏沐歌啊!!!重生重生,重生也就算了,昔日丈夫怎么就成了自己小叔子了……丈夫夜夜不归,我就有办法将他夜夜困在家,丈夫在外有情人,我就开启灭小三模式!温婉夫人一夜变为腹黑小娇妻,南宫瑞霖,准备好了吗?
  • 腹黑少女:蓝色魔法恋

    腹黑少女:蓝色魔法恋

    “喂,杀了我吧。”他幽暗深邃的眸子里充满悲伤,“我活的好累,每天都能看到别人的生死。甚至看到我最重要的人会死去,我都阻止不了这一切。”“你可是想清楚了?”他抬眼。“嗯。”他抬起握着长剑的手臂说道:“想要称王,就不能心软。”话音刚落,他手中的长剑也应声挥了下去……一个表面邪恶内心却很温柔的他,一个表面冷漠内心腹黑的他,还有一个表面无情内心善良的他,被称作三大‘魔鬼王子’。三人一直处于上一秒还在互相掐架下一秒又互相帮助的状态,在巫师猖狂时期,他们能否保护好他们的‘小魔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