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300000023

第23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访齐派女画家孟巧玲

一天去一位作家朋友家串门,见客厅正中挂一幅画作,我看那画,笔力不凡,似水无水,纸虾犹活,无论结构布局,用墨层次,均极富透视感且盎然情趣,属“齐派”画无疑。我甚为惊异:“这不是白石老人画的虾吗?”

“这是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收山弟子’孟巧玲所作。”主人介绍说,“你眼力不错,她是得了齐派真传呵。”

我对齐派画家早生敬仰之心,于是便采访了孟巧玲女士。

孟巧玲的父亲母亲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在她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能收到来自老家爷爷的信件,那些信都是蝇头小楷龙飞凤舞地写就。她说,一见这些信件,她脑海中就冒出如国画般的画境,从此就对中国字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问过爸爸:“爷爷的字怎么这么棒呀?”爸爸说,爷爷精通翰墨,在家乡当教师没两下子哪成!从此,她就对中国书画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小时常常在纸上涂鸦,长大些后尤其偏爱中国三大国粹:国画、京戏、中医药。然而“文革”中断了她的情趣。先是“停课闹革命”,又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才辗转回京。

机缘是在她担任北京市农工党市委副处级干部期间显露出来的。她除了日理万机,还担任着东方书画研究社的秘书长,顺理成章地接触到不少国宝级的画家,如首任社长周元亮、后任社长任率英,副社长齐良迟、傅石霜、傅耕野等。孟巧玲在历任会长的指导下开展了广泛的活动,如组织笔会捐赠画作以援助非洲灾民、筹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修复长城等等。生活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就是熏也能给人熏出艺术气质来。何况孟巧玲自幼便对绘画情有独钟呢。终于,在一次现场作画捐赠活动的尾声,孟巧玲突发灵感,拿起画笔,在尚未清理的画案上胡乱涂鸦了几笔,被任大师发现:“小孟,这几笔很有天赋,跟我学吧。”虽没举办拜师仪式,但任会长总是让她临摹自己的画作。任率英会长的连环画可以说征服过中国上亿个家庭!她一直在对大师的观察中学做人、学作画。一天,正商谈工作,任会长的太太赶来,说要与先生一起去医院看病。孟巧玲便要告辞,但任大师说:“你别走,在这里安心看我的钟馗,有心得后好好临摹,等我回来要检查你的功课!”有这样的名师如此精心指点,孟巧玲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她学得如醉如痴。

1989年8月,任大师仙逝。齐良迟出任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一天,齐良迟征求孟巧玲意见:“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工作任务很重,你能不能出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想都没想,她立马答应了。这还用考虑?齐良迟,齐白石之四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名画家、齐派挂帅人物!能在他的麾下工作,实在是幸运中的大幸运!

令她难忘并极其感动的是齐良迟会长的大师风范。

有时,齐良迟会召集刘仲文和孟巧玲去西城跨车胡同13号白石故居研究工作。如果开会晚了,就留两位秘书吃饭。一次在附近一家小饭馆边吃着边谈工作。偏偏饭馆老板认出是大画家齐良迟光顾,说出大天来也不收餐费。隔几日,又去会长家开会,只见大厅画室里挂着几幅刚画完的特棒的大幅画,一问,说是给饭馆的。孟巧玲大惊:“那顿饭值几个子儿呀?”“我绝不白吃人家东西。”闹得两位秘书再也不敢跟老师出去吃饭,怕会长再以画“谢恩”。有时别人送齐会长一小箱橘子,他就画张画送给对方。孟巧玲说:“您的画什么价呀,一筐橘子……”“我绝不白收人家东西。”以至后来一到饭时,两位秘书都不去外面吃了。老师只好说:“今天就在我这儿吃啦。”他吃饭特别简单,但留两位秘书,便必然要有鱼有肉。齐会长对两人很信任,不止一次地说:“我为什么用你们俩?共产党员。”对孟巧玲,老师评价说:“你像一盆清水,一眼看到底。”

孟巧玲记得齐会长的话:作为一名画家,除了追求艺术的极致境界,更要“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劳更立碑”。因此,他一生平凡、淡泊。只求多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他人。再如“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笔下无法”等都是齐良迟会长的谆谆教诲,孟巧玲都牢记在心。她知道要时刻把握老师所教的精髓:实在做人,勤心作画。

说到拜师的事,孟巧玲回忆说:最初她提出要拜师,齐会长只是沉吟着笑了笑,未马上应允。孟巧玲觉得,老师可能认为女孩子笔墨放不开,特别是大写意方面。而孟巧玲曾跟任率英学的是工笔画,大写意没练过。但孟巧玲毕竟有灵性,只要齐老师一挥毫,她就目不转睛地偷学,抽空就练。一次,孟巧玲拿一幅虾给齐会长看,他看了很高兴:“成,你笔底下有。”别看就这么简单几个字,孟巧玲激动了多天!刚好又有两人要拜齐会长为师。老师便决定收这两男一女为弟子:两男为刘仲文和张文华,女弟子为孟巧玲。那天,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了“齐良迟喜添新弟子”的场面。齐老的太太和女儿,老书画家张师简、董辰生等出席了拜师仪式。

孟巧玲决心更上一层楼,以无愧于齐大师弟子称号,她越发高速运转起来。在单位,她是机关办公室主任,一大摊子事儿要有条不紊地展开。而在家里呢,她又是长女,要孝敬父母,照顾女儿,做饭、买菜,那年月还没有洗衣机,都是在大搓板上吭哧吭哧地搓洗。偏偏那段时期她的父亲又患了重病,她得无微不至地照料……待一切家务都完成了,家人都睡下了,她才摊开纸笔作画,这一画就到夜里一两点。第二天天没亮就得爬起来做早点、送孩子上学,然后又风风火火地蹬着自行车上班。她拿出拼命三郎的架势,每天都透支着生命。有朋友劝她要爱护身体,但她却只想着要学齐老师,学他的人品,做他那样的人。齐老师就是呕心沥血、把一天当两天用的人。连齐老师的孩子都这样说过:“不应该让我父亲这样辛苦。”但谁又劝得住齐老师呢?她必须在做人作画上向齐老师学习。

就这样研究会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年终,被北京市社团办评为先进。还要评孟巧玲为先进。人民日报记者也来采访她。她都给推了:“要评,就评我们会长!要采访,也非我们会长莫属。”在她心里,尽全力为齐派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付出,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孟巧玲是得到齐大师真传的。她拿着自己的几十张画作,往地上一铺,老师就在那里一张张地品评。画得好就高兴,有日子没拿画来,齐老师就不高兴。当然鼓励居多:“有进步”“你能画好!”师兄刘仲文很受老师赏识,夸赞这二位正副秘书长是他的左膀右臂。有时师兄拿画来请齐老师给“补笔”,老师提笔就补。记得一次是老师给他的画补藤,那藤画的,真是绝了!一天,孟巧玲看见老师画案上摆着一个柿子,老师将它画得栩栩如生,她都看愣了。“你喜欢吗?”老师问。“太喜欢了。”他便添上枝叶,然后题上“事事如意”送给了她。

齐老师很俭朴,家中不见任何奢侈品。有人送给他营养品,他就分给两位秘书:“给你们父母拿去吧。你们这么忙,也顾不上孝敬父母……”到年底,老师就送画,或在他们的画作上提字,两人都觉得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

在作画上,老师要求是很严格的。你既然拜我为师了,就更要刻苦作画:“一忙就放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很不高兴。白石老人说过:三天不画画,笔如狂态。”这就是“不教一日闲过”(白石语)的另一注解。再如“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人欲骂之,勿听也;欲誉之,余勿喜也”,等等,不但成为孟巧玲为人作画的座右铭,也成为她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

一次,齐老师看了孟巧玲的画说,很有“排达而来”之感。认为这个女弟子很是“大气”,有胸怀,很有男子气概,很适合画大写意。齐老师总强调:“你一定要发现生活中最美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还要表达得准确利索。”孟巧玲说:“比如我画虾,老师要求我废纸千张。有时老师不当场告诉我哪里不成。为让我印象深刻,他会伏案作画。老师授课的主要方法就是让我看他画画。”有时老师也会拿出自己的画来,说:“你看看我是怎么画的,你自己找差距、挑毛病。”老师常说;“一定要多看大家的画。包括我们出的画册。”老师认为看画就是读画,这犹如读书。这样的授课法每次都让孟巧玲有深刻的领悟。

果然是大师指导,孟巧玲的画技日益精进。曾有人不相信孟巧玲的画作达到相当水准。齐会长便让她跟众画家一起现场作画,当然是公认的高水准!齐大师脸上很有光,当场给她的画作题了字。一次,齐老师在她的画作上留下一首极有韵致的墨宝:“风凉又一秋,黄沙晒日正堪愁;草虫能事钱江阔,早出山溪乘细流。”在孟巧玲的另一张画作上题诗曰:“劝君何必乘龙去,画里遨游最无妨。”齐老师先后给她刻了两枚“白石名下”的印章,成为她宝贵的收藏。

齐老师曾在孟巧玲的一张画作上题辞曰:“巧玲女弟之画较前大进,予喜之,提曰:明日更胜今日好,毫端不肯让须眉。”落款题“八十二岁齐良迟”。足见老师对她画技的提高是何等欣喜。

大师齐良迟在期待孟巧玲“出自名家自成家”。如今,孟巧玲正以充沛的精力和学养,创作新的画作,以回报恩师的教育之恩。孟巧玲说:“今年是齐良迟老师逝世十周年,我格外怀念齐老师,他是一位德高艺佳的老画家,我会永远铭记我的恩师。”

同类推荐
  • 大风歌:风之扬

    大风歌:风之扬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如果没有归途

    如果没有归途

    阿鹏叔将自己的生活、旅途、主张,通过梦境、恰好、素昧、如面着四个部分娓娓道来。他说,人生总有新的命题,出现在你顺流而下或逆风而行的时候,像是不可拒绝的任务,接受、执行、毫无余地,不等人回神。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外企到私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国企铁路工人到有声杂志创办者,他习惯于为自己贴上一个个标签,再逐一撕下;他自觉自己是个拧种,但从不后悔。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程。如果没有归途,我们是否终将后会无期?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散文作家苇岸全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品结集,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放蜂人》等。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些散文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等昆虫;麻雀、苇莺、杜鹃等鸟雀;麦子、白桦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热门推荐
  • 苏雪恋

    苏雪恋

    他:叶良辰,大家都很熟悉吧!她:林陌。。。。。。。。。。。。。。。。。。。。。。。。。。。。。。。。。。。。
  • 剧毒药师

    剧毒药师

    用毒如用兵。涂抹于利器,见血封喉为王道。假于茶水食物,食之可控其生死为诡道。但这些凯伊都不需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凯伊身上不小心掉下一个瓶子……那么第二天这个城市将会在大陆除名!
  •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原来你一直都在我身后,可是我只顾着往前看却不曾回头望望一直停留在我身后的你。我忽略的是你默默地关心与爱护,一切只怪我发现的太晚,总是习惯性的把你对我的爱当做理所当然。我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原来珍惜与放弃只是一念之间,只不过我明白的有些迟了,理由当然已经成了无法挽回。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 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本书不仅阐释了已被实践所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常规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策略,而且借鉴了当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参阅了当代中国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创新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视神宇

    傲视神宇

    天命之路,谁能挡我来!傲视神宇,谁与争锋!
  • 遇见你花光了一生的运气

    遇见你花光了一生的运气

    两年前许倾然亲眼看着她的妈妈为了另一个离异男人离开她和她爸爸,两年后她名义上的哥哥在她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她的生活,她从不讨厌他到对他有兴趣最后对他动了心,却无力的发现他只是把她当妹妹…她不甘心…发誓一定要征服他的人和心…
  • 梦里华年

    梦里华年

    遂古之初,天地未形,日月未出,万法未定。大母神心念之间,分界天地、划规黑白、创生灵智、界定例律。积石成山、划流为河、归洼于海,遍缀生灵。这是这片大陆上流传了千万年的创世神话,至于生活在这天地之间的民族的族源神话,大多是源于这个传说的不同版本。
  • 那个冬天,我不再寒冷

    那个冬天,我不再寒冷

    一个在外地打工的男孩被一个叫雪儿的女孩用白色的谎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