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300000013

第13章 一代风骚多寄托

人高马大的徐葆齐活得很潇洒。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谈他,比如他对《易经》的精辟见解,又比如他对后现代主义特别是人的潜能的挖掘与实践,再比如他与社会各界奇人交往的故事……但因为他是剧作家,所以还是从他辉煌的戏剧生涯谈起为好。

1992年是徐葆齐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徐葆齐一举获得了文化部第二届文华新剧奖、第六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第二届儿童剧优秀编剧奖。1996年,他又荣获了由中国话剧研究会五年颁发一次的、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影响面最大的中国话剧“金狮奖”。可以说,徐葆齐将中国话剧创作的奖项几乎囊括。

人们常说,家世渊源总会将遗传基因那些优秀的成分,通过血缘潜移默化在子孙后代的血液中。徐葆齐属正红旗人,其祖上曾任大清帝国陆军同审衙门官阶甚高的官员。这样的家庭背景,除了造就了他孔武高大的体魄,还令他对书籍有着广泛的兴趣。自小他就博览群书。而那些书籍中描述的世界,让他充满兴趣。而无形中,他竟总是产生把它们表演出来的强烈欲望。还是上小学四年级时,他就把《智取威虎山》、《刘文学》、《红岩》等当年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中的著名篇章改编为舞台剧本,然后他率领一帮小伙伴登台演出。

回忆起往事,徐葆齐说,正是这样的发自天性的爱好,使我逐渐迷上了戏剧。虽然最初改编并组织同学登台演出只是爱好的冲动,但这种冲动却滋养了他的灵魂,从而使他为了搞清戏剧的本质而始终不敢怠慢地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穷其一生地求索。

1966年,已是高中毕业的徐葆齐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满以为胜券在握、即将入学的他准备在艺术殿堂里驰骋一番,谁知还只是刚开始兴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号召下,中国艺术领域已被涤荡得只剩了8个所谓的“样板戏”。在艺术艰难生存的时代,痴心于舞台的徐葆齐,竟在中学“红代会”的话剧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将一些同样喜欢戏剧表演的中学生组织在一起,组建了话剧队,蹦蹦跳跳地在台上穿梭着—尽管没有真正的属于艺术的剧目能上演,但毕竟是“戏剧小舞台,生活大世界”。徐葆齐从中咀嚼着戏剧的特质。然而没多久,上边又号召“上山下乡”了。在讲究血统的年代里,他那满清官宦的血统,使他只有一个选择—插队。1968年,经历了“文革”血雨腥风的徐葆齐登上了去山西静乐县的火车。行前,他哥哥送他一箱书籍,嘱咐他说,无论多艰苦的环境里,最可怕的饥渴是灵魂的饥渴。书是精神食粮,肚子可以饥一顿饱一顿,但如果总是让灵魂充实,你就会从逆境中挺拔地站立。

这箱书籍果然使得徐葆齐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活。插队生活是艰苦而又充满情趣的。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他接触到了最基层的农民的生活,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虽然每天“战天斗地”很是筋疲力尽,但他抓紧时间读书。这期间,他读了不少当时被禁的书籍。他研究戏剧。千方百计地找来有关话剧理论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读开了。他了解了戏剧史,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启蒙,他理解并牢牢地记住了《诗学》中最著名的一条原则:情绪通过恐惧与怜悯得到净化。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莫里哀到易卜生到肖伯纳到奥尼尔以及中国本土的汤显祖、关汉卿,甚至西方的尤涅斯库的荒诞派戏剧如《犀牛》、《椅子》还有《等待戈多》什么的,凡他能涉猎的都涉猎了,能研究的都研究了。自然,这时再构思并写作,可就跟没出校门时不可同日而语了。请看他当年的诗句:“雷雨变汾河/一改涓涓波/虎啸千峰倾/狼吼几江河/我厌汾水小/热爱此生活/恋恋无离意/西天火云多”—很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吧!

他开始绞尽脑汁地构思,琢磨着文字、文章的结构、形象的塑造、气氛的烘托……终于,他第一篇作品在《山西日报》上发表了。那年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可不是小事情。徐葆齐立马名声大噪。赶上静乐县化肥厂在知识青年中招工,徐葆齐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被视为首选才子,进入化肥厂当上一名宣传干事。这可说是命运的一次转折,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戏剧和文学的天地里驰骋了。别看静乐是个小县城,但县领导跟紧“大形势”可一点也不含糊。每年的“文艺调演”都是县革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徐葆齐虽说在内心深处对所谓的“样板戏”充满了批判与嘲讽,但借助机会搭顺风船却是很有必要的。徐葆齐抓住“调演”的时机,创作出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话剧,年年都到省里去“汇报演出”。徐葆齐的话剧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抓人、对白不但个性化而且口语化,在众多的调演剧目中很是出类拔萃,于是颇受山西省话剧界的重视。这时,一个机会出现了,南方某大军区部队文工团有意让他入伍搞话剧创作。甚至已经发了军装,谁知因祖上非“红五类”而未能通过政审关,只好重返窑洞……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打击。徐葆齐说:“那是我第一次领教痛苦,并且开始抽烟,从此再没停止过。”他说,他原本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他甚至说他那时“不懂什么叫痛苦”,只是在插队后,他才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但最苦的不是物质生活,最苦的是不知道将来的前程在哪儿。”迷茫中,书籍是他最好的伴侣。夏夜,他提着马灯去“看青”,带着书;冬天的窑洞极端寒冷,他披着破棉被写作;在寒风刺骨的火车站,为了不被冻僵,他曾和讨饭的合盖一件老羊皮袄……正是这种生活的磨砺,培育出他超人的坚韧品格。

徐葆齐那时已很自负,他对当时风靡的政治时尚很是嗤之以鼻。根据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对民众心声的体察,他一方面深信这句民谚——“上帝叫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就是说,他相信他能看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再现,另一方面他也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且经过多年的磨砺,对话剧艺术的追求与思考,使他深信自己在话剧舞台上绝非等闲之辈。所谓“锥之处囊中,其末必现”。他更加博览群书,探讨艺术的本质与精髓,并寻求完美的表达形式。同时,他还广为结交文艺界的朋友。著名诗人公刘、戏剧家黄宗江都很关心这个插队的青年。而苏书洋更是他中学的语文老师。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徐葆齐果然出手不凡,他的作品在《剧本》月刊上发表了。一天,公刘问他想上哪里?徐葆齐说,他很想进部队文工团搞专业话剧创作。很快,公刘告诉他,沈阳空军文工团正要编剧。通过一番联络、考核,徐葆齐如愿以偿。在那里,他很快推出了剧本《阴影》(与人合作)。该剧以极强的悬念、饱满的激情,描写了海外华侨强烈的爱国心,归国报效祖国的故事。此剧先后有6家剧团上演,在东北三省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一切都为他扎实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着“四人帮”的倒台,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个人的潜能终于得以发挥,生活终于不再如服饰那样充斥着单调的“制服”,戏剧舞台上也终于能抒发艺术家的心声了。当时,被“四人帮”糟蹋了的戏剧舞台上,可以说除了所谓的“样板戏”,简直是惨不忍睹。徐葆齐知道,幕布已经拉开,该去一显身手了。他首先选择了入学深造,毕竟在插队时博览群书跟在高等学府中系统地学点东西是两码事,于是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了两年。毕业后,他的一切人事档案关系已经调到中国儿童剧院。他成了该院的编剧,徐葆齐创作的高峰期到来了。

在儿艺,徐葆齐连续推出了话剧《我也是太阳》(与人合作)、《月亮草》等佳作,在儿童剧作界引起了轰动。但最轰动的是他于1990年创作的话剧《之伢子》。该剧以少年毛泽东的生活经历为题材,通过剧作家的笔触,不仅深入到个人命运之中,同时也深入到历史的命运中,在历史的发展中孕育出个人命运的发展。

所有看过该剧的人,无不为作者的宏大的艺术构思和非凡的想象力所震惊,为作品所包含的历史厚度和人性的深度所震撼。而这样的巨著,从收集资料到完稿,仅用了3个月便一气呵成。该剧公演后,一举囊括了当时的话剧所有的奖项。全国有多家话剧团上演了多达一千多场次。这在新时期的话剧演出中,用蔚为壮观来形容,似不为过。

一时,徐葆齐的大名见诸报端,他也成了话剧界谈论的中心人物。不少人问他创作体会,他说:“我生活在毛泽东时代,我和毛泽东共有着中国历史的40年时间。这使我更方便咀嚼、理解毛泽东。而我要写的,是老三届作家眼中的毛泽东。我要把真正属于这段历史的毛泽东在舞台上塑造出来。”他说,“我的创作基本上属于厚积而薄发。”“艺术可以吸引人、感动人,但我要用艺术震撼人。这就是我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虽然我在儿艺,写的话剧中总是要有儿童形象,但我很欣赏安徒生的创作美学理念,我相信,孩子喜闻乐见,成人受到震撼……”

这些话都是当年频频见诸报端的。我没能亲历当年演出《之伢子》的盛况。但徐葆齐将剧本原著送我一本。尽管对于话剧艺术来说,读本子和看演出是两码事,但我还是从原著中看到了徐葆齐非凡的功力。居然从读第一行起,我就被深深地被吸引了,并随着剧本中的文字,遨游在时空变幻、历史的更迭之中,耳边响着剧中主人翁精辟而风趣的对话,眼前浮现着丰满的、充满个性的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脑海里则掂量着蕴涵在全剧中那朴素而又深邃的哲理,全身心地体会着只有剧场中才能有的那种巨大的磁场……我被震撼了。可以说,包括该剧的每一个细节,无不表现出徐葆齐在话剧艺术追求上的浑然一体并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实力。通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中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的诗句。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

1997年,他的话剧《电话姻缘》问世,又赶上香港回归,在紧张创作的同时,他还为中国儿童剧院迎接香港回归的大型文艺晚会担纲总撰稿。

1999年,他的又一部话剧《雨夜有一个男孩》在《新剧本》月刊上问世了。接下来是演出的盛况……他的名声传播到海外,新加坡、港澳地区和台湾,不断有记者前来采访。一天,徐葆齐接到了一封邀请函,是日本著名的女演员栗原小卷的父亲—日本著名诗人、戏剧家栗原一登从东京发来的,邀请徐葆齐去日本交流。于是徐葆齐又远赴东瀛,在那里,他与日本戏剧界的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面对富士山积雪的山巅,尽管他知道全世界话剧界都在艰难地存活,但却更增加了他要在戏剧领域里驰骋的信心。

在创作上,按照徐葆齐的说法,他是“厚积而薄发”。的确,这正如他在谈《之伢子》的创作体会一样,他干什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以通过多方位的体验和艺术与知识的积累,寻找到最佳的表达途径,从而达到“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的境界,进而产生出“我要震撼你”的效果。

我和徐葆齐可谓一见如故。我们是在一次大型聚会上认识的。他的坦率和真诚以及艺术成就很让我欣赏。后来我们多次一起去爬香山,爬到香炉峰鬼见愁那里,天南海北地聊上一阵子才鸣金收兵。我们很有相似之处:都是“老三届”,又都在山西插队——共同的话题很多。一次,他说,他离开汾河那几年,他的头脑里总是浮现出一幅图画:在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年轻人在迷茫中徘徊,而他脚下是巨浪翻滚的黄河……如此场景还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中。说这话时,他看着远方,陷入深深的回忆。从而我知道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也表现出有他一颗十分火热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厚重的心。

徐葆齐的兴趣是广泛的,他有副很好的歌喉。还是他在中学热衷话剧时练出来的。但他很少在公众场合里展示。每当有新兴的产业兴起的时候,他都是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前几年,当网络刚刚登陆中国,据说最早一批网民在全国各大城市总共只有200余人时,徐葆齐就是其中之一。据他太太讲,那时,他这个每月只有600百元上下工资收入的编剧,光上网费就要二三千元。但他说,为了写好“网虫”,只有身历其境当一回网虫,才能有资格去表达。为了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他也是投身其中。但不是真的去炒股,而是深入到那些上市公司的老板中去体验生活。据他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他所接触的各类老板不下数百个,最典型的就是“银广厦”的老总,他们曾经是同学。这位老总的人品、性格、家世以及操作银广厦的手法,他都了解得十分透彻,他说:“我正要以此生活积累写一部反映股市风云的长篇小说—我对股市了解得太深厚了。很多身在其中的人,虽然有生活但不会写。而我呢,又在其中又会写,这就使我在这个领域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跟我聊他的创作计划时,他总是兴致勃勃。我知道他要写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他曾经经历过的插队生活—那么多活生生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他总是耿耿于怀地想把它们表达出来,但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总是不满意已经写下的篇章,于是又重打鼓另开张,以致至今尚未完成。但我知道,他的重头戏、鸿篇巨著,还在后面—只要他的创作激情来到,他就会像写《之伢子》那样,三个月便会问世!

我们衷心地期待葆齐的新作。

同类推荐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 time passing而已,到底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1号罪案

    1号罪案

    本书稿描写了发生在镍都金昌的一起起杀人、轮奸大案的侦破过程,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热门推荐
  •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最后还是爱上你

    最后还是爱上你

    他冷漠如冰,对谁都毫不理会。却在遇到她之后忍不住的注视着她,想着她念着她。他不喜欢这样的的自己,也不允许自己这样。他抗拒,那些片段一直印在自己的心上,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变得更加冷漠,孤独。可她却一次又一次的触碰自己的内心。他像被揭开伤口的狮子,他掩饰﹑躲避,她却终是能走近自己的心里。想起那些片段,他开始拼命的掩饰,却看到她和别人眉来眼去,他愤怒。也是从这开始他对她的折磨才真正开始!.............爱变成了折磨,也折磨着他的心。********
  • 公主世纪

    公主世纪

    爸爸的背叛,妈咪的去世,梦氏集团大小姐梦璃一朝从公主变为庶民。十年的苦练,当一代女皇执掌黑道与商业的半壁江山,她又岂是十年前前眼看着自己妈咪被活活烧死在大宅里的软弱大小姐。当年歉她的,歉她妈咪的,一个个拿命还回来!!!片段:“璃璃~”“滚开。”“宝贝~”“滚远点。”“老婆~”“滚。”“你怎么了?”“我想静静,你走开。”“那我改名叫静静可好?”【本文复仇女强丶结局一对一,男女身心干净(???_??)】
  • 西湖佳话

    西湖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同时,生命也离不开它的生态环境。自然界创造出来的生命的多样性就展现在我们的周围,它们就是我们非常宝贵的“基因库”,一旦消失,其损失无法补偿。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然而,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前提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 卡牌大陆之卡牌之王

    卡牌大陆之卡牌之王

    卡牌之道,博大精深;一张张神奇的卡牌,一个个动人的传说。在这卡牌大陆谁才是卡牌之王?幸运女神在微笑;一切尽在卡牌中。
  • 绝色兽妃:废材三小姐

    绝色兽妃:废材三小姐

    金牌杀手穿越成废材三小姐,庶母狠辣,庶姐嚣张跋扈,亲生父亲冷眼相待,那有如何?废材体质,修武道,炼灵力,契神兽,宿世梗桔,她一步步崛起,碾压一切天才。他一身红衣张扬轻狂,邪魅妖冶,妖孽似火,“姑娘嫁我可好?”他邪魅一笑,星辰瞬间都黯然失色!(一对一,非常有爱,双双强者!)
  • TFBOYS之前世未完今生来成

    TFBOYS之前世未完今生来成

    他,是令人疯狂的偶像,她,因为一次误会而穿越,在那里,他与她相遇,她不认识他,他亦不认识她,她在一次意外中又穿越回去,又记起现代的事,忘了那个在古代与她同生共死的人........和现在的他相爱......
  • 凤医帝女

    凤医帝女

    实习医生钟丽风出诊路上遇车祸穿越到了史书没有记载中的大楚国,成了倒霉的庶出大公主,不但给贬住在外院,还要为温饱犯愁,我去,这是哪门子的大公主嘛,为了吃上好点的她扎了皇妃两针,为了穿点好的,她又扎了皇太后几针,虾米?皇上也病了?他给我一幢大房子我不介意也给他扎两针…其实我只是为了活得更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界仙帝

    焚界仙帝

    执掌乾坤,逆天造化,修行的一生,我只问心,不问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