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对孩子有要求时,父母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真正明白父母的意思,并允许孩子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去做。
故事1
小时候,女儿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爱上了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就慢慢下降了。放学回家,女儿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漫画书,还有各种各样的青春小说。
一天放学后,女儿作业也不做了,就拿起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我有些生气,对她说道:“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女儿心虚地回答:“看完这篇就写,也就10分钟”。“10分钟,这可是你说的。”我离开了不到3分钟,不太放心,便又走过去,说:“快看完了吗?不快点写作业,又要写到晚上12点了。”女儿没有理我,继续看她的书,还有些不耐烦。
一看女儿这个样子,我不禁对丈夫抱怨起来:“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她倒好,拿着这书那书瞎看,作业写到深夜,时间不够了就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我越来越烦,真不知道女儿以后该怎么样?见我还在说,女儿便赌气拿着书本走进了房间,开始写作业。我见女儿回房间了,便想偷偷地进去看看她到底在干嘛。真是让我愤怒不已,女儿居然又偷偷拿出那本书,看了起来。
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女儿了。
故事2
女儿晚上放学回来,吃饭的时候,我就像往常一样询问她当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又提了当前上大学竞争有多么激烈,工作多不好找,让她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事情少管一些。
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一向很内向听话的女儿这次却很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你们烦不烦啊,整天就会跟我说这些,你们除了学习还能关心点我其他的事情吗?”被女儿这一说,顿时无语了,她爸爸看到女儿这样不知好歹,自然很生气,就打了她一巴掌。谁知,她竟然翻了一眼,丢下筷子饭也不吃就去学校上晚自习了。从这以后,女儿就以学习繁忙为理由,连晚饭也不在家吃了,在学校上自习到很晚才回家,到家后就回自己房间,把房门一关看书。她还有意尽量避开我们,要是我们跟她讲到关于学习的话,她不是心不在焉地听着,就是发脾气走开。
我以为我们这样对她,完全是为了她好。可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在伤害女儿。直到有一天……一天下午,我突然被女儿的老师叫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当着女儿的面向我抱怨:你这个孩子是多么多地淘气……他甚至使用了很多难听的字眼,而我一听,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孩子嘛,淘一点很正常。事隔多年,我仍然觉得心痛:“当时我女儿就站在一旁,老师就那样数落他,她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地哭!一路走,女儿一路哭,任我怎么安慰也停不下来。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唠叨对于孩子的伤害有多么大。
打造心经
1.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2.学会交流。
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父母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改为行动,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父母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加以指责。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父母还是少唠叨为妙。因为唠叨不是教育孩子,多半是家长为自己的辛劳找平衡。有些母亲对丈夫也是唠叨个没完没了,其结果自己在家里辛辛苦苦,一天忙到晚,却在丈夫、孩子面前毫无威信,孩子稍大一些,就会看不起经常唠叨的母亲,这是做母亲的失败,也是许多母亲的悲哀。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
3.不要事事叮嘱。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虽然多,但有许多话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环境里静不下心来学习。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对孩子有要求时,父母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真正明白父母的意思,并允许孩子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去做。
4.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父母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子箴言
聪明的父母从不会在孩子耳边唠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