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800000016

第16章 效力法西斯沦为“杀人机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随着纳粹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希姆莱“魔王”的狰狞面目开始显现,党卫队成为纳粹种族屠杀的工具,而盖世太保则变成恐怖的代名词,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惨绝人寰。

希特勒命令希姆莱:

绝对不可以让波兰复活。为此必须消灭波兰的贵族,消灭波兰的知识分子。这样,波兰人就会沦为奴隶,沦为社会最底层的人。

希姆莱表示:“我不会做任何领袖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希姆莱眼里,犹太人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苟延残喘地做着无望的求生挣扎。希姆莱说:“当我们听到被枪决人数有17000名时,我们切切不可书生气十足。”

波兰人在希姆莱的鼻息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1942年1月20日,在格罗森·万塞56至58号的威尔姆斯别墅里,党卫军巨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主持了所谓的万塞会议。在白兰地酒香气四溢的气氛中,海德里希充满自豪地向他的下属抛出了一个统计数字:从1933年开始到1941年年底,已有53.7万名犹太人被移民。

当时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已有50多万犹太人被“最后解决”了。

海德里希同时指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战时条件已不适合移民政策的实施了,我们要“身负重任,把最后不分疆域解决犹太人的办法搞出来”。

海德里希拿出一张图表,该图显示出哪些犹太聚集地需要撤走。他还暗示了他们的命运:适合劳动的将组成劳工队,但是侥幸活下来的人们也不准自由行动,以避免他们“组成新的细菌细胞,让犹太民族重新崛起”。

不久,希特勒在庆祝纳粹党执政九周年大会上公开坦言:

这场战争结束时,不是日耳曼民族从欧洲消失,就是犹太人消失。

对于那些正在设计毒气室的人们来说,对于那些在波兰建造屠杀中心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集体屠杀的号角。至第二年春季,仅在波兰就建立起了六个屠杀中心,其中四个在弗兰克的德占区,即特莱勃林卡、索比堡、贝乌泽茨和卢布林;两个在和平区里,即库姆霍夫和奥斯威辛。在德国及被占领土上,还有与此性质相同而大小不等的几十座集中营。

所有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同性恋、智力迟钝者和精神病患者都是希特勒“最后解决方案”中的人选,一到挤满够一列货车装载的6000人,他们就被集体运往集中营。由于窒息与传染病,当这列货车到达集中营时,里面已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死亡。

活着的人被鞭子赶下车后,被勒令将衣服脱光,将假肢、眼镜等取下,把贵重物品和钱交出来。妇女与少女的头发全被剪下,拿去给潜艇人员做漂亮的拖鞋。

男女老幼列队进入死亡室。他们被告知“只要深呼吸就行了。吸氧是防止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是消毒的一种良方”。

32分钟后,他们全部直挺挺地死去,就像柱子似的,因为他们连倒地或倾斜的空间都没有。

尸体被拖出来后,一群工人用铁钩将死者的嘴巴扒开寻找金牙,其他人则在肛门里寻找珠宝首饰,因为这是犹太人能够藏匿财物的唯一地方。

接下来是将人皮做成灯罩,头发做成褥垫,脂肪做成肥皂,将死者假牙上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或瑞士银行。

最后的一个程序是将尸体扔进壕沟。壕沟有许多条,每条长数百米不等,一般就建在毒气室旁。因为中了毒,这些尸体数天后便会肿胀,消肿后,尸体被堆在铁路枕木上,加上柴油,烧成骨灰。

纳粹分子就是这样残忍和贪婪,一面残杀犹太人,一面掠夺死者的财富,甚至利用尸体赚钱!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1942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比克淄区西部就建造了30处木板房。木板房刚一造好,里边就堆满了东西。木板房的周围,没经清理的物品堆积如山。

据有关材料证实,抢劫来的物品装满350个仓库,在纳粹分子撤离期间,他们仅来得及烧毁29个仓库。从剩余的仓库中,人们发现这里有约800万件女人衣服,350万件男人西服,40.4万双鞋,14000张地毯和其他物品。

比克淄被苏联红军解放后,在仓库里发现了7000千克女人的头发。它们分成293捆,经专家鉴定,是从14万名妇女头上剪下来的。

此外,还有大量牙刷、须刷、眼镜、假牙和犯人用的各种器皿;还发现了大批犯人的服装:衬衣、婴儿被服、裤子、大衣和帽子。

经检查,衣服、鞋或其他物品有着法国、比利时、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工厂的商标,而在手提箱上还可看到贴有欧洲各地旅馆的标签。

从搜查到的集中营文件中可以看出,从1944年12月1日至1945年1月14日,仅奥斯威辛送往德国的就有92000多套服装,29万多件女人衣服,22万多件男人衣服。

这些衣服和其他物品都送给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社会教学法集训组织”或各个市的市长,再分发给国内的居民。居民们虽然十分清楚这些物品的来路,但仍然照样使用。

昭彰罪恶,天理难容!

1941年12月7日,希特勒亲自下令颁布了一项名称奇怪的命令——“夜雾命令”。

这项命令的目的在于逮捕一切“危及德国安全”的人,逮捕以后并不立即杀害,而是要让他们丝毫不露痕迹地消失在第三帝国的茫茫夜雾之中。

1941年年底,“夜雾命令”的出台,使德占区的盖世太保和保安处取得了一把上方宝剑,恐怖势力因有了这把上方宝剑而得到空前加强。

除了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外,盖世太保还对地下抵抗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所有的人,从成为盖世太保的“客人”那一天起,便意味着人间地狱的到来,等待他们的是非死即残的命运。

被捕者交由盖世太保来审讯。毫无疑问,他们将在肉体上遭受折磨。

让被捕者开口说话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跪尖桩、反吊、拳打脚踢、鞭打,此外还有挫牙齿、拔指甲、火烫,甚至用通电电线接身体的敏感部位……盖世太保的变态狂们,甚至对妇女采取卑劣的行径更感兴趣……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底有多少人无声无息地在希姆莱领导的机构的魔爪中消失,已经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只能说:

千年易过,希姆莱的罪孽难消!

同类推荐
  • 曹操传

    曹操传

    曹操传所谓乱世出英雄。汉室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平董卓,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纷乱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书立意独特,参考史实并加以适当的臆想,将曹操的丰姿跃然笔下,一定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介绍了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传奇的一生。《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天涯月易落

    天涯月易落

    天下财富聚江南,江南财富聚莫家。得莫家财宝者,封侯拜将。大哥天意为谋得财富,逼迫弟弟天涯跳崖,天涯被罗兰国二王子易洛救得,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天涯后又遇白鹤堂落难公主明月,二人卷入易洛易堂的王权之争,易洛与敌国公主相爱,但战火中的玫瑰注定枯焦。。。。在下呕心之作,若能博君一览,了无遗憾,不为扬名天下,只愿知音共赏
  • 风铃诀

    风铃诀

    风铃飘月,宁氓天涯,痴情人,断情剑,风铃十二宫,宫主,
  •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双猫眼

    一双猫眼

    我是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不是很富有,我一出生就有一双可怕的猫眼,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之所以我和其他小孩有些不同。后面我加入了一个除妖学院的社团。
  • 天苍之穹

    天苍之穹

    清风扬过衣襟,欲成那强者,睥睨群雄,傲视天下。
  • EXO的小助理

    EXO的小助理

    她的父亲是时尚圈著名编辑,哥哥是世界顶级设计师,她不愁吃穿,但却一心想成为EXO的助理,于是她独自一人来到了韩国
  • 网游之逆转生死

    网游之逆转生死

    最后的放下却是遗憾,重来的将会浴火重生。曾今种种遗憾如烟梦,如今世事掌握任逍遥。
  • 短暂的烟火:以后的以后

    短暂的烟火:以后的以后

    丢失的记忆,谁来为她找寻,遗失的爱人,何时能回到身边,允我相思不尽。
  • 猎殭

    猎殭

    世襲青衣法師,又為警部高級督察的冉青玄,帶令各具異能的手下,展開一頁又一頁詭異,驚險,超出大家認知外的旅程,面對非人的侵襲,危機一觸即發,故事盡力盡快更新(會努力達成目標,多謝支持)
  •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