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既注意以言行教育员工,同时也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故而,乔氏商号虽家大业大,但却依然能运转有序。
给员工一份身股,就是乔致庸最先提出并写进店规的。
晚清时期,商铺里的伙计地位卑微,轻如草芥,其生计完全操于掌拒之手,可以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再加上,小伙计四年学徒期满,一般都要改换门庭,在他店谋生,使原店培育的优秀经商人才白白流失,无异于为他人作了嫁衣。
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包头“复盛公”商号的日渐红火,作为联合创业的顾天顺大掌柜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虽然店里的经营业绩一直不错,但自古以来就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顾大掌柜也感觉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如果到时候店里的伙计都听乔致庸的,而把自己的权力被逐渐地架空了,照这样听任发展下去,那么自己迟早有一天也会黯然离去。
这样一想,使顾大掌柜倒吸了一口凉气,但他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不独自去找乔东家,而是联合二掌柜和三掌柜一起向乔致庸递交了“辞号”的辞呈。他想,一个刚刚建立的商号一下子就走掉一个大掌柜和两个副掌柜,乔致庸必定会高度重视,从而必然会重新审视他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果然,当乔致庸一收到三位掌柜的辞职信,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伙计也跟着辞职,就马上意识到了事态非同小可。如果说只有一个人辞职,还可以理解是因为给的薪水太低所造成,属于商号的正常现象,但如今却出现了大批的人员流动,就意味着商号将要走向倒闭的风险。而且,恰在此时,“达盛昌”商号的邱老板又趁火打劫,私下里来挖“复盛公”的伙计。因此,乔致庸一下子着急了起来。
怎么办呢?乔致庸思来想去。如果同意大家的辞职,那么这些人就会直奔死对头“达盛昌”而去,就有可能给“复盛公”带来灭顶之灾;如果同意大家所提的要求,使大家停止起哄,这又会使他们得寸进尺,后患无穷。于是,乔致庸决定先把他最器重的伙计马荀叫来,问个究竟,因为马荀也在这一次的辞号风波之中。
马荀来到之后,大胆地直言了伙计集体辞职的真相。原来,这是自古以来商号就有的惯例,掌柜在商号一般都有身股,所以比较稳定,而学徒没有身股,出师后就要离开,因为别处的商号给的薪金更高。为了养家糊口,以前员工也就是这么做的。
乔致庸听后,点点头,接着问马荀,如果我除了工资外,也给你一份身股,到年底参与分红,你还离开不离开。马荀说,如果有了身股,我也就跟掌柜一样了,有了年底分红,就有了依靠,有了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干活是为自己干,自然也不会离开了。
从马荀的的身上,乔致庸看到了伙计们“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苦恼和困惑,看到了旧店规的弊端。于是,他决定力排众议,把多年沿用的店规给改了,准许出师的伙计顶一厘身股,且身股随着工龄相应递增。这就意味着伙计成为了商号里小股东,可以分红得利。一番考量之后,乔致庸说,规矩是人订的,今后,我们的每个伙计也都按年限升股,而且你是我一直很器重的一个,所以我想让你来做掌柜。当即,乔致庸就对马荀做了跪拜。
新店规一出,员工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按往年的情况看,股份分红要比工资高许多倍。有了身股既充分调动了本店伙计们经商聚财的积极性、能动性,也瓦解了其他店铺伙计对东家的忠心。一时间,包头所有商号的员工都想挤进“复字号”。
用今天的话说,乔致庸是在进行制度创新。给员工一份身股,参与年终分红,这意味着老板分的钱少了。但从长远看,员工把老板的生意当成了自己的生意来做,上下一条心,群策群力,老板最终得的则会更多。
当然,今天的社会除了制度创新,还要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重要的是自主创新与观念创新。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不进则退,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因此,一些不合时宜的规矩该破就破,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东西该立就立,为创新型国家做贡献,这是现代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100多年前,乔致庸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凡例,他给每个伙计的一厘“身股”,使伙计在每年年底都可以多领到几十两到几百两银子的红利,所以后来商号即使遭遇到了战乱,而各地伙计仍然坚持职守,等料理好了分号事务才赶回总号,使大德通和大德丰成了最后一个关门停业的封建社会下的商号,到头来乔致庸才是最大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