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9000000013

第13章 参加红军显露军事才能

1896年12月2日,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出生在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一个普通的穷村庄里。他的父母都是贫苦的下层人,家境凄苦,但自古寒门出英才,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造就了朱可夫勤奋、朴实、坚毅的性格。

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他背着用粗麻布缝的书包,和附近几个村里背着洋书包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书。刚开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这种自卑感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朱可夫聪明且勤奋,所以在同龄人中显得出众。

小学毕业后,为了谋生,朱可夫告别了父母,离开家乡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尔·皮利开的毛皮作坊里当了一名学徒工。

朱可夫心灵手巧、聪明过人,一年之后就成了学徒工里技术最好的一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1915年7月,沙皇政府决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生的青年。1915年8月7日,朱可夫从卡卢加省小亚罗斯拉韦次县应征入伍。

朱可夫上战场了,但他的热情并不高,因为他离开莫斯科时,只见一面是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一面是阔少爷仍和从前一样过着豪华骄奢的生活。这两种鲜明的对比,使他茫然。可他还是想,既然入伍,就要忠诚地为国打仗。

军营对朱可夫来说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连最习惯的走路、吃饭、睡觉,都有了新的约束和规定。第一次体验军营生活,他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那么不可思议。

1915年9月,朱可夫等人被派到了乌克兰境内的后备骑兵第五团,该团驻扎在哈尔科夫省巴拉克列亚城内。骑兵当时分为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三种。朱可夫被分到枪骑兵连,还分到了一匹叫“哈谢奇娜娅”的烈马。

骑兵每天要比步兵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最要命的算是乘马训练,在训练骑乘、特技骑术和使用冷兵器时,每个人两条大腿都磨出了血,刚结了疤,又磨破了。

每次训练后,马鞍上都血迹斑斑,可朱可夫十分坚强,不怕苦、不退缩。他每次训练都最认真、最刻苦。那匹烈马不知把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有多少次,但越摔这个年轻人训练时间越长,仅仅两个星期,“哈谢奇娜娅”就被驯服了。

在1916年春天,朱可夫以优秀的成绩被选进教导队。1916年8月,朱可夫从教导队毕业,被分回骑兵第十师。当时第十师正驻在德涅斯特河岸,其任务是担任西南战线的预备队。朱可夫是乘火车前往部队的。

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他们负了很重的伤急需治疗,但还要停下来为开往前线的部队让路,朱可夫心中有些说不出的感受。

他还从伤员那里听到各种消息。有的说俄军装备落后,伙食很差,根本打不过敌人;有的说,指挥官特别是高级指挥官名声很坏,常常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士兵的死活;还有的说最高统帅部里有敌军奸细,这仗没法打。

很快,朱可夫经受了生平第一战斗的洗礼。那是他们到达一个车站下车时,天空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大家迅速隐蔽起来。接着敌人来了一架侦察机,扔了几颗炸弹就飞走了,结果炸死了一名士兵和五匹马。

不久,在一次战斗中朱可夫俘虏了一名德军军官,因而获得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枚勋章。

1917年2月,彼得格勒部分工人开始罢工。几天后,罢工浪潮席卷全城和临近的城市,罢工人员达20万人,并且势如潮涌,不可阻挡。朱可夫也置身到革命的浪潮之中,参加了“二月起义”,被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并出席团苏维埃代表大会。团士兵委员会的负责人叫雅科夫列夫,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布尔什维克。

但是,当时的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朱可夫那里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5月初,雅科夫列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他走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趁机在团里掌了权,宣称拥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方针。

不久,连士兵委员会决定解散朱可夫领导的这个连。于是,朱可夫和其他委员只好给士兵们发了退伍说明书,并让他们带上了马枪和子弹。由于朱可夫是该连负责人,所以投奔到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方面去的一些军官在到处搜捕他,他一连几个星期不得不躲起来。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等人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进行炮击,标志着起义的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革命军队和赤卫队包围了冬宫及政府各部门。反动军队兵败如山倒,起义很快获得胜利。

当晚22时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由于工人和士兵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了。11月30日,朱可夫终于平安地回到了莫斯科。

1918年1月,朱可夫准备报名参加赤卫队。当时,各地忠于革命事业的工人武装都被称作赤卫队,这是苏维埃政权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由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统一领导。

由于赤卫队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时名声很响,青年工人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但朱可夫这一愿望落空了,因为不久他得了斑疹伤寒;4月,又得了“回归热”。整整几个月,朱可夫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在病床上躺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1918年春季,红军已扩大到近20万人。朱可夫经过几个月的调治,渐渐恢复了健康。他殷切地希望加入红军。1918年8月,朱可夫终于加入红军,编入了莫斯科骑兵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是铁木辛哥,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将军。

朱可夫所在的骑兵第一师,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伏龙芝元帅部队的一部分,他亲身感受到了伏龙芝上任后战场及红军士气的变化,伏龙芝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

朱可夫认为,伏龙芝的统帅才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伏龙芝富有远见;二是伏龙芝讲究知己知彼,用己之长对敌之短,牢牢把战场主动权;三是伏龙芝和军亲众、关心士兵。

朱可夫在1919年3月1日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开始,也正是因为这个开始,他才得以在苏联红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以致成就了他辉煌的军事伟业。

1920年1月,朱可夫被派到第一骑兵训练班学习。学员都是从各部队中挑选出来的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骑兵,军事技术比较过硬,但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有不少人根本就没有文化。

由于朱可失在原来的军队中干过军士,又有文化,训练班便让他兼任司务长,并委托他教学员掌握冷兵器。半年后朱可夫被分配到独立骑兵第十四旅第一团,担任了一名排长。

朱可夫由于在内战中表现出色,所以经过大规模裁军后,他仍然留在军中,并且被提升为萨马骑兵第七师第四十团副团长。

1923年春天,朱可夫接到师司令部的通知,说师长要见他。不明所以的朱可夫一开始还以为是他在工作中出了错。没想到师长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向他询问了有关国内形势以及如何训练部队的问题。

朱可夫做了认真回答,他的回答颇得师长的赏识,最后师长决定任命他为骑兵第三十九团团长。因为在此之前有很多同志向师长推荐朱可夫担任这个职务。

朱可夫刚任团长就碰到了一道难题:该团正准备出去野营,而且这是国内战争以后,红军骑兵部队第一次进行野营训练。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搞好这次训练,上下官兵都很关注,许多指挥员对此感到无从下手。

朱可夫接任团长后,立即深入到连队调查研究,他发现部队纪律比较松懈,战斗准备不足,而射击训练、战术训练特别差。所以,他在布置野营基地建设时,要求各分队特别注意野营的训练设备和器材的准备工作。

1924年7月,朱可夫被师长推荐到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深造。朱可夫把精力都投入到军事科学的研究上。这一年系统而扎实的学习对他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元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后的几年里,朱可夫先后到莫斯科高干深造班学习,接着担任了骑兵第二旅旅长,不久又改任红军骑兵监察部助理。新的工作岗位使朱可夫学习到了更多的军事理论,于是他常常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研究战役战术的问题。

1933年,朱可夫又一次被提升,担任了骑兵第四师师长,年仅37岁的他跨入了红军高级军官的行列。不久又升任军长。

1939年5月,日军突然侵犯蒙古边界。根据1936年3月12日的苏蒙条约,苏联政府有责任保卫蒙古不受任何外敌侵犯。朱可夫被紧急召赴国防委员会。在那里,伏罗希洛夫给他介绍了当时的形势,并委派他带几个专业军官立即飞赴远东亲临督战。

这次战役表明,朱可夫是个足智多谋的将领。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苏军粉碎了日军防御,并开始巧妙地肃清孤立的抵抗据点。

至8月31日晨,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的日军已经全部被肃清。

1939年9月15日,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协议,要求9月16日以前停止哈勒欣河地域的一切战斗行动。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确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

日本当局似乎受到一次痛苦的教训,于是双方都采取步骤来维持和平。从1941年4月1日,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直至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以前,两国一直避免进攻对方。

朱可夫经受住了哈勒欣河战役的严峻考验。他和他的部队表现出比预料的还要顽强,而且一些军事理论和装备在实战条件下得到切实的应用。朱可夫回到莫斯科,备受嘉奖和礼遇。斯大林亲自向他表示祝贺,他还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

1940年6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颁布命令,提前晋升朱可夫为大将军衔。不久,他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之一——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

哈勒河战役使朱可夫赢得了国内外的注目。苏联报刊评论认为:“朱可夫在他指挥的这次大战役中,表现出了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

同类推荐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热门推荐
  • 豪门霸爱:首席的女人

    豪门霸爱:首席的女人

    孤儿院出身的林可岚离奇地被旭联集团总裁留在身边。在他豪华的别墅的客厅墙上,挂着一个使林可岚大为惊异的神秘相框,墙上那陈旧的相框里的神秘女人是谁?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她到哪里去了?在她出生以前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故事?一系列谜团困扰着林可岚,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友情、亲情、爱情的纠葛缠绕,结局竟那么出人意外,林可岚能获得她渴望已久的幸福生活吗?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A Dome of Many-Coloured Glass

    A Dome of Many-Coloured Gla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冰月疾

    冰月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回首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数战乱,而最混乱、最无人道的当属唐末五代十国。沙坨反国,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朱温弑帝,十三太保,儿皇帝,陈桥兵变……等等无不彰显着人性的丑恶。而在这混乱时代下的人也是深受其害。当年北宋欧阳修修撰《新五代史》时,一字一叹息,愤愤而起,当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主角正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黑暗与对他们的压迫,让孟冰丧命,让岳霜走上谋逆复仇的道路。当时的这种人也应有很多,社会上流的将军尚且如此,那下层的黎民自然就更惨了。
  • 错爱指缝一缕光

    错爱指缝一缕光

    每一天,每个人,你、我、他。都在努力的活着、爱着、哭着、笑着、闹着。正如此刻睡着睡不着的人,正如这努力找爱的城市,正如我们的故事。
  • 异界迷障

    异界迷障

    林刚在参与“通古斯行动”后,遭受兄弟与妻子的背叛,心灰意冷下参与了某神秘组织的人体实验,却意外穿梭至异世界重生。在成长和修炼途中竟发现异世界与地球古史有所渊源,深入探索时又迷障重重。异世界与地球究竟有何联系?这之间又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帝王风雨

    帝王风雨

    自幼父母双亡的王家嫡子王风,被当年指腹为婚的女子前来退婚。一封休书落下,少年扬长而去,心灰意冷投河自尽,却阴差阳错得到绝世传承。从此少年王风离开家族闯天涯,纷扰世间多磨难,我心永恒追大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以冷傲惊天下,但以绝杀动世人。
  • 梦幻六人行

    梦幻六人行

    由翔龙、瑞克、盖克、羽、卡雅、森亚。组成的圣骑士团为了对抗黑暗大帝每个人慢慢变强
  • 鸿蒙掌控者

    鸿蒙掌控者

    一位有钱家的花花公子,父母车祸死亡,升起必死之念,决定跳崖自杀,谁知接受到了一位神秘人的传承,翱翔神魔佛之间,终成掌控世界的掌控者。
  • 重生之我是阎王

    重生之我是阎王

    扶跌倒的老奶奶,被讹诈,走霉运有木有!偶遇鸿钧,成为地府掌管着,金手指有木有!管你富家子弟,纨绔大少,惹到我统统下地狱的干活有木有!且看新一代阎王常啸行走都市,惩恶扬善,顺便美女金钱,哦不,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