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6900000038

第38章 依附性发展与自主性发展

在全球化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观点不应当被忽视,这一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不平等的体系,这一体系从它诞生起就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宗主国和殖民地、中心国或外围国,最上层是主要生产高利润、高技术、高工资的多样产品的中心国,最下层是主要生产低利润、低技术、低工资且种类不多产品的外围国,这两类国家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中心国家通过榨取外围国家的剩余而得以发展,而外围国家则由于处于依附地位而失去了自主积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依附关系的核心是中心对外围剩余的榨取与剥削,对于这种剩余榨取的机制和过程,这派学者作了许多的探索和研究。希腊裔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伊曼纽尔指出,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理论和比较成本论是以资本不流动为理论前提的,但实际的情况是,资本是可以在国际间流动的,而劳动力则难以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导致了利润率的国际平均化,形成了世界市场统一的生产价格,劳动力的不能流动,导致了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中心国的工资远高于外围国。当工资不同的中心国与外围国使用同样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在国际上出售时,由于国际利润率平均化,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就由低工资的穷国转移到了高工资的富国。巴西学者多斯桑托斯对这种机制作了如下概括:(1)国际价格。由于世界市场的垄断造成的不平等交换,使中心国通过国际价格吞占了不发达国家的成果。(2)服务。由于知识产权的垄断,依附国生产的大量剩余通过服务费的形式(主要包括运费、保险费、技术服务费、商标和专利费)转移到发达国家。(3)资本输出。通过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市场,中心国把全世界大部分劳动者置于国际资本的剥削之下,直接攫取外围国家的剩余。(4)依附的积累机制。外债和国际“援助”,通过外债和所谓国际“援助”,使外围国对中心国的依附不断加深。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把塑造当代帝国主义统治和导致全球两极分化的机制概括为五种垄断,这五种垄断是:(1)对新技术的垄断;(2)对全球范围上的金融流动的垄断;(3)对地球自然资源的获取的控制;

(4)对通讯和媒体的手段的控制;(5)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依附论学者认为,外围国家只有打破了这几种垄断,有能力完成自我中心的积累后,才谈得上真正的发展。

虽然依附论的理论中存在不少值得商讨之处和明显的不足,对于依附论的评价国内外学者也存在着许多争论,但是,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值得我们重视。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曾经历了数百年被殖民被欺凌的悲惨境地。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走上了实现工业化和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值得称赞的显著成绩。尽管如此,能够摆脱经济上的依附状态、成功实现自主发展的国家还是极其有限的。自由贸易理论所宣扬的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不仅没有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却成了现实。

那么,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呢?这取决于许许多多的因素,如一个国家的自然禀赋、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经济与政治体制、国家的政策、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一些偶然的历史事件等,但以下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

1.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个国家所具有的科技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它们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进而决定了它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心国家拥有关键性的自主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因而处于支配的一方;而外围国家则不具有关键性的自主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因而处于依附地位。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它使得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农业国沦为了工业国的殖民地。19 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或帝国主义阶段,在经济上确立了对落后国家的全面的统治,并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从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信息革命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成为基本的技术范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全球分工体系:基于信息劳动的高价值生产者;基于低成本劳动的大批量生产者;基于自然馈赠的原料生产者;还原为贬值劳动的剩余生产者。这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网络,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国家和个人在这个网络中处在最为有利的地位。

2.制度与政策的自主选择。任何制度和政策都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抽象的适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的制度与政策是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自主地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度与政策,才能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而制度与政策上的自主性又是以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为前提的。以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为宗旨的所谓的“小政府”和“弱政府”,对一个处在急剧转型和快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完全是一种历史的错误。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相比,后进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外源式和强制性的现代化,即这种形式的现代化并不是本国内部因素自然积累和自发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刺激和冲击下,由国家的领导者自上而下发动和组织的,因而它不可能重复先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自发演化而缓慢实现的现代化路径,而必须借助国家的强有力调节,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发展路线,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保护本国民族的幼稚产业,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型,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的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因此,后进国家的成功现代化模式必定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日本、德国、苏联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概括地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后进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发展道路:一种是外向依附型和边缘化式的经济模式;另一种是自主开放和自主发展型经济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1.前者过度依赖外资,而且在外资的进入规模、结构、投向上失去了控制权;后者则在尽可能利用外资的同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控制外资的规模、结构和投向。

2.前者过度依赖国外的技术扩散,缺乏原创技术;后者则在积极引进先进的适应性技术的同时,注重提高本国的原创力。

3.前者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扩散的低层次产业;后者则在有选择地利用发达国家扩散和转移的产业的同时,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

4.前者过度依赖对发达国家的低层次的出口;后者则在注重扩大出口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开拓和扩大内需上。

5.前者过度依赖于被大国所操纵的国际金融与贸易组织,放弃自己的经济与政治主权;后者则在主动加入这些组织的同时,保持经济和政治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6.前者接受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不断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后者则要坚持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成功地实现发展需要利用全球化,驯服全球化,而不是顺从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其民族利益的工具。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有些国家的全球化并不是以促进本国人民的福利的方式进行的。全球化的进程是受外部支配的,其结果是国家更贫困,社会更不安定,人民更无发言权,民主更软弱,经济更动荡,社会结构更脆弱,在许多案例中反映为暴力频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除了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外,别无选择。实行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积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坚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所创造的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另一方面,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把引进与开放创新、利用外资与自己积累结合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使对外开放更健康地发展,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类推荐
  •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实用手册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实用手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按期实现全市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的战略目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重庆出版社的策划下,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编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实用手册》一书。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本书收录斯坦福经济学精品课程,并将课程中对当下市场经济最具指导性,与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予以最简洁的诠释,摒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保留对创业者、店主、商家最具指导性的商业细节与规划,除了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对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独到的创业与管理思想,还是刚刚问世,理念非常新,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价值发展论

    价值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发展”,本书面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日新月异,提出了价值发展论的基本构架与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商品年初的价值量与年末的价值量已有了很大的差别,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差别是极小的。作为一本张扬作者研究观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使今天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必须重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动态变化。
热门推荐
  • 吸血鬼穿越古代

    吸血鬼穿越古代

    她,生活了千年,埋没了千年,因为家族的覆灭,孤单的活着,寻仇路,竟然会穿越!!------------------------她看着墨轩死去,她是爱他的啊,“不!墨轩!你不可以丢下我!!不可以!!”尽管离陌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墨轩也只能在最后时刻微笑的对他最爱的女人说道“乖,我不走,陌儿不哭,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和你在一起,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离陌失控了,她不要她最爱的男人死去,离陌微笑的问墨轩:“你愿意陪我不老不死不伤不灭,不入六道轮回,只有我们俩孤独相守千年万年甚至世界毁灭吗?”“我愿意!”于是,离陌俯下头“初拥”了墨轩...--------------------虐恋
  • 只为爱你

    只为爱你

    爱情穿越时空,带来的不只有甜蜜,或许也是伤痛。五百年的等待,等到的或许还是那些事物,可惜不再是那些人,不再是那一段感情。相见于相念,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有人说相见,有人说相念。我宁愿死去,宁愿穿越那时间和空间的舒服,去寻找,寻找那些年的人和事,无论是甜蜜,还是伤痕累累,只求君一吻,白死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行轶闻录

    仙行轶闻录

    这是一个守候了千年的故事,一个迷糊善良的小仙,一个腹黑痴情的凡人,随着一个家族的沉浮,牵引缕缕难舍难分的情意,千山过尽,渭水难留,花开时节,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
  • 桃花国殇传奇

    桃花国殇传奇

    宴国诞生一位平定天下的大王,却被人所埋没、被亲兄所陷害,命运多舛。然,上天保佑与他,让他鹤立鸡群,才识渊博,他登上了大王的座椅,平定四方……
  • 问仙剑之浮生三世

    问仙剑之浮生三世

    “一语一别离,一句一相思,不知多少时,彼岸花落日,驻足望乡亭,遥看忘川河,一叶轻舟上,是君归来期。”“这只是由玩家操控最后走向生命末路,一场完全虚拟的游戏……”“不!它是你灵魂最初的归宿……”
  • 一击神王

    一击神王

    一位普通少年获得一条麒麟臂,从此学会一拳爆头的特技!作为一个励志要成为众神之王的少年,出手时一定要有高手风范,能一拳搞定的事,绝不用两拳。尊、皇、圣、祖,一拳打爆。神、鬼、妖、魔,一拳打爆。星图、秘宝、神座、命运、征途!通天血路,亘古神域,与你,鏖战!不休!
  • 猫眼七次:极品老公在异世

    猫眼七次:极品老公在异世

    听说对着猫眼眨眼七次,会发生奇迹,于是傻傻的竹朵对这自家的猫眼用力的眨了七次,第一次眨眼,竹朵想着美男,第二次眨眼,竹朵想着金钱,第三次眨眼,竹朵想着美男,第四次,第五次,直到第七次,“唰”的一声,原本站着竹朵的地方,空无一人,只听空灵的声音道:“好你个贪心的女娃,死滚去古代深造吧!”
  • 落花剑客

    落花剑客

    很多人入江湖,却再难出江湖。江湖岁月,像长长的流水,越过高山跨向大海,一路高歌猛进。
  • 一元二次爱:在轮回中找到你

    一元二次爱:在轮回中找到你

    一具被医生断言已死亡了的女尸被送往火葬场。在火葬场里,男化妆师的一番逗弄,竟让冰冷的女尸突然活了过来。几个小时后,一个窈窕美丽的女子,茫然地站在火车站的出口处,她失忆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邂逅了史朗,结识了李若曦、卓杰、瘦猴和圆圆,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场爱情与友情的情感大戏。当记忆复苏时,他们的所经历的一切却都变了,而她在豪门里生活的伤疤也被一点一点地揭开了……
  •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