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8800000025

第25章 作为“化境”的“清厚”诗学

贺贻孙(1605—1688),字子翼,号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之一。“著有易触、诗触、诗筏、骚筏,又著水田居激书。”《诗筏》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在我国古代诗话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贺贻孙在《诗筏》自序中写道:“二十年前与友人论诗,退而书之,以为如涉之为筏也,故名曰《诗筏》。”其诗论会通儒释道思想,游弋于历代诗作之海上,鉴赏品评,“取古人而升降之”,勾画其诗歌王国之理想统序。同时,贺贻孙“取古人之说而意度之”(《〈诗骚二筏〉序》),在古人许多诗学命题和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其“化境”诗学思想。

贺氏的诗学思想建立在对明代及其以前的诸多诗论进行反省与讨论的基础之上,《诗筏》中概念繁多,许多诗学概念来自古人,如“英分雄分”、“清”、“厚”、“蕴藉”、“不怨之怨”等。虽然《诗筏》中贺氏对这些概念的阐释比较零碎,难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与系统,但细读《诗筏》,还是可以理出其诗学思想的大略。总的来说,“化境”乃是其诗学的最高概念,诗歌审美的至高境界,并以此会通“厚”与“清”。

谈到贺贻孙诗学思想时,研究者多注意其“厚”,认为贺贻孙以“厚”为原点,论述了其关于“厚”的诗歌理论,构建起了美学中“厚”范畴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重厚抑清或爱厚轻清,不足以透彻阐释贺贻孙的清厚观念,中肯的看点应立足于“化境”之上。若“清”、“厚”合解,而且将之与《诗筏》的“化境”说统一起来看,庶几能窥见贺氏诗学的总体风貌。

“厚”在《诗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达五十多次,在贺贻孙诗学思想中确实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是他所构筑“化境”诗学思想大厦中的一个层级。贺氏认为“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此化境也。然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幸”。在贺氏看来,“化境”的外在表征是“清”,而“清出于厚”,“清空一气”,乃厚气所养,非侥幸所能获得。在此,贺氏将“清”与“厚”相提并论。他主张,只有内厚外清,内外俱彻,才能达到其所追寻的诗家的“化境”。其所倡导的“化境”乃“清”、“厚”兼备的“神化”境界。在评论唐代诗人常建诗时,他明确提出:“钟伯敬云:‘常建诗清微灵洞,似‘厚’之一字,不必为此公设。’此语甚当。但常建诗亦自有常建之厚,古人所谓温厚者,常建之诗是也。其‘清微灵洞’俱从温厚中出,所以内外俱彻,如琉璃映月耳。”

明代诗论已开始“厚”与“清”兼重,但各有侧重,胡应麟重“清”,在《诗薮·外编》卷一里认为“诗与文体迥然不类:文尚典实,诗尚清空;诗主风神,文先道理”,将“清空”作为诗歌文体最根本的审美特点。但在“清”的基础上,他又提出“婉”的概念,认为“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非专于枯寂闲淡之谓也。婉者,深厚隽永之谓,非一于软媚纤靡之谓也”。胡氏将“婉”解释为“深厚隽永”,可以说是“厚”的代名词。钟惺、谭元春尚“厚”,竟陵派标举“厚”作为其诗学理想,第一次在诗歌美学史上明确地把“厚”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正式提出。贺贻孙在其《诗筏》中云:“钟、谭《诗归》,大旨不出厚字。”但钟惺在《简远堂近诗序》中说“诗,清物也”,同时也主张“清新入厚”、“厚出于灵”、“求灵以致厚”。相比较而言,贺贻孙主张内厚外清、“内外俱彻”的神化境界,其所建构的诗歌美学“化境”思想,正是建立在明代以胡应麟、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主流诗学尚“清”崇“厚”的话语氛围背景下,贺贻孙诗学思想中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地将儒家倡导的“厚”与道家之“清”相连接。尽管其对“清”的阐释较少,但“清”的范畴在其诗学思想中却举足轻重。贺氏认为“诗家清境最难”,“善作诗者,能留不穷之意,蓄不竭之气,则几于化”。“化境”乃“浑融无迹”,出自自然本色之“神化”境界。他认为“神而化之,存乎其人,非笔舌所能宣也”,“如风雨驰骤,鬼神出没,满眼空幻,满耳飘忽,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在这里他形象地描绘了“诗家化境”的不可捉摸性,因而“不得以字句论,不可以迹相求”。明代诗论开始将“清”、“厚”并列,但对“厚”与“清”关系的论述并不是很清晰。直至清代张云璈明确地阐发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厚固清之极致”,“等而上之曰清厚”。刘熙载清厚并重,他的论述更具有概括性,他认为:“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

对诗歌“化境”的追求,在宋代司空图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二十四诗品·雄浑》)中已见端倪。严羽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去迹去象,妙在“入神”。明代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认为唐诗“融化无迹而入于圣”,圣造之境是为“化境”。他较早地提出了“化境”的概念。谢榛、李贽、许学夷、胡应麟等的诗论中多处出现“入化”、“神化”、“化工”、“化境”等字眼,成为诗歌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宋到明清,“化境”的内涵一直比较模糊。论者多从诗歌审美表达层面阐释,认为诗歌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于文字之外,脱形入神、穷神入化。诗论中谈论“化”境之化,主要关键词有“兴”、“韵”、“气”、“法”等术语,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中论述“入化”的关键时着重谈到“兴”、“韵”。他认为“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卷四更具体谈道:“今人作诗,忽立许大意思,束之以句则窘,笑步能达,意不能悉。譬如凿池贮青天,则所得不多;举杯收甘露,则被泽不广。此乃内出者有限,所谓‘辞前意’也。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阅书醒心,忽然有得,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或因字得句,句由韵成,出乎天然,句意双美。”在谢榛看来,诗乃“青天”、“甘露”,非思虑所及,不在于有意为之的“字句”,而在于“韵”,出乎天然的“兴”乃“入化”之关键。在《诗薮》中,胡应麟用“化境、化工、入化、神化、神韵”等词来阐述诗歌最高的审美境界,也推崇汉诗中的《古诗十九首》并将之作为其诗学的最高理想与典范,并以此建构其“神韵”诗学思想。胡氏认为“入化”的关键在于“气运”,认为“汉人诗,气运所钟,神化所至也,无才可见、无格可寻也”(外二)。徐祯卿的《谈艺录》更从诗之本质谈“神化”,认为:“诗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知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而后的金圣叹认为诗文一理,在小说与戏剧的评点中推崇“化境”,其对化境的理解重在“法”的阐释,如其在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评点道:“真正出神入化之笔。”同时,金氏从“心”与“手”的关系入手,将文学表达分为“圣境、神境与化境”三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并认为“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文章之化境也”(《水浒传·序》)。“化境”乃金圣叹倡扬的最高境界,可具体解释为“夫文章至于心手皆不至,则是纸上无字无句,无局无思也”(《水浒传·序》)。其对于“化境”的“无字无句,无局无思”的表述,与同时代贺贻孙“不得以字句论,不可以迹相求”的论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类推荐
  •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本书共收录中国历史上经典古诗、词、文800句,并将其分为生命真谛、修身养性、求知治学、感情世界、养生舰体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小专题,每句均有译文和新颖的解析。书中还收录了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起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讲话、讲演引用的部分古诗词文名句,并加以详细说明。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 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热门推荐
  • 怪物大师——拐个美人秀恩爱

    怪物大师——拐个美人秀恩爱

    为什么啊,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一个人......黄泉总是这样想。他总是喜欢把完好的那半张脸隐没于黑暗之中,拿黑洞洞的眼眶静静地注视着他。
  • 黎明总在黑暗后:破晓之恋

    黎明总在黑暗后:破晓之恋

    最美的爱情总发生在最青涩的年龄,没有任何添加任何掺杂,有的只不过是我爱你你爱我便好!或许那青涩年龄发生的一切随风而逝,可毋庸置疑的!那段记忆,永不磨灭,纵使有一天为人妻为人夫,终究放不下那青涩的过往
  • 轰唐

    轰唐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享乐,连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开挖运河,并且对外不断用兵,造成国库亏空,不得不加大对民脂民膏搜刮。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广袤田地荒芜,民不聊生,面对朝廷横征暴敛,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十八路反王揭竿而起,天下大乱。高祖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并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之后几年,在太宗的征战下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治全国。太宗登基之后,开“贞观之治”;继贞观之遗风,高宗创“永徽之治”。到唐玄宗时已强势之极,但他开始大好喜功,非常享受诸国来朝的快感,周边小国稍微不听话的总会拿棍棒敲打一下,让其俯首称臣...很多小藩国会遭殃,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 tfboys星空下的我们

    tfboys星空下的我们

    三个女生,遇到了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男神,谁知道她们男神竟然是她们的邻居,他们在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他们是一见钟情呢还是日久生情……
  • 诱宠妖孽:冷情暗杀王

    诱宠妖孽:冷情暗杀王

    前世,她是暗杀界的神话,陨落在自己以为最亲近的家人手里。一朝穿越,成为八岁孩童,她是被丢弃的杀手种子,却步步为营,成为杀手界的王。她冷心冷情,不为任何人所动,无奈遇上一个他。他是青丘的王,却散尽修为,只为她渺茫的生机,千万年来,只为等待一个未知的未来。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 魔幻狂想记

    魔幻狂想记

    他,历尽千辛练就一身一流武技!他,尝遍万苦习得绝世黑暗魔法!他,踏碎无尽阴谋高居帝国首相!如果你问他最想大的理想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我想回家!回到原来的世界,做个普通人就好!
  • TFBOYS之雪氏三公主

    TFBOYS之雪氏三公主

    这是人气偶像TFBOYS与三位公主发生的故事,当公主遇上王子又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轰轰烈烈,也许会虐心,也许会欢喜冤家,但一定是青春的。他们碰擦出的火花我们来见证。
  • SOHO创业黄金方案

    SOHO创业黄金方案

    能自己体面地挣钱,不用看领导的脸色,还能躲避办公室的明枪暗箭……这样的SOHO生活你不想试试吗?不过,SOHO是新的,SOHO的压力也是“新的”:孤独寂寞、投资风险、养老保险……本书带你职场DIY,减轻压力,让SOHO们放手一搏去创业。
  • 再次狩魔

    再次狩魔

    作为一名狩魔者,苏河自小就接受一系列艰苦乃至残酷的训练,只为以后能与危害人间的强大妖魔对抗。可他长大后才发现,这世间几乎无魔可狩。苏河的一身本领就像朱泙漫的屠龙术一样无用武之地,对此他有怅然也有庆幸。可人心亦可成魔,人类欲望的膨胀终于引来了自然的报复,一夜间活尸遍地。苏河继承祖辈的意志和荣耀,再次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