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7000000048

第48章 倦游

从严州往北的桐江之中,不仅江流急湍,奇形怪状的巨石,耸峙岸边或兀立江心,江道更是曲曲折折。进入唐伯虎眼帘中的,忽而水天相接,江霞照映下,波光粼粼,使人心胸开阔,忽而悬崖峭壁,横亘目前,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凄怆。跟他所经历的世事人生,似乎颇有相近之处。

船进七里濑(富春渚)不远,就是后汉隐士严光(子陵)着羊皮裘棲隐耕钓的“严滩”。突起于江岸的双峰,人称东西二台;前者为汉严子陵先生钓台,后者为宋亡后,谢咨羽恸哭文天祥之处;其时,这位南宋咨议参军,歌“朱鸟魂归曲”,以竹如意击石,如意与石俱碎,其孤愤之情,可以想见。

然而,把插天的山峰称为“台”,尤其前者的“钓台”之称,实在令人不易理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蓦然,唐伯虎想到峰下严子陵祠中,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的句子;钓台之称,也许是对其清风亮节仰之弥高的意思吧。

严光少时,与刘秀同窗,一夜天寒,辗转无法成眠,相约:

“后曰豪贵,忆此勿相忘!”这情境,与陈胜吴广的“苟富贵,毋相忘!”颇相类似。

及至光武称帝,刘秀虽然常念旧好,严光却更名改姓,栖息林下。经过多年的查访,光武皇帝终于得到了故友的讯息;遂遣使备车,往返三次,才把隐居江畔的严子陵接到京师北军,起居饮食,均命人朝夕服侍。刘秀驾幸北军宾馆之际,严光高卧不起,光武帝顾不得帝王之尊,直到床前,抚摸严光的腹部说:

“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在光武帝的静默等待中,严光又睡了半晌,才欠伸张目地说:

“昔唐尧着听,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结果,万乘之尊的光武帝,只好叹息升舆而去。

其后,虽然引入内廷,道故人情谊,累日不倦。甚至共眠时,严光把脚压在光武帝腹上,使瞻星象的太史有“客星犯御座甚急”之奏;但终究无法以同窗之情,动摇严光的隐志。

与严光相较,唐伯虎对自己的江西之行,不免觉得孟浪,也深悔未听文徵明的劝阻。霞光骛影中,依稀可以听到樵夫采松的声音,落日馀晖,照射着晾晒在船舱外面的客衣,反映出一抹奇异的光彩,也给人一种茫无所归的漂泊感。遥望桐江左岸的書鸶庙,隐约可见放牧着的牛羊。从初夏到深秋,清澈见底的江流中,盛产风味鲜美的書鱼,可惜此际为时尚早。仲春料峭的晚风,吹动着他单薄的衣裳,唐伯虎不禁打了个寒颤。然而,再度徜徉于山光水影中,也使他感到一种欣慰;幸亏自己见机得早,佯作颠狂,才得全身而退。只愧不如好友文徵明那样心有定见,行止有节;想着,想着,绕道赣东、浙南的唐伯虎,竟有些近乡情怯了。在苍茫暮色中,唐伯虎仰望钓台,缅怀古昔隐士的高风,吟出心中的感叹:

“汉皇故人钓鱼矶,鱼矶犹昔世人非。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眠牛立马谁家牧?書書書鸶无数飞。嗟余漂泊随書粥,渺渺江湖何所归。”——严滩(注一)

回到苏州,已经是三月中旬,青梅累累,残花处处。江西之行,对唐伯虎而言,也许既不足为外人道,也不便为外人道;但人们对唐伯虎的再一次落魄而归,议论、指点,则可想而知。一些有关这位江南才子的秽行丑闻,片片断断地从王府人役或应聘的贤士口中,透露传播,渲染誇张,绘影绘声,使人感觉他是愈发不堪了。

为了寻求宁静,唐伯虎除了在临街小楼上卖画,便在桃花坞中深居寡出。虽然像从北京铩羽而归那样,雅不欲为自己辩白,但他却不能不对自己作一番反省和检讨,对好友有一个交待。

镜中的霜发、皱纹,想是在南昌为寻求脱身之计,于苦思焦虑中,悄悄展布出来的。

从北京南旋后,那些三餐不继,衣不保暖的岁月里,使他的身体仿佛一根从心里面蛀蚀、腐朽了的梁柱。尤其肺部的恶化,更使他不自禁地感到生命的短促与幻灭:

“白发日较短,吾生行衰暮。囊无神仙药,此世安得度?灭没光景促,人生草头露。”——他在“白发”诗中写。

值得庆幸的是,所行所为虽然不拘细节,但尚能俯仰无愧,大节无亏。最后的愿望,也许就是自我慎戒,无辱所生了:

“年少轻前途,老人戒末路。踵下扫陈迹,结屦学新步。奔波敢自恕,五十舜犹慕。大孝立终身,匪犹官资故。黾勉达巷旨,庶不添吾父。”——白发(注二)

姜龙(梦宾),太仓人,正德三年进士,现任礼部郎中;在给这位友人的信中,唐伯虎坦白表示江西之行是乘兴而往,败兴而归;但字里行间,依然不减其豁达的本色:

“……仆自去岁游庐山,欲沂江西上,悉览诸名胜,不意留顿豫章,三月中旬得回吴矣;所谓败兴而返也。丈夫潦倒于江山花竹之间,亦自有风韵;此但可与先生道,难与俗人言也……”——给姜梦宾仪部书札(注三)

只是,对抄行前几度犯颜直谏的诤友文徵明,唐伯虎经过一再思考之后,才又谨慎又郑重的写了封短柬:

自少至壮,相交已近三十年;唐伯虎首先以感恩的心情,略述文氏父子对他的了解、培植与呵护。

谈到两人的情谊,这位回头的浪子作了一番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寅每以口过忤贵介,每以好饮遭鸠罚,每以声色花鸟触罪戾;征仲遇贵介也,饮酒也,声色也,花鸟也,泊乎其无心,而有断在其中,虽万变于前,而有不可动者。……”——又与征仲书(注四)

而今以后,他决定要以征明为师;只求能一隅共坐,在征明人格的薰陶下,把心里的渣滓,消镕于无形之中;唐伯虎唯恐其改过向善的决心、求师的诚意无法见信于相交一纪的好友,并举出实例,表示以长师幼古已有之,实非标奇立异:

“……昔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颜路长孔子十岁,寅长征仲十阅月,愿例孔子,以征仲为师,非词伏也,盖心伏也。……”

这封短札,虽是剖肝沥胆,言词恳挚,究竟能否为南昌行所形成的友情隔阂,弥补平复,恐怕有待于异日的表现了。

张灵和江西才女崔莹的故事,大约始于正德九年;时维唐伯虎启碇航向南昌前不久的暮春。推测落幕时刻,可能在新天子嘉靖改元前后。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

独坐在那简陋茅舍中读“刘伶传”的张灵,对这位一千二百多年前,经常乘鹿车、携酒、荷锸,与侍者相约死了便埋的饮者,如逢知己,如见故人。他读着、饮着,更为刘伶的特立独行、豁达的心胸拍案叫绝。

当书僮告诉他酒已饮罄,他多少有些扫兴;但当他知道好友唐伯虎、老师祝枝山等正群集虎邱,饮酒游春的时候,不禁又兴起往日行乞求饮的雅怀。

可中亭内,几位高吟低哦、饮酒赋诗的好友,见到一个头拢双髻、赤着脚、鹑衣百结、手持竹杖的乞丐走上前来,大家相约,佯作不识。

张灵拿着“刘伶传”,一面索饮,一面逞诗才,濡墨挥毫,洋洋洒洒。直到饮罢,才起身一揖,口称:

“刘伶谢酒!”不辞而去。

及至张灵去远,几个朋友忍不住大笑。“今日我辈此会,不减晋人风流,宜为张灵写行乞图’;吾任绘事,而公题跋之,亦千秋佳话也。”伯虎向祝枝山提议,随即挥洒起来。传神之外,兼及写景。祝枝山兴会淋漓地题识数语,座客争着传观赞叹。

不知何时,一个缟衣素冠,风度儒雅的老者,也在欣赏墨沈未干的行乞图。当他知道作图、题跋的是心仪已久的苏州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急忙趋前见礼,并自我介绍:崔文博,从海虞告归的敦谕;护着新丧妻子的灵榇,正航向南昌故居。

对图中的乞者,崔文博似乎特别有兴趣,回忆适才下坡而去的乞者,更仔细玩味图中的笔墨和神貌。

“敞里才子张灵也。”唐伯虎向他解释。不知是爱图还是爱人,在崔文博恳挚地求索之下,唐伯虎慨然相赠。

虎邱山下,游船辏集,人潮汹涌的码头上,忽然起了一阵喧嚣。一个在船上守灵的少女急忙出舱察看。码头上并没有什么异状,倒是一个乞丐模样的男子向她直视。他容貌不俗,手持古卷,看来更有一种不凡的气度。然而使她感到慌乱的,却是他的行径。

“张灵求见!”

他竟然跨过船舷,长跪在她的面前,灼灼的目光,向她逼视。她曾经遐想过,有朝一日,得遇不拘礼俗,不可一世的奇男子以托终身,方不负此生。无如眼前事情来得太伧促,那男子的表现,也过份唐突。她真希望老父现在船上,自然知道如何发付。但若父亲此刻回船,见到这种光景,又不知有何看法?因此,她内心又有些庆幸老父并未赶回。而岸上拢集来的一些围观者,却愈发增加她的困窘。她简直以近乎恳求的口吻,叫他离去。

他依旧跪在那里,口齿清晰,声音宏亮,一派读书人的从容,看不出他是不羁的狂生,还是宿醉未醒;她也不知该不该召唤左近的船家。

幸好,人丛中挤出一个书童模样的后生,为那自称“张灵”的乞者拾取身边的竹杖,勉勉强强地拉他上岸,在人群中消逝。

带着几分尴尬、一种莫名的慌乱,那身着素服,姿容绝世的少女,赶紧叫唤船家解缆,把船撑离岸边,寻求一个隐蔽的所在;也许为了避免再次受窘吧。

手捧行乞图,缟衣素冠的崔文博,怀着异样的心情来到码头,却失去了女儿和船的踪影。几经呼唤,才看到那解缆而去的船只,重新靠近拥挤的岸边。

女儿解释适才的遭遇,崔文博展开唐伯虎画的“张灵行乞图”,始知父女先后所见,竟同为一人。

那少女名叫“素琼”,又名“莹”,是崔文博的独女,才貌素着,远近闻名。

当她细看行乞图中张灵的风趣和气貌,祝枝山题跋中,对那洒脱不羁的才子的赞赏,崔莹心里浮起又兴奋又失落的感觉。张灵那热切、含着深情的目光,那宏亮充满自信的声音,还有那仿佛突然从荒芜、岑寂中,发现到寻求已久的,心灵中那种依归的欣慰……重又充溢在她四周。她把图看了又看:

“此真才子风流也!”崔莹不自禁地轻叹,并把图珍重地藏入笥中。

这时,作父亲的也暗暗打定了主意,明日船泊吴门,他要亲访金阊门里两位名满海内的才子,然后再把女儿的终身大事,托付给这两位新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也许正如日后崔莹所悲伤叹息的:

“命也已矣,夫复何言!”意欲往访唐祝的崔文博,忽然抱疴,一连数日,卧舱不起,又在船家的催促下,只好启碇,遽返豫章。

惊鸿一瞥之下,张灵直觉到船上的绝代佳人,正是他举世难求的佳偶。

记得一次,唐伯虎试探他有无足堪匹配的佳人,以符他这才子之望?

“才子”“佳人”,张灵以为数千年间,当之无愧的,只有李白和崔莺莺;可惜崔莺莺下嫁了平庸的郑恒,是否真与张君瑞有过那样一段悱恻缠绵的恋情,尚属疑问。

“吾虽不才,然自谪仙而外,未敢多让。”面对好友关爱,张灵侃侃而论。

唐伯虎听了,立刻承诺,从此之后,当处处留意,为他访求一位崔莺莺,使成为千古佳话。说完,两人相视大笑而别。

不意在行乞游戏间,意外的得遇这样容貌才情出众的女子;惟恐失之交臂,其后他曾一再驾舟穿梭于虎邱四周的碧波帆影之间,但却踪迹杳然,只隐约地探听到是前往南昌的船只,且早已启碇。

久蓄异志的宁王宸濠,除了慕唐伯虎的才名,千金礼聘以博好贤养士的声名外,更要借重他的画艺,结交权责,甚至逢迎九重,使正德皇帝疏于对他的戒备。

朱厚照荒淫无嗣,天下各地则争献美女以求固宠,朱宸濠也不例外。因此唐伯虎在南昌那段时间内,宸濠一面物色佳丽,一面请他准备绘制“十美图”进贡。

王府中待献的美女,善歌、善舞、善琴、善书,各有所长。正德皇帝好武,因此,宁王竟然连善射者也罗织在内。而且从姑苏、扬州、荊溪到洛阳,各地佳人俱备。只是十美仅得其九,不能不请唐伯虎先行绘制,再行物色以求足数。

“九美图”题咏一一完成之后,宸濠设宴,大飨宾客,以为唐伯虎不世之功。在举座称赏之余,一位殿僚季生向宁王进言:“十美欠一,殊属缺陷;某愿举一人以充数,诘朝请持图来献。”季生所荐,竟是返乡未久的豫章才女崔莹崔素琼。

原来季生因久慕崔莹才貌,丧偶之后,曾遣女画师暗自画下崔莹图像,以求一窥庐山面貌。及至向崔府求婚遭拒,则怀恨在心,借献图宁府以洩私忿。

见图之后,这位权倾一时的藩王果然满意,遂问明姓氏,强行征召入邸;仍请南京解元为之图像,以便进献。

然而这最后一美,虽是国色天香,却满面戚容,颇有一种令人唏嘘怜惜之感。图像将近完成之际,唐伯虎忽然接到崔莹秘密送来的一函:

函中,崔莹自述家世,及虎邱偶遇张灵,继而拜赏伯虎的张灵行乞图的往事。其时虽欲托乔木于张生,怎奈天缘不巧,老父染疴,遽归南昌。

除被迫入邸的经由外,崔莹恳祈伯虎相机营救,并求他务将此情,转致张灵,以示终生不渝。

这时,唐伯虎忽然想到江西行前,好友张灵的殷殷嘱托:虎邱邂逅,日夜萦怀的佳人,正在豫章,此去务请代为查访。

到南昌后,好友之托并未去怀,却是分身乏术。加以茫茫人海,唐伯虎亦有无从访查之苦。

崔莹的一纸密函,带给唐伯虎震惊、惋惜,尤其经他亲自为图题咏,也引发他对吴门同窗好友的愧怍。

图像日近完成,十美即将就道,徬徨、困恼的唐伯虎暗自从季生所献崔莹图,摹写一纸,携着往访崔文博;商讨是否有挽回的良策。

虎邱别后,崔文博显得格外的衰老与凄凉,见到女儿的画像,更使他老泪纵横,无限地感伤。

“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只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从崔文博颤动的双手,接过珍藏的张灵行乞图;一首字迹秀润的七绝,乃崔莹被迫进入王府前所增题。她心中的绝望与悲怆,唐伯虎不难体会。然而,他又能为张灵,为这对失去相互依靠的父女,带来几许希望?

崔文博口中转述的女儿临别之言,尤其令人酸鼻:

“愿持此复张郎,俾知世间有情痴女子如崔莹者。”

唐伯虎眼中,展现出崔莹心摧肠断地,把行乞图捧交老父后,恸哭离家的情景。

注一、诗见暡唐伯虎全集暢水牛版页四曫。汉光武、严光事迹见暡后汉书暢卷八三页五“严光传”,艺文版。

二、暡关于唐寅的研究暢页六七。

三、暡大成暢月刊期八六页五曫。

四、暡唐伯虎全集暢水牛版页一六四、汉声版页一三八。

同类推荐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冰界传说:太子妃,别跑

    冰界传说:太子妃,别跑

    初见,她是一个在斗魂兽嘴里侥幸逃脱的女子,他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再见,她是雪域殿中被人刁难的弟子,他是高高在上的废物太子。握在手中命运,交织的错误,纵横交错的宿命,“我为谁生,又为谁死!”命运的齿轮,浴火重生。“谁为我死,谁为我生!既不能!那又何必执着!”一次一次的遇难,一次一次的虎口脱险,她定要让这冰界,为她掀起巨浪。谁欠她,她便要让他付出千倍代价。“女人,做我太子妃,把欺负你的人踩在脚下。”他捏住她的下巴。“太子,我的男人可不好做。”她笑着回答。
  • 汉草

    汉草

    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汉朝的中心长安,一个婴儿在长安的猗兰殿降生,他被起名叫彘,后面改名彻,他就是中国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汉孝武皇帝刘彻。而在同一天,在远离长安百里之外的扶风县,一个名叫云峰的孩子也呱呱落地。没有穿越,没有金手指,云峰这个普通农家子弟究竟要怎样才能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 神魔羿

    神魔羿

    以仙侠为基,玄幻为意,谱写周天奇遇,最终达至大圆满!
  • 精灵小老公,快到碗里来

    精灵小老公,快到碗里来

    一次倒霉遭遇,让萧婕遇到了来自异时空的精灵王子斯塔,斯塔为躲避家族同胞的追杀,赖在萧婕家里不走,萧婕平淡的生活被打破,被学校开除,被陌生人侵犯,被抓入狱,丧母,逃狱,然后跟着斯塔开启了一次奇妙的探险旅途,这还不够,还要穿越到精灵王国,变身成为最伟大的精灵王妃,来吧,亲爱的精灵小老公,快到我的碗里来吧!
  • 一世全能者

    一世全能者

    宁一航,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不料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里,也许是拥有的能力太过强大,所以,他儿时的记忆被封印了。但是在时间的推移下,他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父亲的笔记,清楚了自己的身世,找到了十多年未见面的妹妹,在护灵大陆唤醒沉睡的强大力量,与恶势力展开搏斗,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如此艰难!十多年未见的妹妹不料只是一颗抑制他力量的棋子,封印着记忆的碎片不只一块,他,将何去何从?宁一航,身为第二个全能者的他,该如何是好?第二个全能者又是谁?护灵大陆,一个称得上是第二个地球的地方,它是真实还是虚构还是一个更大的圈套,等你来揭晓。
  • 穿越成终极大反派

    穿越成终极大反派

    命运如此玄妙,冥冥中似乎早有注定,愿意的,命运引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而命运通常只会眷顾那些有大恒心,大毅力,大志向,大智慧之人。玄黄大世界,不知存在多少纪元,每一次大破灭后,又进入新纪元,每一新纪元开始,万族开始进入新一轮繁衍昌盛,迎来黄金大世,在大世中无数时代宠儿,气运之子应运而生,这些时代之子都在玄黄史上留下了永恒不朽的传说。一个心术不正,腹黑,阴险,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富豪意外穿越而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但是他错了,他只是主角们的终极大BOSS。
  • 职业时代

    职业时代

    这是一个各种职业存在的大陆,有剑士,弓箭手,刺客,格斗家和牧师等,他们都是修炼一种能量气,称之为练气。主人公王正只是一个出生于罗兰的小镇的一个剑士的王氏家族,修炼剑术家族的他却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少年。他备受着家族歧视的人。有一天,从天而降的神秘红色珠子突然跑进他身体导致昏迷,然而,等他醒来却发现了身体潜能发生巨大变化.继而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重生之逍遥战神

    重生之逍遥战神

    神医门关门弟子天龙,因酒后被陷害,睡了不该睡的女人-天帮盟主的未婚妻,然后就遭到天帮发布的江湖绝杀令!本来已躲开了尘世的追杀,却遭到师兄弟出卖,最终饮恨在高科技的子弹上!子弹不断穿过他的身体心脏,众多密布的子弹推力把他的躯体推落万丈悬崖,然在掉落瞬间意外重生于天域大陆……
  • 鬼神至尊

    鬼神至尊

    神秘的古殿,鬼神的传说;一代至尊的崛起之路,从这里开始、、、
  • 洋葱人生

    洋葱人生

    人生就像洋葱一样,当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时候,总有一层会让我们流泪,本作品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描绘了人生中的波澜,从而引起了人生的一些振奋,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