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比较发达和普及的条件下,对政府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媒体的生存压力加大,竞争加强,媒体记者千方百计收集各种信息,其中政府信息最重要,数量最大。这是基于网络条件,媒体参政议政,进行监督的新尝试。另一方面,网络又可以使包括媒体记者提供的信息在内的大量信息,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范围传播出去,利用“声光电”的立体形式,披露真相,复原过程,甚至可以把事情前因后果原原本本的浮现出来,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行为必须依法办事,按照规章办事,同时还要客观公正、果断迅捷。尤其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和久拖不决的问题时,更要坚持原则,慎重、理性,依法办事。否则的话,政府的作为不但会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还会形成极为恶劣的社会舆论,使事件和问题的处理更为艰难,结果必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政府行为在网络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此,政府必须适应这种新变化,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主义做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有新变化我有老主意”,官僚主义盛行,说官话、打官腔,不为百姓办事,遇事“绕着走”,是要吃大亏的,也要留下更多的看点,给政府形象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近期,网络和媒体披露的两件事就是如此。
一件事是广东普宁市拖欠教师住房公积金的事。事情很简单,普宁市连续九年拖欠数万教师的住房公积金,教师多次反映、请求解决无果。公积金作为教师应该享受的法定权利,本应按时享受,可是普宁市以“财政困难”为借口一直没有兑现。如果政府确有这样的困难,事情如此处理也不为过,毕竟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普宁市的现实远不是这样,一来普宁市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公积金不但按时兑现了,而且缴交比例还提高了。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厚此薄彼,不公之一。第二,拖欠九年之久的事情,经过“书记办公会”、“市长办公会”等领导的关心和干涉,极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说明政府原来“财政困难”的借口确是不作为的推辞。一个城市的“财政困难”,不可能通过召开几次所谓的会议就可以立马解决,如果会议真能如此灵验,老百姓也就不会诟病一些政府的会多了。九年事,一夕清,说明事情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就是拖着不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敷衍塞责,不公之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文化有教养,毕竟还是通情达理的;再说,办强教育也是我们的国策,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也是写入法律的规定。不到万不得已,教师是不会让普宁市政府如此难堪的;同时,没有网络的曝光,也不会让普宁市政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如此难堪。
第二件事是合肥市的一桩工程事故。据今天的网络报道,合肥市在建的包河大道高架桥正在搭建的临时钢梁突然发生坍塌,至少有六名正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受伤。对此,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这次事故不是事故,而是计划中的破坏性试验。针对这样的结论,已经到医院采访过受伤入院治疗工人的记者提出疑问:既然是试验为什么不及时通知现场工人,有无工人受伤、有几名工人受伤?对此质疑,管理局领导和施工单位领导真是“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躲躲闪闪,或者干脆关闭手机了事。作为投资几十亿元的重点工程,管理本应是严格的。工程试验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最少也要有现场检测、数据收集,也要对试验现场进行人员“清场”,这是试验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和施工常识。连现场施工人员都没有通知到位,这样的试验是严格管理的吗,是真实的吗?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官方公布的结论是真实的,这个工程的管理也是要打问号的,管理局和现场施工领导身上的官僚作风也是跑不了的。当然,如果记者报道的情况属实,这场事故官方的说法恐怕是难以站住脚的,也必然是工程事故争功诿过、敷衍塞责更荒唐、更无耻的“升级版”。
工程事故多发,是现在网络报道的重点,也是百姓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是人命关天。事故多发,天灾人祸的原因都有。对此,能不能客观及时公布原因,是能不能汲取教训、避免再发的基本态度。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掩盖真相、推卸责任都是难以长久的,在当下网络如此普及和发达的条件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