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9日到30日,对辽宁、吉林两地的出版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主要对出版集团和有关出版社的改革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学习。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辽宁和吉林都是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出版改革试点单位,改革的时间早,起点高。辽宁的改革始于2000年,是全国最早进行改革的试点单位,也是全国出版集团由事业转制为企业的比较早的单位之一。而且,2007年辽宁出版集团将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出版集团。吉林的出版改革也是搞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2004年集团成立,最近《新闻出版报》对他们的改革经验多次进行过报道,央视也做过报道。从总体上看,辽宁和吉林的出版改革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但是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是局部的问题,有一些是全局性的问题。
二、出版体制改革。
辽宁和吉林都已经成立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已经完成转企改制,集团中包括辽宁人民社在内的所有出版社都已经转为文化企业,人员身份已经转换为企业员工。吉林出版集团中,吉林人民社保留事业编制,其余出版社名义上已经改制为企业,但是人员身份没有彻底转换。
从体制改革的层面看,两地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有共同点,也有差别。1. 事转企必须循序渐进,环境、政策要配套,而且必须保证落实。关于这一点,两地集团和出版社的同志都有体会,而且是作为“忠告”向我们提出来。例如在改革成本支付,社保政策和资金的落实,转企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都要很明确,而且要保证落实。吉林就提出“转企不能先迈步,迈出去就回不来了”,“社保不到位,转企也到不了位”等。辽宁和吉林出版集团在转企进展上的不一致,主要是由于省财政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辽宁的经济实力强,出版改革支持力度大。辽宁是全国社保改革的试点单位,社保的政策比较宽松。这些原因使辽宁的出版体制改革比较容易一步到位。在人员身份置换上,有一些问题政策上不明确和不落实,要特别慎重,轻易不要动。辽宁的改革比较彻底,除了上述的原因,还有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集团上市,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人员身份置换上费用高、力度大。吉林在人员身份置换上就比较慎重,步子不大,尤其是这一轮的涨工资使集团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最后只好退回到事业体制。这一点是全国事转企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都面临的问题。2. 转制的改革成本要有人“买单”。从两地的情况看,改革成本由省财政和出版集团承担。具体情况是省财政承担离退休人员的改革成本,既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从集团和出版社划出来,按照事业单位离退休的标准由省财政承担。其余改革成本由出版集团承担,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提前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二是人员身份置换的费用。辽宁出版集团承担的费用大概是8000多万元,吉林集团大概是3000多万元。3. 转企的经济政策必须落实。辽宁人民社在转企中,就明确提出银行贷款的减免问题,结果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减免了三分之一。吉林人民社提出要进入省财政列支单位,不但要享受出版项目的列支,还要享受资金列支。结果在转企中这个目的实现了。转企后,出版集团要交到省财政管理,不能作为“纯”企业由国资委管理。4. 处理好集团和出版社的关系。辽宁和吉林出版集团内的出版社都是独立法人,和集团的关系基本是母子集团的关系。教材和教辅全部由集团掌握,出版社都不得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教材出版公司,辽宁出版集团指定辽海出版社出版教材和教辅)。但是,集团对各出版社在经济上有比较大的扶持,如吉林集团三年拿出4000多万元支持出版社大发展,仅对吉林文艺社三年就给以600多万元的扶持。集团不要求出版社上交任何利润等,只是对出版社进行利润等指标的考核。集团对出版社的选题进行宏观管理,由集团对出版社的选题进行审核后报出版局。财务实行委派会计制度,对出版社的重大财务活动进行管理。集团对出版社的“一把手”进行管理,对其他人员实行编制管理,不管具体人和具体岗位。对出版社的财务实行审计制度,一年一审计。
三、以薪酬制度改革为标志的出版社内部改革。
在出版体制改革的同时,辽宁和吉林的出版社在以“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上投入的精力大,也更加重视。主要做法有两条,一条是编辑等业务人员实行绩效考核,行政管理等非业务人员实行岗位考核,另一条,现有人员的工资全部作为档案工资“锁”起来。1. 编辑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我社现在实行的“编辑岗位责任制”差别不大,只是在“保底”工资的数量和奖励的幅度上不同而已。从“保底”工资看,两地各出版社的情况也不相同,吉林人民社实行“零”工资,收入完全靠效益(他们现在也感到这样的规定不太人性化);吉林文艺社(时代文艺出版社),“保底”月工资1300元,按码洋的1%~1.5%拿效益工资;辽宁人民社目前的工资结构是,把原有的工资保留了,增加了岗位工资,又把奖金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加到工资中了,编辑人员的考核是毛利考核,直接成本+编辑个人费用(主要是工资和出差费),不包括奖金。2. 非编辑业务人员实行岗位考核。按工作性质和任务数量设置不同的岗位,再把岗位分为不同的档次。吉林人民社行政岗位分为8个档次,每个档次相差200元的岗位工资;吉林文艺社分为3档,辽宁人民社也分为不同档次。行政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在不同的岗位拿不同的工资。有的出版社还把一定的发行任务分解到全体员工,如吉林人民社实行“全员发行制”,上至社长,下到清洁工,全部都有发行任务,社长全年10万发行实洋,司机2万发行实洋,任务完成不了,就要罚。由于实行岗位考核,各出版社行政机构和岗位比较精干,避免了人浮于事,大量人员充实到编辑和发行岗位,促进了事业的发展。3. 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经过比较长期的磨合,各出版社都有一套比较严格和规范的管理办法。例如,吉林文艺社实行“编辑项目责任制”,全社的选题由一位专职副总编辑策划,策划好的选题交给责任编辑落实,印数由出版社确定,盈利按照比例给编辑奖励,亏损由出版社承担。这位副总编辑对编印发实行“一条龙”管理。编辑也可以进行选题策划,策划的选题被出版社采用,将按照不同比例(如三七,四六,五五)实行奖励。对书稿质量实行严格把关,出版社成立审读室,由总编辑助理牵头,对书稿进行质量把关,不合格的要进行经济处罚。辽宁人民社发行的新书在两年内,要求80%出库,已经出库的80%的图书50%要有回款,达到这个条件就算完成了全部码洋,否则就算亏损。
考察的几点体会: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我们比较清醒地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从他们的失误中吸取教训。第二,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但要“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纵向比较”,走出自己的改革之路。第三,改革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要真正做好企业内部的基本功,把内部的管理真正做好。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