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5600000035

第35章 三十五、略论“儒道互补”价值观念及其实践意义

贺红霞

(西安邮电学院社会科学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也是最具决定性和典型意义的。“儒道互补”是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中国思想的主干和基本线索,不仅体现在儒道两家各自哲学体系的建构上,也表现在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实践方面。本文侧重对儒道互补价值观念的时代意义作一些分析研究。

“价值”本是近代西方哲学热衷讨论的话题,是指联结主、客体的一个关系范畴。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本身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既是个体也是群体,因此,对人的价值应当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中去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价值”一词,但是,与此相近的词却有很多,如“贵”:孔子“贵仁”,墨子“贵义”,老子“贵自然”,杨朱“贵己”,等等,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哲人也讨论了人的价值问题。其实,中国古代各家学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都在于彰显人的价值,只是侧重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由于各自价值观念所塑造的理想人格的差异导致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价值目标方面,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价值,墨家强调人的功利价值,法家追求权力和功利的统一,而道家则追求自然无为的价值观念。在价值取向上,儒、墨、法家比较强调人的群体价值,而道家则倾向于人的个体价值。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认为中国哲学实际上就是价值哲学的体系建构之学。在现代社会,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念更是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意涵。

一、儒家的道德价值与群体价值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价值观也构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体。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首先发现和强调人的类价值,认为人区别并高于动物和其它物种的地方就在于人的类价值,即仁义道德。如孔子所讲的“仁者人也”(《中庸》),而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的东西也正在于此(《孟子?离娄下》)。纵观整个儒家哲学,可以发现,从孔孟到程朱陆王都把仁义道德看作人类最重要的特征,因而也是人的最高价值。因此,在价值倾向上,儒家比较强调人的群体价值,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人要为实现整个社会的道德理想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如孔子讲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在这里,社会的外在规范从属于人的内在价值,同时人的内在价值也要受到社会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价值目标上,儒家群体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是强调人的道德价值,并以义、利关系作为价值讨论的核心问题。正如朱熹所说:“义利之辨,乃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延平李先生书》)二者之中,占主导地位的取向是主张“义经为上”,“义然而取”,这突出地表现在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和孟子的“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等命题中。其特点是以仁义道德为最高的乃至绝对的价值。仁义道德既是人心灵中的一种境界,也是最高的精神价值,而且道德也具有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功能,它在一切价值中处于核心地位。孔子把“义”看作是做人的根本,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子路》),如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颜渊》)孟子也把重利与重义看成是区分恶人与善人的标准。他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它,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当然,对一般的利,儒家并不反对,如孔子主张国家要“因民之所利而利”等(《论语?尧曰》)。但是,从总体上而言,传统儒家很少讲人的物质利益和个人私利,而是强调必须以道德为标准来约束人的行为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甚至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也不能损害道义原则,从而把仁义道德看作最高的乃至绝对的价值。

由此可知,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义利关系。重义轻利是儒家重道德价值和群体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道家的自然价值与个体价值

与儒家追求群体价值和道德价值的价值目标不同,道家的自然无为价值观则重视人的个体存在和个体价值。

道家明确否认人有高于万物的类价值,认为人与万物具有同等的价值,而在人与万物之上,有一个形而上的价值之源――道,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正如老子所讲:“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这里,人被看作是与天、地、道并列的“四大”之一。

在否定人的类价值的基础上,道家也否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群体价值。儒家强调仁义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而道家则认为仁义不仅不表现人的价值,相反它是在终极价值――“道”失落的情况下被迫提出来的。如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诚。”(《老子》第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第三十八章)。在这种情形下,老庄主张“绝仁弃义”,“绝圣弃智”,“复归于婴儿”,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使自身与道同一,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儒家群体价值强调人只有在各种礼法制度和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而道家的自然无为价值观则重视人的个体存在和个体价值。因为,“自然”本身就意味着承认一切事物本真的存在状态、事物自生自化的独立发展过程,所以也就承认了作为自然个体存在的人所具有的内在的、独立的精神和价值。老庄之所以非常猛烈地攻击儒家和墨家的社会群体价值观,显然是立足于人的个体存在和确立人的个体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在庄子看来,个体人格的完善,身心的自由在现实的礼法制度和人际关系中是找不到的,必须摆脱这些束缚而达到“与道为一”的自然境界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因此,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实质上是人的个体存在与自然的合一,它是以个体的精神自由为价值目标的。

三、“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及其实践意义

儒道互补,是以儒道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这些差异只是儒道两家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因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两家思想能够互相补充,互相融合。

1.“儒道互补”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儒家把人的价值主要归结为群体价值,把人的群体价值又主要归结为道德价值,承认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道德价值的至上性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群体价值倾向是历代的志士仁人终生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崇高理想。但同时,这种价值理念过分注重社会伦理,强调个人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于社会事业,而对人的个体性或个体生命的处境却缺乏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在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方面,只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奉献,而忽略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可以说,儒家价值观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其精神生活虽然丰富,但却没有留下多少真正属于个人的空间,个体世界淹没在群体性之中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儒家所培养的这种群体意识无疑是重要的,然而我们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儒家重群体轻个体、重道德轻利益的价值取向,显然并不具有现代适应性,它不仅不能带给我们现时代所要求的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意识,反而可能会形成巨大的观念障碍。

道家自然无为的价值观念以个人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我本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他们反对社会文明和一切道德规范,主张重新回到“小国寡民”和“结绳而用”的原始时代,去过一种摆脱了一切礼法制度和人际关系而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生活。事实上我们知道,这种庄子所谓的“至德之世”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道家最终只能到幻想的“与道为一”的精神境界去寻求所谓的自由与价值。道家的价值观在表面上给人一种消极无为、隐居求志的印象,实际上,这恰恰说明道家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持有一种谨慎、冷静的态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文明的进步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对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的估计,对人类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对人性本身的扭曲与伤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可见,老子提出自然主义的价值原则和生活理想,是想用回归自然的方法来避免、克服和矫治人性和社会的异化。

2.“儒道互补”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动力。但由于我们长期受儒家群体价值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人的个性和独立价值缺乏应有关注,认为个体的价值只有在群体的关系中才能得到承认和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一旦脱离群体便失去了价值依托,意识不到自我的意义,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下岗浪潮中的颓废者们难以摆脱的正是这种思想的纠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唤醒了人们的独立意识,要求承认个体的利益和独立性,但是传统的群体观念却把个人固定于某一团体,无法保证独立个体的正当自由。事实上,承认个体的独立性,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并不等于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更不等于抛弃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这方面,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线索。

3.“儒道互补”价值观念的方法论意义

大体来说,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仁义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实践。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强调天然无为和无私无欲,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在中国哲学的价值体系中,如果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理想人格的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吸收道家的自然无为价值,拥有无私无欲、不造作、谦虚冷静和真诚智慧的心态,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与道家的自然无为是本体与功夫的关系。

在儒道互补的价值系统中,儒家的群体道德观念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即当需要承担责任时,无论形势多么艰巨,只要是为了公众的道义,都应该积极的去承担;可是在因承担责任之后随之而来的赞誉和功利面前,又应该以道家自然无为的心态去淡然处之。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要求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欲望时采取以退为进的态度,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运用自我控制的修养。这是中国哲学中本体论与功夫论的统一。

4.“儒道互补”价值观念的实践意蕴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也是价值问题的核心。旨在讨论道德与利益之间关系的义利之辨,其中既包含了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还包含了公德与私利、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讨论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道德规范来制约人类与日俱增的物质欲望,调整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冲突,而达到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目的。可是儒家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群体价值,必然忽略人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把人的群体价值又主要归结为道德价值,过分乃至片面地强调了人的道德义务而忽视了人的个体权利和具体要求。这样,尽管儒家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十分重视人,但却最终抹杀了人的个体价值,这对人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主体人格的完善都是不利的。因此,以群体价值和道德价值为主导的儒家价值观念在重群体轻个体,在人的个性、独立意志、个体意识方面无疑是有明显缺陷的。

而在这方面,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填补儒家遗漏的精神空缺。道家比较注重人的个体性,倡导“自然”、“无为”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们善于站在大道的立场上,以超越的态度观察人生与社会,主张人应当不失本心,不为物欲所迷,不被世俗的价值和规则所束缚,而应该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自由思想的能力。所以他们往往能够在喜怒哀乐中脱身而出,始终保持内心的超脱、自在与宁静,保持自己的心神不为外物侵袭。可以说,道家在传统和世俗面前保持了独立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他们的社会批判精神便表现了对个体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张扬。比如说庄子,他看到当时的封建文明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少幸福,反而使剥削、掠夺、压迫更为残酷,虚伪、欺诈、贪婪更为猖獗,人也越来越被外物所役使、所统治、所摧残而失去了其自然的本性,所以他对社会文明和一切道德规范都采取了激烈抨击的态度。同时,道家对个体生命的处境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其追求个体精神自由自在的主张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自汉代以来,儒家的群体意识在官方的倡导和扶持下,逐渐成为历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投身社会事业、名垂青史成为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模式和主要的精神依托。而道家思想对个性的张扬和对自由精神的推崇却形成了另外一种传统,它为中国知识分子开辟和保留了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使得他们在投身于社会公众事业的同时,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为名教所羁绊,始终保持着鲜活的个性。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儒家的群体意识和道家的个体意识是互补的。尽管儒家的群体道德价值观念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道家在自然境界中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的个体价值观始终是其有益的补充。在现代社会,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念仍然不失为一种合理的价值选择,并且可以更加发挥它的现实指导作用。

同类推荐
  • 异界战团

    异界战团

    本书情节丰富,内容紧扣情节,书中不仅会有军事战争,还有爱情故事多样化,本书内容大有可看,各位读者大人快来吧。
  • 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

    特种兵龙翔奉命潜入滨海,侦破贩毒集团。龙翔一身正气,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岿然不动,正义之剑,高悬于朗朗乾坤;浩然正气,涤荡污泥浊水。长剑如虹,上演一曲正气之歌。
  • 抗战江湖

    抗战江湖

    刀光剑影闪抗战江湖,国仇家恨漫烽火狼烟。一段未入史册的杀敌故事,一群不见丰碑的中华义勇,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力量,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长空与忠义社的兄弟们正在用铁和血诠释着生存的意义!什么拔刀斋、什么新选组、什么第一兵,只要是带着侵略之意踏上中华大地的人,就难逃复仇之火的吞噬。中国人,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当然,这里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裤裆藏雷,也没有八百里一枪打死敌人,更没有一个人打掉鬼子一个小队,只有生或死。
  • 雪狼信条

    雪狼信条

    战争是残酷的,不过有那么一群人则是为了抑制战争而战争的。冷魂,外号赤色血刃,第一次步入人们眼中,是参加了一次撤侨行动负伤失忆,被迫流落在黑拳死人监狱里,然而待他一年后寻回记忆的那一刻,才算真正走上了自己不平凡的路。战佣兵,斩特工,数千蛮兵斩头功。令多少国家情报局头痛,令多少身份高傲的女人为之迷醉。雪狼大队鬼见愁,老子就是牛,这是冷魂的口号,也是他面对任何困难时,默念的第一句话,成就了赤色血刃的这个绰号。
  • 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孙子兵法》的智慧是生生不息的,直至今天依然给我们无尽的启示,《孙子兵法》不断教导我们:怎样对待问题?怎样把握机遇?怎么赢得胜利?……它始终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探索思考的空间。《孙子兵法》作为闪烁着哲学思想光辉的军事著作、为历代帝王、军事家、战略家所推崇,其用无限大、其行无限广,后代有人将它用于政治权谋之道,用于商战。《孙子兵法》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几个世纪前《孙子兵法》就被介绍传播到国外。世界著名的军校美国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作为军事战略、战术学教材。
热门推荐
  • 我的校友是僵尸

    我的校友是僵尸

    爸爸说,她十八岁生日那天会给她一个惊喜。可是,爸爸,当她再也没有十八岁的时候,又该怎么办?生命,自此永远停在了1997年那个栀子花开的季节。死后意外复活,变成僵尸,不老不死,还附带“特异功能”。十七年后,她重归校园,试图过起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生活却并不平静。校园,黑客,冒险,还有,那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2014年的少年少女,用他们的方法演绎着各自不同的青春。而她,注定是这场花季雨季当中最独特的一个……(小楼新人求包养~~~本坑品暂定为日更,各位大大请用收藏和推荐砸向小楼吧!)
  • 超级都市少年

    超级都市少年

    被女朋友抛弃,被恶棍欺负,被世人嘲笑,没关系微微一笑,以另一个身份再来,美女自己投怀送抱,恶棍看到我吓得连滚带爬,世人在我面前瑟瑟发抖。这才是我,真正的我。
  • 系统在上:傲娇男神求反撩

    系统在上:傲娇男神求反撩

    作为一名除了上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职场女白领,诺汐萌顶着一张萌妹脸在商业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为21世纪最有潜力及实力且领导力的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的态度令大佬都望尘莫及,处事果断决绝让最有资历的年老董事都赞叹不已。单凭商业手段和美丽外表勾勾小手就能收获亿万美男排队倒贴的她,对男生这种生物远不及对小说的热爱。叱咤风云的她居然因为边下楼梯边看小说一脚迈空从楼梯上摔下,临死前的最后几秒还用自己小强般不屈的精神把自己看的小说页面删除痕迹才微笑离开人世。诺汐萌:废话!一个职场女强人因为看小说摔死这种事情我会让别人知道?死后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脑残的开启快穿模式,从此在撩男神这条不归路上一去不复返。
  • 宛如初爱

    宛如初爱

    男女年龄相差七年不算什么,问题是叫了你十六、七年姐姐的小屁孩用不甚光彩的手段宣告:高立早就是我的女人,我要跟她结婚……面对世俗的眼光、惨烈的阻隔,是黯然退场还是默默守候,是不择手段还是另辟蹊径……伤痛面前,是一蹶不振还是坚忍自强……怨恨造化弄人的男女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努力、需要勇气、需要守护、有时或许需要一点心机,但请记住,不要伤害他人。
  •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你不懂得人际交往,即使容貌出众、精明能干,也可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如果你拥有完美成熟的社交形象、圆融通达的社交手法、淡定从容的社交心理、恰到好处的社交分寸,你就可以在职场中运筹帷幄,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以期帮助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进而使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无论你是花季青涩的少女,还是历经风雨的成熟女性,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获得幸福的秘诀。
  • 萝莉幻想夜:竹马别闹

    萝莉幻想夜:竹马别闹

    她本来是苏氏唯一的继承人,高高在上而处乱不惊,其实却是一个也会迷惘却闭口不提的傲娇少女。一次舞会,一场意外,她被取消了对苏氏集团的继承权,仅从一家分店的店长做起,从零开始重新获得父亲的信任。穿过白蔷薇缠绕着的铁篱,穿过白色的教学楼,坐电梯直达顶层,就来到了苍羽空国际学院特优班的教室。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再度重逢的青梅竹马,喜欢捉弄人的甜美正太,路痴还害怕猫的高冷美男,神秘从未谋面的班主任,学院特优班大有各种奇葩的人存在。只手遮天的敌人和身世显赫的同伴,在名为校园的舞台上,呈现着跌宕起伏的盛大舞会。
  • 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本书是一本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励志书。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讲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古人生存智慧,对现代青少年有指导作用。
  • 你是我的那一米阳光

    你是我的那一米阳光

    兴仁,你就是我的那一米阳光。馨悦,没有你让我怎么活下去。虐?不虐?
  • 鹿晗我回来了

    鹿晗我回来了

    下辈子做个普通人吧去吃你喜欢的油条豆腐脑去踢你爱的足球随时去买想喝喜欢的冰美式不会有人跟着晚上去和老高撸串儿吃火锅天天都过想要的生活天天都可以笑得很开心不会受伤不会累有一大片的妹子爱慕你再也没有黄牛跟着你再也没有讨厌的黑粉骂你贬低你即使我会不认识你
  • 叱咤魔途

    叱咤魔途

    张耀东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但是他的平凡生活被一次意外的艳遇打破了,他只能去改变自己,当他终于认为平息了一切时,却发现,新世界的大门才刚刚打开……世上谁人甘于平凡,谁不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活在当下,就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当有机会走出平凡的时候,那就一定要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