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工作》一书的作者丹尼斯·魏特利博士调查,访问了三千多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问他们在人生的末端,回想过去,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七项选择是什么?
这些人回顾一生,列出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七件事,可以说,这七件事正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目的。
把三千多名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回答,归纳出来有以下的七点:
(一)健康:
健康是我们人类唯一属于自己的资产,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我们都不该拿自己唯一的资产来换。许多人因为在年少时过度使用身体,导致晚年一身病痛,整日受病痛所苦,人常到老了才深深觉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在你四十岁以前,你可以用健康换得财富,但是,在你四十岁之后,再多财富也换不回你的健康。
(二)财富:
若你一辈子无病无痛,但是却穷极一生,日子也将过得很辛苦。有人做过统计,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老人,在晚年时在财富方面能自给自足。人们终其一生,不是追寻财富,而追寻一种财富上的自由。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钱,让我们去看清整个世界。
(三)智能:
很多七十岁的人都说过“如果能够让我重新活一遍的话,希望当时的我可以更有智能地去判断这件事情、能做出不一样的决定”。诸如此类的话,“如果可以重活一遍、回到过去,是不是我们能够用更有智能的方式来面对人生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呢?”人们到头来,很多人遗憾自己一生追寻的智能不够。
其实,智能,是所有知识的累积。“活到老,学到老”,而有些人却在大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习,忽略了知识,无法将智能反映在整个人生。
之前曾经提到的命运公式:命运是由我们的个性所造就,个性是习惯所养成,而习惯又是导因于信仰,信仰则起于信念。然而,信念是由知识来转换,可以说:知识是命运的源头。
人一辈子都在跟别人学习。但学的是事件的表象,还是事情的意义呢?
有个工人在砍木头,砍木头的工人身旁站着工头。
他问工头:“班长,为什么你可以当班长呢?”
工头回答他说:“因为我比你有智能呀!”
工人不服地说:“你哪里比我有智能?证明给我看。”
工头把手掌放在前面的一棵树干上说:“好吧,来,这里是一棵树,我的手放在树干上,你后退了来打我的手。如果你打到我的手的话,你就比我有智能。反之,若你打不到的话,表示我比你有智能。”
这工人后退一步,然后挥拳过去,班长当然会把手移开,所以,工人一拳打在树上,好痛喔,他说:“喔,我懂了,原来这就是智能啊。”
这工人马上就跑去对另一个工人说,“我比你有智能喔!”
另一位工人说:“你如何证明你比我有智能呢?”工人在房间里找不到树,想了想,把自己当成树:“来,你看,我把我的手放在脸上,你后退来打我的手,如果打得到的话就是你比较有智能,你打不到我的手的话,表示我比你有智能。”
当另一名工人后退要打他,他记得当时班长把手拿开,于是他也依样画葫,把手拿开,结果七孔流血。
盲目地模仿并不是智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训练自己当鹦鹉。
乌鸦永远呀呀叫,鹦鹉却永远不用大脑,不知所云。
你只看着别人做什么,而没有看懂别人是怎么做,你依然没有办法拥有智能。
(四)婚姻和家庭:
家庭是温暖人类无限的财富。很多人在失去时才发现这个财富。有个老板从大陆回到台湾,发现家里有个陌生人。他问那陌生人是谁,结果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太久没看到儿子,儿子长大了都不知道,竟然不认得。
这是个讽刺的故事,但是反应富人如果只顾着拓展职场上的业务、扩大对外的人脉,却忽略了家庭,到头来可能会发现自己所失去的是人生中非常珍贵的财富。
有些人到了年老,深觉对妻子不够温柔,冷落配偶大半辈子;也有许多人,到了老年才发觉自己忽略了亲职教育,在人生中留下部分最大的遗憾。
(五)友谊:
从小到大除了家人外,最常和我们在一起的就是朋友,有时候甚至我们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
所以,问问自己是不是交对朋友、真心对待朋友?
记住:友情是我们人生里非常大的资产。
老人之所以寂寞的原因,是因为周遭的朋友一个个的走了,留下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们也常看到,到了晚年常有老人捧着照片,饮着回忆过日子。
友谊,在人的一生中将跨越生死,比起财富有过之而无不及。
(六)生命的终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想珍惜的是什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过自己的生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用什么信念来走过自己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有人说:人在死前,灵魂将以光速从额头冲出,在这七秒,这一生你所在意的事会像影片一样在大脑闪过。如果这七秒之内你闪过的是奉献、快乐、富足的事,这一刻,你上了天堂;如果这七秒你闪过脑际的是争夺、痛苦、不舍的回忆,这一刻,你下了地狱。
“上台容易下台难”,不管你上台的姿态是什么,但下台的姿态一定要优雅。我常告诉自己:生时可以嚎啕大哭,但死时一定要微笑。在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别人是如何记录我们的生命?那是我们一辈子重要的财富。成为一个发光的萤火虫吧!
一个人在离开的那一刻,却可以留下让人一辈子都记得他的事迹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生命早就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七)心灵:
拿破仑?希尔曾经订过对于财富的十二个定义,前面十一个都和钱财无关,只有第12个是“享有经济充裕的生活”。
拿破仑被称为全世界成功学之父,如果你详读他的书,你会发现,他注重的大都是心灵部份,心灵富有、财富自然安定。
1966年,在花莲有三十位妈妈,看到贫苦的人没有房子住,天冷了没有衣服穿,连死的时候,都没有棺材入殓,于是,发自心灵身处,这三十位妈妈决定每天省五毛钱买菜钱,做“捐棺”的善行。
这三十位妈妈的在1966的义举,就是慈济功德会的由来。
人类,是无法单由财富取得满足的。他必须满足于真、善、美。所谓善,是指物质上的满足;美,是艺术上的追寻;而真,则是指心灵上的丰富圆满,满足这三者,才能同时满足我们的身、心、灵。
你是否也曾想过在回顾人生时,想要留下的是什么?是不是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成这些心里的愿望?当我们也走向人生终点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以漂亮的姿态鞠躬下台呢?一个只能走一次的人生,不要在最后回首时,只留下深深的遗憾。
正确的选择是如此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竟然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衣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的未来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人仍然很迷惑。
一时的选择往往胜过几十年的努力。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讲的就是起点的重要性。我们今天选择一个项目,看起来与选择另一个项目差不多,但一个有前途,一个没前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明确的方向以前,单纯的谈速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有时等待优于行动。没有明确选择的行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瞎折腾,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无序导致无效。
很多人在选择方面都存在着盲目性。目标的选择、认可、实现不可有半点盲目性,这个过程首先在目标的选择上应明确。只有把目标选得恰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更少些阻力。
许多人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他们自身的盲目性。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为自己设定目标,即使设定了目标,也没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在这些人的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不明确。这样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赢得成功呢!
我们也不该盲目随意地选目标,没有根基的目标是靠不住的。但只要选准了,就要用全力以赴的奋斗精神去完成它,只有这样,在人生的海洋里才不会迷失自己。
对二十一世纪来讲,是知识改变命运,网络改变生活,前途在网,点鼠成金。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经营模式。在这场大变革当中充满了很多机会,人们要做出更多的选择。比尔盖茨,戴尔,杨志远,张朝阳,李泽凯等很多世界新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世界新富,他们的致富速度之快,财富数额之大,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他们的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当初的正确选择。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