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临考前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头晕目眩、失眠、腹泻或脑子一片空白,甚至手脚痉挛等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症。
一个初三学生说:“我平时努力学习,可是一到考试,心里就紧张得不得了。有时候一看到试卷,大脑就一片空白,连平时做过的题都不会做了。眼看就要大考了,我应该怎么办?”一位家长说:“每到考试,孩子就手脚冰凉,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态。如今马上就要面临大考了,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严重。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该如何是好?”其实,这就是考试焦虑的症状。考试焦虑是一种对考试情境习惯性的紧张状态。
露露是个重点中学的学生,面对高手如云的对手,露露一心想考出好的成绩,可是始终不能如愿以偿,总是排在中等,这就导致她一到大考前夕,就紧张得睡不着觉,怕考砸了。越害怕,考试时候注意力越是不在考题上,每次都有一些考题原本会的,考试时却死活想不起来,一交卷又想起来了。从此,她害怕考试,想躲避考试。
爸爸妈妈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就领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们:“害怕考试,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孩子过去成绩好,但是过大的压力完全超过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自卑感,更加不敢面对考试了。”听完心理医生的讲述,爸爸妈妈这才恍然大悟。
焦虑是一种孩子内驱力的表现,也是孩子一种正常的适应行为。适度的考试焦虑能使孩子兴奋,提高答题效率,应该说是有利无害的。如果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当然有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降低大脑的活动效率,降低机体的功能。所以,家长应该在考试前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
1.应该对孩子的考试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太在意。如果家长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的考试当做“军令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以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如此处之泰然,就会使孩子在复习中神清气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也会信心百倍。
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家要尽量少说关于考试的事情,不要把家庭气氛弄得那么紧张,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应付。不要过多地指责和说教孩子,尽量不要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和不愉快。在家里父母要尽量说些轻松、幽默、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让孩子要放轻松。
3.帮孩子调整考前状态。很多孩子在临考前拼命“开夜车”,虽然从表面看,这种突击复习对于短期内应考较为奏效,但是容易造成考试时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或思维活动不集中等后果,导致学生心情紧张,加重怯场现象。因此指导孩子在考试复习时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帮孩子制订学习和复习计划。当孩子在考前准备较为充分,对将要考试的内容已做到心中有数时,便会泰然地等待考试的来临,在考试中也会镇定自如地答题,而不会产生焦虑情绪;相反,若考前准备不足,就容易产生焦虑感。所以,想要降低考试焦虑,就要认真复习功课,做到准备充分。制订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有助于明确目的,防止忙乱。合理的计划应是不紧不松,留有余地,使计划容易实现。
5.帮助孩子做做放松训练。当孩子感到紧张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次做深呼吸,或采用“呼吸守点法”,即双眼只看到一个固定目标,同时均匀地呼吸。遇到难题可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自己对自己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定能考好。”
6.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尽量放松心情。在考试的冲刺阶段,适时的休息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看漫画、听音乐、打球、聊天、唱歌、看电视等,都是考生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这些方法看似“浪费时光”,但对学习效果却大有裨益。它能使紧张的大脑适当放松,缓解大脑的缺氧状况,提高记忆力。然而使用这些放松方法,要有适当的节制,“意犹未尽”是最佳状态,如果一味地沉溺于这些娱乐活动中,只会增加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焦虑情绪,不利于成功地完成复习的收尾工作。
父母一会儿送上补品,一会儿递上饮料,更会扰乱孩子平静的心,甚至让他们心惊胆战。孩子要大考了,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