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偷”,只知道“我喜欢那个东西”、“我想要”,所以就以拿走据为己有为快。另外,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这种心理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满足,加之他们的道德感、意志力又不强,就很容易偷拿别人的东西。
11岁的壮壮,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就经常“顺手牵羊”。他从二年级开始就偷拿同学和老师的东西,他的爸爸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他,而且有一次还把一根指头粗的木棍都打断了,后来壮壮也承认自己错了,表示今后一定要改,但用不了多长时间老毛病就又犯了。为此他的父母曾让他多次转学,每到新的学校,他就又控制不住了。经过无数次的打骂,壮壮还是不能改掉这个毛病,这让父母很是担心。
其实,小偷小摸行为在孩子的这个时期是颇为普遍的,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失。偷窃最使孩子的父母担忧,因为从小偷窃,发展下去是危险的。但由于孩子幼小,往往认识不清其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家长及早发现,坚决制止。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其加以教育,不要让孩子自小就养成不问自取的习惯。
1.帮孩子找出偷盗的原因,并耐心地帮他改正。家长应该先弄清孩子偷东西的动机,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劈头盖脸就指责孩子是“小偷”,或是直接用武力解决,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应该满怀爱心,对事不对人,友好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一定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使他对自身产生厌恶或对立的情绪。
2.要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还要告诉他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也不可以随便拿。
3.多用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把孩子的偷盗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父母应把孩子的偷窃行为扼制在萌芽阶段,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不能放任不管。孩子身边出现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时,一定要追查清楚,并教育鼓励孩子将物品归还原主;同时要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物品。
4.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不要见什么要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占有欲望,在没人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一时冲动而造成越轨,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教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如在买东西的时候,事先要提醒孩子不交钱不可以随便拿走;去同学家做客时,要告诉孩子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家长还可以通过延缓满足孩子的需要,从而培养他控制需要的能力。
家长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将物品归还物主,同时要致歉或赔偿,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