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更会对孩子身心等方面的正常成长起到消极的作用,使孩子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挫折,更谈不上战胜挫折。如果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不仅他的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而且他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妮妮是一位长得非常惹人喜爱的小女孩,她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不过她的性格很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在课堂上从来没主动发过言,即使回答问题也是低头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通红。在学校除了上厕所外,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老师问妮妮:“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去外面玩呢?”“我害怕别的同学笑话我。”遇到节假日,父母想带她一起出去玩、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甚至连外婆家也不去,她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怕去了大家会笑话她。
自卑会使孩子消沉,悲观,情绪不稳定,易生烦恼,畏缩退却,缺乏自信心;抑郁忧虑,紧张困惑,心神不定,高度焦虑;明知可为而不敢为。这种消极的心态抑制了孩子特长的发挥,使得长处不长,短处更短。由于自我否定,胆怯忧虑,没有勇气创新,致使创造力再高也不能发挥;由于习惯看到事物的消极面,思考能力再强也只能是越想越糟糕。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是生来就自卑的,这些自卑都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自卑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想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发展,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
二是父母的离异,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
三是父母对孩子用“大棒主义”的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孩子自卑。
四是家长自身就有自卑情绪,孩子也会被传染到。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自卑的倾向,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其形成自卑性格。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的自卑进行纠正。
1.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要善于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以及他的进步,而且要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从而使孩子远离自卑。
2.不断开拓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眼界。在学校里,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在聊天中能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而有的孩子却一句也插不上。这常常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却很短浅,那些知识面比较窄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所以,父母平时要注意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3.当孩子达不到父母心中的标准时,一定不要奚落或贬低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故意贬低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强烈的打击,如果长期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慢慢地开始承认自己的能力差,渐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4.要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驱逐心中失败的阴影。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不敢面对失败是自卑的导火索。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勇敢地面对失败。
5.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的孩子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积极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它有利于孩子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孩子,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所以,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人各有优缺点,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变自己的缺点。只要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就是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