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现在很多孩子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孩子的自私除了有本能的意识外,主要还是跟家长们的误导有关。因为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大部分,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再加上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这就造成了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也增强了他们自我中心的意识,使得他们只知享受和索取,忘却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就会使孩子逐渐发展出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无私助人的人将会由于帮助了他人而充满快乐,而自私自利的人则会因陷于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中而苦恼不堪。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孩子不明此理,他们处处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
自私常常使人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导致了孤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许多迹象说明,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人,尤其是人格变态者,常常是自私的。
当然,对已经具有自私倾向的孩子,家长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恐慌,更不要认为这样的孩子就无药可救了。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你能够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可能改变他自私的习惯。
1.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要把握好一个度。孩子的自私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是后天父母娇惯和溺爱的结果,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关键还要靠父母消除对孩子过分支持、过分保护和对孩子的唯命是从的现象。
2.取消孩子在家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地位。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众星捧月的感觉,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合理的才能满足,不合理的一定不要答应,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要让孩子认识到自私的危害性。有很多孩子正是因为不知道自私的危害性,才变得很自私。孩子年龄小,常以眼前利益来判断是非,这不足为怪。但是,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自私的危害性。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
4.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关心长辈和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如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时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从而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5.让孩子在同学和邻居中结交朋友。家长平时除了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交谈、娱乐之外,还应鼓励孩子与同学、邻居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家里来玩耍,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去玩耍;让孩子帮助邻居取报、送信,到邻居家去借还物品等。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温情,逐步学会关心他人。
6.尽量避免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当孩子与别的孩子涉及利益冲突的时候,要让他按捺住自己的心情,静下心来仔细地衡量一下,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去考虑。要想到“你让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人与人的交往需要真诚与友爱,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失掉了更宝贵的东西。
7.鼓励孩子向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之所以受人爱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牺牲精神以及道德修养好。在这方面,要让孩子以他们为楷模,以他们的思想、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持之以恒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这样,自私也会慢慢改变过来的。
8.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培养孩子的同时,父母首先应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在孩子身上。这是克服孩子自私心理不可缺少的条件。
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