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时的吕子而言,他根本就不会去关心这种事情。再说诗诗不过是个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年头多了去了!成功则鸡犬升天,失败则家破人亡。既然你当初已经决定进入这个被外界羡慕其实却是生死之地的圈子,就该早有这个心理准备才是。风光的时候忘乎所以,苍天老大你老二。等家破人亡才知道悔不该当初,是会让人瞧不起的!
昌盛记邯郸分部的蔡有道今年三十有二,也是个精明细致之人。自从大掌柜到来,便一眼看出跟在吕子身边的小童其实是个女子。不管说比传说中的诗诗姑娘漂亮,但所具有的先天气质却只高不低。
但凡喜欢没事打听秘密的人一般都活不长,蔡有道自然不属于那种人。见吕子不说破此事,他也跟着装睁眼瞎。此时见百忙之中的吕子竟然反复看那幅美姬图,心里也是暗觉不妙。
万一那位小童是未来的大嫂,而诗诗又是从邯郸分部出现的。以后这枕边风常吹,肯定没好事。这大掌柜还没感冒,邯郸分部恐怕已经高烧不退了!想通这一点,忙解释道:“诗诗其实也没那么好,几经易手复刻的画必然存在些许分歧。”
吕子满脑子都是事,也就没听出其中的差别。蔡有道刚才明明说得跟天仙似得,这会儿又出现反复必然是有原因的。听蔡有道重申此事,不由地点点头。“也可能这是晓月楼提前打的广告,其目的就是为吊足众人的胃口。他们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自然有一个成熟的运作班子在搞这些东西。”
蔡有道要的就是这句话,忙不迭地称是。“大掌柜说的实在,不过就是些庸脂俗粉凑在一起争奇斗艳罢了!”
美姬图悬案到这里便暂告一段落,再说吕子此次赶来都城邯郸不是为侦破此案而来。根据秦昭王密令,需要他执行一个绝密任务,一个关系到上党地区最终归属的任务。
自打秦军胜利渡过丹水河以后,便再没有任何的进展。太行山山脉巍峨险要之所在,这可不是大半夜的游泳就能游上去那么简单。
老将军廉颇带领赵军选择再次后退以避其锋芒,挺进太行山一带修筑壁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终于让赵军彻底安稳下来并得以****伤口。由梁叔公亲自带领步卒抢回来的霹雳车全都设置在山顶,居高临下想打多远就能打多远。
山下的秦军还没开始集结,铺天盖地的大石头就到了。因此让秦军明白一个道理,上山的打算其实跟做梦差不多少。屡次亲临前线勘察地形的王龁对此也是干瞪眼没办法,寻求与赵军决战的打算被一再拖延。于是命军中大嗓门找机会上山冒充廉颇家的长辈,却因为距离太远而收效甚微。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山风太大算其中一个。再加上因为高度问题,直接导致赵军的投石车射程超远。这个距离就算你的嗓门再大,人家在山上也听不清楚。几次想将这个距离缩短,基本上没喊两句就被飞来的大石头给活埋。
无计可施的王龁算算时间,已经接近腊月门。好在秦昭王当初只要求秦军主力跨过丹水河,而没有让飞越太行山。那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丹水河战役已经完成了呢!?于是在送回国的战报里附加书信一封,告知秦王当前主力部队所面临的情况。
不是不想打,而是因为根本就没办法打!
秦昭王当初的打算也只是打给各诸侯国们看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一个不变的定律。我大秦从来都是抢人家的土地,什么时候轮到人家来抢我秦国地盘的道理!?你们不是都认为目前的赵国军事实力最雄厚吗?本王还就打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军事实力!
此时收到前线传回来的战报,秦昭王便知此次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倒不是他不想现在就打过太行山去,而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攻赵的打算。怎么着也要等灭了韩国以后才可以考虑,现在还不是时候。
秦昭王起身翻看上党地区的军事地图,终于确定主力部队不能再继续打下去。如果说赵国有城墙的话,那么太行山就是赵国的城墙。没事敲敲边鼓还行,若是直接拆人家的墙就显得有点过分。于是当即下诏,命令前线的主帅王龁可考虑撤回丹水河一带进行修整。但绝对不允许主力撤回西岸,好歹拿下的天险不能再拱手让人。至于剩下的事情,那就根据战功论功行赏好了!
得到回信的王龁是如释重负,他最担心的就是秦王让主力部队继续推进。走出帅帐朝着都城咸阳的方向叩了三个头,以借此表示对明君的崇敬之情。假如接到的命令是让大军就地展开进攻,坐享地利的赵军马上就有翻盘的机会。果真到那时再琢磨明白,再想去后悔都来不及。
得到修整命令的的秦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山上赵军的观望中开始撤往丹水河防区进行修整。如果说上党战役的秦赵兵员伤亡比例是一比二的话,那么随着丹水河战役展开就是二比一的伤亡比例。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战场上本就充满无数个可能。总结就是结果,所有曾经的可能或者是原因都将忽略不计。重要的是我军胜利,就这么简单!
收到从前线观察哨传递回来秦军撤军的消息,廉颇也长出一口气。看来从现在开始到来年雪融冰消为止,不会再有任何的战斗了!
想到新年一词,赵军主帅廉颇突然有种想去会会秦军主帅王龁的冲动。作为目前拥有最强军事实力国家的两位大将,其实心里都知道该如何去保存自己的实力。并且都深知国家一旦失去主力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也许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随着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在腊月头一天纷纷而至,白色将曾经的杀戮战场留下的痕迹全都抹去。老将军廉颇站在山顶举目眺望远方,回望刚刚逝去的记忆。看似赵军一直在败退,其实不然。我赵国骁勇之士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秦国部队作战,仍然创造出接近一比一的战损比例。事实胜于雄辩,且让后来者去细细品读这段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