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900000006

第6章 叶至善之父叶圣陶: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对孩子来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长。所以,不应该把分数看得太重,分数不代表知识,更不代表成长,而应该把能否消化所学的知识作为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孩子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成长。这也是叶圣陶的教子思想之所在。

叶至善,生于1918年,江苏苏州人。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曾任技师、教员;1945年进开明书店,开始了编辑生涯;1953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编辑学会顾问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教孩子表达真情实感

叶至善有兄妹三人,妹妹叶至美,弟弟叶至诚。在三兄妹的合集《花萼》出版时的《自序》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

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

对叶至善来说,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因为父亲叶圣陶经常给他们修改文章。但是,他给孩子改文章并不是在文章上改改画画,而是边看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还要问孩子:原本是怎样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有时候,至善他们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错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完一段,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不是顺畅,孩子们也就跟着父亲默诵。

父亲训练很严格,但又很生动活泼,孩子十分喜欢,感觉不到枯燥、乏味。叶圣陶从来不出题目,逼着让孩子们去写。至于写什么,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不过,他有个要求,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孩子们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感觉可以写的东西的确很多,根本不需要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不会雷同,甚至还会有一些新意。叶圣陶看了孩子们写的东西,总是很欣赏,就鼓励他们继续写。

一年下来,三个孩子写的稿子已经是厚厚的一摞。叶圣陶几个的朋友从杂志上看到孩子们的文章,就建议他们说:“你们兄妹三个应该合起来出一本集子。”三个孩子想,正好学校里的同学喜欢传看这种集子。于是,他们就把存稿编排了一下,请父亲又看了一遍,删去若干篇,编成了一本集子。叶圣陶替他们的这第一本文集题了书名,叫做《花萼》。

叶圣陶教孩子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实际上,他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有个性、有勇气和有胆量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喜欢代替孩子做事,时时处处表现父母行,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事,让孩子证明自己行,这就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获得经验的机会,也就无意中剥夺了让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孩子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可以表达了。

教子点睛: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舞台上,父母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一个人生指导者,一个让孩子真正学会他需要的东西的人生指导者。当然,在指导之余,还应该做一回孩子忠实的观众,为孩子的成功喝彩,这才是成功父母应尽的责任。

“教”与“不教”

叶圣陶指导孩子们读书和写作,但从不教给孩子写作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而是介乎“教”与“不教”之间。他仅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一些书,至于读点什么,倒无所谓。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另外,他还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没有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其实,这就是“不教”中有“教”,这也集中体现在他精心为孩子修改文章上。他常常是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孩子们自己一起来说。你也想,我也想,一会儿就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经过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

叶圣陶特别讲究“锤字炼句,以少胜多,一语传神”,自称有“斟酌字句的癖习”。这里,摘抄几段他有关“教”与“学”的论述,更好地感受一下他介乎“教”与“不教”之间的思想:

学生在学校里念书做功课,理由是预备将来做人,将来做事,这是成千成万的先生父母们如是想的,也是成千成万的学生们信守着的。

换一句说,学生过的并不是生活,只是预备生活。所以一切云为,一切思虑,都遥遥地望着前面的将来,却抹杀了当前的现在。

因此,自初级小学校以至高等大学校里的这么一个个的生物,只能算“学生”而不能算“人”,他们只学了些“科目”而没有作“事”。

念书,念得通透了,走去教学生。学生照样地念着,念得与先生一样地通透了,便也走去教学生。顺次教下去,可以至无穷。

试问,“你们自己的发见呢?”“没有。”“你们自己享用到多少呢?”“不曾想到。”这就是一部教育史了。

……上对于父母,我得作孝子。自身体发肤以至立功扬名,无非为的孝亲。下对于儿女,我得作慈父。自喂粥灌汤以至作牛作马,无非为的赡后。

这的确是人情,即使不捐出“东方文化”“先哲之教”等金字招牌,也不会有谁走来加以否认,一定要说对父母不当孝,对子女不当慈的。

可是,对自己呢?没有,什么也没有。祖宗是这样,子孙是照印老版子。一串的人们个个成为抛荒了自己的,我想,由他们打成的历史的基础总不见得结实吧。

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地重要,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

本与末固然重要,因为它们同正干是分不开的;但正干至少与本末一样地重要,没有正干,本末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懂得前一义的人无异教徒之流,以现世为不足道,乃心天堂佛士;其实只是一种极贫俭极枯燥的生活而已。

不懂得后一义的人,犹如吃甘蔗只取本根与末梢,却把中段丢在垃圾桶里;这岂不是无比的傻子?过日子要当心现在,吃甘蔗不要丢了中段,这固然并非胜义,但至少是正当而合理的生活法。

平实、朴素、凝练、精粹的文学语言,构成了叶圣陶的独特风格,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个性。

叶圣陶在指导孩子写作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有指导,也有点拨,有热烈的讨论,更有激烈的竞赛。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长,而不是强制合苛求孩子。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一旦变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教子点睛:

可以说,叶圣陶重言教,更重身教,他以身示范的艺术追求和人格修养,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是“润物细无声”。他的三个孩子长大后个个成才,确实得益于他独特的教子方法。

让孩子为他人着想

叶圣陶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他强调,凡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

三个孩子一起跟着父亲学写作,就像在进行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有一股想超过他人的劲头。孩子的原稿写得很潦草,经父亲一改,圈掉的圈掉,添上的添上,连他们自己都不容易念下去了。叶圣陶总是对孩子们说:“要想到别人。”交到印刷厂付排的稿子,要为排字工人着想,他自己的稿子,总是誊抄得一清二楚。

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他手里。

他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他接着又举例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冬季的一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他就在背后提醒:“怕把尾巴夹着了吗?”

这样次数一多,他再不用这么长的句子,只要喊:“尾巴!尾巴!”孩子就自觉地把屋门带上了,并渐渐养成了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围绕开关房门这件事情,他还多次告诫孩子: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文章——《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并深刻地指出:“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有时难免认为自己权利特殊,可以去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常常也就无所顾及。这时,父母就应该想办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懂得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

教子点睛: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尊重他人”教育,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并且让他逐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习惯。

分数不是命根

叶圣陶认为,分数并不代表知识,更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他在教育叶至善时一再强调,不应该把分数看得太重,而应该把能否消化所学的知识作为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

叶至善上小学时,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留级三回。母亲很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她看到孩子的分数那么低,总是唠唠叨叨,说孩子没出息,不争气。而叶圣陶却从来不说什么,他不太看重考试,也不太相信分数,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是好是坏,得看是否能把学的知识全部消化,成绩的好坏不是只靠考试来衡量的。

后来,经过努力,叶至善考入了省立中学,这所学校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可是,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面对不及格的成绩单,他非常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叶圣陶很理解儿子的心情,他也非常了解儿子的能力和优点:儿子最不愿意死记硬背,因为国文和英文考试,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所以当然不会及格了。在平时和儿子的对话中,他感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知识面也很宽。所以,他这次并没有责备儿子,只是安慰儿子,在思想上不要背包袱,还是再换个学校吧。

于是,叶圣陶让儿子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一样。进了这所学校,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把时间花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了,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以及唱歌、吹口琴。

虽然不看重分数,但却很看重知识。叶圣陶鼓励儿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他把一些好书,如《人类的故事》、《五年计划的故事》等,都推荐给儿子读。另外,为了训练儿子的语言技能,他推荐了一本没有加标点的《唐五代词》,让儿子断句。叶圣陶非常喜欢看书,所以孩子们也可以到书架上随便拿书看。他还经常提问叶至善一些问题,以此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看到孩子的兴趣变得广泛了,叶圣陶很高兴,又鼓励说:“这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所谓‘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

叶至善读高一的那年,叶圣陶还特意为他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鼓励他观察和思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平时,叶圣陶还抽出时间,提问儿子一些问题,如槐树为什么属于植物?蝶和蛾子的区别是什么?以此让儿子积极思考,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叶至善22岁时,叶圣陶开始让他学习写作和编辑。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一个留过四次级的孩子,后来成了著名作家、出版社社长,还是全国政协常委。

从叶至善的成长经历中,父母应该认识到,成绩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社会上成功的人读书时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成绩,这很正常,但如果把成绩作为考核孩子的惟一标准,就不正常了。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他的成绩,特别是孩子基础薄弱、学习有困难、成绩比较差时,父母不应该动辄训斥。父母应该给孩子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的鼓励,不能只看到分数而看不到孩子。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明白,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需要父母的真切关怀,而不希望父母把他看作一个分数。

要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定要他具备分数之外的很多能力。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从落后的分数观中解脱出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和指导孩子全面发展。

一位明智的父母,一定不会把孩子逼向分数的死胡同,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科学地引导,因材施教,让他在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提高,从而让孩子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教子点睛:

教育,不仅仅是考分。考分高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就一定会成才,考分低的孩子更不能表明他们的将来一定是没有作为。作为新时代的父母,一定不能仅仅看重孩子的考分。

同类推荐
  • 80后辣妈的快乐孕产手记

    80后辣妈的快乐孕产手记

    80后的年轻妈妈们追求时尚,讲究品位,多为独生子女的她们却自主而有远见,对于下一代的要求“精益求精”,她们关注明星的育儿心经,了解最先进的孕育知识,努力培养出最优秀的宝宝,且在孕育宝宝的同时,不忘自身的恢复和保养,人们叫她们“辣妈”。本书这位年轻的辣妈根据亲身经历从孕前准备、产前检查到孕前、孕中、产后各时期的营养饮食调理,再到生产方式的选择以及产后母婴的恢复等各方面,为年轻的80后妈妈们提供了全套的生育计划。新妈妈们可以在此学到最详细真实的孕育知识,做一个年轻称职的时尚妈妈。
  • 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本书总结了让孩子快乐成长的100个关键细节,并针对这些细节阐述了众多具有实用的好方法,帮助做父母的达成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的。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了解孩子的想法,把握好孩子的心思;运用好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的心思;摸清孩子的心思,实现无障碍沟通等。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社会上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犯的错误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反观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走进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家庭教育误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孩子孤僻冷漠、心理脆弱……
热门推荐
  • 寻龙探海

    寻龙探海

    天地五人衰日:“修炼者不积级跬步,则步入唯一毁灭。”为此,万千面至高者,用尽千方百计,皆为寻得神域,以摆脱“天地五人衰”的枷锁。此有一界叫“大洪荒”,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 我的吸血鬼大人!

    我的吸血鬼大人!

    “你来干嘛!”“你是我的,我来吃早饭!”“不要过来!”“这就由不得你!”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金色的花

    金色的花

    世界上有一朵美丽的花能带给你幸运,黑夜里发亮,冬天里发热。在我眼里世界就是我一人,接下来就给你们讲讲我的故事吧!
  • 天机卷:咒途

    天机卷:咒途

    原本在一个边城小县不甘堕落却又改变不了命运不得不向世俗低头做一个店小二的我,机缘巧合之下,在客栈中遇上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奇能异士青年,闻其谈吐,一语道破了天机.誓要夺取天机卷轴,改写自己的命运,改写一切人的命运,天下人的命运和事物,都将有我来决定,但是......这一路并不是由我所能决定的......
  • 莲火

    莲火

    往生池里的三滴心头血,金銮殿前的一滴清泪,是你吗?永远带着不屑的笑俯视众人,竟也向往着凡人的热闹和自由,如果是你,我愿为你上天下地,犯下罪孽,只愿你安好。只是那如白月光般的清冷男子,自己实在忍不住想温暖他啊。百般纠结,千次回首,原不过梦一场,愿红莲业火烧尽世人罪孽,还天地一个脱胎换骨!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穿越火线之旧忆

    穿越火线之旧忆

    我曾告诉自己,年轻不服输.每一次,都在鼓励自己。韩瑞,那一刻,他创造出奇迹。
  • 恋上邪魅的吸血鬼殿下

    恋上邪魅的吸血鬼殿下

    世界上有一种超自然生物。他们具有两颗尖长的獠牙。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能够变身为蝙蝠,它们的周围通常有蝙蝠围绕,自身也能变成吸血蝙蝠。他们就是——吸血鬼。他们的身体异常冰冷。拥有极快的速度,能飞行——有些吸血鬼通晓魔法,并具有不可思议的灵力。力量极大,拥有不死之身。就这样的一位吸血鬼闯进了一名少女的生活。这位吸血鬼会就此改变这名少女的人生吗?但是这名少女貌似不怎么在乎这件事。“你当真不在乎我吗?我可是一直都在乎着你的!”“你管我啊?”“我当然管你!”“凭什么啊?”“因为我是你的吸血鬼老公啊!”偶买噶!我这是中奖了还是倒霉了?下次该不该买个彩票啊?哦!糟了!我!恋上了邪魅的吸血鬼殿下!
  • 英雄联盟之启航

    英雄联盟之启航

    符文大陆,这是一个空间极为不稳定的大陆,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各种各样的生物被传送到这个空间来,战争,杀戮,在这片大路上每一天都在上演,放佛这片大陆只为战争而存在。伴随着神迹的出现,符文大陆的一切都变了,战争在慢慢的减少,人们的眼中似乎看到了已经平静的符文大陆,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杀戮,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人的出现,他的名字叫《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