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900000002

第2章 梁思成之父梁启超:培育9子女成栋梁

梁启超非常重视并且善于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家。他曾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出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在他的教育下,九个子女(五子四女)个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都成为对祖国有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若干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

父亲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成为与康有为齐名的改良主义领袖,时人并称“康梁”。梁启超学贯中西,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极多,约1400万余字。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尤其是在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方面,堪称极其成功者。

培养孩子好品行

梁启超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为子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梁启超就要求他们一定要艰苦朴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他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他教育子女要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当子女在学业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并一再教导他们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告诫子女,一定不要消磨志气。他认为,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他对孩子们说:“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这是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在家里,梁启超经常向孩子们讲祖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自幼培育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立下了报国之志。

次子梁思永,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学成回国时,国内正处在战火不断的时代。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曾主持山东章丘龙山镇和河南安阳后冈、西北冈等重要发掘,并首先确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

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二女儿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她:“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些按级递升的洋孩子的竞争,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思宁是梁启超的四女儿,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因为日军轰炸而失学。她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奔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幼子思礼,1924年出生。在他5岁的时候,梁启超就去世了。他17岁赴美求学,边打工边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什么都干,苦读八年,终于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电子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希望子女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子女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他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他的9个子女都成为了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与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教子点睛:

梁启超的子女都有崇高的道德品行,这离不开父亲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也离不开他的身体力行。毋庸置疑,梁启超的个人思想情感和博大的爱国之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着子女们健康地发展和成才,为当代父母提供了良好的教子参考。

鼓励注重实践

梁启超经常鼓励子女多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注重培养和提高子女的实践能力。

当年,梁思成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整个建筑界在设计方面崇尚折衷主义,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得有多大改动。梁思成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了怀疑,他认为,长此以往自己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画匠,而不是建筑师,他就把自己的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

梁启超立即给思成回了信:

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符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业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象征,我听到喜欢极了。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为学,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其巧耳……

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

当梁思成在美国完成建筑专业的学业后,梁启超要他到欧洲考察一二年,再结合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形成自己的学问。

他要求思成:“非得到各处经历不可!”并写信给他:“……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的建筑极有特色,严整有思想……到法国后在马赛上船,腾出时间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与艺术……”

其实,梁思成学成后与林徽因的蜜月旅行,正是父亲梁启超为其安排的一次西方建筑的实践见习。梁启超在信中标出了具体行程路线,这充分说明他对于建筑很在行。梁启超为儿子梁思成安排地细致周到,这饱含了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

当二儿子梁思永在美国的完成了考古学业之后,梁启超就立即安排他回国实习,并让他收集中国的有关史料。

梁启超鼓励子女注重实践,这在今天仍值得父母学习,因为实践是孩子生存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与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实践的机会,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到社会上锻炼实践,这将大大有助于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父母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生存成长的机会。

教子点睛:

有句话说,实践出真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与同伴一起活动,早日让他锻炼自己,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从而开阔他的眼界和心胸,尽快去适应时代变化,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实践活动的喜悦和成果。另外,父母应该让孩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只读书本那是死读书,只有懂得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书本知识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引导追求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教子过程中,强调趣味教育,他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

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又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他还以自己为例,说明求知的兴趣:“我生平趣味极多,而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的津津有味,而且兴趣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句,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梁启超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1927年8月,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经学习了一年,应该选择学具体的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说了这件事。

梁启超知道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深为自己的错误引导感到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庄庄,听你的哥姐们说你不喜欢生物学,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话。”他这样要求思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好学深思的习惯,个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学有专长又多才多艺。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兴趣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作为父母,一定要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子点睛:

兴趣很重要,因为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教子科学读书

梁启超鼓励子女效法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精神,战胜学业上的困难,不断前进。他崇尚科学,提倡个性发展,经常引导孩子们科学地读书学习。

他告诉子女,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就是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就是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就是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其实,这个三步读书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分—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他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并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子女:“不骄不馁,方能成就事业。”正是这一点,成为了梁家子女们的学业指针。

在指导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给他们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他们要劳逸结合,多一些游戏和运动。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从来都是有的放矢,注重现实,深思熟虑,绝不会脱离政治、闭门造车。梁启超的政治热望和人文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也都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

在青年时期,梁启超就全面接触了西方文化,大开眼界,这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正因为如此,梁家的文化取向贯穿了中西并重思想。

梁启超具有非常好的国学根底,孩子们也深受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后来的留学经历,又使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技术,在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之后,儿女们又在各自领域打造了东方文化精神,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为了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注重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1924年以后,梁启超的四子思达、三女思懿、四女思宁渐渐长大,而他们的哥哥思成、思永、思忠和姐姐思顺、思庄都已经先后出国留学,只有他们与父亲梁启超生活在天津意租界的居所。为了充实他们的国学、史学知识,从1927年下半年起,梁启超就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梁启超的“饮冰室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史学和书法。

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星期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写;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子点睛:

梁启超教子读书的方法很科学,专心致志,“求理解”,不求“强记”,强调劳逸结合。但今天的父母却不注意引导孩子科学读书、学习,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几乎不给孩子玩的时间,这恰恰导致了孩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结果。但愿父母都能学一学科学的教子法,都能引导孩子科学读书。

同类推荐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社会上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犯的错误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反观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走进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家庭教育误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孩子孤僻冷漠、心理脆弱……
  •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可以说是一本家长教子的速成手册,其中包含的教育专家多年总结出来的教育结晶,能够使家长在阅读后茅塞顿开,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爸妈送给青春期儿子的私房书

    爸妈送给青春期儿子的私房书

    本书用真诚、坦率但不失尊重的语言,揭示了青春期男孩生理、心理、情感上的变化,传授了男孩应该知道的生理及心理知识,让青春期的男孩从容面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会自我情绪管理,积极快乐地去生活!
  •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刘美芳编著的《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内容简介: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对于儿童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告诉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入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但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世界性的难题。哈佛大学用它独特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成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上哈佛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用哈佛教育的精髓去管理孩子,去成就孩子的未来!
热门推荐
  • 杂纂二续

    杂纂二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校园风波

    花千骨之校园风波

    花千骨死后轮回到了现代,身怀异香的她没有朋友朋友,因在上世死之前让所有人复活,让白子画不老不死,白子画找到了她,与所有人接连相遇,并且所有人合力帮她恢复记忆,重生后的她还会选择谁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她,世界第一金牌杀手,再次睁眼,竟然穿越成了被长姐杀死的废物三小姐?!空有绝世容貌却无法修炼?!哼!看她如何御兽驭植,炼器炼药,同时还成为最年轻的神!咦?!她的亲生母亲竟然要被抓去献祭?!怎么可以!这位少主,只不过吃了你一个果子,你缠着我有病吧!什么?你要陪我一起打天下?还将所有财富上交?还说会成为最强大的鬼帝?嗯……我考虑考虑!
  • 拉雅麦尔之太古之棺

    拉雅麦尔之太古之棺

    离鲛人第一次入侵拉雅尼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之久,一蹶不振的鲛人一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沉寂在西深海的幽暗领域之中,他们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远古年代的神器,并将其据为己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又在策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善良的拉雅尼克人不得不再次面对邪恶之敌。
  • 冥王幽妃

    冥王幽妃

    重生在紫莲幽身上,第一天就与萧霂发生了关系,她告诉他,给她一点时间,让两人都有一个缓和期,他同意了。而后,她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她的重生,都是他一手安排的,为的,是她的心头之血,她任他用匕首刺进她的心脏,此后,她消失不见,他却意外得到消息,她已有了身孕,他寻,她躲,三年之后,他的到消息,终是寻回了她,她却依旧躲避不理……她说:“萧霂,我这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你在一起!”他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伤害你!”
  • 永恒奥古

    永恒奥古

    由于奥古之树的果实提前萌发,导致守护者没有尽早消灭黑暗果实,是代表正义的迹和代表邪恶的煞同时诞生,一场空前的战争即将打响。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穿越之林洛溪

    穿越之林洛溪

    【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弃坑】
  • 腹黑公主要复仇

    腹黑公主要复仇

    “喂,我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可是,不做朋友,做什么呢?你又不让我保护你。”“那就做姐妹好了。”两个女孩,一个讨厌朋友,因为她的一家就是被朋友害死的。另一个讨厌男人,她那相依为命的妈咪,就是因为那个男人而死去的。她们侥幸活了下来,而活下来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人得到应有的代价!等等,都说了讨厌朋友和男人,那……这个所谓的男朋友是什么鬼啊啊啊啊啊……注:此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