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800000035

第35章 一道靓丽的风景

前些年,要问泾源县一个村子最漂亮的建筑是什么?有些人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清真寺和学校。是的,那些年你若是到泾源农村走一走,你会觉得这些话是没有水分的。可如今,随便到哪里转一转、看一看,就会发现村里最好的建筑并不仅仅是清真寺和学校了,原先破烂的标志着中国最低一级的管理机构的村部变成了村里最显眼的建筑了,它显得漂亮气派,设施齐全。墙歪顶漏的破烂的村部被一幢幢的红砖瓦房所取代,它们自豪地屹立在了村子最显眼的地方,向人们展示着村级组织的坚强有力,成为泾源大地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过去泾源大部分村委会都是土木房,党校是破礼堂,各村基本上没有党员活动的场所,支部书记的家就是支部会议室,主任家就是村民办事处,干部嫌麻烦,群众怕麻烦,党员盼着有个家。

1997年开始,县党委采取“县上补一点、乡上筹一点、部门帮一点、村上拿一点、党员干部群众投义务工省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先后对全县76个村党员活动室进行新建和翻修,实现了乡有党校、村村有党员活动室的目标,使泾源县的阵地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上一个新台阶。闽宁对口帮扶也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倾力帮助,硕果累累。

厦门市原开元区和集美区政府共投入帮扶资金134.2万元帮助香水镇、园子乡建起了党校,帮助新民乡完善了培训中心的设施,建成了南庄、张台、车村3个村的党员活动室,建立了开源培训中心(县党校)。

闽南人的行动如一缕缕春风,一夜春雨滋润了泾源大地的各个角落,使那里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汪成旺把帮扶资金注入到争着抢着干的南庄村,发挥出了很好的效果,南庄村不仅仅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两个文明落了户,如今这个村子成为泾源美好新村的样板,为告别贫困,迈向小康做出了榜样,带了个好头。

2004年5月的一天,我们来到泾河源镇西南的南庄村采访。

车开到村路口,我们迎面就看到了一个写有“闽宁南庄文明示范村”的村牌。村路两旁,红砖青瓦的宽大房屋很整齐地排列在路旁,漂亮的门前不时见到一辆辆农用车、手扶或蹦蹦车什么的。地膜玉米、脱毒薯在路旁的地里很旺盛地生长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农村。

村支书兰六四,他今年64岁了,一脸憨相。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便带我们首先走进了村委会——一座砖混民族风格的二层小楼,在这座小楼上,安置了包括村党支部在内的所有村级机构。翘首,楼顶上的电视接收锅像楼房的眼睛密切地注视着茫茫苍穹,随时搜索着从天际间传来的音讯,将欢乐与兴奋、知识与致富的信息传递给山沟里的人们,一面鲜艳的红旗,在山风中猎猎飘动,像一团火苗在跳跃,像一把火炬在燃烧。。。。。。

这就是我们眼里的南庄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办公楼。

地毯、新潮沙发、瓷砖、雪白的墙壁、整洁的领袖挂像,这一切构成了这座小楼显眼的主题。

我们一边感叹着,一边询问南庄村的发展情况。

据村主任李强介绍,现在这个村分两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192户906人,总耕地面积4270亩,林地600亩,种草1460亩。全村拥有固定资产87万元,经济总收入164万元,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148元增加到了1320元,比全泾河源镇平均水平高出192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73元。南庄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村”和“文明村”。

村支书兰六四对闽宁对口帮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现在的这个南庄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就是你们看到的这座小楼,这是闽宁对口帮扶项目。由福建厦门市建委投资8万元,后来汪书记又协调民政局补助了4万元,镇政府出资0.5万元,于2000年11月建成的,是全市第一流的村部。”

这座精巧别致的二层楼,共8间186平方米。设有党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共青团活动室、农民技术培训室、治安室。

我们信步走到党支部活动室里看了看,发现这里的支部确实内容丰富,有村民状况调查表、有党员条例,还有安全知识的讲解挂图等。

在一间可容纳数十人的技术培训室内,我们看到了有电教音响、报纸书刊和科技致富的各种碟盘。

兰支书说,我们村支部的设备齐全了,办公条件改善了,各种制度也健全了,为党员活动、群众办事、村民议事提供了方便。

村主任李强说,由于这里经常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村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少了,现在大多数人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挣钱和怎样致富的问题了。

陪同我们一起采访的镇长禹伯鹏说,这里的老百姓素质提高了,党员的素质更高,只要是有利于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事,他们总是走在前面,观念转变得很快。

但是,不要认为南庄村就找不到一座破房。不仅有,而且是两座,就在村路两旁。然而,那里面不住人,也不住牲畜,就空在那里。

它是南庄村昔日贫穷生活的历史见证。

今天,我们走进这个村子,看到的是怎样一种景致呢?现在这个村子被翠绿翠绿的青山环抱着。穿行村舍间,给人以清幽恬淡,身心如洗的感觉。风是透明的,阳光是透亮的,有鸟的啼叫,声音像从水里洗漂过一样鲜灵清亮,相伴着树枝抽出的嫩嫩的叶片在风中飒飒絮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南庄人的富裕正在从树梢上悄然冒发出来……这里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景色优美的世外桃园。

村党支部书记兰六四1970年就当上了大队长,1972年任村支书至今,是全县唯一任期最长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强58岁,1982年任村主任。他们任村干部至今,历经风霜,患难与共,是村里颇具威信的人。

1999年,全地区涌起基层组织建设高潮,提出了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泾源县委书记海军在全县党建例会上提出泾源党建的一句口号:以经济带党建,以党建促经济。南庄村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达到了党建与经济二者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村党支部一班人面对贫穷没有畏惧退缩,他们经过反复地研究讨论,大家统一思想认识:山穷、水穷、地穷、人穷并不可怕,怕的是人穷志短。于是他们将党在农村的政策同村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作为党支部工作的永恒主题,研究制定出了120户的小村庄的发展规划。

就在这个时候,汪成旺从春暖花开,蝶飞蜂舞的东南沿海城市来到了泾源这片贫瘠的土地。

汪成旺一来就一头扎到工作中,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出台了规模化养牛示范项目。首先他与农牧局等相关部门考察,按肉牛产业化选点。

在此期间,汪成旺规定出规范化养牛示范基地点必须要达到六个要求:一是群众对村班子信任度高;二是群众有养牛基础;三是历年有种草养殖的良好基础;四是计划生育工作搞的好;五是村班子要重视教育;六是是否有商业人才。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汪成旺考察了18个村之后,唯有南庄、冶家、龙潭三个村在这六个方面相对好一些,就决定把示范点定在了这三个村。

养牛示范区建成后,汪成旺决定举办技术培训班。可是原有的村委会太小了,每次培训村委会都被村民们挤得满满的,有的村民只好趴在窗外听畜牧专家们讲解。于是就有了这座汪成旺投资建起的“科技文化中心”。

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民们一起走进培训班学枝术,他们在那座小楼里掌握了科学养牛、饲养的种类搭配以及怎样加快育肥速度等科学技术。

当时任县委组织部电教室主任的张青云对我们说,记得汪书记一个月往南庄村就跑了有17次,甚至一天有时跑两三趟。

汪成旺多次在南庄村党员群众会议上说,“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要两手抓。”

他也经常对村支书兰六四说,要经常在党员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搞实用技术培训、电化教育、致富能手谈致富经验,对党员实行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我们自己搞不了,可以聘请专家来给我们上课,全村党员就都能掌握一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提高党员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这样建成的科技文化中心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2001年初,南庄村的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全村党员中尉然成风,那一年党员为困难群众、学生捐款两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自己不先富,不是好干部,要想群众富,自己先走路。”这是汪成旺在南庄村党员会议上说的话。

南庄村制定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相关办法,要求党员干部在致富路上先迈出一步,为群众树立典型,向群众示范。

村委会成员马长信、李三奎、杨文华、兰生合、马天明等人在发展致富项目上,个个拿出了致富样板,尤其是组干部马天明带头养牛、种菜,搞建筑、运输,成为村示范户,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示范。

汪成旺看到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便满腔热情扶持南庄村。为南庄村的群众想着办实事、办好事。祖祖辈辈只知道吃洋芋面和酸菜的南庄人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现在南庄村的群众真切地感到,这一切并非是想像的梦境,而是确切的现实。因此,他们也就记住了闽宁对口的帮扶、福建厦门人的爱心以及帮扶使者汪成旺。

南庄村通过闽宁对口帮扶资金的牵引,吸引了各方面的资金。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一些数字:

2001年10月,争取到56户文明小康示范建房工程;争取宣民会、交通局支持的1.4公里的南庄村油路工程。

2002年,种植中药材300亩、桑蚕356亩,年收入15万元。

2003年,争取项目投资42万元的一期经果林63亩,已经中国科学院林果专家考察论证,现已建成。预计2004年创收入达12万元,户均增收625元。二期经果园区正在组织实施中。

2003年,争取无公害蔬菜项目350亩,年收入10.5万元,户均增收546元。

2004年,二期50户100间养牛小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收入达100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

这些年,南庄村的变化是多方面的,这离不开南庄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村党支部。

南庄村小学校长秦忠英深有体会地说,这个村党支部一班人不仅很有活力而且高度重视教育,他们积极争取项目为我们学校换了校址,增加学生活动场地,组织群众义务劳动为学校砌围墙,投资打井,引自来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我们教师签订了教育教学责任书,对成绩突出的老师还给予奖励。

兴村致富奔小康,扬帆远航风正行。

面对南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个业绩以及各级党组织授予他们的“五好党支部”、“小康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支书兰六四备受鼓舞地说:“我们不会停止不前的,我们还会继续带领大家致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过去贫穷落后的南庄村,如今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新农村景象。

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文明小康示范新村”建设。

这项工程分前后院设置,前院为生活区,可供种菜、养花等,后院为生产区。现在已建成共56户248间,占地4910平方米的新农村。

农民的居住条件怎么样,它综合反映出群众和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状况。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定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实施形象工程,于是决定将不避风雨的贫困户的房屋推倒重建。

这是何等宏大的决心!

修房造屋关键是钱,哪里来?这可愁住了村支书和村主任。他们没有灰心,经过商定后,找到汪成旺,说了他们的想法。汪成旺听后,很支持他们。

2002年,汪成旺和民政局的负责人来南庄村实地考察,确定南庄村为“闽宁南庄文明示范村”,原确定50户,最终确定为56户,每户补助3000元,其中闽宁资金2500元,民政补助500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在危房改造上,汪成旺提出,要盖得有民族风格,可以接纳一些游客,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只要盖得有特色,旅游观光的人就多。他们可以去住在农家,体会回族农家风情,这样还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新村建设的构想,正迎合了有向小康推进经济实力的南庄村人的要求。村党支部号令一出,南庄村人就群起响应。

村委会专门成立了以村支书兰六四为组长,村长、文书为副组长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汪成旺与他们共同制定出了《新村实施细则》,完全把建设“文明小康示范村”当作是一场动员千家万户广泛参与的声势浩大的运动来搞。

在新村建设中,村支部和村委会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作好后勤保障服务。房屋改造前,他们对全村农户所需要的资金、材料进行了精确的预算,制定出了改造方案。

这一期间,村支书兰六四抓新村建设,很多时候是天不亮出门抓工作,很晚了才回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家人和亲戚朋友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关心地问,你一天到晚这样跑来跑去图个啥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图的是给大家办实事、好事,我是党支部书记,我就是“火车头”,只要老百姓需要我干一天,我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一天,哪怕掉上几斤肉,我也觉得值!

当然也遇到过许多阻力。有的群众认识一时跟不上,说:“搞什么危房改造,搞什么新村建设,那是脱离实际的乱指挥,是加重农民的负担。”

“这是给上面干部争光,我不想盖,你敢把我怎么样?”

“要盖可以,国家给我们全部把钱掏上我再盖!”

“现在我不盖,等以后把钱攒够了我再盖!”

面对种种有碍危房改造新村建设的想法,村两委会坚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思想感情上接近他们,有的上门做思想工作10次以上,以最终说服为止。

当然也有贫困户、特困户建房存在困难的。

年近66岁的村民李生金与老伴兰包叶经常患病,儿子为了养家出外打工,但挣不了几个钱,他们无力建房,在村两委会的关心支持下,把原住的破旧房拆掉买了些钱,加上闽宁支持2500元,帮助他们盖起了5间砖瓦房,

李生金表示道,党和政府这样关心我,尤其是人家远地方来的厦门人汪书记都帮助咱,我想明白了,住了几十年破土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盖几间平房先住上,死了也值得!

李生金在村两委及村民的帮助下很快修好了房子,又养了两头牛,现在只差几百元钱的账了。

一幢幢砖房在昔日贫穷的南庄村拔地而起,一座座蓬头垢面的房屋经装点打扮在南庄村的青山绿水间露出俊俏的容颜……

为真切地感受一下小康新村的氛围,我们特地走访了村民李林虎家。

李林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高兴地告诉我们:“原来我们一家五口人挤在40多平米的快倒塌的土房子里头。现在你们看,我们都住在了整洁、宽敞、明亮的砖木结构的新房里啦!”

看着这具有回族特色伊斯兰风格的房子,我们也替他高兴。看到屋内的陈设,让我们又恍然走进了城里人家一样了。城乡在这里没有差别,如果有,那就是声息喧闹与清静、空气龌龊与清新。值得赞美的是灶头,我们所见的是清一色瓷砖贴面灶,碗柜、案板也全部“瓷化”——瓷砖贴面。

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有‘最清洁’、‘清洁’卫生标记做啥?”

兰支书告诉我们:“从建起这新房起,我们村上都要检查卫生,然后再评出‘卫生先进户’,为得就是要改掉山区农民卫生习惯。通过检查,能使大家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也预示着我们南庄小康示范新村向整洁、美观、舒适的方向发展!”

我们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风徐徐吹来……

镇长禹伯鹏说,南庄村现在已实现了无矛盾上交,无打架斗殴,无聚众赌博,无重大事故。

村主任李强补充道:“过去我们村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各类民事纠纷每年多达十几起,赌博、打架斗殴尤为突出,小偷小摸现象经常发生。群众没有安全感,经济发展缓慢。针对这一实际,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分析原因,认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好的治安环境,要想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加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解委员会的班子建设,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我们还邀请县上司法局,白面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定期不定期地为群众举办各种培训班,讲一些法律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开展‘五户一长’传牌制度,老年人值勤,加强对白天、夜间出入本村闲杂人员的管理。记得在2003年5月13日,防治‘非典’时期,马崇林县长来南庄村调研时,被值班人员挡在外面实行登记、消毒等程序后,才给放行。马县长高兴地说,非常时期,就应当这样。我们村还开展了安全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在村民中每年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截止目前,全村有38户达到了‘五好家庭’的标准,42户达到了‘十星级文明户’标准,占全村总数的43%。”

禹伯鹏镇长说:“你们不知道,村党支部在村里的威信高得很,令行禁止,说干啥就干啥。你根本听不到这个嚷嚷,那个嚷嚷。比如说要开一个村民大会,只要一通知,不出半小时,大家就都来了,参会率至少在95%以上,我说的还不是随便派一个家庭代表而是家里头的‘掌柜的’(当家的)。”

我们感受到那股清新的风吹得越来越猛烈……

我们离开南庄村时,从未有过的充实充满心里,采访自然满载而归。

我们的眼光掠过像夜空中繁星一样闪闪烁烁的座座新房,最后定格在了村委会楼顶上那面猎猎飘动的旗帜上,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红旗分外鲜艳、分外夺目……

1994年4月,新民乡张台村就被确定为第一批种桑养蚕项目试点村之一,在全县率先发展桑蚕业。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桑蚕业开始在张台村的土壤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1999年,汪成旺来到充满生机的张台村调研种桑养蚕,他感觉到这里的桑蚕业正在焕发着别样的光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看到这些,汪成旺高兴地问党支部书记吴广华,还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会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的。

吴广华握着汪书记的手说,汪书记呀!要说困难我们村现在的确是有,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地方太小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了,党员要活动,群众要商量事情没地方去,桑蚕技术的培训根本就没办法搞。

汪成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了张台村大力支持,帮助他们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

现在我们走进张台村党员活动室会清楚地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活动有了场地,群众议事有了地方,科技、文化、信息在这里得到了传播。

老百姓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不论什么时候办事再也不愁找不到村干部了。

2003年7月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来到泾源调研。他十分关心基层组织建设,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党员人数,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来到张台村,陈建国发现这里的支部办公室确实内容丰富,有村民状况调查表,有党员条例,还有安全知识的讲解挂图等等。陈书记翻看着党员记录,称赞张台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得有声有色。

陈建国还专程到张台村71岁原支书王宝仓家,看望了这位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陈建国坐在炕头上,拉着王宝仓的手说,我们要向老党员学习,你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你要继续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啊!

张台村村主任禹克江对我们说,党员活动室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先前我们村种了桑、养了蚕,但因缺乏技术和经验,形成不了规模,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种桑养蚕的科技水准不高,农民掌握不了种桑养蚕的技术。直到这个党员活动室建成后,我们聘请区、市、县的农业技术专家为群众开展实用桑蚕技术培训。在举办这些培训后,农民们从培训会上学到了种桑养蚕的基本技术。从那时起张台村种桑养蚕的技术慢慢提高了。种桑养蚕的总体效益与刚开始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9年村里的贫困户还有13户,现在村上没有1户贫困户了,1998年人均纯收入还是760元,到2004年已经达到1310元了。

村支书也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党员有地方搞活动了,我们有时给党员宣传党的政策,讲一些党务知识,策划村里的发展规划以及开展一些农业实用技术也都有了阵地了。现在我们村的党员的觉悟是一天比一天高了。陈建国书记能来我们张台村调研基层党建工作,这是对我们张台村支部工作的充分肯定,但饮水思源,真正值得感谢的还是厦门人。

时任新民乡党委书记于雷给我们介绍说:

1998年以来,我们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首先是建好了阵地,树好了形象,解决了有地方办事问题;其次是解决了有地方办事还得有人去办事,在经济建设中搞好党员队伍建设,从而使党员真正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以及解决好党员的思想作风问题。如在发挥一个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实施一些项目、扶贫方面的措施时,注重向党员倾斜,利用党员活动室里的一切设备搞好各种培训,上好党课,为村上培养一批批甘于奉献,乐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解决了阵地、人员,还要解决好有钱办事。农民看现实,你说得再好,没有效益,不结硕果,农民不会相信你。在党建方面厦门为我们基层做了许多事情,如为全县各村部配备了电器设备,每年拿出5万元为各村都订了各种党刊杂志,使基层党支部受益匪浅。

乡长马有财也深有感触地说,1988年以前新民乡村务活动都是在村干部家,有时也在清真寺里。村上干啥几乎都在村干部家里,集合群众就从清真寺里进去了,时间长了寺管会的人就不愿意了,他们说,你们是共产党的一级组织,弄啥都跑到我清真寺里头来了,那还能成?到1990年后乡党委就意识到了没地方办事的重要性,此后就解决了有地方办事的问题。解决了有地方办事,但村民的文化素质低,学科学学技术难,于是就利用闽宁帮扶投资的电教设备、图书资料给村上的村民搞培训,干部和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的能力也在一天天地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致富能人,这样又解决了有人办事。但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也还要有钱办事,你没有钱,想把两级班子的作用发挥起来那是不可能的。新民乡的党建工作是最为出色的,曾多次受到区、市、县党委的表彰奖励。取得如此成绩,虽然是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与厦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新民乡杨堡村党支部带领全村362户1560口人种桑养蚕,搞个体经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全村1999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37元,党支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但他们没有就此停步,人们想让村民的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杨堡村支书禹明学已近50岁了,他黑红脸庞,忠实憨厚,1984年就被选为村主任。他一直就有一个想法,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办一个机砖厂。想建这个砖厂都想了十几年了,但由于缺少资金,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有人说,从梦想到现实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桥,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太遥远。

有人说,从梦想到现实只有一步之遥,因为有梦想它终究会变成现实。

2000年9月,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开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踏上了泾源这片热土,带着对党建工作的思考,带着对人民的关怀,下农家、上地头、访学校,一路风尘仆仆。

9月的一天,这是一个可载入泾源乃至新民乡史册的好日子,那天下着大雨,毛如柏书记一行人来到了杨堡村。

毛如柏一到杨堡村先走访了贫困户。当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从毛如柏手中接过300元慰问金激动地说,把书记不当着(可怜的意思)还来看我,又给我给了300元钱……她说到这禁不住热泪盈眶,欲语泪先流。是的,此时此刻,面对毛如柏书记如此厚重的关怀,除了感谢,除了激动,除了语无伦次、言不由衷,还能说些什么?什么语言都变得苍白无力。

毛如柏走访了种桑养蚕户、五保户、学校、清真寺后,他来到了村部对面的村民洪中峰家,询问了他的生活状况。

询问声声,关爱切切。

30岁的洪中峰看到这位宁夏最大的官对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倾注了深深的关怀,他唯有用家乡接待最尊贵的客人的美味佳肴——蒸鸡饼饼,请书记吃晚饭,表达了他对毛如柏书记的深深感激之情。

当天晚上8点,毛如柏在这个村的党支部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

窗外倾盆大雨,屋内暖意融融。

村民们知道有一位大官来到了这里,他们都蜂拥而至,会议室都快被挤破了。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县、乡领导,村党员干部以及村民代表。

毛如柏与村民相向而坐,村民们个个都显得激动而兴奋。村支书禹明学向毛如柏汇报了村种桑养蚕、养牛和村上今后的发展思路。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到发展私营企业,从带领大家寻找致富的路子到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谈过去、讲现在、说体会。

看到从首府银川来的大官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可怕”,禹明学也就显得不那么紧张了,就把自己的想法——办村机砖厂和盘托出,谈了村上发展这个集体经济的思路、构想及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

毛如柏听了后很感动地说:“从村里的发展状况以及村支书的构想中,我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希望,看到了农村21世纪的曙光。一个基层党支部要有威信,要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要有一个龙头,我想你们村将来想办的这个机砖厂就是一个好龙头,一个好方向,是你们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想法。你们现在已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有想法办事,但还要有钱办事,要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村上有阵地,有人办事,但没有钱,想把两套班子的作用发挥起来那是不可能的。我这次给你们村30万元,再联系贷款20万元,把这个美好的想法就变成现实吧!

当毛如柏书记说完后,会议室沸腾了,掌声四起,一张张热切而兴奋的脸绽出了少有的笑容。

村支书禹明学表态说,请书记放心,我们会努力的,会尽快让我们的日子好起来的!

毛如柏望着那一张张纯朴的脸庞,听着一句句实实在在的话,显得十分高兴。

村支书禹明学提起毛书记来村里的事就兴奋地对我们说,没有毛书记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村机砖厂,你们看到的机砖厂已经投入生产了,现在有雇佣工60人,固定专业技术人员5名,管理人员两名,一年生产机砖主坯300万块,机砖260万块,销售收入近31.2万元,除去工人工资13.4万元及其它费用14.8万元,年终集体经济最少能节余3万元。

杨堡村的发展与变化,使人们进一步坚信了党组织的力量。

同类推荐
  •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民族情怀》是该丛书之一。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黄裙子,绿帕子”“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一天就是一辈子”“小扇轻摇的时光”“有美一朵,向晚生香”“风过林梢”“当华美的叶片落尽”“花都开好了”等六辑,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书中文章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热门推荐
  • 角落里的青春

    角落里的青春

    每一个人的青春或许都是美好的值的怀念的,但又有谁注意到过那些不被人们在乎的孩子是如何自强自立的呢?一个家庭并不完整的女孩,身边的朋友也是有着特殊的童年生活。上一代人的恩怨总是要当着下一代的面前来解决。他们做的决定给女孩留下了心理阴影。最终导致了女孩的青春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焦虑,紧张,担心,犹豫,纠结………而最终她的结局又会怎样呢?是释怀,放下一切;还是继续承受这一切呢?
  • 王爷,我休了你

    王爷,我休了你

    穿越后,她竟然成了蓝王府的郡主——蓝霓裳,蓝王府,那是一个没有一丝温暖的地方,她好冷。水离忧,他是霸道的小王爷,却与她的未婚夫有着相同的容貌。那么,即使留在古代,她也可以与心爱的人厮守终生吧。不过,因为爱人的抛弃,他恨透了女人,她的付出,他完全不屑一顾。冰冷的蓝王府内。五哥抓起她的手,给她温暖,处处保护她周全,“霓裳,知道五哥为何在你之前出生吗,那是因为,五哥要在你身边守护你!”她的泪水点滴滚落,“五哥!”他吻住她的泪,“霓裳,不要怕,即使是兄妹又如何!”
  • 平行江湖

    平行江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平行宇宙中的武侠世界里,一群名不经传的奇雄怪侠。。。令人热血,感动而又啼笑皆非的传奇经历。。。笑看主角星空(王道),皓天(侠道)如何在乱世之中平定中原,大败匈奴,吞覆千年魔门,赢得群芳谱中美女芳心,最后坐拥天下!!!星化万千空自在,浩气长流义化天。英雄无泪鬓已白,九天凌云志不消。
  • 堕凡之神:双面堕神不好惹

    堕凡之神:双面堕神不好惹

    因为一个丧心病狂的人,一件丧心病狂的事,神界神力之最洛神终于堕落到凡间,罚她历经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却在人间遇到美好的人和事,在最落魄和最弱的时候遇见了他。虽然是魔界之尊,但他知道,他和她的差距,并不大!六个人,同一个世界,若要战,那边来战!当她重返天庭,又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大浪?当她知道真相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惊讶?“若若。”“死丫头。”“老大。”“老大。”“族长。”幸好,在这六界之中,我还有你们。
  • 异能邪剑之十圣器

    异能邪剑之十圣器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提高战士的战力。一些国家秘密挑选训练了一批特殊的战士,通过将他们的DNA改造融入一些地球上其他的生物,使得他们拥有了一些特殊的能力!例如,有的战士拥有超强的生命力,有的拥有极快的反射神经,有的拥有惊人的速度……总之!能被选中的人类都获得了非同于常人的能力!他们战无不胜,是人类中的精英和骄傲!直到……
  • 桫椤之海

    桫椤之海

    她被人追杀,跌入青岩绝壁被他救下。他说受了我这一针,之后无论多难,你都要活下去。她当他医者仁心,却发现万花谷只有他不行医。春抚柳絮夏沐雨,一剑惊秋斩四季。她声名狼藉,百口莫辩,被她师父的一把剑把她推上风口浪尖。她忍辱负重千里奔袭,只想找她师父问一个答案。她将剑归还,却发现一个更大的阴谋……他太素九针,医不了她弑师之痛。她铁石心肠,亦化不开他情深似海。
  • 巫雪之恋:倾城天女

    巫雪之恋:倾城天女

    她曾是神界高高在上的女娲之女曦尧公主,容颜绝色,十四岁时飞升上神,连跨两阶,用十四年达到了众神百年都做不到的事,还是女娲娘娘伏羲尊神最疼爱的女儿,集所有光辉于一身,传闻却说她冰冷淡漠,杀人如麻,不近人情,因为,她不是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她四岁亲眼看着自己的父君为一个女人杀了母妃……那以后,她便再不相信感情他,风华绝代,一心为国,却被庶弟下毒陷害,本打算将错就错暗中拔除庶弟的势力;他,妖娆妩媚,手段阴狠果断,从不相信爱情;他,文雅有才,内心冷漠,他们却遇上了冰冷高雅的她,他们越发离不开她,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如何抉择?
  • 回到千年前只为遇见你

    回到千年前只为遇见你

    穿越到千年以前的时空,遇见了他们,究竟是我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是我的幸运。他,冷酷寒王,从来没有正常人的情绪。却因为我变成会哭会笑的正常人一样。对我处处留情。第一次见面,他冷冷的杀了一个要杀我的人,我害怕的问他为什么,他冷冷的说:“不杀了他,他就会杀了你。”进宫前,他温柔的说:“不怕,万事有我,”他,玉如风,外姓王的幼子,有名的花花公子,为了救我却差点失去性命,第一次见面,他打扮得风情万种的说:“风月场所就是男人寻欢作乐的天堂。”我理解过来骂他:“骚包。”在酒楼他说:“蝶舞,为你,什么都甘心情愿。哪怕是死。”说得无比认真。为我受重伤时他说:“蝶舞,我真的爱你。”
  • 六妙术法

    六妙术法

    “六”既是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六法,“妙”是涅槃的果证,“门”为通往的径,以此六法可通往涅槃。凶宅无人时的惊恐,恶鬼无情的杀戮,妖精迷死人不偿命的妖娆。
  • 隐婚蜜爱:老公回家请敲门

    隐婚蜜爱:老公回家请敲门

    御子湖畔偶相逢,惊飞野鸟无数……外加结婚证一本砸在她头上。本以为自己不过是某男的挡箭牌,结果某男宠起人来,连他自己都惊讶!“老公,人家喜欢这个牌子的包包,但人家不喜欢这个颜色!”某男直接拿起手机:“将X公司买下来,把X款式的颜色换成少夫人喜欢的,马上生产。”某女大喜过望,继续眨着星星眼,轻喃道:“老公,人家很喜欢白天的你,却不喜欢晚上的你,介个怎么破?”某男了然的挑挑俊眉,附在她耳畔认真的回答:“如果老婆想黑白颠倒,我倒是不介意,而且会更加卖力的!”某女气结,将包包摔到他怀里,下达最后一个命令:“恭翊景,今天晚上不许回家!”某男瞬间如临大敌,因为他,没有自己家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