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700000019

第19章 义仓·乡村自治·税收起源

这几年,我对税收起源的问题特别有兴趣。虽然学者们早已斩钉截铁地说,税收是同国家这个政权机构一起产生的,没有国家也就没有税收,反之亦同,但我总觉得这个结论欠缺点什么:因为它一没有告诉我税收在胚胎时期是什么模样,促成它发育的内因与外部环境有哪些?二没有告诉我税收的起源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切莫以为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我以为它关系到人们对待税收的态度:倘若是偶然,由于税收是对人们私有财产的强制剥夺,一般的百姓,出于自利的本性,没有大觉悟是难以自觉认同它的;更有一些哲人,出于对百姓立场的顺应和对现实的不满,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理想国,去鼓动百姓抗税、革命以建立一个“无税国”或“乌托邦”的,例如陶渊明(他在其《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场景),再如莫尔(他在一本题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同样构想了一个没有税赋和不平等的理想国图景)。但倘若税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人们也包括那些“为民前驱”的哲人,他们就不必再试图做无用功以建立一个“无税国”,而应将精力集中于在既定国家的结构内如何改革、完善分配关系,以顺应税收的性质,实现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增进全民公共福利的根本目的。

也许是我读书太少,仅就目前我的视野范围,我尚未发现有专门研究税收起源也就是在国家产生之前税收的雏形或原始形态的文献。

怎么办?一是在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的研究文献中去发现蛛丝马迹,二是在一些自治社区的公共事务、公共设施的筹资方式中去找,或可收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用,为我们认识税收起源的或然性抑或必然性提供参照。

前者,革命导师恩格斯为后学提供了榜样,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正是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著作《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写就的。笔者通过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写了一篇《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寻找税收的起源》的读书笔记,认为人类作为社会性的高级动物,税收产生有其必然性。税收的雏形是劳动力的差异超出平均的部分,而其胚胎则坐落在“博爱”与“平等”的胎床上,其形式是劳力和实物,使用方向是公共事物;导致其变化的则是由社会分工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与家庭的产生及私有制的形成。当然,这一结论是在史料基础上进行的抽象与逻辑推理。

然而,这仅仅是孤证,要坐实它,还必须有更多的实证。从古代甚或当代一些自治社区的公共事务筹资及运作方式中去寻找参照物,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捷径。

义仓,就是这样一个标本。

去冬,我到渭南市大荔县公干,顺便参观了丰图义仓。震撼、感慨之余大大触发了我的灵感,回来后通过网上网下搜寻文献,竟有不少收获。

丰图义仓位于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的朝邑镇。坐落在黄河西岸的一座高岗上,三面邻崖,与山西隔黄河相望。远观似一座城池,有城壕和砖砌周垣,还有拱形城门;近前却原来城中又有城。进入头道门,内城乃长方形仓城,坐北向南,中有天井。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高约8米,内有窑洞形仓廒58洞,可储粮3万多市石。若不特别说明,外人一定会以为这是古代哪个县城或军阀的府邸。几年前,我曾游览湘西凤凰县境内黄丝桥的一座县城,其城也是四方形,周长600多米,城高5.6米,论形制,只比丰图义仓稍大一点,论气势却比丰图义仓略逊一筹。

丰图义仓建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史载,光绪三年(1877),陕西关中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朝邑尤甚。为抵御天灾,以丰补歉,时任户部尚书(财政部长)的朝邑人阎敬铭与当地士绅联名,向陕西巡抚冯誉骥建议修建义仓,获得批准,于1882年动工,三年后竣工,共耗白银3万余两。

朝邑本是关中东府名县,东邻黄河,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共和国建立后,1958年因兴建三门峡水库,上游实施移民工程,朝邑被撤县合并到大荔县。年深日久,史料湮灭,从现存文献看,丰图义仓应是官助民办的性质,即建仓费用来自官府资助,但粮食筹储、分配则由民间自行管理。当地传说:当年慈禧下旨让阎敬铭在朝内修建一座粮仓,以备大内粮荒之急,阎奉旨行事。粮仓建成后奏报慈禧,慈禧大喜,欲御驾视察,并示赏赐。阎忙回禀,此仓远在陕西朝邑,慈禧大怒,欲治其欺君之罪。阎急忙辩解,老朽愚钝,误将“朝内”听成“朝邑”;后又奏明丰图义仓的战略位置、赈灾意义、百姓称颂等。慈禧转念一想,阎虽有私心,但也是为国为民,忠心耿耿,欣然赐封“天下第一仓”。

虽为传说,但从中多少可以印证丰图义仓的性质,即建仓所费3万多银两,来自官府资助;与其并重一时、位于江南苏州的丰备义仓,据考(王卫平、黄鸿山,2005)也是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和继任者林则徐资助建造的。

其实,义仓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年,汉宣帝采纳大臣耿寿昌建议,首先设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粮仓,以调节粮价,备灾赈恤。到北齐政府开始征收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方才形成义仓之先河。义仓真正出现,是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建议,每年秋天向民户征粮,贫富差等,以备凶年,名曰义仓。义仓起初是由政府倡导,由民间自行筹办,自行管理的,也称社仓。由于其对于备荒赈灾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所以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基本继承了这一制度,但管理形式则向两极演变。一极由原先的政府倡导,民间自愿互助的粮食储备,演变成为政府强制,规定统一税率、统一调度的税收;另一极则演变为纯粹的民间互助以为备荒赈灾的形式。有清一代,粮仓沿用前朝旧制。康熙皇帝说:“食为民天,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晓谕小民,务令多积米粮。”康熙十八年(1679),他题准“地方官劝谕官绅士民捐输米谷,乡村立社仓,市镇立义仓,照例议叙。”是为清代明文下令修建义仓的开始。清代主要设有常平仓、社仓和义仓。常平仓为官办,社仓为地方办,义仓属民间自筹自建。

丰图义仓和丰备义仓的建造有幸得到了官府资助,但大多数地方的义仓则没有这样幸运,广东梅州地区的客家义仓就是其中一个显例。当时客家人为解决春荒问题,由各村父老共商善策,决定由各村百姓的“祖尝”(家族公田)捐助一部分稻谷,较富裕的人家也捐助一部分作为基底,在每个乡选择一个地方建立仓库,将捐助的粮食集中在仓库。再由各村选出代表组成专门的理事会,制订一套“收、管、放”的制度,负责保管及春荒时发放稻谷。因为捐助稻谷是一种义举,便命名为“义仓”。官府对义仓也很支持,对义仓予以“劝蠲”,即对义仓储粮减免赋税。而义仓每年荒期发给灾民的粮食,利息为百分之二十,这些收入除给办事人员少量合理报酬外,全部用于扩大库存。据史料记载,当时平远县仁居乡的义仓储粮就有450多石(国家贮粮才4000多石)。这400多石谷,每年春荒放给众多困难农民,确实起到了恤贫救荒的作用,广大农民无不感慨万千。据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义仓仍在该地区延续了好几年,直到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以后,义仓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撇开某些义仓官府资助的原初因素不谈,单就其最初的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而论,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比较典型的乡村自治的图景。

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集中在国防与公共安全两方面,这从古代社会的官民比例一个侧面(西汉1:7945,唐1:2927,明1:2299,清1:911,当代1:28)即可以看出,前述袖珍县城亦证明了一县的官府衙门所有人员连同家眷在内,即使将县城住满也不过百余户而已。之所以这个样子,原因显而易见,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能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形下,古代社会的县以下村镇就基本是以家族、乡绅为主体的乡村自治。学术研究也在在证明,古代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乡村自治的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以道德为教化,辅之以皇权的“法律”为威慑的三维构成。百姓除过向国家纳税以及刑事和难解的民事纠纷由官府裁判以外,一般乡邻关系、共同事务都由宗族或有名望的乡绅主持制定乡约或宗族会议解决。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陕西蓝田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其内容包括四大项:1.德业相劝;2.过失相规;3.礼俗相交;4.患难相恤。其中患难相恤的项目包括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和贫乏七项,约中人据事情缓急,由本人、近者及知情者告主事或同约,给予救助。在乡约制度下,通过教化,发挥人的爱心,为弱者提供社会保障。故学者推崇“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肖功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义仓制度就是在乡村自治的背景下,由民间创举,再经政府肯定,由士绅推动操持的一项民间社会保障制度。这方面,南宋大儒朱熹功不可没。1169年,朱熹任职建宁府(今福建省)时,为救助饥荒,将府里常平米600石作为资本,贷给农民,夏间出借,冬天偿还,并纳息米每石二斗。年成不好,酌量减息。14年后,大见成效,不仅还清了贷本常平米,还积储3100石。朱熹将此命名为“社仓”,订立“社仓事目”呈请孝宗皇帝批准“行下诸路州军”。此后,社仓成了农村储粮备荒以实物形式施行的乡村自治社会救济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以故民间都将朱熹作为社仓和义仓的始祖供奉,无怪乎丰图义仓的仓城正面就建有朱子祠,不知道这段史实,一般人还真不理解所为何来。

社仓取法于义仓,“里社有仓,实隋唐遗法。”社仓是官督民办,义仓始为民办,以后官府接手督办,甚至在一段时期成为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税收,以后又因为官办的流弊,演变为官督民办,或官助民办(丰图、丰备即是),而在一些地区则又恢复到了其本初性质,即民间自助,例如客家义仓。

这里不论社仓、义仓乃至常平仓的演变,只就义仓本初的性质探讨,它应是乡村自治的一种具体互助形式,其筹建是为了互助、济贫,因而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粮食来源可以是“祖尝”,也可以是各家各户量能储存,其中大户多出,小户少出,贫户不出。主要用于乡村范围内的救灾、恤贫,管理方式一般是公推士绅宗族长辈订立章程,可无偿救济,但更多的是放赈,以保证义仓的可持续,管理费用由利息支付。

我认为,义仓实际是乡村自治范围内的“税收”,它虽不是以国家公权力为依托,但在乡村范围内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可以说是一种准税收(或税收雏形),即在国家不提供公共济贫服务的情况下,由民间自行筹资提供相应服务。这证明,即便在乡村自治的范围内,只要存在公共事务,就必然存在类似税收的集资。因此可以说,税收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规律。它是公共事务的产物,具体说是民众基于平等、互助、爱心等大智慧的产物。至于税收后来出现的异化问题,那不是税收的错,就像用镰刀收割的小麦没有被公平分配不能怨镰刀一样,其实是制度不完善缺乏制约的错。民众对税收不满意,应从哪些方面着力,这里就无需再谈了。

参考文献

牛铭实:《中国民间的自治与扶贫》,e京网

丰厚:《义仓税》《税收与社会》2007年第8期

曾善仁:《客家义仓》,广东梅州市政府网

同类推荐
  •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交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
  •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本书《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可分为人类工业文明的演进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面镜子、关于工业化与我国传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等章节。
  • 三维信用论

    三维信用论

    信用问题多面且复杂,存在很多认知的盲区。三维信用论是吴氏信用理论的核心。吴氏信用理论把道德精神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层面的信用紧密结合,创新定义了信用、剖析与量化了信用、探索分析了信用与经济增长及社会管理的关系,初步搭建了独树一帜、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信用理论体系。其框架包括信用资本论、三维信用构成论、信用资本定价论、信用规模与结构及效率论、经济信用化论、信用供求论信用产业链理论、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政府信用监管论、三大征信中心论与多维信用评级论。
  • 张掖经济史略

    张掖经济史略

    本书共16万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概述了从远古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张掖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中篇重点叙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9月张掖解放这段发展史;下篇从1949年9月至今,系统回顾了六十年来张掖经济发展的成就。
  •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这本书就是为年轻人,也包括企业家和金融家们讲述金融历史和观念的。”我想,这是作者的明志之句,需要呼应一下的。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据作者之见,“缘于我们有太多的金融观念似是而非。而建立在这些糊涂观念基础上的思维模块混沌不清,但常常潜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金融思想”。这是说,深藏在人们观念里的“想法”可不是无关宏旨。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思想。思想受了影响又怎么样?那就表现为行为,因为人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断的选择,其中思想的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常常是实际行为的第一步。
热门推荐
  •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0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本书通过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人生哲理,以及从面试开始教你怎样运用口才、为人处世、人脉的运用、在职场中的运筹帷幄,启发读者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 大学四年我在嘉大

    大学四年我在嘉大

    这个盛行读书的时代,普通的大学有很多,普通的大学生有更多。每个人都只有一种人生,都只活在各自的思想里。平不平凡在于你自己如何去对待你能拥有的,实在的抑或精神上的。这部小说,或者称不上是小说,有百分之七十是真实的,一个普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如何走出不普通的路。没有异能豪门,没有黑道校花,没有高手天才,只有真实的生活。看老天如何让清稚无知、无技无神的大学菜鸟在嘉大4年时间内踉踉跄跄跌跌碰碰成为内心强大的职业好手。。。。。。要想不被大学上,只能上大学
  • 我的娱乐时代

    我的娱乐时代

    意外重生于娱乐业蓬勃发展的异时空,以一名八流网红的身份,步步为赢……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更是我的娱乐时代!
  • 时空诸世界

    时空诸世界

    中国的神话传说有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的主人公演义着一个三界中跳来跳去的故事;一个时空的变幻的精彩历程。
  • 谜失世界

    谜失世界

    一本灵异小说?不是!一本科幻小说,也错了,这不过是一个95年入伍小兵故事,神秘的地底世界,莫名其妙的砸佛人,还有那传说中的‘神龙飞天’……此刻我记忆在迅速消失,所以决定记下来,能有多少是多少吧……这里有个q群458968745,我等着你!
  • 那些和我一起过的你们

    那些和我一起过的你们

    每一个校园都沉积着无数的欢声笑语和感动,或许存在,或许离开,校园时光无疑成了我们最不愿意忘怀,我们在生存的道路上奔跑时,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独一无二的美好,看一看当初的那些朋友、伙伴,是不是还一样能够勾起你的感动,还会不会因为不顺心可以肆无忌惮的爆发,却不用承担太大的后果。过去,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但是我们可以借此缅怀,向过去的自己说声“你好”
  • 神奇宝贝之精灵攻略者

    神奇宝贝之精灵攻略者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的外面,还存在着其他和我们互相平行的世界,这些世界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可惜我们平时是无法穿越到其他的世界里的。除非我们找到每一个世界的入口,通过入口进入其他的世界。也许你无意间打开一个门,你就穿越了。也许你摔了一跤,你也有可能穿越。主角就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
  • 恋的味道之比翼双飞

    恋的味道之比翼双飞

    她曾经都发生过什么?她带着神秘的身份转学生。他霸道,温柔唯独只对她好……
  • 《似梦红颜》

    《似梦红颜》

    一个乱世,造就一段传奇。往往意想不到的事,却能意外发生。似梦非梦,红颜绝殇!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