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30

第30章 幽斋古石

对年逾古稀的文徵明而言,儿子是他生命和艺术的延续,平日呵护之外,在艺术传授上,也不遗余力,冀能青出于蓝。儿子的潦倒场屋,使他不时发出无奈的叹息,像他、许多好友和门生弟子那样,功名得失,只好委之于“命”。文徵明原有三子,不幸折去季子文台,为此,他曾致书王守,表现他那刻骨铭心一般的苦痛;唯由于文献资料所限,人们对文台所知甚少。

弟子,则纯是他艺术生命的延续和发扬,在与他们的杖履偕游中,不仅受他们的扶持,感情得到寄托,无论他们的思想谈吐和各异的艺术风格,都可以使他得到一种教学相长的喜悦。例如陈淳、朱朗、周天球等。莫不谊介师友之间,不为严肃、刻板的师生礼节所束缚。对于性情高洁,和他一样能急流勇退的王穀祥,则言笑游憩,就更加不拘形迹。

大约嘉靖二十年春夏之交,文徵明在一个偶然机会中,购得南宋钱塘画家夏森的画册,共二十六幅。世人多知与马远并称“马夏”的夏珪(禹玉)山水,笔法苍老,墨沈淋漓,境界高深,但很少见到夏珪之子夏森的作品。有人说夏森笔法墨法,与乃父相去甚远;可是从文徵明所购夏森山水册以观,其墨色、意象、苍润之感,实不下于夏珪的遗迹。文徵明的真赏秘藏,一向不轻示于人,以免因身外之物,招灾贾祸。却例外地,把珍爱不已的夏森册借予王穀祥,使能尽情地玩赏。王穀祥朝夕披览,爱不忍释,于六月下旬,竟整册临摹一过,借消长夏,亦无负于乃师之垂爱。

不久,同门好友周天球(幼海)过访,见到临作,甚为欣赏,王穀祥也即赠之以去。哪知十余年后,周天球将临作二十六幅装裱成册,持请王穀祥题跋之际,文徵明所藏夏森原册,却已为时宰(按,可能为严嵩)所夺;吴中仅余王氏临册,堪谓优孟衣冠,使王穀祥叹息不已(注一)。

大约在王穀祥将所临夏森画册,赠送周天球前后,文徵明和王穀祥师生二人,相偕泛舟石湖。前一年八月既望,他们也曾泛舟于此,水波荡漾,群山环峙。想到苏东坡赤壁之游,文徵明画兴勃发,乃搦管为爱徒作《赤壁图》。时隔将及一年,旧地重游,王穀祥从行箧中,取出《赤壁图》共相玩赏。文徵明乃凭着记忆,补书《赤壁赋》(一说,书赤壁赋于嘉靖二十一年)于后:

“……舟小搖荡,且老眼眵昏,殊不成字,良可笑也。”(注二)文徵明满怀感慨地跋于卷尾。

另一位为文徵明所钟爱的晚年弟子,是籍隶吴县的居节(士贞、商谷)。居节家贫年少,从这一年起,就学于文嘉。居节不但聪明,且在书画方面,都已有了相当的基础。一见到太老师得暇,便趋前请教书画。有时文徵明也毫无吝啬地把精心之作,送给居节。久而久之,他索性把这贫苦而勤奋的少年,从次子书斋带领过来,收为自己的入室弟子;一时也传为艺坛佳话。

文徵明七十四岁那年,为居节所作《湖山新霁图》,可以看出他对晚年幼徒的宠爱。

时近深秋,居节以佳纸一幅,恳请文徵明作山水小景。正在构思时,适巧有人以赵孟頫的《水村图》相示,秀润的笔墨,淡雅幽深的境界,立刻引发出文徵明的灵感。但,由于连日宾客纷扰,只能在应酬之余,时作时辍,半个多月后,始渐完成。文氏对于古画,一向只求深入地体会画意,很少一笔笔地临摹,对于《水村图》也不例外;看来墨色苍古清润,极能把握赵孟頫的位置,却又不求形似。此外,细加品味,也隐隐含蕴着黄公望的气韵,冶多位古人的风格于一炉,再加以自己的胸臆,是文徵明令人激赏不已的高明处。他在跋中谦冲地表示:

“……老年迟钝,聊用遣兴耳;若以为不工,则非老人之所计也。系之诗曰:‘老人长日不能闲,时寄幽情楮墨间,岂是胸中有丘壑,聊从笔底见江山。’……”(注三)

文徵明写得虽然谦虚,但,面对来访的弟子陆治(包山、叔平)和周天球,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说:

“是纸可敌赵文敏。”(同注三)

周天球从太仓前来停云馆就学时,仅十六岁少年,转眼间,年已而立。连袂来访的包山陆治,则已年近知命。这位自青年时代便游于祝枝山和文氏之门的陆治,像文徵明两个儿子一样,多才多艺,满腹诗书,却久困场屋,不得一第,索性连廪生都想辞去,以免空耗公粮。倒是督学赏识他的才行,令为贡生。从此遂衣处士服,离开西洞庭,像杨循吉一样,隐居支硎山上。陆氏少年习武,好为游侠,他的深隐,在人们心目中,反而蒙上一抹神秘的色彩。

陆治在写生,和徐、黄体花卉方面的成就,接近陈淳;其山水则以两宋的李成、郭熙、马远、夏珪为宗,不像陈淳那样写生姚山云烟,遥承二米和高尚书的衣钵。

那一次相偕造访停云馆,纵观徵明师的得意新作,使他们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三十余年后,周天球犹对小师弟居节的机遇,羡慕不已,对老师《湖山新霁图》的成就,称赏备至:

“……每窥先生暇,辄以书画请,先先辄应之。故士贞所得良富;然其中之绝佳者,惟此湖山新霁图耳……球尝见文敏水村图;固精绝,恐不逮此之遒劲也。……”(同注三)

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文徵明妻子吴夫人逝世,享年七十有三。

吴夫人和徵明同庚,苏州昆山县人,为已故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吴愈的三女。结婚那年,他二十三岁,奉父命,正从学于吴江县隐士史明古。

史明古在批示他所作《重庆堂记》和《水月观记》二文的信中,附赠贺礼:

“……以原藁奉上。佳期在迩,云鹤绫裙段一事附去,聊佐盈门利市之末。……”(注四)这信,他仍珍重收藏。

文徵明既不事生产,又不耐尘俗,婚后五十年间,所有家务,悉委之于吴夫人。无论丧事、婚嫁、筑屋、置产,丝毫不让文徵明操心,使其专意于文学和艺业。

犹忆到达北京之初,食住不便,生活费用无着。仆夫病倒,愈发使他起居乏人照料。加以政局混乱,满心焦虑……如非吴夫人及时北上,重新稳住他生活的脚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吴夫人辞世之初,文徵明心中一片茫然,尤其友人吊唁,或致奠仪,回函答谢时,戚然的心境,随笔墨而俱现:

“……使至辱书,知贤令人遽尔违世,良用惊悼。区区比日,亦抱此戚,情悰愦愦,不能为怀。矧君伉俪之重,悲怛何如!秋深气候未调,惟尊生自广。……”(注五)

文徵明和这位友人,真可谓“同病相怜”,他只能强抑制住内心的悲痛,安慰友人。旧日所求的画卷和画扇,也一并如约付予来人带回。

另一札,则是回复类似画商的信,其人不但吊唁、致赙,且遗以重金,求作卷轴扇面,无计其数。这笔原可济一时之贫的润例,此刻于他,似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无论精神和情绪,他都无法荷此重负。他在信中写:

“昨承惠吊亡妻,兼赐厚赙,区区偶出,不获拜辱。方愧念间,再领诲函,重以仪币。情意稠叠,推与过情,潦倒末杀,何以堪此,只自惭悚耳。所委卷轴扇头大多,七十老人,加之病冗,实不能猝办。谨留一卷二扇,稍需数日课上,余且奉还,更伺他日,得为干当;佳币并就纳还。……”(同注五)

像这样,连楮素及预付笔润一并璧还,也正是他洁身自持,分外之财一介不取的个性表现。

除声色犬马不为文徵明所近外,许多爱好和习惯,他与其高徒陈淳,倒极为相像。

归隐后的文徵明,由于停云馆缺乏叠石莳花植木的空间,只好把所好寄托于王献臣的拙政园中。陈淳则以禽鸟花木亭台来点缀陈湖上的农舍;他有时称之为“五湖田舍”,有时称作“姚山田舍”。文徵明不但爱惜朋友远道送来的温兰,到洞庭西山时,对徐缙厅房内外的奇花异卉,流连玩赏之外,更当筵挥毫,为花写容。陈淳一遇奇花,也便如痴如醉,爱不忍离。

例如嘉靖二十年秋天,他到胥口一带访友。佳友、美酒、名花,使他流连忘返。尤其那株盛开的茉莉,清芳四溢,姿态优美。友人知道他的癖好,当陈淳解缆欲返时,赫然发现那盆茉莉已在船上。惊喜中,对主人相知和体贴,生出无限的感激。回到田庄后,迫不及待地秉烛对花。在篱落的衬映下,愈发显得明洁可爱。陈淳呼酒挥毫,写出花的神韵,用以报答友人的深情厚意(注六)。

文徵明尽管爱花,并以“玉兰”为堂名,却不致像其高足那样,连梦中都见到花神。某年,十月廿四夜,陈淳梦见一位仙裾飘飘,姿容美丽的佳人,坐于他书房的东舍。当他走近的时候,美人起身向他拜了四拜,且拜且说:

“余别你门,穿江蹈海。”言下哽咽,仿佛不忍作别。陈淳醒来后,推测梦中人的语意,可能是他自幼爱画的水仙,托梦告别,乃就枕上赋梦水仙七绝一首,以为纪念:

“曾将觞酌对君倾,小圃年来欠合并,最是主人情不极,梦中依约睹轻盈。”——《梦水仙》(注七)

文、陈师生,都善于米氏云山,似乎也都感染了米元章嗜石之癖。

陈淳读书作画的西斋,庭院清静整洁,向少尘氛。偶尔一二只禽鸟,飞鸣而至,仿佛在探慰孤独中的主人。轩前供古石一块,石虽不大,但雄奇多姿。当其淋沐在风雨中时,一种特异的光泽,四面流布;“古石轩”之名,因此而来。陈淳时常轩中独坐,面对着这亘古无言的知友,诗思画意,不知不觉浮现于胸臆。

阅历过“西苑”仙境和无数名园叠石的文徵明,每次莅临之际,也对西斋古石,情有独钟:

“玲珑苍壁太湖姿,浪蚀沙淘四面奇;百穴晴牕通玉女,一拳小石梦仇池。乍逢合下南宫拜,欲咏还输白傅词;使拟高斋题列岫,朝来秀色满檐帷。”《道复西斋古石》(注八)

也许,师生二人性格上的狷介,就很像那块幽斋里的古石似的,在风雨中,别具情韵,陈淳在诗里写:

“晨兴颇闲适,独坐看古石;最怜风雨深,四面流光泽。……”——《古石轩独坐》(注九)

陈淳在嘉靖二十二年八月四日所作《昆山图轴》上题:

“久不入城府,缘有山水之癖。今日偶过龙泉山房,坐玩水石,种种可爱。中有昆山壁景尤奇,主人见余酷嗜,因割赠余;余愧夺人所好,故写此纸答之……”(注十)

这又是陈淳爱石成癖的明证。盆中石壁,苍苔密布,辍以花草卵石,在白阳山人陈淳的笔墨下,别有一种劲挺的气势,堪为其晚岁的力作。

如果比较一下陈淳在文徵明书画后面所作的跋语,也可看出随年齿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差异:

“秋日辨之携此卷索余画,既展卷,见吾文师戏墨,不敢援笔,敬书数语归之,丁卯陈淳谨识。”(注十一)正德二年,陈淳书于文徵明《温兰图卷》后面的跋语,对师门尊长之作,表现得恭敬而拘谨。

嘉靖八年二月六日,在文徵明《落花诗图合璧》(注十二)卷后,亦仅书年月及:“白阳山人陈淳观”数字而已。

至嘉靖十年左右,陈淳题文徵明早年山水画时,语气态度,就大有改变:

“余幼入太史门墙,才德倾动海外,书画冠绝古今,日无虚刻,笔无草率。

此卷精妙入神,生平得意作也。珍之,珍之。门下士陈道复。”(注十三)

“嘉靖壬辰春日,石门王子,自海虞访余于湖上,盘桓信宿,别去数年。戊戌之秋,复来过湖上,持吾师衡山先生所图七星桧见示。曰:‘此昔年访君,别后见衡翁,丐得此卷,茲持来欲求赏鉴数语。’余谛观之,不能释手。盖吾师得意作也。其笔法得松雪公三昧,故染勒秀润,若出一手。

当不易畀人,今君乃不烦请谒,遽尔得之;非高标儒雅,有以惬其神情,莫能与也。石门子,其十袭宝藏之,道复谨志。(注十四)

戊戌为嘉靖十六年。回忆陈淳父亲殁后,文徵明不忍见这位世交子弟,入室高足征逐声色,一度当筵拂袖而去。此后,陈淳即于书画路途上,力求脱胎换骨,摆脱文氏的影响。文徵明则对人表示:“我,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从前述文徵明早期山水、七星桧卷后两跋观之,使人不禁联想到,师生间中年的一点心结,早已冰释。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淳对乃师看似拘谨的性格和书画——实则含蓄醇和,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而面对作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氏家财,从陈淳父亲逝世后,就已经开始败落,而以陈淳北游太学期间为甚。由于所托非人,家中有童仆偷盗,外面府县吏繇勾结侵凌,田亩一天比一天减少,而官府租稅却并未消除,是家道衰败的主因。陈淳卒业太学南旋之后,只知和名人雅士,文酒欢聚,不事生产。倒是嘉靖初年,知府胡缵宗等,想为他查稽家业,但是,已经无法补救了。

陈淳平日不卖书画,即使流散出去的书画,也不为一般人所重。巡抚都御史陈益盛,知道他精于书法,特别开馆,礼聘陈淳书五经周礼,镂板置之学府,使陈淳一时声名大振。但,依旧无补于家庭生计。

一年,冬至大雪纷飞,满头白发的陈淳,对酒自酌,妻、子饥寒之色,使他心中暗自惭愧,乃吟五古一首:

“……遐思不可举,对酒还自倾。白发满头颠,百事浑无成。家贪愧妻奴,身贱惭虚名。沦落非所耽,聊尔殉闲情。”——《至后值雪作》(注十五)

嘉靖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夫人张氏,在贫病中远离尘嚣,使陈淳进一步陷于孤寂。

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形容陈淳父亲陈钥遗留的家产,似乎也很恰当。陈淳晚岁,虽然生活日益贫困,唯园产尚有数处。如葑门内,以善书闻名的长子陈枚所居的“城南草堂”。坐落陈湖之上的“五湖田舍”,依旧是他主要的啸歌所在;二子陈树,是否承欢庄中,则不得而知。长孙陈燦,读于塘南吴淞曲的别业;陈淳偶尔扁舟载客,探看长孙,也在嫩竹新荷间,巡视他那没落中的王国。次子陈栝,不仅善写花鸟,他那饮酒放诞的生活习惯,也很像乃父,颇具林下风范。陈淳晚年,陈栝隐于陈氏另一庄园所在的白阳山;山近苏州城西三十余里的灵岩。他能定下心来读《礼》,倒使陈淳颇感欣慰。

陈淳暮岁,当声色之嗜,携妓之癖,像他笔下折枝花卉、米氏云山一般,设色愈来愈淡,墨沈愈来愈多时,他对居处的选择,也随之有所变化。

“城市非吾性,无端住浃旬;交游仍不绝,诗酒复相亲。问齿已垂老,谋生怪益贫,不如速去楫,眠食任天真。”——《城居怀田舍》(注十六)

城居不能适情任性,不若田舍、浩歌亭之自由自在。但,回到田舍之后,遥望西山,在云端隐隐现现,他却又深觉湖居不如山居那么幽深僻静:

“我生寄迹陈湖上,湖水天光相荡漾,朝涵海日暮山月,披揽神情亦夷旷。有时举首见西山,万叠烟云指顾间,对酒令人几惆怅,此身未得常跻攀。……”——《赠山中人》(注十七)

不过,赋这首七古的时候,他已如愿移居山中,和次子陈栝,同栖白阳山的庄园。时为嘉靖二十年冬至二十三年之间,甚至于已迈入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个“四季”。

同类推荐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热门推荐
  • 邪帝心尖宠

    邪帝心尖宠

    听说夜家长女无德无能奇丑无比还是个修炼废材,听说夜家长女被赐婚当朝璟王,听说璟王废物一个还是个短命鬼,听说璟王是妖孽转世……世人哪知,废材不废,丑女不丑,废王不废,当夜家长女和璟王同流合污时闪瞎天下众人的合金狗眼。“娘子,为夫来暖床了。”某男衣衫不整的抛媚眼“不要勾引良家妇女。”“矮油,勾引的就是你嘛。”某男娇羞无效“……”
  • 爱情千重门

    爱情千重门

    故事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而小故事之间通过一本叫做爱情千重门的书所联系在一起,又变成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包含。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篇文章,而故事的主线是两位主人公,但是其实主人公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小故事独立成为一个故事。
  • 南海沉船之谜

    南海沉船之谜

    吴芳芳编著的《南海沉船之谜》共收录悬疑故事三十多篇,分为《谁盗了我的梦》《鬼塘之谜》《变异的木雕餐具》和《价值千万野人奶》四大专辑。 《南海沉船之谜》所选悬疑故事情节离奇而不诡异,过程紧张刺激而不恐怖、血腥。能给读者带来新奇、畅快的感觉。 生活就是由一串串故事构成的珍珠项链,在作者用心精心编织的这串故事项链中,你将被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你将会品到父母的爱子之心,还会看到青春飞扬的生活场景。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理想,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明辨是非,依法断案的中华美德,作品悬念丛生,情节跌宕,通俗易懂,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组织专门力量对我省几个独有民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那时的调查研究侧重于民族族源、民族历史,而近两年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对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而言,更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除历史与现实中诸多因素影响之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韩娱之怦然星动

    韩娱之怦然星动

    本人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好,请谅解!“我不要分手!也不许分手!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离开我!”“对不起......”对不起......伯贤............
  •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第一次见苏墨的时候,我直接把他当成是服务业;结账前,他笑着说道,“不用了,一回生二回熟,这次算试做!”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宁宇的股东大会上,他作为新上任的营销总监被介绍进来;我看着他衣冠楚楚的样子,好奇地问道,“这么辛苦?白天卖产品,晚上有兼职,忙的过来吗?”苏墨指了指不远处的角落里,抱着啃在一起的凌炜浩和安怡然,反问道,“林依依,你不也是白天忙着当容忍丈夫出轨两年的贤妻,晚上四处发泄吗?还真是平日昼颜妻啊!”是啊,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讽刺苏墨呢?如果不是为了报复凌炜浩和安怡然围城之外所谓的真爱,我又怎么会遇上苏墨?
  • 你非我倾城怎知我情深

    你非我倾城怎知我情深

    他回到母校参加校庆,在忙里偷闲的时间,惊鸿一瞥,误了终生。她本是高智商的天才,却甘愿活在别人的照耀下,尽尽只是一个普通温暖的笑,却让她再次回到光辉。————————————————他一直游戏人间,却没人知道他一直在寻找儿时的那缕阳光。她名牌大学毕业,却甘愿成为一名令人厌恶的狗仔,只因可以经常看见他。————————————————你非我倾城,怎知我情深。
  • 八识规矩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读点心理学,你会变得更睿智,你的心胸会更宽阔,你的生命会更完美。幸福旅程的第一站,你是否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梦想上路吧。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内心的坚定。披上信念铠甲,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风吹过,雨打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即便是身陷谷底,也要抓住蛛丝信念。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打败你。
  •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的那些琐事,快乐并痛苦着。所谓的好朋友,就是默默在一旁陪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有事没事损损你的人……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和平凡人家的男孩女孩也只不过是一指之差……楚清明,一个冷而开朗的孩子,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法忘记的青春,被青春那些琐事纠缠一生……谁说青春只有快乐?谁说青春只有疼痛?谁说青春只可以谈恋爱?楚清明一脸认真的对着天空大喊:“我要逆天改命!我要不一样的青春!我不要帅哥,我只要忠诚的人!”苏悠翻了个白眼“天都亮了你居然还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