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子拼搏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有了机会,你就得去拼一拼、搏一搏,否则多半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
20岁时,摩洛放弃在广告公司内很有发展的工作,决心自己创业,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为此,摩洛放弃收入稳定、前途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
摩洛的创意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为自己的创意奔波于各大百货公司与CBS公司间。
在当时,由于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人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情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宣传费来。所以,一般人都觉得摩洛一定会失败。
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他做得相当出色:一方面,他的创意大受欢迎,与许多家百货公司签订了合约;另一方面,他向CBS公司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10个星期,摩洛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广告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他没有任何收入。
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宣告流产,摩洛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找摩洛,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支付给他3倍于以往的薪水。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
在CBS公司工作几年之后,摩洛重新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他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
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大成功。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摩洛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的,他是在看准后才堆上自己的“赌注”的。
最初两年,摩洛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节目中帮忙,没想到该节目大受欢迎,成为最受欢迎的综合节目之一,这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是非常少见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摩洛还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摩洛成功了,他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启示:人的一生就是拼搏的一生,拼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只有勇敢地到生活的大海中去拼搏,才有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不断进取
在我们的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它就会召唤我们向着更高的境界继续努力。
有人向美国薪水最高的职业经理询问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还没有成功呢!没有人会真正成功,前面还有更高的目标。”
是的,每个目标前面都有更高远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些高远的目标,才使得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向目标不断前进的力量与信心,从而推动着我们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所以,在人生路上,我们不能有自满之心,要不断地登上新的阶梯,不断前进。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大都有这种不断进取的个性与品质。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人。
爱迪生、斯旺以及许多科学家在同一时期研究电灯。此时此刻,人们对制造电灯的原理已经很清楚了,要把一根通电后发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人们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何让它更轻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时间更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灯丝的寿命。
爱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研究工作。有记者问:“如果你真的让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那可要发大财了。”爱迪生却说:“我的目的倒不在于赚钱,我只想跟别人争个先后,我已经让他们抢先开始研究了,现在我必须追上他们,我相信会的。”
在当时,爱迪生已经声名赫赫,他仅仅宣布可以把电流分散到千家万户,就可以导致煤气股票暴跌12%。但是他本人是非常冷静的:在设想成为现实之前,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干。虽然说,爱迪生已经是一个改进了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创造了不计其数奇迹的著名“魔术师”,但他依旧是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把它忘掉,奔向下一个目标。用来做灯丝的材料,爱迪生尝试过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稻草、麻绳、马鬃、胡子、头发等纤维,铝和铂等金属,总共一千六百多种……那些日子,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电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爱迪生终于找到了能够持续发光45小时的灯丝。在45小时中,爱迪生和助手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盏灯,直到灯丝烧断——然而,爱迪生还是不满足:“如果它能坚持45小时,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让它烧100小时。”果然,两个月之后,灯丝的寿命达到了170小时。对此,《先驱报》整版报道爱迪生的成果,用尽溢美之词:“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射”、“15个月的血汗”……
新年前夕,爱迪生把40盏灯挂在从研究所到火车站的大街上,让它们同时发光来迎接出站的旅客。不知有多少人是专门赶来看奇迹的,这些只见过煤气灯的人,最惊讶的不是电灯能发亮,而是它们说亮就亮、说灭就灭,好像爱迪生在天空中对它们吹气似的。有个老头还说:“看起来蛮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这些烧红的发卡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大街上到处响彻着这样的欢呼:“爱迪生万岁!”然而,爱迪生的讲演使人们再次惊讶:“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种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
从那以后,在源源不断的祝贺信、电报和礼物中,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爱迪生默默地改进着灯丝,向持续发亮600小时迈进,结果,他的样灯的寿命达到了1589小时。
进取心是摆脱颓废的最佳手段,一个人一旦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前进的习惯,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习惯都会逐渐消失。
永不满足
任何光彩夺目的成就只是迈向事业成功的一小步。只有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才能认识到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走了一小步;只有不满足,才会懂得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只有不满足,才会渴求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永远是在下一次。永远对未来充满憧憬,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去希望,然后用这种满怀希望的心态做事,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艺术界也有一个伟大的人,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毕加索是91岁去世的,而在90岁高龄时,当他拿起画笔开始创作一幅新画的时候,对眼前的事物仍然好像是第一次看到的一样。年轻人总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朝气蓬勃,热衷于试验,从不安于现状;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愿冒失败的风险。可毕加索不是普通人,在他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求新思路和新的表现手法,所以他成了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毕加索生前体验了从穷困潦倒到荣华富贵的转变,其艺术作品也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被人高度赞赏两种境遇。这正是他永远把现在的成就看做成功的一小步,满怀希望地憧憬着下一次的成功,永不满足、不懈追求的结果。
优秀的人永远把现在的成就看做一个新的起点,现在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而普通人取得一点成就,就洋洋得意,满足于现状。所以,优秀者一步一步从优秀走向卓越,而普通人故步自封,不会有更大的突破。
在中国,杨澜是一位妇孺皆知的著名节目主持人。1990年,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读大四的杨澜,偶然地从一次央视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1993年底,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来到北京。在与杨澜的接触中,认为杨澜是个很有潜力的人,应该到国外去充充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表示愿意无偿资助她去美国留学。
1994年,杨澜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央视工作,选择了留学之路。在美国留学期间,杨澜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待并介绍世界。凭借40集的《杨澜视线》,杨澜成功地实现了从娱乐节目主持人到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1997年回国后,杨澜加盟了刚刚创办不久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两年的名人采访经历,让杨澜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已经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以及别人无法企及的名人关系资源。然而此时,杨澜又一次在成功的光环中选择了退出,选择开始新的生活。
2000年3月,杨澜收购了香港良记集团,并将其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可惜的是,杨澜的公司刚成立不久,就遭遇了全球经济不景气。杨澜着手削减成本,锐意改革,终于在2003年转亏为盈。不久,阳光文化正式更名为阳光体育,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可是,又一次获得成功的杨澜再次选择了退出,她辞去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并表示将全心投入文化电视节目的制作。
从最初的《正大综艺》,接着到美国留学,之后又转战香港凤凰卫视,开辟阳光卫视,到现在和湖南卫视合作,杨澜做出了太多人们想不到、不理解的选择。面对荣耀和掌声,她能够勇敢地走出来,需要的是非凡的胆识与勇气。人生就是这样,不要活在别人的限制里,只有让自己冲出传统与世俗,才能够自由翱翔。
杨澜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你目前的职业和职位是什么,只要你严于律己,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就能够实现自身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无论自己做得多好,都有突破的可能,所以,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只有永不满足,然后不断突破自己,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