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大,心室小
有一位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只有一两平方米大,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于是,囚犯的内心就开始愤慨与不平起来,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面,简直是人间炼狱……
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里突然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这位囚犯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只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
苍蝇飞到东边,囚犯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囚犯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苍蝇,囚犯这才慨叹地说:“原来我的小囚房还是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此时,囚犯悟出一个道理来,这便是“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心外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童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小小的囚房里,亦能扭转心境,把小囚房变成大干世界;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宽敞无边的庭院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常常计较环境的好与坏,要注重内心的力量,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心里的世界就是无限宽广的。
在生活步调紧凑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一些压力是必须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去压船,才能航行。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你的人生之舟航行起来,必定是那么艰难辛苦。
时刻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保持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清明开朗,则对于周遭环境的感觉,都是美好而良善的。每个人不论做什么,都是在追求幸福,追求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得益于有快乐的感觉,而快乐的感觉依赖于生活的给予。生活给予每个人的不会完全一样,因此,经常需要我们自己为自己寻找快乐。特别是当生活对我们吝啬的时候,用乐观的情绪驱除痛苦的阴霾从来都是强者对待生活的选择。
学会对影响自己心态的任何事情都放得下的智慧,控制自己的情绪,守住乐观的心境,保持豁达的心胸,才能让自己的心灵释放压力,自由飞翔。
心胸开,快乐来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学生中顿时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它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质教育课,学生们通过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一定要学会接受它和适应它。被称为世界剧坛女王的拉莎·贝纳尔,就是这位心理学教师的得意学生。
她在一次横渡大西洋中,突遇风暴,不幸在甲板上滚落,足部受了重伤。当她被推进手术室,面临锯腿的厄运时,突然念起自己所演过的一段台词。记者们以为她是为了缓和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可她说:“不是的!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们打气。你瞧,他们不是太正儿八经的了吗?”
人的一生,有苦有乐。谁都盼望自己苦尽乐来。乐从何来?真正的乐不是用钱买来的。有钱的阶层,不一定人人都会真正领略生活的乐趣。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事业达到娴熟执迷的程度,也能走进乐趣。难怪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因为他把发明研究看做一种乐趣。
人生乐趣的一半得之于活动,另一半得之于感受。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这都是感受带来的乐趣。
心牢破,心病解
一位公司职员,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
这个人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地踱步。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他就又做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先是发现自己脉搏没有了,继而又发现自己的脉搏一分钟竟然跳140次!接着,又去找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万念俱灰之下,这个人决定去找一位医生看看。一进门,他就心急地对医生说道:“大夫呀,我不说我有哪些病,反正是我的生命不会太长了……”
在细致地做了诊断之后,医生写了些什么递给了这个人。而这个人呢,也顾不上去看处方,就直接跑去药房取药了。然而,当他把纸条拿给药剂师看的时候,却被退还了回来:“伙计,这是药房,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怎么回事儿?”这个人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展开纸条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10英里的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照着医生的“处方”去做了,这个人一直健康地活着。
有必要顺带地说一句:幸亏这个人去找医生诊治了,否则他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的,最后也非得病不可。
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造成了心理障碍。殊不知,不懂的事,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自己无法占有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感觉,使自己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营造“心理牢笼”,既不花钱,也不费力,一瞬间就能制造出来。“心理牢笼”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人的心脏病患,大多都与“心狱”有关,严重者则会造成精神失常,甚至自杀。有人说,“心理牢笼”是很难攻破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还应该明白,人的“心理牢笼”既然是自己营造的,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