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达高成,不妨低就
当对手向你迎面走过来的时候,你是昂头举目、眼不斜视,还是低头示弱、含而不露?当有人用眼睛逼视你的时候,是你先将眼睛低下,或者将眼睛移开,还是你一直用眼睛和对方对视?在小路上有人偶然和你相撞的时候,是你主动让开,还是站在那里横眉冷对?
你想一下,大多数情况你可能都是:第一,当你的对手向你迎面走来时,你昂首举目,不屑一顾;第二,当有人用眼睛逼视你的时候,你毫不示弱,一直用眼睛和那人对视;第三,在路上有人和你相撞,你根本不愿意给他让路,也许还要朝那人哕嗦几句。这样,你很牛气,心里很以为胜利。其实这种胜利是不必要的,你也并没有因此而胜利。恰恰相反,硬碰硬地对抗或咄咄逼人,往往捡不到什么便宜。
中国古人很懂这方面的道理,他们往往不先出击或先占你的上风(如曹刿论战,齐人三鼓后,曹刿才挥师出击,大败齐师),而爱以退为进,后发制人。这种招数用在战略上威力更大。
向对方“低头”就是这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谋略的一个招数。低头的举动很微妙:我怕你,我敬佩你,我退让了,等等。这样,对方的虚荣心便会鼓动他满足,以为占了上风。他认为他赢了,你输了。他在满足中,会轻视你。结果他就大错了。自古都是“骄兵必败”。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他的骄傲程度会更深,因此,他的失败可能也会更大。
大文学家歌德,在路上遇见魏玛皇室的车马,便会赶紧退至路边,低首鞠躬,无怪乎魏玛皇室养活了他几十年。大音乐家贝多芬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牛气冲冲地梗着脖子,站在那儿,绝不向魏玛皇室躬身,所以贝多芬穷愁潦倒了一辈子。虽然人们大多很赞赏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和气节,但是贝多芬也没有看懂文学家歌德的胸襟、涵养、水平和原因。其实贝多芬也没有深想,也只是率性而为。贝多芬不愿意低下自己的头颅,谁愿意向人低头呢?凡人都不喜欢他人直身昂首,他们喜欢你比他们低,贝多芬也不例外。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比人高呢?他们喜欢你比他们低,你就比他们低,不也乐在其中?你比他人低,领导喜欢有人拍马溜须;你比他人低,同僚喜欢被人重视和赞美;你比他人低,连小人也需要别人说他能。这么多人要求你低头示弱,你何乐而不为呢?
尝试一下低头示弱的妙处,不占他人的上风。上电梯时,让他先上,出去时,让他先出;开车时,不和他抢道,让他先走;从他身边经过时,给他留下很大的路面,让他感到你对他很小心。
总之,生活存在巨大的竞争,你要更谨慎和小心。记住哲学家老子的话,最高的山最容易被雷击倒,最大的树最容易被风吹折,最锋利的地方最容易被磨钝。
以柔克刚更显智慧深远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说:“神不能处处都在,所以创造了温柔。”如果将这句谚语用到现代人们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下,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并非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实力,也并非所有做出伟大成就的人在初入社会时就是生活的强者,而即便是那些在别人看来是“强者”的人物,他们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他们身上也有不堪一击的弱点。虽然如此,可是,当竞争真正来临时,并不见得实力较弱的人就一定会输给那些看起来实力更强的人;那些看起来正处于柔弱无助时候的人们也许恰恰能够令那些斗志昂扬、志得意满的“强势”人物败走麦城。
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新买了一头小毛驴,这头毛驴又小又瘦,不过价钱却便宜得很。主人相信,只要好好地饲养一个冬天,这头小毛驴到了来年春天就能够派上用场了。主人家里其实还有一匹黑马,这匹黑马强壮有力,曾经为主人出过不少力,所以主人十分宠爱它。可谁知,这匹黑马竟然因为有大功在身且仗着主人的宠爱渐渐增长了不少坏脾气,在干活时它经常尥蹶子,主人已经年老力衰,没有办法再驯服它了。
仗着一身力气以及自己在主人家的地位,这匹黑马总是欺负那头新来的、瘦弱的小毛驴。小毛驴总是忍着不敢反抗,因为它知道,即使自己拼了命去反抗,那也无济于事,自己与对方的力量相差得太悬殊了,简直就没有可比性。可是,小毛驴并不甘心一直受黑马的欺负,所以它准备用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惩罚那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黑马。
机会终于来临了,主人从外地运来很多棉花,可是正赶上天要降大雨,所以必须要迅速把这些棉花运到镇子上的仓库里,黑马和小毛驴都被牵到棉花堆旁准备搬运。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棉花,黑马不屑一顾地对小毛驴说:“就凭你还敢来这里张罗,我真担心你的小细腰被压断了。”小毛驴笑了笑对黑马说:“不见得谁更能坚持到最后呢?”听到小毛驴这么说,黑马生气极了,他说:“看来你还有点不服气,要不然,今天咱们俩比试比试!”最后它们决定以最后运到仓库的棉花包数量来论输赢。
比赛开始了,黑马驮着一大包棉花健步向门外冲去,可是雨大路湿,没走多远,棉花就被雨水打湿了,而且路面泥泞,根本就没法快跑。而小毛驴则不紧不慢地驮上一包棉花,并在棉花包上盖了一层油布,它稳稳地走着,终于把一包包的棉花完好无损地送到了仓库。而黑马呢,因为求胜心切,它背的棉花太多,而且跑得又快,结果脚底打滑跌进了泥坑里,等它好不容易到达仓库的时候,棉花又湿又泥,根本就不能用了。
最终的结果是,黑马不仅在比赛中输给了小毛驴,而且因为它让主人损失了很多棉花,所以主人十分生气,下决心要将它卖掉。最后,小毛驴成了主人家里的得力干将,而黑马则不知去向。
虽然实力较弱,但是人们可以借智慧的力量以四两拨动千斤;虽然柔弱无助、情势危急,可表面上的柔弱恰恰就是那些聪明人的实现成功的“武器”。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战术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过,令人痛惜的是,也有一些人,也许是因为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太过气盛、不甘示弱,结果在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不懂得迂回、巧妙地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却固执地拿着手中的鸡蛋去碰坚硬的石头,结果只能落得惨败的下场。
人们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无声”何以胜得过“有声”,就是因为细雨无声却更能滋润田野,锣鼓喧天,却会令人们感到厌烦。“无声”胜在柔、胜在缓,以柔克刚更显智慧深远。
弯弓是为了远射,收回拳头是为了更好出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待自己的优点与弱点、长处与短处之时均有不同表现:一些人对自己的优点总是极力彰显,可是对自己的弱点却不肯承认,他们想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没有任何瑕疵与缺点的“完美强者”形象;一些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一些人虽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可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和长处,以及不可避免的缺点和短处,聪明人总是十分善于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施展和发挥自己的强项,而将自己的弱势巧妙地加以规避,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聪明人还乐于与人合作,在与他人合作之时,他们能够取别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在与他人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把事情做好,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成长。
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人们不仅要懂得扬长避短,而且在遭遇难以克服的挫折或面对自身的短处的时候,还要有退让一步的智慧,要知道暂时的屈从与退让是为了关键时候的坚决与前进。这种智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男子汉大丈夫,理当能屈能伸”。所谓能屈能伸,其实就是在条件不成熟时懂得容忍和让步,懂得厚积而薄发,能够做到忍辱负重;而到了条件成熟的时候,则奋力拼搏、坚决果断、毫不退缩,能够做到当机立断。能屈能伸,这是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不计一时之得失、不逞一时之英雄、关注大局、目光长远的人生智慧。
能屈能伸之人并非是欺软怕硬之徒,他们是在不违背做人做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加理智、更有弹性地应付客观情况的变化。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能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一旦经过认真权衡,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如对手,他们便不会轻举妄动,而是忍辱负重,以为将来的兴起积蓄力量。他们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因此决不会自不量力地在强大对手的围追堵截中强出头。
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5岁即位,13岁亲政,他一方面是一个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暴戾自尊、内心充满了执著与激情的皇帝。福临的儿子玄烨,即满清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他同父亲的命运是那么的相似,可他们最后的结局却又是那么的不同。
与康熙皇帝相比,顺治皇帝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宁折不弯的刚烈。因为过于刚烈,不愿屈从于任何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和人物,无论在治理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经营爱情与婚姻的家庭生活中,他都表现得相当激进,有时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做出一些暴戾极端的事情来,他最后毅然放弃皇权、皈依佛门便是这种极端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
即便贵为皇帝,面对很多事情也是无可奈何,很多时候,该忍的必须要忍,即使忍无可忍,也还是要咬紧牙关坚持忍住。康熙皇帝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比父亲更能容、更能忍,正因为他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在该当全力出击时又表现得极其果断和刚毅,所以他虽然与父亲面对的政治形势相似,可最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康熙同样是在小小年纪就继承了皇位,同样面临着皇族内部围绕皇权的斗争、与明朝残余力量的斗争以及与手握重权的权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熙同父亲一样,也是一个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不同于父亲的是,康熙比父亲更具韧劲,他知道自己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要具备一个皇帝应有的坚定与刚强,同时也要懂得柔韧与坚忍。正因为具有这样的韧性,所以当手握重权的大臣专横跋扈到极致时,他仍能从大处着眼、装作软弱,当有人将自己当做普通小儿暗地欺负时,他装作无知。他深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他懂得欲想让强劲的对手走向灭亡,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只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险,于是他便先纵容其恶劣行径,使其“先疯狂,后灭亡”。
最终,实力强大的对手终于败在自己手下,在容忍了多年之后,康熙终于掌握实权,并成为一代明主。
扬长避短、能屈能伸之人能够审时度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保持必要的弹性和韧劲,他们还有容人容事的度量,和大处着眼、豁达而不拘小节的胸怀。在与人合作时,他们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谦虚与自强兼重,与他人减少摩擦、实现资源与能力的互补;在与人竞争时,他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并能够在充分衡量双方力量对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还懂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克制情绪、蓄积力量,等时机成熟时再谋大业。这样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成大事、立大业的人。